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会认“珑、剔”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 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 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 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之间的强烈反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叙述的。
三、评价方案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认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评价目标1。
2. 听学生朗读课文,观察其是否能正确断句、是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3、4自然段的情况,评价目标2。
3. 根据学生对圆明园辉煌和毁灭部分的描述,对圆明园毁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评价目标3。
4. 查看学生对课文表达特点的分析以及资料搜集整理情况,评价目标4。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片,问学生:“看到这样一片废墟,你们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这里曾经是什么样子吗?”2. 简单介绍圆明园的现状,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字词学习1. 生字教学- 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例如“珑(lóng)珑剔(tī)透”“瑰(guī)宝”等。
- 小老师领读。
请一位识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认读生字。
小老师在领读过程中可以强调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如“毁(huǐ)”不要读成“huěi”。
- 教师补充讲解。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生字,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惨痛。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1.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曾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它却在100多年前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
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2.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三、检查生字词1.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2.学生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四、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师:课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圆明园的辉煌,第二部分写圆明园的毁灭。
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2.分析第一部分:圆明园的辉煌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圆明园辉煌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分析第二部分:圆明园的毁灭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圆明园毁灭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英法联军的侵略和破坏。
这段历史教训我们要铭记在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圆明园复原图,让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的美景。
2.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2.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惨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圆明园的毁灭》人教部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惨痛。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惨痛。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课文的感受。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细节。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问题1: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2: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圆明园毁灭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五、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六、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惨痛,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
3.学生的写作水平。
4.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遗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4、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1、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2、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二、反馈自学(一)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第一组: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1、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呢?在我们文中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读一读。
(出示)两个不可估量,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指名读)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2、举世闻名中的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指……(联系上下文理解)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读一读。
(课件)它有三个大圆组成。
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第二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天南海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教师评价:同学们字音都读准了。
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建筑的(二)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可见同学们课前的自主学习都能认真完成,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你知道了吗?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时的位置布局、建筑、历史文物。
(板书)三、品读辉煌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去看看,去欣赏一下那里宏伟的建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文中最吸引你的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
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一、教学目标1、会写“毁、估”等13个字,正确读写“毁灭、估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让学生铭记历史,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2、难点-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惨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将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之中,增强情感体验。
2、问题引导法: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对比教学法:对比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情感冲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纪录片片段,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同时播放一段音乐,营造出一种沉重、悲伤的氛围。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圆明园的毁灭》。
2、简单介绍圆明园的大致位置和基本情况,强调圆明园曾经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强调“毁(huǐ)”“估(gū)”等字的读音。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等。
例如,“毁”可以用“臼”加上“工”再加上“殳”来记忆。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圆明园的辉煌(1)整体感知-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圆明园在毁灭之前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
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
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文本分析: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要点把握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
(教师出示展现圆明园辉煌过去的相关图片。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过渡:是啊!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它还是一座博物馆、艺术馆,有历代文人字画,有奇珍异宝。
圆明园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被称为“万园之园”,而如今却只剩下屹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
(教师出示圆明园遗迹的图片。
)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教师板书课题。
)一起去了解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3.读课题,想象画面。
(1)学生读课题,教师激情叙述。
师:“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学生想象画面,自由交流。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中各处的名胜古迹;看到了一群无耻的强盗正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园中有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的赐园。
1722年雍正帝即位以后,拓宽原赐园,在园南部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帝时,又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也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2.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进入圆明园后,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销毁罪证,18日,三四千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
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遭劫掠。
与此同时,侵略者又劫掠和焚毁了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圈画生字、词语,与同桌交流学习。
4.教师检测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教师适时点拨。
认读:估煌殿珑剔澜陵宏奉烬书写:毁估辉煌拱殿陵览境宏唐闯统销奉◆认准读音:“珑、陵、宏、拱、唐、统、奉”都是后鼻音,“烬”是前鼻音。
◆写对字形:“统”的右边不要写成“”,“奉”的下面不要写成“丰”。
◆区别形近字:统——流销——消拱——供筑——恐境——镜◆书写指导:[珑]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珑”右部第一撇略向左下伸展,竖弯钩舒展有力。
[览]上下结构,上部略扁,下部宽、大。
“见”竖弯钩宜舒展。
[奉]上下结构。
横画间距均匀,撇和捺要舒展有力。
[筑]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工”末笔横变为提。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
②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岛、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预设难理解的词:[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拱,环绕。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②形容人聪明伶俐。
5.学生掌握字词后,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交流。
(1)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有哪些内容不懂?(3)试着梳理结构。
预设: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适时指导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1)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教师分别请五名学生读课文。
预设: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前一环节自读课文的检查,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审视自己概括的段落大意,真正做到熟读课文。
朗读指导:第1自然段中的“中国”与“世界”两个词要重读。
另外还要注意“量”的读音,读“liáng”。
第3自然段的结尾一句很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
读第5自然段时,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谈谈圆明园留给自己的印象,试着概括小标题。
小标题示例:①损失不可估量;②布局独特;③建筑宏伟;④文物珍贵;⑤毁灭惨痛。
(3)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两方面,一是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二是圆明园的毁灭。
①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②找出过渡句。
预设:通过找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
明确: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③运用合并自然段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再现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④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预设答案:无奈、痛恨、惋惜。
)四、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导语:读完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我们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过程有了大概的了解。
老师特地找到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片段,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共同感受那个黑暗的、令人愤怒的时刻。
1.教师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思考: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在连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
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预设:教师利用影片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梳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教师的提点,将读书的目标再次提高,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
①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②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2.与学生谈话:读了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预设:学生的感悟可长、可短,一句话或一个词也行。
示例:(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
(2)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悲痛欲绝。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识记了生字,理解了词语,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过程。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引起我们的共鸣,从而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下节课上,我们将去细细欣赏圆明园中的瑰宝,用心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朗读课文的方法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2.领悟文章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点把握1.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对比写法的作用。
2.激发爱国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导语:请同学们各用两三个词来分别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自由作答。
)明确:“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心疾首。
2.谈感受:从“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的对比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明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