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课件40张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课件40张

思考4: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 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 窦娥——强欺弱、恶欺善的社会现实。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 而被判以死罪——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 贪赃枉法。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 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孝顺和善良。
课 外
(3)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
知 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正末主唱的剧
识 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男角色称末,分正末(男主角)、副
充 末(又叫冲末,男配角)、外末(老年
男子)、小末(少年)等。
女角色称旦,分正旦(女主角)、副
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
最后思考: 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官吏每无心正 法,使百姓有口难 言。”
法制黑暗, 官吏昏聩 。
春 燕分 归至 来
章 课
外 知

识 补 充
肆THE PA R T 04
肆 关于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
外 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
02
课堂角色扮演:
窦娥人物形象总结:
①善良,孝顺; ②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 摆布; ③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 争。总结: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 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当堂作业: 请你用一幅对联,概括窦娥形象。
示例1: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示例2: 上联:千秋奇冤窦娥死 下联:六月大雪天地悲。

《窦娥冤》教学课件(32张PPT)

《窦娥冤》教学课件(32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有关知识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
2.把握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 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
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
试想一个心地如此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 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 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 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 重。困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为 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
刻。
5.通过婆媳的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 果。 【提示】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 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 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 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 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 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 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 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 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脉络梳理 。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
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 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

高中语文优质课件《窦娥冤》

高中语文优质课件《窦娥冤》

分组方式
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
小组,每组4-6人。
讨论主题
可以围绕剧中的人物形 象、情节发展、主题思
想等方面展开讨论。
讨论形式
小组内自由发言,记录 员记录讨论内容,最后 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
果。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但不直接参与讨论。角色Fra bibliotek演游戏01
高中语文优质课件《窦娥冤 》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剧情梳理与人物形象分析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探讨 • 主题思想解读与价值意义挖掘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角色扮演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 简介
关汉卿生平及成就
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染力。
情感抒发
作者通过窦娥的遭遇,抒发了对 善良被欺压、正义被埋没的悲愤 之情,以及对社会公正和良知的
呼唤。
理想主义追求
作品中融入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 追求和向往,如窦娥的冤屈得以 昭雪、邪恶受到惩罚等情节,体 现了作者对正义和良知的坚定信
念。
多样化修辞手法运用
对比手法
作品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窦娥的善良与邪恶势力的对比、社 会现实的黑暗与理想世界的对比等,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
古代戏曲艺术的传承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古代戏曲艺术的创新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形成 了多种流派和风格,如京剧、昆曲、 豫剧等。这些流派和风格在唱腔、表 演、服饰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魅 力。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 化,古代戏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吸收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例如京剧 在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昆曲、秦腔等 地方戏曲的精华;现代戏曲则更加注 重舞美设计、灯光音响等现代科技手 段的运用。

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62张PPT).ppt

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62张PPT).ppt

整体感知
变徵( zhǐ ) 鼓三通(tònɡ )
忤逆( wǔ )
苌弘(chánɡ) 孛老( bó )
刬的( chǎn )
罪愆(qiān) 恓惶( xī )
祗候( zhī)
桃杌( wù)
喝撺厢(cuān)
提防( dī)
盗跖(zhí) 尸骸( háí )
错勘(kān)
杳无(yǎo) 瀽(jiǎn)
前合后偃(yǎn )
结局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 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 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 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 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楔子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婆四十两银子 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 考去了。
“冤”是全剧的“眼”。课文选的是 第三折。
知人论世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 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 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 ,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 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 化名人之列。
2.戏剧语言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环境、人物上下场、 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3.戏剧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戏剧结构 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指一幕中发生时间 或空间变换的情节。
元 杂 剧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但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 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

《窦娥冤》优秀ppt课件

《窦娥冤》优秀ppt课件
曲 杂剧(散曲+“科”+“白”唱)+演
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
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
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
“幕”)(也有由五折构成),有的还有“楔子”,
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
情节,介绍人物 ;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
•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 :“我 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 铜豌豆”,可见他的个性。
•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封建统治 的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 遇和反抗斗争,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 言本色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 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1
3、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什 么宫调?
4、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 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10个曲牌,可以分成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9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白 朴,代表作《墙头马上》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10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11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看钱奴》-元·郑延玉 《墙头马上》-元·白 朴 《幽闺记》-元·施君美 《玉簪记》-明·高 濂
第二层,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 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在令人悲从中来。 〔快活三〕 〔鲍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 婆不要烦恼哭啼,则更令人悲不自胜。

《窦娥冤》PPT课件

《窦娥冤》PPT课件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 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剧情简介
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 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 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 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 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 为誓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 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 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10个曲牌,可以分成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第1层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 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四大家之首
散曲《天净沙·秋思》 杂剧《汉宫秋》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 杂剧《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整体感知 感知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 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他 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 失,现仅存15部。1956年他的名字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窦娥冤》课件(16张PPT)

《窦娥冤》课件(16张PPT)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 用?
•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
颠倒
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
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 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 婆婆的挂念;
• 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
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 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 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 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 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 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 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 这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
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
• 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能增强悲剧气氛。
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 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 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窦 娥 冤
关 汉 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 (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我国古代最 早的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最杰出的杂剧首推《窦娥冤》(全名《感
天动地窦娥冤》),其他代表作《救风尘》《望江 亭》《单刀会》《西蜀梦》散曲《南吕· 一枝
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 “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 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 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 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正义,杀 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愿望。

《窦娥冤》ppt课件

《窦娥冤》ppt课件
氤氲书香篇
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 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 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 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败;一个素 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 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劳 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因此,这一细节 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 使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 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的人横遭杀戮, 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 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黑暗统 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氤氲书香篇
如何理解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提示 窦娥发出三桩誓愿前,依次讲出三句 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 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 多次的重复,意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 治的腐败,使得孤苦无靠的窦娥惨遭杀戮,蒙 此奇冤。
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蒙冤受刑 的强烈愤慨,既是本折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 高潮,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了完美的体 现,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题也由 此得到升华。一个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妇 女的形象鲜明、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氤氲书香篇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 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 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 纵观全剧,作者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 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 的一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 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 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 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 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 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剧发展史
时期
内容
原始社会
农牧业生产
阶级社会
祭祀 颂神(萌芽)
春秋战国
祭祀 娱乐(俳优)
西汉
竞技(角抵,百戏)
汉乐府 汉魏
平,清调,杂舞杂曲
唐,宋
戏剧形成期

元杂剧、元散曲

京剧
现代
影视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
元明清戏曲,其形式包 括元杂剧、元散曲、和 明清传奇。
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
词、宾白和科介。 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 中人物的语言; 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
代表作
《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单刀会》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 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 六十多种,是我国戏剧的 创始人。
取材于唐代白居
易新乐府《井底引银 瓶》。写李千金与裴 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 在裴家花园匿居7年, 生下一儿一女,终被 裴父发现赶出,后裴 少俊赴考得官,裴父 向李赔礼,又获重圆。
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 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 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 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 格的作用。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有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 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 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产生了韵文和散 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 《拜月亭》 白朴 《墙头马上》 王实甫 《西厢记》 郑光祖 《倩女离魂》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关汉卿 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 散曲《天净沙·秋思》
杂剧《汉宫秋》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思考:
原剧的结尾好在何处?
1、 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寄托 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美好的愿望。 2、 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 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 3、 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 在一起了。
与婆婆临别时,窦娥交待了什么?她 的这番话表现什么?
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
①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 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②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 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③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④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 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引用“盗跖、颜渊” 的典故有何作用?
用以指责天地好坏 不分,黑白颠倒。
思考:
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 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 婆婆伤心。这表现了她性格中 善良的本性。
婆媳相见,作者借她们的对话交待了 什么内容?
在与婆婆的谈话中,作者交待了她 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害死公公。
结构上: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 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 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 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 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 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xiē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 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 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
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 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 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 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 乱,明皇仓惶出走,行至马 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 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 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 愁闷。
写蒋世隆与王瑞兰 在战乱中相并订下终身 之约,却遭王父反对, 将二人拆散。瑞兰不忘 旧情,夜间拜月诉说心 事。后蒋考中状元,被 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 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 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 (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 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 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 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 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教学目的
• 1.了解古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 常识。
•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弄清杂剧内容。
• 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 括杂剧的主题。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 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 璨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 为世界三大古剧。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 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 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 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 豆。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 (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 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 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 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 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
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 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 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 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
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 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 点。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 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 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 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 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 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 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 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 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第三折,写窦娥 被押赴刑场遭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 矛盾冲突的高潮。
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体会一下戏曲是如何展现激烈的矛盾 冲突的。
(分窦娥、监斩官、刽子手、蔡婆婆、 舞台说明及科介)
这一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 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它由几个场面构成?
一、押赴刑场: 负屈衔冤,指斥天地
①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 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 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
②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 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 孝顺。
赏读第三部分
请用短语概括出窦娥的三桩誓愿,说
说窦娥所希望的是什么?并指出相关
典故。
血溅白练
希望在场的人能立刻了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解她的冤情。
六月飞雪
是一出历史悲剧,歌 颂的是正义对邪恶势力前 仆后继的斗争。赵盾一家 为奸人屠岸贾所害,只遗 一孤儿。友程婴与公孙杵 臼定计用程子换得孤儿活 命,并交由程婴抚养。十 八年后,孤儿长大,杀屠 为全家报了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 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
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
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 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
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 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 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 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 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 采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 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 成《金锁记》。
《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 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 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 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 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 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 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二、婆媳诀别: 孝心拳拳,与婆诀别
三、三桩誓愿: 惊天奇寃,誓愿应验
朗读〖滚绣球〗,思考:这支曲子 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思想感情和性格 特征?
窦娥在绝望中愤而抗议, 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表 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
试指出这段曲词中“天地、鬼 神”的象征义。
象征现实
象征人间 的统治者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 死权”采用了什么手法?
六月飞雪
三年亢旱
东海孝妇
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 到反应。让白雪覆盖身 躯,表明她的清白。
希望上天惩治邪恶。
试从“三桩誓愿”的情节来 提炼全剧的主题。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 有口难言”
揭示了封建吏治压迫人民的本质, 这才是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
坚强刚烈 勤劳正直 淳朴善良 富有反抗精神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地被 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 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 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
是一出历史爱情戏, 写王昭君出塞和番事。 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 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 只得将其送出。昭君行 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 自尽。元帝思念昭君, 夜闻雁鸣,倍添痛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