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概述及最新进展[文献综述]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往往采用物理、化学等手段,技术成本高、效果难以持久,难以解决复杂的污染问题。
然而,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污染治理中,成为了一种可持续性、经济性、高效性的污染治理方式。
一、生物技术治理水污染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传统的难以处理的重金属污染、难降解物质污染、有机物质污染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
(一)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互补关系形成以特定有机物质为能量来源的微生物膜,将其粘附在基质表面,使水通过生物膜上方时,水中的有害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被吸附于生物膜上,达到对水质的净化。
生物膜技术适用于生产或废水的处理。
(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分解或转化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生物膜等。
其中,活性污泥工艺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比较多,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质,处理效果达到很高的净化水质。
二、生物技术治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植物吸附、微生物代谢等方式,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或转化,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
(一)植物净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有活性生态系统的方法,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栽培并利用其承载的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降解和分解,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植物净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还能够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吸附,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
该技术可分为喷雾生物净化技术、生物膜技术、生物过滤技术等。
三、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土壤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工业与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有机污染物是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有机污染物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种类,其毒性、生物降解性、迁移和转化机理的不同,导致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治理具有较大的难度。
在水处理领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目前,常用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和等离子体法。
1.生物法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的技术,其优点是成本低、降解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常用的生物法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等。
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的过程,其可将COD(化学需氧量)降至较低水平。
厌氧生物处理则是指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脱氢降解的过程,其COD去除效率尚高于好氧生物处理。
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液态废水与生物膜之间建立一道气液界面,使水流通过生物膜反应器时,污染物能够降解与去除。
而活性污泥法则是指在搅拌反应器中,通过与活性污泥的接触,将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从而实现污染物去除的目标。
2.物化法物化法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技术,其成本和降解效率相对于生物法较高,但二次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常用的物化法主要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吸附法和离子交换等。
氧化法是指利用氧化剂将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的过程,常用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
还原法则是利用还原剂将有机污染物进行还原降解的过程,其中常用还原剂有紫外光、还原酶和微生物等。
吸附法则是指利用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从水中吸附到材料表面上,以达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回收。
离子交换则是利用正、负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从水中去除,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3.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法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技术,常用等离子体有非平衡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以达到降解和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污水处理文献综述

污水处理文献综述引言:污水处理是解决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废水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污水处理文献,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是污水处理的初始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工艺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去除,以减少后续生物和化学处理过程的负担。
物理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混凝沉降等过程。
这些方法的效率受到了容量限制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改进废水格栅的过滤细度和增加沉砂池的面积,可以提高物理处理的效果。
二、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污水处理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和植物处理等。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通过混合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固定化生物膜则利用固定在介质上的微生物膜将有机物进行降解。
植物处理则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来净化废水。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生物处理方法,如厌氧颗粒污泥法和好氧颗粒污泥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研究。
三、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絮凝剂和消毒剂,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病原体。
絮凝剂通过与污染物结合形成絮凝物,使其易于沉淀和去除。
消毒剂则能有效地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絮凝、沉淀和消毒等。
然而,化学处理方法存在着药剂成本高、处理过程复杂以及与生物处理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化学处理方法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四、挑战与发展方向:尽管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废水中新型污染物的出现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如抗生素、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其次,废水处理过程中能源消耗较高,如何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处理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污染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分类、发展历程、应用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污染物处理技术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污染物处理技术分为以下几类: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生物制剂或菌类对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技术。
比较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堆积法等。
2.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废水或废气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比较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沉淀、膜分离等。
3.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化学反应来将污染物进行转化或分解的技术。
比较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二、污染物处理技术发展历程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比较常见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主要是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离心等。
由于这些技术只能将污染物从废水或废气中分离出来,不能进行彻底的处理或降解,所以难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生物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开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通过生物降解和化学反应,人们可以将废水或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污染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新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始兴起,比如光催化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污染物,并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未来有望成为环保领域的新热点。
三、污染物处理技术应用优势1. 环保效益高污染物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或降解,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相比之下,传统的物理处理技术只能将污染物从废水或废气中分离出来,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或吸附剂,难以达到环保的效果。
2. 经济效益明显污染物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或降解,并且可以将有价值的物质回收利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法变得尤为迫切。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治理手段,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二、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微生物降解废水中存在着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利用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利用细菌在废水中降解有机废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氧化剂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
2.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设备,其中利用生物膜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废水处理厂。
三、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一种生物技术手段,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在污染土壤中种植这些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有害物质,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轻度污染的土壤,能够降低修复成本。
2.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将其引入污染土壤中,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需要精确控制菌种的添加和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生物技术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1. 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是一种将废气通过生物介质进行过滤,吸附和降解的装置。
通过选择适宜的生物介质和微生物菌株,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
这种方法在室内空气净化和工业废气治理中广泛应用。
2. 生物脱硫生物脱硫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将其引入烟气中,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对于二氧化硫的净化效果显著。
五、结论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的环保应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的环保应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技术的环保应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介绍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在环保中的作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生物激活剂的应用生物激活剂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污水处理剂,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污染物。
它通过添加富含特定菌种的菌剂,利用菌群的代谢活动来加速有机物降解,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降解的方法。
它通过将特定的微生物引入水体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降解有机物,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3. 植物净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来治理水体污染。
一些具有吸收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特性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芦苇等,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和污染物吸附。
二、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土壤微生物,利用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通过吸收、转移、降解等机制来修复土壤污染。
例如,一些植物可以吸收重金属离子并将其富集在根系中,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三、生物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1. 生态修复的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在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具有一定降解能力的菌群,加速土地和水域中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系统的重建与保护生物技术可用于恢复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如湿地的修复、森林的重新造林等。
同时,通过保护既有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四、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治理污染、修复生态,还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研究进展【摘要】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对利用微生物治理环境中有害、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对当前关于这方面的主要的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同时也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处理基因代谢一、引言环境中存在一些滞留时间长、难于直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中有一些污染物毒性高,具致畸、致突变、致癌及生殖毒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物质。
随着有机化合物使用量增大,在很多自然水体中都可以检测到,而且远远超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规定的安全浓度,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用生物降解手段来处理这些污染物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微生物对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已经发现许多微生物对有毒、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生物降解能力,使得被污染的环境得到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利用生物界中存在的有净化能力的微生物进行生物治理,已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二、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研究进展1、利用有效菌种降解有机污染物通过从污染现场的分离,目前已经得到不少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特殊菌种。
如广州科研所研制出了具有广谱脱色能力和降解苯胺能力的希瓦氏菌;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从土壤中筛选出的“帕氏氢噬胞菌LHJ38”和“类黄氢噬胞菌LHJ39”,对芳香烃类化合物有较强的降解作用。
任华峰等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降解对氯苯胺的细菌PCA039菌株,该菌株能够以对氯苯胺为唯一碳源与氮源生长。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G4的细菌,对高浓度的三氯乙烯(TCE)有分解能力。
日本研究人员也获得一种叫M菌的菌株具有类似的降解TCE的效力。
在美国,还获得耐抗生素的拟球菌195菌株,能专一地使高氯乙烯(如四氯乙烯)完全转化为无害的乙烯。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应用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其中,有机污染物因其耐久性和不易分解,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但是,生物学研究一直很活跃,微生物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角色之一。
因此,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1.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微生物是一类能够生长和繁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对细菌进行分类后可以得到许多不同形状和生物特征的细菌。
其中一部分细菌具有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这是由于它们能够识别并分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键,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最后使其被微生物所吸收。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主要有生物氧化、酶解、生物吸附等。
通过这些机制,微生物可以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使其逐渐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2.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优势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不产生二次污染。
另外,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具有能源利用的优势。
微生物会将降解有机化合物转化为能量供其生长繁殖,因此,对于一些废水废气等,进行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废物处理手段。
与传统的化学处理相比,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化学品使用量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存在优势。
3.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降解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得污水更加清洁。
在土壤污染修复中,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脱附,并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也可以在废弃食品、霉菌毒素等领域应用微生物降解技术。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还在不断扩大。
例如,将微生物降解技术应用于生物燃料和制药制备等领域,可以使得产品更加环保和安全。
4.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日益丰富。
比如,在菌株筛选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培养条件,筛选到了夏季的暴雨污水中新的葡糖酸盐降解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工程生物法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概述及最新进展1、前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的发展和扩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量剧增,尤其是石油、化工、农药、印染、医药、味精、造纸等行业。
工业废水的抗光解、抗生物降解、抗氧化能力增强,具有毒性强、可生化性差、污染物组分复杂、含量高等特点,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地面水体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危害也日益的普遍和严重[1]。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标准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难降解的有机废水[2]。
生物法在处理某些污染物过程中会转化成有毒的代谢产物,而这些有毒物质对微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并且生物法处理有机污染物需时较长。
化学处理方法一般成本较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2、主体生物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工艺,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净化方法相比,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3]。
2.1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有机物及评价指标分为易生物降解和难生物降解二类1、易生物降解有机物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好氧微生物)CO2+H2O+合成新细胞(厌氧微生物)脂肪酸、醇、沼气常用COD, BOD, TOD,TOC表示有机物2.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大多为人工合成有机物,例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有机农药等。
主要特征:稳定,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例如白色污染,多有害健康-------例如“三致”物质,常用COD, TOD, TOC表示。
2.2 处理方法2.2.1 污水的微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电极法张雪娜,黄卫民,高宇,王璇等人发现膜电极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水处理技术,不仅在脱硝方面显示其优点,而且也可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但有机物结构影响其降解效果,并具有不同的降解途径。
(1)生物膜电极方法降解对氨基二甲基苯胺降解效率高,生物膜电极的作用可能是使阴极表面的细菌以阴极电解水产生的氢和水中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使有机物被逐渐降解。
(2)生物膜电极方法降解苯酚,其降解效果优于微生物法和电化学法,可能遵守厌氧环境下的降解规律。
(3)生物膜电极方法几乎可以完全降解2,4-二氯苯酚,但相对困难。
脱氯是其降解的主要过程[2]。
需氧生物处理法洪飞宇,李德生,韩丹等人采用曝气微电解、催化电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法处理含强有机溶剂的制膜废水,旨在找到一种能更好地处理含强有机溶剂废水的方法。
结果表明,曝气微电解和催化电氧化技术去除强有机溶剂的最佳pH 值分别为(2~3)、(5—6),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20、(90~120)min;高级氧化技术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将B/C值从0.30提高到0.55左右;高级氧化生物法组合工艺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处理效果很好,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4]。
臭氧生物法处理戴启洲,蔡少卿,王家德等人针对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臭氧预处理将制药中间体大分子氧化为小分子后,采用絮凝沉淀兼氧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介绍了废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各个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操作方式。
调试运行结果显示,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一1996)的一级标准[5]。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PTA废水为了提高扬子石化水厂阿A废水的处理效率,金啸采用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来处理PTA废水。
通过对人工配水和实际PrrA废水的试验,考察盯A废水处理中的容积负荷、溶解氧、pH值等因素对COD、TA、TOC去除率的影响,得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竹A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容积负荷为7.5 kg[CoD]/(m3.d),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不小于5 m/L,最低pH值不小于3.5。
她的实验采用人工筛选高效降解菌种并固定化处理有机废水,对于提高处理效果,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具有积极意义[6]。
2.2.2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法处理废气龚雪英介绍了生物法治理污水处理场恶臭废气的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分析了对恶臭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提出了需改进的问题。
而生物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工艺,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净化方法相比,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污水处理场采用生物法处理恶臭废气不但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减缓和控制了污水处理过程挥发的恶臭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的污染及危害,降低了企业的环境风险[7]。
朱英俊,谢国建,柳展飞等人利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法可以有效地处理VOCs(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同时克服了传统处理技术的不足,必将在VOCs 废气治理领域发挥出巨大作用。
但是VOCs种类复杂,污染范围也呈扩大的趋势,要想使生物法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育针对性强的VOCs废气治理优势菌种,缩短工程处理装置的启动时间,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2)对现有的处理工艺开展研究并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简化操作,降低运行费用。
(3)开展生物处理原理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关键的模型参数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8]。
2.3 邻苯二甲酸酯的微生物降解国内最新动态阳陈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检测环境水体中的PAEs,推断出PAlEs在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行为是微生物降解和沉积物迁移转化而影响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酸碱度,并初步拟合了水体中的PAEs在常温、中性条件下的含量变化方程[10]。
李海燕.通过研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问题,以饮用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甲草胺的新方法和催化氧化过程机制,发展出一种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新途径[11]。
倪明指出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内分泌干扰物,由于其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以及生殖毒性,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国内外天然水体、自来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污染现状,综述了该类物质的主要去除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重点与方向.[12]。
隋苗苗本文选择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4种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研究对象,对北京的北运河与潮白河水体和沉积物中这4种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建立的超声萃取-氧化铝净化-气相色谱分析沉积物的方法对DMP、DEP、DBP和DEHP的回收率分别为82.6%、93.8%、91.3%和95.7%,DL在0.29-0.89 ng/g,RSD<8.0%[13]。
方战强,刘辉研究以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醋Cdi-n-butyl phthalate,DBP)为例,对四种活性炭吸附DBP的动力学、pH对活性炭吸附DBP 的影响、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为活性炭去除邻苯二甲酸类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4]。
3总结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从而产生许多的有机污染物,其中二甲酸酯的危害日趋严重,本人认为对于处理有机污染物生物法已经成为当今普遍环保以及安全的方法,但由于其成本高还没有被普及,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微生物处理,本人认为可以采用实验室模拟DMP和DEP的生物降解过程从而了解实际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并研究其特征效率。
参考文献[1]梁淑轩,孙汉文.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阴。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5):43-47.[2]张雪娜,黄卫民,高宇等人生物膜电极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2010[3]龚雪英,生物法治理污水处理场恶臭废气技术探讨[J],2010,10[4]洪飞宇,李德生,韩丹等人高级氧化生物法去除制膜废水中的强有机溶剂。
[J]。
中国给水排水,2009,6,25:11[5]戴启洲,蔡少卿,王家德,陈建孟,蒲通。
臭氧生物法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0,5,26:10[6]金啸.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PTA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6,41:3[7]龚雪英.生物法治理污水处理场恶臭废气技术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0:1[8]朱英俊,谢国建,柳展飞等人生物法处理VOCs废气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0,8,36:4[9] 叶婴齐,梁光宇,葛宝英.工业用水处理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第二版,2004.[10]阳陈.水中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及降解研究[D],2007[11]李海燕.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2004[12]倪明.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及去除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J],2010,36(4)[13] 隋苗苗.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北运河及潮白河中污染水平的研究[D],2008[14]方战强,刘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DBP在四种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Z],2007[15]ZhuXQ.SuidanMT.Pruden A The Effect of Nitrate on VOC Removal in Trickle Bed Biofilters1996(3-4)[16]F.W.hardt,L.S.Clesceri,N.L.Nemerow.Solids Separation by Ultrafiltration forConcentrated Activated Sludge.JWPCF.1970,42(12):1235~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