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观察力训练(教师论文).doc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养成[论文]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养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50857627284b73f2425080.png)
浅析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养成小学生观察能力养成,是能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的结果。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小学生的观察对象以及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提出了培养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教学。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
”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是小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构成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
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和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观察能提高作文水平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往往寻根刨底。
同时,直观形象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的对象,最容易让小学生的注意。
因此,我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孩子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制作自己模型、进行科学小实验,并通过他们游览、参观、访问、观看电影,开展各种班队以及故事会,课外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对大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可以自我发生,更主要的要靠教师的正确诱导。
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在读四年级时,开始作文成绩较差,对写好作文根本没有什么信心。
我就正确诱导,从肯定她某一次作文中的微小的进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根据她的兴趣、爱好,让她记叙一些最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她把要想表达的东西写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让她看到自己的成绩把作文当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通过引导她培养写作文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位同学在近期作文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
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doc资料

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
“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有感想可发,切实提高作文观察能力呢?我从意义、兴趣、方法、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高兴趣、能力培养、积累素材、观察、方法、特点、想象。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作文时,却往往出现无话可写,言之无物记流水账的毛病,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应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饱含真情实感呢?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我们对观察能力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显然,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求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与积累,而又极少的参与实践活动,写起文章来无素材可用、无灵感可取,即使勉强成文也往往是内容空洞,题材陈旧贫乏,毫无创新可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
”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留心观察和生活感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做为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细致观察、静心感悟、激发灵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注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贴切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一、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意义古语常说“事事留心皆学问”其实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感悟并加以思考,就能发现别人所不曾发现的东西,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于平凡处见惊奇。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在培养观察力的方法上,可以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同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也可以有效提升作文的质量。
观察力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建议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有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力、培养、方法、实践、反思、激发兴趣、细节描写、多角度观察、影响、建议、小学生、结论1. 引言1.1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1.2 观察力在作文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力不仅在作文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观察力,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作家,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2. 正文2.1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进行观察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和漫不经心的情况,让他们真正专注于观察对象。
2. 引导学生练习观察。
可以利用一些观察练习的活动,如观察图片描述、观察物体特征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观察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观察力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感性理解,从而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一、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重要性观察力是写作的基础,在写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细致观察事物,用感性去理解,才能形成完整的思维和语言表达。
观察力弱的学生常常会出现模模糊糊的表达,语言枯燥无味,难以传达深刻的思想,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小学生的观察力一般较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老师在布置作文时可以安排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节日庆祝等,然后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性认识,再将观察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生写关于“春天”的作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校园内各种春天的现象,如花儿绽放、草坪变绿、春雨阵阵等,然后回到教室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不仅要求学生关注事物的大局,还要引导他们关注事物的细节。
例如,当学生在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颜色、味道、质感,甚至是食物制作工艺的细微区别。
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所观察对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观察力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呈现各种生动形象的事物,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从中感悟其中细节,并以此提高观察力。
例如,在教学生写田园诗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各种美景,如绿草茵茵的大草原,水波粼粼的小河流,溪流山涧的美景等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和深入思考。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能力,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和变化,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
细致观察的意识是观察力的基础,也是观察力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让他们学会“用心去看,细心去观察”。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指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植物、观察同学们的表情、观察教室角落的变化等,让学生从细微的事物中发现美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二、开展实地观察活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地观察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观察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地观察活动,如野外写生、户外探索、文化古迹参观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妙,观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从而在写作中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更加生动的描写。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观察力以外,一个优秀的作文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词语游戏、联想练习、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丰富。
四、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示范引导和学生自主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例子,给学生用具体的事例和现象来提高观察力。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五官齐动、五官协作”等,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而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不断积累观察资料,提高观察力。
观察力的训练:培养专注力与耐心作文

观察力的训练:培养专注力与耐心作文观察力的训练:培养专注力与耐心观察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观察力下降。
为了培养专注力和耐心,我们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大家提高观察力。
首先,减少干扰和噪音对专注力的影响是培养观察力的首要条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的世界中,无论是来自外界的噪音干扰,还是来自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信息爆炸,都会让我们分心。
因此,为了提高专注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观察练习,把手机等电子设备放到一边,集中注意力在观察对象上。
逐渐将练习时间延长,慢慢适应专注的状态。
同时,可以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来提高专注力,例如闭上眼睛,深呼吸,尽量忽略外界的干扰和杂念。
其次,培养观察力还需要我们训练细节意识。
观察并不仅仅是看到表面的事物,更是能细致入微地捕捉到其中的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副画作或者照片来训练细节意识。
开始时,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整体上,然后逐渐将视线移向具体的部分,观察里面的细节,例如颜色的变化、物体的形状等。
练习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所有我们观察到的细节,以此来提高我们对细节的觉察。
此外,培养专注力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实现。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细节我们常常忽略,例如家人或朋友的表情、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我们可以尝试在日常中做个观察者,去观察这一切,并将发现记下来。
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能够提高对生活的敏锐度和对他人的关注,也能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在观察的过程中,耐心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在一瞬间抓住事物的本质,而是需要在时间上耐心等待,并通过多次观察和思考来逐渐发现事物的真相。
比如,观察一朵花怒放的过程,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它从花蕾到绽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了解花朵的美丽。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等待的能力,学会耐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文采修养和思维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观察力的重要性、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和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观察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观察力的培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细腻感觉和敏锐洞察力,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观察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整体的把握能力,从而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品味起到积极的作用。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培养学生用心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观察题目或者活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事物的细节,例如颜色、形状、动作等等,培养学生对物体的整体认识和细节观察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感官训练,例如听觉、触觉和嗅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练习,例如观察自然景色、观察人物和观察动物等等。
通过观察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特点和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以观察为基础,展开作文写作。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色写一篇描写性的作文,或者根据观察到的人物写一篇描写性的写作等等。
通过观察和写作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与观察有关的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一、识别细节
观察力的培养始于识别细节。
在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前,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确作文需要
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写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时,需
要详细描述市场的环境,市井小民的喧闹声音,摆满货物的小摊,人们涌动的背景等,要
求学生观察细节、记述细致。
二、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
识别细节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在良好的观察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贴近生活,捕捉日
常中的点滴。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区环境,让学生亲身步入小区,观察小区内的
一些鲜明独特的动态、小细节。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居民的衣着、小区里的花草、每一个
生活渐落、垃圾箱的位置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观察来体验生活的滋味。
三、观察细节的策略
细致的观察需要有策略。
学生需要通过多种观察方法来搜集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观察
表面、看深度、听声音、闻气味和感触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和感觉,从而帮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更多生动具体的材料。
四、分享观察体验
老师可以将一些有趣或者鲜明的细节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评论和讨论,激发他
们的交流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还能增强
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教学氛围。
总之,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帮助学生记述生
活中细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大量的指导和练习,才能将观察细节和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写出生动准确的段落,以及相对精彩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观察力训练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地、有目的地感知,观察力则是直接影响观察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O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观察作为感性认知的…种形式,必须从属于人类认识活动的总体规律。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理性认识的感悟乃至整个写作实践的操作过程都具有重要作用。
现就以本人所教的六(2)班进行观察力训练的尝试归纳如下:一、手眼并用看世界在孩子的智能、心理和语言发展过程中,观察力具有重耍的意义。
观察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智能、心理和语言表现能力。
如何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成了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首要之为。
一次看大型舞蹈“丝路花雨”的演出,我发现,孩子们深为其中千手千眼菩萨的曼妙变化而感叹。
菩萨观察大千世界仅用眼睛,为什么不能眼、耳、鼻、舌、手都用呢?试观幼儿认识世界,除了眼看之外,凡是能抓到的东西,都拿到嘴里尝尝。
“尝”不也是认识事物的手段之一吗?再看盲人,根本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可是凭手摸,一样也可以认识世界。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蒂认识的第一个字"Water"不就是用手触摸学到的吗?在这些方面的启发下,我决定在所带的班级作文教学中,进行有益的尝试。
在课堂上,我以瓷杯、牛奶、小虫为学生观察探究的对象,让同学们用眼看、耳听、手触、舌尝……尽可能多的方式参与认知,并在一旁用相应语言指导,促使他们用语言去分析表现已感知到的。
让他们自己选择作文题目,可以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他们的观察。
因为形式新,作文要写内容直观,无需臆造,又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事物的信息, 当然就有东西写了。
这一段训练有50%以上的同学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如方圆同学写“水竹”:"刚发芽的竹笋,大一点如荷花开放,过儿天如向日葵,最终成了一朵太阳。
”变化如电影;盛浩同学“并蒂莲长得像大姑娘,落落大方。
疏疏的几片叶子,从根茎里碧碧地展开来。
”高雅而纯真;曹婷婷同学的兰花蓿蕾“就像一支支粉红的蜡烛”,半透明而粉红的质感,润雅而精致;廖敏同学写道:“小青虫凉凉的像一滴水落在胳臂上,一摸像一条小蛇蠕动,似乎还有咂咂之声。
落到地上,像一段失了叶片的叶柄,一动不动,倏忽乂不见了。
”如自己亲历一般。
二、用你的眼睛看世界有了初步成果,我们就想搞个系列训练,在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印象•日出》的启示下,我们又搞了个“物与环境”的专题,引导同学们认识任何物体的色彩不都是固定不变的,随所观察的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影响而发生种种不同的变化。
比如说任何物体都有阴影,阴影也有各种色彩,黄色阴影带紫,红色则带绿。
作文题为常见的“日出(H落)”,要求要亲自观察,详细记录下口出或日落中景物的变化、注意过程。
加工成作品可以发挥想象,加入精彩的比喻、拟人等修辞。
结果除了25%自由选题的同学外,70%的同学目标完成理想。
请看苏玲同学的落日:“那落日像喝多了酒的红脸醉汉,跌倒在山那边了。
”落Fl珊珊乂突然消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再看张旺同学晨光中的感受:“晨光中,我觉得自己身体睁开了一只眼睛,世界上的光线深深地涌了进来。
”刘冬梅同学的“落日校园”,有如莫奈的“印象• 口出”,色彩随时间变化,“金红、桔红、桔黄、暗黄……黑暗中透着些许朦胧的光”,“又突然像个睡醒的怪兽睁开许多光芒四射的眼。
”写出了校园光与影的变化。
三、想象——天使的翅膀经过两个专题的观察训练,大多数的同学知道怎样去观察,怎样去发现,可是写起来,仅限于干巴巴描写还不能形象逼真。
没有生动的联想、丰富的想象,描写就缺少了水灵和耀人的光彩。
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天使。
经学生想象发挥,绘画中将天真幼童两肩插上灵动的翅膀——那就是天使的模样。
天真、纯洁的天使,能在梦中给人带来好运,谁也不会怀疑他们的真实存在。
那么,我们给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会怎样呢?我们接着的专题是给观察插上翅膀。
观察景物时,要求必须发挥联想,展开想象,题目自定,共进行两周。
班级中有半数以上同学观察角度好,既注意了过程描写,乂发挥了想象,精品比比皆是。
如肖云同学的作文《门前有棵大树》写道:树是爷爷种的,树中当然有爷爷的影子。
“那老树婆娑的枝叶,是爷爷的蓬发……”刘佳欣同学发现“枫” “像梦一般,枫叶闪现于万木丛中,又落于丛丛花瓣之间”。
而彭颖同学看到“冬雪”中“白色的雪花,在天空中扑啦啦地开放”,她说:“让我喝着雪花烈酒,醉倒在雪地,枕着冬天的梦沉沉睡去,梦中有我父亲绿油油的庄稼。
”多么美妙的遐想呀!四、把珍珠串起来更耀眼再好的观察,再美妙的想象,如果不能有机串连在一起,就只能是零金碎玉。
散落的珍珠,不能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读者能感受到或记忆屮的只能是支离的印象,不会有难以忘怀的心灵震撼。
正如有了好的布料,没有高明服装师的组合,穿起来也只能挡风遮体而已。
这一阶段,我们的训练专题就是学会将珍珠串起来。
没有给学生太多的限定,重点指导同学如何去按物体方位的顺序或物体空间移动的顺序去描写。
没有明显顺序的文章视作不好的,鼓励整体构建文章结构。
同学们90%以上都可以成功地安排好表达顺序,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言朴实准确。
朱玲玲同学写的《菜园》:“外面是小树枝围成的环形篱笆,中间有条'S'形小道,像道上的八卦阵…样。
地自然成了两大片,畦垄又将地分成四个小方阵。
”精致。
李婷同学写的《我家的盆景》:“萝卜头透出春天的气息……从一个小蒜头成长为一丛蒜苗,这期间孕育一种企盼、一种希望。
”盆景朴实而生机盎然,夹杂着主人对生命的感悟和追求。
还有肖雄斌《荷塘》中袅娜参差的荷叶; 李莎莎《捍泥人》时小朋友的争相展示;廖云龙《红杏枝头》花儿争艳的热闹春意,都给人以如饮醴酪的美感。
五、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读者的接受角度来看,尽管“哈姆雷特”是作品中已定型的人物形象,可是,由于欣赏者的个性、文化背景等不同,他(她)对作品人物的接受效应不尽一致。
观察与写作而言,也存在这种现象。
同一事物,比如“花”、“圆月”,由于观察人的生活经历、年龄、性别、文化素养、审美爱好、心情等等的不同,观察到的和伴随的审美感受也不会相同。
比如说鲁迅先生笔下闰土在月下瓜地的那一幕,由于少年鲁迅与闰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差异,虽是同一年龄阶段的活泼男孩,鲁迅见到、感受到的是月下田园美景,充满着神奇的童话色彩,可以看出作者的神往。
闰土作为长久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亲历无数个那样的晚上,他走在月下的瓜地间,可能更多的是紧张、警觉与疲倦并存的感受。
而那童话般的理想心理,只在他讲述给鲁迅这样镇子里的少年听时,才会夸张形成。
我们教同学们学观察和表达,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像全能全知的上帝,观察时无所不知,表达也无所不能。
而事实上,我们就如印度寓言《盲人摸象》中其一的盲人,因为我们观察所用感官有限,所处的角度、位置不同,原来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有限,我们总是得到了一些信息,同时也漏掉了一些信息。
应该说,我们可能了解的是“象的耳朵”或是“象的鼻子”、“象的身体”等等,但它是真实的。
即使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或许可笑,它的内容真实性毋庸置疑,那结论也是真理的一部分,是我们所见到的“哈母雷特”的一面。
因而,表达出来就是独特的,是活生生的经验,可感可知。
因而也就能形象感人。
我们教学生写观察作品,是教会他们把自己真切的体验形象还原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和他(她)一起体会、感知、经验体悟、判断,而不是给读者一个结论。
因而我们提倡个性化观察作品。
如果有两个同学出现同一或相近的内容,我们都视作抄袭。
训练时,全班同学的观察对象为规定的二者之一,比如“雪”或“雪中行走的人”,“买卖人”或“小艺人”。
题材有了限制,才能真正让同学们动脑筋,去发现属丁自己的观察,训练结果证明我们的引导是有益的。
比如,同是观察雪,黄小剑同学发现雪在路人手里,突然消失了,“像精灵”,而在脸上又像刚问世的宝宝“顽皮的泪珠”,温香而滑稽。
(《雪》)管方文同学写道:“清晨,推开窗户,涌进一室清新而寒冷的气息。
我惊奇地发现,那本落了叶与花的树上,乂开满了银花,阳光在枝头上跳跃出缤纷的色彩。
……雪还不停地下着…… 真想伸手接过一片又大又美丽的雪花制成一个漂亮的标本,夹在课本里,留着来年开春时节,再来欣赏……”(《雪》)多么灿烂、多么奇特的想彖!而龚秋芳同学的爸爸雪中骑摩托送她上学,摔了跤。
“他很吃力地扶起车,继续带着我,歪歪扭扭地骑着。
挨到学校大门丨I 了, 又摔倒了……爸爸'啊呀'一声,在地上努力了几次,没有站起来…… 积雪粘满了他身上、脸上、眉毛、胡须……他往回走的背影,就像摇摇晃晃的圣诞公公……”人物历历在目,而亲情在冰雪屮尤浓。
所以小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那纷纷扬扬的雪,我深信,不久就会融化的,因为有…颗颗温暖的心,带着深爱从这上面走过。
”(《爸爸的的背影》)同样是“买卖人”,赵红同学听到的是“各种买货声、叫卖声、争吵声、抢购声、闲谈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看到的是青年妇女买服装时的谨慎小心。
“羊毛衫抽了线头,退货;东西挑好了,小心从腰间将钱抽出,数着付款,待小贩找准了零头,才低头念叨着什么离去。
”(《日出时的市场》)。
而叶飞同学却看到十岁的肉贩的“精明”。
“刷地一刀,瘦肉中略带些肥边(你没话说),一称正好的斤两(准),再加点零碎肉,熟练地用塑料袋装好,钱数已从他嘴里唱了出来(熟),……接过钱用油手翻装在内衣口袋(因为是大钱),然后从围裙袋中一抄,分出要找的零钱……钱已唱着落在买肉人的手里了(干练)。
”(《卖肉的孩子》)在为孩子的精明吃惊之余,你不会为其过早地走入社会而感到辛酸吗?我们的观察作文训练还在继续,我们期望所有参训的同学能在不断地训练中,养成发现美的眼光,发现自己独特的“哈姆雷特”来,那才是我们的训练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