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中国52处世界遗产名单

中国52处世界遗产名单

1、山東泰山:泰山、岱廟、靈岩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首個雙重遺產。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山體上有古建築群、碑碣石刻、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の象征,是東方文化の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の寄托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の家園。

2、甘肅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

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

崖壁上長長の棧道將大大小小の石窟曲折相連,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の佛影,莊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

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

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1929年,發掘出第一顆完整の“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4、長城,文化遺產。

是中國古代の軍事防禦工程,以城牆為主體,和城、障、亭、標相結合の防禦體系。

分布在15個省區市,總長超過2.1萬千米。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の陵園,也稱驪山陵。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の陪葬坑。

其規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內涵之豐富,為曆代帝王陵墓之冠。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沈陽故宮(遼寧),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の皇宮。

沈陽故宮是清朝入關前創建の皇宮,又稱盛京皇宮。

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の兩大完整の明清皇宮建築群。

7、安徽黃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

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迎客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自然遺產。

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の高原濕地。

因溝中有許多彩池,被譽為“人間瑤池”,黃龍以彩池、雪山、峽穀、森林“四絕”著稱於世,再加上灘流、古寺、民俗稱為“七絕”。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自然遺產。

森林覆蓋率達67%,生長有野生動物400多種、木本植物850多種。

有一級保護動3種,二級保護動物25種。

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二級保護植物16種。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自然遺產。

以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十余朝代,其保存了一千五百多年的艺术精华,直至今日仍然对世人敞开着它的大门,让人们流连忘返。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风格与中亚、波斯、西亚等地区的古代艺术相似,融合了多种风格,是一处多元文化的结晶。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佛像等艺术珍品慑人心魂,蕴含着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多元元素。

敦煌莫高窟内的每一个佛像都有着独特的神态和表情,向人们展示着当时的生活和信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佛像是“敦煌弥勒佛”,它是敦煌莫高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佛像之一,它身着华丽的袈裟,以柔和的神态和微笑迎接着游客们的到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外,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也是其最大的艺术魅力之一。

壁画上描绘着历史、文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如《飞天》、《香炉》、《地狱》等,这些壁画精美而独特,让每一个来到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为之震撼。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可估量。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它默默地见证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变迁,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世界人民应该共同关注、保护,让敦煌莫高窟传承下去,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明的交融。

沿途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将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世界遗产,与读者一同探索这段古老的历史之旅。

1. 敦煌莫高窟(中国)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彩塑和经卷,以及其他各种艺术作品,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场景,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2. 萨马尔罕历史城区(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萨马尔罕历史城区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是一个充满古代魅力的城市。

这里保留了许多建筑物和文化遗产,如瓦兹尔德文化遗址、乌古斯-卡拉汗姆遗址等。

古城区内有许多著名景点,如乌鲁格贝清真寺、沙希-祖马辽陵墓等,体现了伊斯兰和波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大马士革(叙利亚)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座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城堡和清真寺,包括奥雅尔德清真寺、乌玛侯赛因清真寺等。

同时,大马士革还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的重要圣地,各种宗教建筑和文化活动在这里交汇融合,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宗教文化体验。

4. 科尼耶岳洛兰寺(印度)位于印度喜马拉雅山脉的科尼耶岳洛兰寺是佛教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

这座寺庙由9座独立的寺庙组成,包括大佛殿、九百阿罗汉殿等。

寺庙内部装饰华丽,雕刻精美,被誉为“佛教艺术的杰作”。

科尼耶岳洛兰寺是佛教信仰者朝圣的重要地点,也吸引着众多的文化爱好者。

总结:世界遗产保护着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敦煌莫高窟、萨马尔罕历史城区、大马士革和科尼耶岳洛兰寺等世界遗产,都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风格演变----五代和宋
•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 有100多个,多为改建、 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 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塑 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 风格,美术技法水平也有 所降低。 • 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 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 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 》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 高5米,长13.5米,绘出 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 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 12/24/2011 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艺术特色
• 建筑艺术 • 彩塑艺术 • 壁画艺术
12/24/2011
艺术特色----建筑艺术
•前期开凿的洞窟以“中心 前期开凿的洞窟以“ 前期开凿的洞窟以 塔柱式”为主, 塔柱式”为主,在洞窟的 中央留下一个方柱, 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 子四面开龛,龛内放置塑 子四面开龛, 像。 •中期典型的形制是平面方 中期典型的形制是 中期典型的形制是平面方 覆斗顶,后壁一龛。 形,覆斗顶,后壁一龛。 •后期开凿的洞窟称为殿堂 后期开凿的洞窟称为 后期开凿的洞窟称为殿堂 窟,壁画佛龛被洞窟中央 的佛坛代替, 的佛坛代替,腾出一整块 石壁绘制大型壁画。 石壁绘制大型壁画。 •保存着五座宋代木结构窟 保存着五座宋代木结构窟 12/24/2011 檐、十几座散布其周围造
12/24/2011
风格演变----隋唐时期
•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 盛时期,现存洞窟有 300多个。禅窟和中心 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 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 的是殿堂窟、佛坛窟、 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 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 量最多。 •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 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 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 有的高大塑像。 •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 题材丰富、场面宏伟、 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 到空前的水平。 12/24/2011

敦煌

敦煌

敦煌敦煌地理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中文名称:敦煌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北电话区号:0937邮政区码:736200地理位置:甘肃西北部面积:31200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2002年)著名景点: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机场:敦煌机场火车站:敦煌火车站车牌代码:甘F市领导:市委书记詹顺舟,市长马世林目录敦煌情况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沿革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购物土特产品风味小吃敦煌八大怪特色活动四月八庙会滑沙节敦煌石窟敦煌学展开敦煌情况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沿革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购物土特产品风味小吃敦煌八大怪特色活动四月八庙会滑沙节敦煌石窟敦煌学敦煌情况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

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面积3.12万平方公里。

属暖温带气候。

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

日照充分,无霜期长。

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社会安定民风古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敦煌地区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铜器。

莫高窟

莫高窟

藏经洞
1900年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 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 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 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 当他在为第16 16窟 现编号) 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 沙时, 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 一个小门,打开后, 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 2.6米 米的方形窟室( 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 号为第17 ),内有从 世纪到11 17窟 内有从4 11世 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 即十六国到北宋) 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 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 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 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千 佛 洞
为什么叫莫高窟呢?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 公元366年) 公元 年 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 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 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 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 于是萌发开凿之心, 遂成佛门圣地, 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 一名, 一名,早在隋代洞窟中已经出 现。在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中也 有确切记载。其名称的由来, 有确切记载。其名称的由来, 敦煌学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 敦煌学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 相结合的艺术宫殿, 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 壁画著称于世。 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 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 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 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 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 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 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 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 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 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 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 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 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 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 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 33米的坐像 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 米的小菩萨, 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 塑像,数量众多, 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 塑馆。 塑馆。

三大石窟

三大石窟

三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一、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4.七佛组合
印度部派佛教以来,认为过去世界上先后有过七位佛陀。 释迦牟尼前世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 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加上释迦牟尼佛,通称 为过去七佛。
一 佛 并 随 众 组 合
二 佛 组 合
三 佛 组 合
三、壁画艺术
1.本生故事画 2.佛传故事画 9.飞天画 3.因缘故事画 4.佛教史迹画 12.建筑画 5.经变画 6. 汉族神话题材图画 15.图案画 13.社会风俗画 14.服饰画 7.尊像画

菩 萨
弟 子
迦 叶
天 王 力 士
彩塑组合
1.一佛并随众组合
在这一类中,每一铺彩塑,都是以一尊主佛为中心,两 侧分别列菩萨、弟子、天王、力士。
2.二佛组合
二佛指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
3.三佛组合
三佛在这里主要是三世佛,一般指过去、现在、未来三 世。过去世佛,多指迦叶佛,也有说是燃灯佛;现世佛 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世佛则为弥勒佛。
5.影窟
6.涅槃窟(睡佛窟)
7 禅 窟
.
1.圆塑。彩塑艺术之一,用具有可塑性的泥土材料制作的适合
从不同角度观看的立体造像。
二、彩塑艺术
2.浮塑。彩塑艺术之一,用泥土塑出浮凸壁面上的泥塑。莫高
窟的浮塑以装饰性为主,用来表现洞窟中附属于龛、窟顶和佛 坛等的装饰部分。
3.影塑。彩塑艺术之一,浮雕式的泥塑,通常是用泥制模具
塑造的主要形象:
1.佛。音译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大彻大悟觉行圆满的意思,乃佛教修行中 的最高境界。小乘佛教徒认为:只有释迦牟尼可称为佛。而大乘佛教认为:凡是能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称佛。在莫高窟中,每一窟内都有佛像供 养,并多居于主位 2.菩萨。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 心众生”。以解脱众生苦难为己任、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觉悟),在未来成 就佛果的修行者都可以被称为菩萨。鉴于菩萨以普渡众生为修行的最终目的,莫高窟 中的菩萨往往是神态安详、肌肤丰润、衣着飘逸、超凡脱俗的形象。 3.弟子。按字面的意思讲,跟从师父接受教导的人都可以称为弟子。这里的弟子指佛 教中那些通过听从佛的教导,进而自我修行,最终达到自我觉悟,解脱生死轮回的修 行者。与菩萨不同的是,弟子不能超度他人,只能解脱自己,其最高果位是罗汉。就 塑像而论,弟子多以比丘(即和尚)的形象出现。在莫高窟,释迦佛左右作为侍者出 现的比丘都是迦叶和阿难两弟子。 4.迦叶。第328窟阿难 阿难,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喜庆,是释迦牟尼的堂 弟,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5.天王。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 身,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上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 手中托塔。 6.力士。力士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多指对称守护于两侧的佛教护法二天神,也就是俗 称的“哼哈二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的,保护全人类具有杰出普遍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即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50处,而地处西北的县级市敦煌,占有3处,这是少有的。

姜亮夫先生曾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在敦煌,它为什么不至贵?”(姜亮夫:《敦煌学概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敦煌的3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众人皆知的莫高窟,还有玉门关和悬泉置。

一、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坐西朝东,前临宕泉河,面对三危山。

这里泉水淙淙、绿树葱茏。

三四层洞窟排列有致,断崖和周边荒远自然,犹如世外仙境。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11个朝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现有洞窟492个,若加上北区,共有735个。

莫高窟石窟群还包括:西千佛洞(敦煌城西南35公里处),现有洞窟19个;榆林窟(位于瓜州县西南70公里处),共有洞窟41个;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桥子乡南30公里处),现有洞窟23个;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之城北20公里处),现存洞窟22个(残窟12个)等。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它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反映了中古时期的宗教和社
会情况,是建筑、雕塑、壁画三结合的立体艺术。

其中有彩塑2400余身,最大的高达33米,最小的仅有鸡蛋大小。

人体形象有佛、菩萨力士、俗人等,立、跪、卧各种形象都有,善、怒、刚、威、悲、憨各种神态齐备。

物体形象有龙、蛇、狮、象、禽鸟等。

特别是唐代彩塑,已达到“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的艺术高度。

壁画是在窟顶、四壁、四坡及佛座的彩色画面,它对塑像起补充和烘托作用,对佛窟有装饰美化作用。

壁画内就有以宣传佛教教义为宗旨的佛教本生故事、经变图、神话等,还有耕牧图、逐猎图、商旅图、游乐图、战争图等世俗画。

古代各族习俗、服饰也在壁画中有丰富图像。

洞窟中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是工艺美术的宝贵资料。

石窟建筑、建筑实物、壁画中的古代建筑是莫高窟建筑艺术的三个内容。

石窟建筑有中心塔式、覆斗顶窟、殿堂式三种形式。

建筑实物遗存有:196窟晚唐残窟檐一座、宋初窟檐4座、宋初慈氏木塔一座。

还有敦煌民众在清末民初集资修建的96窟外九层楼,形态特殊,已成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都十分珍贵。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发现了大宗古代写本及少量印本文书,被称为敦煌遗书。

这批文书约5万件。

有题款年代的近千件,最早的题年为前秦甘露元年(359年),最晚的为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

敦煌遗书的内容有三部分:1.宗教典籍。

90%是佛教典籍,有经、
律、疏释、赞文等。

道教内容有500件左右,还有一些摩石教、景教等文书。

2.官私文书。

有官牒、籍册、账册、寺院文书等。

3.中国四部书。

经、史、子、集都有。

遗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民族、民俗、书法、乐舞等诸多方面。

莫高窟让我们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这是人类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大发现。

藏经洞文物发现后,英、法、俄、日、美盗宝者们先后到敦煌,盗走了大批遗书。

现在,世界上有13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和不少私人手中,都藏有敦煌遗书,这是十分令人痛惜和愤慨的事。

百年来,中、日、欧美许多学者争相研究敦煌遗书,形成了新兴的学科敦煌学。

敦煌学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中国文学、考古和艺术史、语言学、宗教、古代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丰富而庞杂。

莫高窟影响和成就了大批艺术家和学者,这是无法量化和数说的。

二、玉门关2014年6月22日,敦煌玉门关(图2)和悬泉置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玉门关在今敦煌市西北180公里处,唐五代敦煌地志《沙洲图经》载:“玉门关,周四一百卅步,高三丈。

”相传于阗美玉经此转入中原,故名。

玉门关是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西出可去车师、楼兰、疏勒等地。

隋唐时,玉门关东徙至瓜州县东北80余里,今双塔堡一带。

以前人们多认为今小方
盘城即古玉门关,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玉门关在小方盘城西150米处的长城线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玉门关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因为有关城遗址,而是距今2000多年的玉门关长城沿线,有两座城址、十几处长城、20多座烽燧,保存了见证汉代交通和防御的格局、方位、规模、整体网络、地貌特征和材料体系。

如今的玉门关长城线一带,荒野茫茫、人迹寥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古代边防的遗存,会让人感到个体的渺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进而敬畏历史。

敦煌境内的边塞长城,是从酒泉郡延伸而来的,从古冥泽西南岸起,向西延伸至小方盘城以西吐火罗泉烽燧,东西长约300公里。

现在,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当谷燧附近的一处汉长城保存还比较完整,墙残高2.6米,经过2000年风雨剥蚀,还坚固不倒。

这一带还有各朝代的烽燧及遗址140余处,其中汉唐时期的70多座。

专家考证出处所和名称的有广昌、厌胡、广武、青堆、河仑等30余个。

长城和烽燧都是就地取材,用柴草层和沙砾黄土筑成。

汉长城由都尉负责防守,都尉是辅佐郡太守的武官,各郡设2至4个都尉。

敦煌境内北线的长城为宜禾、中部和玉门三都尉管辖。

玉门都尉的府治设在玉门关,所辖烽燧22座。

南境还有阳关都尉。

各都尉下设2至4个侯官,侯官下分若干部,各个部分管5至8座烽燧。

各座烽燧设燧长1人、戍
率2至3人。

戍守部队的任务,除了警戒、防守、抵御外,还有修缮塞障和屯田,一般没有野战任务。

烽火的使用,随时间、地点、用途不同而异。

报警传递的形式有:升黑、白旗、升“T”形红布、升灯、放烟等。

专家考证出,汉代烽燧传警速度一昼夜约1800里(折今1300余里),唐代2000里(折今2239里)。

这是古代的无线电系统,古人的智慧由此而知。

三、悬泉置?悬泉遗址位于今敦煌市东61公里瓜敦公路南侧,总面积约22500平方米,因其东南谷内2公里有汉唐名为“悬泉”的水泉而得名。

这里是两汉以来中西交通必经之处。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于1990年至1992年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简牍2.3万余枚,另有墙壁墨书西汉诏令101行,汉代麻纸文书9件,其他遗物7万余件。

遗址由坞、传舍、厩、仓等组成。

西汉称“置”,东汉称“驿”,东晋末废弃。

这批简牍数量大、内容丰富,被称为“悬泉汉简”,和敦煌汉简并称。

悬泉汉简的纪年,最早为西汉武帝太始三年(前94年),最晚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

悬泉置隶属敦煌郡效谷县,设置丞、厩、厨等啬夫,还有置佐、厩佐、厨佐小吏等,担负传递官府文书、接待过往官员,提供食宿、车马、草料、负责地方治安及垦种等任务。

悬泉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邮驿、屯田、边防、中西交通、民族关系及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其实早在唐代,因为悬泉遗址东南2公里山谷中的悬泉(俗称吊吊水),此处就很有名。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数万大军伐大宛,李兵败退回敦煌,想回京城,但武帝下令“军有敢入,斩之”。

李广利只得留驻敦煌。

一年多后,朝廷再在敦煌集结6万大军,牛10万头,马10万匹,驴、驼万余,再次出征,获胜而归。

《西凉异物志》载:“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迴(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之(乏),广(利)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

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

”对此事,描写敦煌名胜古迹的晚唐诗作《敦煌廿咏》中有首《贰师泉咏》:
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

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

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

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

现在,悬泉水仍自丈余高处溢泻而下,历史记载传说和悬泉置遗址相得益彰,增加了悬泉遗址的文化内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