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四单元 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四单元 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悠久, 数量多,种类丰富,价值巨大。
➢ 圆明园中收藏了哪些种类的文物呢?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 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 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博物馆、艺术馆。
先秦青铜礼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代名人书画
《照夜白图》韩干[唐]
《寒食帖》苏轼 [宋]
各 种 奇 珍 异 宝
圆明园的建筑: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 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 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第3段中写了圆明园的哪些建筑和景 物?各有什么特点?用不同的记号在文 中标注出来,然后小组交流。
建筑和景物
殿堂
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武陵春色
朗读第2-4自然段,语气自 然从容,娓娓道来,读出欣赏、 自豪、赞叹之情。
➢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不 禁为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感到惊叹。 然而,今天如果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 的却是这样的残垣断壁。
默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 侵略者实施暴行的句子,再结合具 体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
我会认
你用什么好办法 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ɡū huánɡ lónɡ tī lán
估煌珑剔澜
yáo línɡ hónɡ fènɡ jìn
瑶陵宏奉烬
记一记
珑——笼——拢
小巧玲珑
鸟笼
合拢
烬——尽
灰烬 尽头
剔——踢
剔除 踢球
澜 (与水有关)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如“琼楼玉宇”、“海晏堂”、“兽首”等词汇,以及课文描绘圆明园美景的句子和段落。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及经过:分析课文所描述的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历史原因和经过,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教学难点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珍品以及其在1860年遭遇英法联军焚毁的悲惨命运。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辉煌,感受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历史事件的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经过涉及历史背景、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些内容存在难度。教师可通过故事讲解、问题引导等方式,简化复杂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圆明园的毁灭中汲取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教学的情感难点。教师应通过案例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艺术珍品以及毁灭的原因和经过。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圆明园的认识,并思考了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圆明园建筑风格的把握: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圆明园建筑风格的中西方融合特点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②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详细描绘了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的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是文本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悲剧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③ 圆明园的现状与保护:文本提到了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现在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文物保护、开展考古发掘、修复古建筑等。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观察他们如何分析文本内容、表达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学生对圆明园历史背景、毁灭过程和保护现状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圆明园历史变迁的课文,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痛毁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和民族悲剧的历史教训。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知识点:
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经过乾隆、嘉庆等朝代的扩建和修饰,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建筑。它汇集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瑰宝。
小组内讨论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
组词:唐朝 荒唐无稽
造句: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书写指导:里边扁框朝左、 中间十字上下左右都出头, 口字要扁小。
我会写
tǒng
统统 统
结构:左右 音序:T 部首:纟 组词:统一 统称 造句:这些垃圾食品我统统不吃。
书写指导:左右三个撇折转 折时都要重、然后往上轻拉, 儿字两笔要宽展。
我会写
xiāo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 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 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 武陵春色。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 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 禁心生向往之情。
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
(1744) 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 150多年。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 烧了三天三夜,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外敌的欺侮,只会一味 屈膝退让。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和慈禧等仓皇逃跑,他们的懦弱 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 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458.9公顷
颐和园 颐春园
众星 圆明 拱月
(清华)
三园
句园
(北大)
蔚秀园 近春园
承泽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 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金碧辉煌”的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 夺目,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华丽无比;“玲珑剔透” 写出了亭台楼阁的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3)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任务,如设计一份保护文化遗产的倡议书,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课堂趣味性。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更多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开展一次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圆明园的感悟和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设计示例:
圆明园的毁灭
一、历史背景
-清朝皇家园林
-汇聚中西方建筑艺术精华
二、毁灭经过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
-文物被洗劫一空
三、文化损失
-损失无价之宝
-民族文化的巨大创伤
四、启示
-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2.文化认同: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3.审美鉴赏:欣赏和分析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问答、讨论和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纸质教材:结合纸质教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做好笔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重建圆明园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园林之美,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6)评价工具:运用问卷调查、学习报告、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4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一段悲惨的往事,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爱国情怀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到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财富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历史背景等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故事等,作为教学补充。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停顿、情感把握等。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第14课知识点主题思想: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内问题: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答:(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答: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

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

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部分(2-4):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部分(5) :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生字组词:毁:毁灭毁坏销毁坠毁烧毁诋毁估:估计估测低估估算估量评估拱:拱卫拱桥拱门拱手众星拱月辉:光辉辉映星月交辉金碧辉煌煌:辉煌殿:宫殿殿堂大殿桂殿兰宫陵:丘陵陵墓陵园陵寝中山陵览:阅览游览浏览展览博览群书境:环境境界国境边境身临其境宏:宏伟宏大宏观大展宏图宽宏大量唐:唐朝唐装荒唐唐突颓唐不安闯:闯进闯练闯祸闯荡闯关冻_闯江湖统:统一统领统率统治传统血统销:销毁报销销售花销销声匿迹奉:奉命奉献信奉奉行奉公守法多音字:量:liáng称量liàng量体裁衣还:hái还有huán归还形近字:拱(拱手)供(提供)境(环境)镜(镜子)销(报销)消(消失)词语解释: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后习题
1.缩句。 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
2.仿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公园里不仅有挺拔的大树,还有缤纷的小花。
3.把字句改被字句。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了。 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被他们掠走了。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造句:金碧辉煌的殿堂令她赞叹不已。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空穴明晰,结构奇巧( 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造句:玲珑剔透的玉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造句: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暮色中,我忘记了回家。
文物: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 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 艺术品等。 造句:故宫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 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指稀有的、难得的宝物。 现也用以指各种有用的资源。 造句:圆明园中有许多奇珍异宝。
(2)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及总体布局。 (3)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第3自然段? 用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深深自豪、沉醉之感。 (4)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不但写出了圆明园的主要特点,而且语言生动,更有气势。
排比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 成分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致;用排比写景,可 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5)“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文中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后半句引出下文:圆 明园内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阅读第5自然段,请思考下列问题: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最后一句话? 朗读最后一句话时语调要由高到低,“灰烬”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无比痛心的心情。 (2)从圆明园的毁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感受到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 难历史。
拓展延伸
1.形容建筑物的成语。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2.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
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 明园。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 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 亚洲文明的剪影。
估量——(估计)
环绕——(围绕)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热闹——(喧闹)
宏伟——(雄伟)
销毁——(摧毁)
笼罩——(覆盖)
精华——(精髓 )
反义词
热闹——(冷清) 宏伟——(渺小) 热坏——(保护)
朗读指导
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朗读时语气可强一些,读出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的变化。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 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多音字
liánɡ:测量 量
liànɡ:质量
(2)谁是造成圆明园毁灭的罪魁祸首? 英、法联军。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此时的心情? 悲痛、痛惜、痛恨等。
课文解读
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也点明了圆明园在祖国和世界文化史 上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重了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4)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运用示例:
秋来了,院里的小草、树像染上了颜料。枫树叶 红红的,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飘来了阵阵秋 风;银杏树叶变得黄黄的,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 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柏树、松树穿上了绿油 油的新衣裳。小院旁边的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 石榴哥哥正放声大笑,一不小心,笑破了肚皮露出 了饱满的果实;苹果妹妹那粉嘟嘟的小脸显得非常 可爱;红枣像一枚枚红宝石,佩戴在树枝上……
过介绍它辉煌的过去,来激起我们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那么,在平时写作中要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
(1)抓住景物的特征。包括景物本身的特点和景 物变化阶段的特点。
(2) 选好观察的角度。多角度观察,从不同角度 观察景物,如仰视、俯视、平视、眺望、鸟瞰等,呈 现景物的整体面貌。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可根据景物的特征选择 恰当的描写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点转换 顺序。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课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地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2~4):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第三部分(5):写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
销毁:烧掉;毁掉。 造句:犯罪嫌疑人企图销毁罪证。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造句:眼睁睁看着艺术瑰宝被毁,记者感到无限痛心 与惋惜。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造句: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灰烬:物体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造句:一场大火后,库房内的物品化为灰烬。
近义词
谢谢观看
上下打量 量体裁衣
lǒnɡ:笼罩 笼络人心 笼
lónɡ:鸟笼 笼中之鸟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不可估量:形容数量大或程度深。 造句:这场洪水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 造句:秦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迹。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 戴一个核心。 造句:同学们众星拱月般围在老师身边。
3.经典诵读。 圆明园与李大星白侍夜宿朝房 (清)李象鹄
环山带水境清幽,金爵觚棱耸上头。 树古直因连上苑,月明知是近中秋。 五更画角催天曙,万点寒星入汉流。 寄与题诗白太传,卢郎直下有同游。
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 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的信念,增加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构图示
圆 不可估量的损失
明 园
布局
的 毁
辉煌的过去
建筑

文物
化为灰烬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当堂测试
1.写近义词。
毁灭——(
销毁 ) 不失——(
损耗 ) 举 世 闻 名 — — (

环绕——(

围绕 景观——( )
不可衡量 名满天下 景致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
(金碧辉煌)的殿堂
2.阅读第2~4自然段,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宏伟的建筑?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大园以及许多小园组成。园内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建筑艺术 上,圆明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园内,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诗情画意的亭台楼阁;既有民 族建筑,又有西洋景观。在当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漫步其中,仿佛天南海北、 中外名胜都尽在眼底,所以说是一座宏伟的建筑。
4.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昔日的圆明园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而1860年的那一把大火,使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化成了灰烬。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我们要铭记这一段历史。
佳句积累
1.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喻) 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排比)
写法借鉴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 风物描写。风景描写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如日、月、山、树等。风俗描写主要是指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 的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风物描写的内容一般是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借景抒情。 本文前面部分着重描写了圆明园内的景点风光及其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属于风物描写,其目的在于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