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预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课件(共44张PPT)概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课件(共44张PPT)概要

4、剧本构成:唱词、宾白、科范。 (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 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 科” 。 )
二、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
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范
相结合,整体鉴赏。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
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 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 比等修辞方法。
窦娥冤——她为何而冤?
简述故事梗概。
楔 子
作用:说明情节,介 绍人物
•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 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
赶考去了。
(序幕)
第一折
(开端)
第二折
(发展)
第三折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高潮)
第四折
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 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 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作者
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
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
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作品对封建社 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善良的窦娥
6、探讨交流:曲词中,除叙述窦娥的冤情 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结局)
《窦娥冤》又称《感天动地窦娥
冤》,从文中找出她是怎样感天动
地的?
四、重点赏读课文第三折:
剧本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的悲 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学生分角色朗读)
1、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 “冤”又是如何造成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窦娥冤ppt (共23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第1课   窦娥冤ppt (共23张PPT)

作 者 :
文体知识
1.元杂剧:是用北方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2.结构:四折一楔子 本: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 六折或多本连演。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 (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只能道白不能唱。 折: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 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篇幅短小,位置不定,一般放于开头,对人物、故 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作用相当于引子、序幕。有些 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类似于过场戏。 曲牌: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衙门暗无天日、官吏贪污昏聩、毒刑冤狱接连不断,冤案 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官吏们又都无心正法,这都是元王朝统治 下的主要特征。 《窦娥冤》是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
故事情节结构分析
共出现10个曲牌,均属于正宫调。
思考一 在第三折中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 思考二 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次大意是什么?
(2)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明确: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 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 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 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 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 聩。 (3)故事的高潮是哪一折,为什么? 明确: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 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第三折里虽然仅有窦娥指天发 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 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 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 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 的。

《窦娥冤》PPT课件

《窦娥冤》PPT课件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 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剧情简介
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 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 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 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 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 为誓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 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 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10个曲牌,可以分成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第1层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 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四大家之首
散曲《天净沙·秋思》 杂剧《汉宫秋》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 杂剧《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整体感知 感知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 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他 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 失,现仅存15部。1956年他的名字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窦娥冤》优秀课件

《窦娥冤》优秀课件

01 02
对比与反衬
作品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反衬出窦娥的善良、无辜 和悲惨遭遇。如蔡婆的懦弱与张驴儿的无赖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 窦娥的冤屈和抗争精神。
象征与隐喻
作品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深化了主题表达。如“六月飞雪”象 征着冤屈之深重,“苌弘化碧”则隐喻着忠贞之士的悲惨结局。
夸张的表现手法
为了强化情感表达,作品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如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使观众在震 撼中感受到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富有诗意的语言
作品的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诗意和感染力。如“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 贤愚枉做天!”等语句,既表达了人物的悲愤之情,也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
多样化修辞手法运用
蔡婆婆的懦弱与觉醒
蔡婆婆在儿子不孝、家庭破裂的情况下,逐渐觉醒并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体现了女性从懦弱到坚强的成 长过程。
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剧中通过塑造窦娥和蔡婆婆等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女性 地位和权益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这些女性形象也激励着观众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该剧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精 湛的艺术技巧和感人至深的情 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窦娥冤》被多次改编成各种 艺术形式,如京剧、豫剧、越 剧等,广为流传。
02
剧情梗概与人物关系
剧情简要介绍
故事背景
元朝时期,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
剧情梗概
窦娥为救父亲,被迫嫁给张驴儿。张驴儿诬陷窦娥毒死自己的父亲,官府严刑 逼供,窦娥屈打成招。在刑场上,窦娥发下三桩誓愿,最终一一应验,证明了 她的清白。
05
经典台词欣赏与解读

《窦娥冤》优秀课件

《窦娥冤》优秀课件
第一折:蔡婆婆索旧账途中遭暗算 苦命女守贞节拒嫁张驴儿
第二折:张驴儿下毒误杀亲爹 窦娥受酷刑屈打成招
第三折:受冤屈无辜窦娥遭死罪 斩前窦娥留下三桩誓言
第四折:窦娥受屈被斩魂诉父亲 天章惩恶为儿昭雪冤情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五、学习第三折
(一)剧本体式说明
括号内的文字,是科介部分 (即舞台说明)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3、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三、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我国最早的也是古 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被誉 为“梨园领袖 ”“杂剧班头”,1956年被 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整体了解文本
1、第三折采用正宫宫调,共10支曲子( 10 个曲牌),共三部分:第一
部分1至3段,第二部分4至10段,第三部分11至19段。请概括每部分 分的内容。
押赴刑场
(1-3段)
诀别婆婆
(4-10段)
临刑发誓
(11-19段)
2、从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看,窦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押赴刑场
诀别婆婆
(一)概念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也称“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 元代散曲的合称。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元曲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杂剧(散曲+“科”+“白”) 唱+演
(二)元杂剧结构——四折一楔子 1、折,相当现代戏剧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 括多场次。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也有例外,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2、楔子,相当“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介绍剧情、 人物,类似现代剧的序幕;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相当后来的过场戏。 3、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其 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或写于戏报上。 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 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 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

《窦娥冤》ppt课件

《窦娥冤》ppt课件
氤氲书香篇
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 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 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 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败;一个素 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 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劳 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因此,这一细节 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 使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 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的人横遭杀戮, 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 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黑暗统 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氤氲书香篇
如何理解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提示 窦娥发出三桩誓愿前,依次讲出三句 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 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 多次的重复,意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 治的腐败,使得孤苦无靠的窦娥惨遭杀戮,蒙 此奇冤。
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蒙冤受刑 的强烈愤慨,既是本折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 高潮,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了完美的体 现,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题也由 此得到升华。一个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妇 女的形象鲜明、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氤氲书香篇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 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 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 纵观全剧,作者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 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 的一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 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 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 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 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 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窦娥冤》预习.课件

《窦娥冤》预习.课件

武旦,扮演 擅长武艺的女 性,按扮演人 物的身份和技 术特点,又分 刀马旦和武旦 两种类型。
老旦,老年 妇女。
彩旦,又叫“丑 旦”、“丑婆子”, 扮演滑稽或奸刁的 女性人物。表演富 于喜剧、闹剧色彩, 实属女丑,故常由 丑行兼扮。
文丑,除武夫外各
武丑,扮演机警
种丑脚均由文丑扮演。 幽默、武艺高超的
• 一个弱女子
chāi guì
• 善良的弱女子 蒙冤被杀
结束
生、旦、净、丑
老生,中老 年人物,因戴胡 须,又称须生。
小生,青年
人物,不挂胡须, 分文小生、武小 生。
正旦,主要扮 演娴静庄重的青 年、中年妇女。 因常穿青素褶子, 故又名青衣。
花旦,多扮演 性格明快或活 泼放荡的青年 女性。表演常 带喜剧色彩。
【窦娥形象大家谈】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 摧残富于抗争精神的古代劳动 妇女的形象。她善良美丽、勤 劳孝顺,同时又刚毅顽强,敢 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活 于昏聩腐败的封建吏治下,注 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窦娥悲 剧的性格、壮美的形象,具有 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 力量。

窦娥: .

.
• 一个勤劳善良、孝顺、安分、
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的古代劳动妇女。
• 主旨:
• 通过窦娥的遭遇,揭露 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 官吏昏庸,法制黑暗的真 实情况。歌颂了窦娥的反 抗精神!
• 成功之处:
• 1:生动的人物对白
• 2:舒缓有度的戏剧冲突
• 3: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 4:多方的对比
• 善良孝顺
刚强不屈
• 三伏天 监斩官 公差 刽子手
一般都是扮演性格、 或 相貌上 有特异的男性 角色。

《窦娥冤》ppt课件

《窦娥冤》ppt课件

情节结构
第一层 【端正好】【滚绣球】
第二层 【倘秀才】至【鲍老儿】
第三层 【耍孩儿】至【煞尾】
任务一:谁识窦娥女
➢ 表现一:窦娥斥责天地鬼神【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
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 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 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 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 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元杂剧剧本
①唱: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②科: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又称科范、科介。
③白:“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之间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誓愿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抗旱三年
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不信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誓愿目的
希望在场的人 希望上天了解 希望上天惩治
了解她的冤屈 她的冤屈
坏人
任务一:谁识窦娥女
➢ 表现三: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思考:窦娥之前斥责上天的行为与现在求助上天的行为是
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矛盾的,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 1.表明窦娥的反抗不彻底。她对上天的斥责、怀疑实质是对封建社会神权 的质疑,但窦娥在最后求助的对象仍然是上天,体现了她的局限性。 2.表明社会黑暗、官场的腐败、百姓求助无门的社会现实。现实中无法实 现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只能借助于上天的力量的无奈。 3.升华悲剧内涵。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善良美好的窦娥无法 洗清冤屈,说明这是一个无法昭雪的注定的悲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 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 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 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 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 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 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3.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
的反抗精神。 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 了兴的手法。
5.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6.《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 一句?

(4)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 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 员)、徕儿(小厮)。 如驾(皇帝)、洁郎(和 尚)等。
生、旦、净、丑
生行,扮演男性角色 的一种行当,其中包 括老生、小生 (文小生、武小生)
旦行, 扮演女性 角色的一种行当。 可分为正旦、 花 旦、 武旦、老旦、 彩旦
净行, 俗称花 脸,又叫花面, 面部化装用脸谱, 一般都是扮演性 格、品质或相貌 上有特异的男性 角色。
丑行, 扮演 喜剧角色, 由于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 白粉,又叫 小花脸、三 花脸。包括 文丑、武丑。
. .
2.每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有 的杂剧还有“楔子”,楔子,类似现代剧的 序幕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但也有放在折与折 之间的楔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用来说 明情节,介绍人物。
元杂剧的结构
3.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的一套曲子。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 前面都标明宫调。 C调 D调
剧本: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 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 “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 本上都标明“××科” 。
元杂剧的结构
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 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 《西厢记》。
元杂剧的结构
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 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 《西厢记》。
概述节选内容
楔子:窦天章赶考无银钱,小窦娥卖入蔡婆家
第一折:张驴儿偶救蔡婆婆,强行逼娶窦端云 第二折: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第三折:窦娥临刑发誓愿,千古奇冤杀窦娥
讨论: 课文每部分主要的人物矛盾分别是 什么?从每部分的故事情节中,你 窥见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楔子 : 窦天章上京赶考,窦娥被卖抵债。 窦-----蔡 :高利贷剥削严重,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一折: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据理拒婚。
一、中国古典戏剧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 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中国古典戏曲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花部
元曲四大家
白 朴 马致远 关汉卿 郑光祖
元代四大爱情剧
白 朴 王实甫 关汉卿 郑光祖 :《墙头马上》 :《西 厢 记》 :《拜 月 亭》 :《倩女离魂》
《窦娥冤》- 元 · 关汉卿 《汉宫秋》- 元 · 马致远
通假字
(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 通“糊涂”,混淆。 (2)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纽: 通“扭”,拘束。 (3)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每: 通“们”。
古今异义
(1) 行动些,行动些 古义:走快(些)。 今义:行走、走动或行为、举动。
( 2)
断送出古墓荒阡 古义:发送,指殡葬。 今义: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
元杂剧的结构
3.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的一套曲子。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 前面都标明宫调。
..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本四折 通常由主角(正末或正旦)一人唱到底,其他 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正旦 主唱的剧本称旦本。
元杂剧的角色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末:正末、副末、外末、小末; 旦:正旦、副旦、外旦、小旦; 净:俗称“大花脸”。 包公 张飞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次要人物(男角) 杂角:徕儿(小厮)、 孤(官员)、 驾(皇帝) 卜儿(老年妇女)、 孛老(老年男子) 洁郎(和尚) 。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
对白 独白 旁白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元杂剧的语言
曲词 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 (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
对白 独白 旁白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科介或科范 即舞台说明 (动作、表情、 舞台效果 )
剧本内容三部分: 唱 白 科
亲眷 juà n 嗟 jiē 怨 杳yǎo无音信 埋怨 má n 煞尾 shā 尸骸 há i 负屈衔xiá n冤 罪愆 qiān 古陌mò荒阡 qiān 甘霖 lí n 亢旱 kà ng 苌弘 chá ng 羊肚 dǔ 盗跖 zhí 前合后偃 yǎn 湛湛 zhà n
基础知识:完成《系统集成》字音字形
盗跖(zhí ) 前合后偃(yǎn) 罪愆(qiān) 苌弘(chá nɡ) 亢旱(kà nɡ) 暄(xuān) 盗跖颜渊: 跖,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为 “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 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孤身只影:孤单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独一人。
蔡、窦----张:社会混其父,窦娥屈打成招救蔡婆婆。 张驴儿----窦娥:以强欺弱,以恶欺善 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发下三桩誓愿。 桃杌----窦娥: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百姓有口难言。
• 赏析第三折 第1部分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部分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写窦娥诀别婆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 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 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 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 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 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 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 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踘、狩 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 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 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
《梧桐雨》- 元 · 白朴 《赵氏孤儿》-元 · 纪君祥
中 国 四 大 古 典 悲 剧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西厢记》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 昇:《长生殿》 元 明 清 清

散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元 曲
杂剧 (散曲+“科”+ “白”)
唱+演
元代,元杂剧剧本通常有 “四折一楔 子”。 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 类。
反抗的窦娥
第2层 窦娥告别婆婆
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 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 题有什么作用?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 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 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 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 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 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 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 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 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 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 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 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 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 精神。
xiē 看觑 qù 蓦然 mò 绣闼 tà 捱 á i 祗 zhī
楔子

嫡亲 缥缃 孛老 刬的 鞍鞴 桃杌
dí piǎo xiāng bó chà n bè i wù
亲眷
juà n 杳无音信 yǎo 尸骸 há i 应验 yì ng 荒阡 piān 暄 xuān
嗟叹 jiē 嘱咐 zhǔ fǔ 负屈衔冤 xiá n 古陌 mò 亢旱 kà nɡ
(5)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 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 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 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 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 妙”,正说明这一点。
第3部分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写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第1层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 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二、元杂剧
(1)定义: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 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 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2)结构: 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 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 (3)音乐: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 子只能用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 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 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