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残雪创作及其他现代派诗歌

合集下载

作家残雪的作品

作家残雪的作品

作家残雪的作品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作家残雪简介
2.作家残雪的主要作品
3.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4.作家残雪的影响与评价
正文
1.作家残雪简介
残雪,原名邓小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3 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她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誉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

2.作家残雪的主要作品
残雪自 197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其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黄帝的孙子》、《赤彤丹朱》、《苍老的浮云》等;中短篇小说集《山上的小屋》、《河之女》等;散文集《我的西域,你的东方》、《残雪散文》等。

3.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残雪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独特的女性视角:她的作品多从女性角度出发,细腻描绘女性在家庭、社会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与挣扎,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中的复杂心理。

(2)深厚的文化底蕴:残雪的作品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中西文化、古典与现代文化的精髓,展现出一种开阔的文化视野。

(3)诗意的语言风格:残雪的语言具有诗意特质,既具有古典文学
的优美韵味,又有现代文学的创新表达,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4.作家残雪的影响与评价
残雪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如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

她的创作对新时期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同时,残雪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国际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 ,她有哪些作品?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 ,她有哪些作品?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
她有哪些作品?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卡夫卡”,她有很多作品,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

残雪,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普通大众,认识她的人,真的不多。

但,在国外,她有非常煊赫的名声,有“中国的卡夫卡”之称,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这个世界的文学界,能冠以“卡夫卡”之称的人不多。

卡夫卡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在西方有崇高的地位,就像武侠小说的金庸,卡夫卡是西方文学界的盟主。

残雪,原名邓小华,女,湖南人。

她的经历很传奇,工人、裁缝,是她曾经的身份,现在,她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目前无人不知。

她的作品,很多都翻译成外文,是中国作品翻译成外文最多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甚至成为世界知名高校的教材。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最初发表于1985年的《人民文学》。

这部小说,没有时间没有背景,人物也只是一个符号,里面主要是对话。

这小说跟绝大多数的小说都不同,很有自己的特性。

小说解构了人类的家庭,——在很多人眼中,家庭是美好的——在残雪的笔下,家庭,是人性之恶形成的地方。

在大众挖掘家庭之美是,残雪更加蛀牙挖掘家庭恶的一面,以及其中的根源。

残雪与《山上的小屋》

残雪与《山上的小屋》

而人与人、人与物关系的变形,《山上的小屋》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表述。如“抽 屉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象征着人生的杂乱无章和难以把握; “父亲每夜在井中 打捞又打捞不着什么”,象征着人劳碌无为而又不得不为;“满屋乱飞的天牛”,象 征着人生的困扰而又难以驱赶„„小说表现的人在痛苦中挣扎而又无法摆脱痛苦的人 生体验,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对人的一种哲学认识。作品中也可见作者的哲学思考。反 理性的西方现代哲学影响了当时中国知识文艺分子的精神、心理、知识取向等各个方 面。
文革之后,西方现代文化与现代主义文学思 潮涌入。 “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缺乏50年代作 家的自信与乐观,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亲近并 不局限于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更多的体现在对 显示的抗争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与追求。 残雪的小说最决绝的体现绝望、孤独和非理 性倾向,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自己的叙事风格,将 现代主义语言艺术与中国的生存状况结合起来。
作者 :残雪,原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
1966年小学毕业后失学,当过 “赤脚医生”、工 人、代课教师,开过裁缝店。1985年开始发表作 品,以小说为主,至今已有300万字。于《人民文 学》1985年第8期的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是其 代表作。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 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 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她被视为先锋派 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关注女性内心的状态为特征。 她的作品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具有浓厚 “先锋”色彩。作品常以朦胧晦涩、离奇可怖的审 美意象传递对人性丑恶、人际隔漠冷酷的认识 。 近年来残雪写了不少关于西方经典文学的评论, 她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 会,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 对卡夫卡、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 典作家做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

残雪作品《山上的小屋》赏析

残雪作品《山上的小屋》赏析

———《—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
初读感受(梦境,梦魇,怪诞,异化,丑陋的环境, 与《狂人日记》)
结合时代背景(意象,文革,文革遗毒) 审美体验 先锋小说 拓展:残雪与卡夫卡
f.母亲一直在打主意要弄断我的胳膊
g.灯泡忽然坏了,母亲在隔壁房里冷笑
———《—山—上—的—小—屋—》—
意象:
山———一堵墙,分隔的作用 山上——相对山下,与现实间的距离 小屋——牢笼,被隔离的理想的的高地 小洞——窥伺者 抽屉——我的头脑、思绪,个人的意志,精神世界 白光——希望
丑陋怪诞的环境:
———《—山—上—的—小—屋—》—
①人:
a.有那么多的小偷在我这栋房子周围徘徊
b.窗子上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
c.她一边脸上的肉在可笑地惊跳(母亲)
d.目光直勾勾的,左边的那只眼 变成了绿色(妹妹)
e.我感觉到那是一只熟悉的狼眼(父亲)
②物: a.许多大老鼠在风中狂奔。 b.窗玻璃沾着密密麻麻的蝇屎。 c.一大群天牛从窗口飞进来,撞在墙上,落得满地皆是。 d.母亲太阳穴爬着一条圆鼓鼓的蚯蚓。
丑陋怪诞的环境:
———《—山—上—的—小—屋—》—
③事:
a.我心里很乱,因为抽屉里的一些东西遗失了。母亲假装 什么也不知道,垂着眼。
b.她正恶 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
c.原来父亲每天夜里变为狼群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 跑,发出凄厉的嗥叫
d.我的胃里面结出了小小的冰块
e.母亲从门边伸进来墨绿色的小脸,嗡嗡地说话:“我做 了一个很下流 的梦,到现在背上还流冷汗。”

作家残雪的作品

作家残雪的作品

作家残雪的作品
【实用版】
目录
1.作家残雪简介
2.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3.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品
4.作家残雪作品的影响和评价
正文
1.作家残雪简介
残雪,原名邓小华,湖南耒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85 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

残雪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2.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残雪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现实主义风格:残雪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真实、生动的生活画卷。

(2)哲理思考:残雪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探讨人生、人性、道德等诸多问题,使读者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能得到思想的启示。

(3)创新性:残雪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3.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品
残雪的代表作品有:
(1)《黄帝的孙子》:该小说讲述了一位历史学家在追寻黄帝后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纷繁。

(2)《突围》:这部作品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残雪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3)《赤彤丹朱》:该小说通过描述一位女画家的生活经历,探讨了艺术、生活、人性等诸多问题,是残雪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

4.作家残雪作品的影响和评价
残雪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其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且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残雪与相关《山上的小屋》

残雪与相关《山上的小屋》

对人性的启示
尽管残雪的作品中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弱点, 但她也通过对美好人性的描绘和赞美,为人 们提供了对人性的启示。她呼吁人们关注人 性的美好和善良,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从而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和升华。
对后世的启示与意义
对文学创新的启示
残雪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 想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她敢于打破传统文学的束缚和规范,勇于 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为后世作家 树立了文学创新的典范。
对人性拯救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性的扭曲和异化问题日益严 重。残雪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批 判,提醒人们关注人性的拯救和重建问题。 她的作品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关注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从而实现对人性的 拯救和升华。这对于后世人们思考如何面对
和解决人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6
结论与展望
对孤独与绝望的描绘
残雪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孤独、绝望等主题。在《山上的小屋》中,这种孤独和绝望不仅体现在主人公 身上,也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始终,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03
《山上的小屋》中的意象解 读
意象的构成与特点
荒诞与超现实
作品通过描绘荒诞不经、超越现实的场景和事物, 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世界。
02
深入研究作品内涵
残雪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未来的研究可以进
一步挖掘其作品中的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的内涵,以更全面地理解
她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
03
关注残雪的新作动态
残雪作为一位活跃的作家,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关注和研究她的新作
动态,可以及时了解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的变化和发展,为未来的研究
社会背景

快速了解残雪的30部文学作品,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快速了解残雪的30部文学作品,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快速了解残雪的30部文学作品,看这篇文章就够了!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

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选入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1、《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这是残雪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这是残雪最容易读懂的一本书,也可以说这是理解残雪作品最好的入门书。

因为这是一篇篇散文组成,散文内容全部是写残雪自己的经历。

残雪运用风格独特的写法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可以亲切感受的作家童年内心世界和作家童年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文字不像她的小说那样难以理解,而是在思辨中进入回忆的片断,回到童年时光。

我们感受到残雪小时候的善于幻想和倔强直接影响到成年后残雪的创作。

这部残雪的精神自传是通往残雪艺术世界的钥匙。

2、《为了报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这本书是残雪访谈录,残雪自己表达自己的一本书,我们往往能够通过这样的文字了解到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是走进残雪艺术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本书主要包括残雪近年来的主要访谈,包括日野启三、近藤直子、彭国梁、施叔青、林丹娅以及亚洲周刊等众多媒体的访谈。

这些构成了残雪另一种声音。

通过阅读残雪访谈录,我们仿佛在聆听残雪自己的心声。

3、《山上的小屋》这是残雪短篇小说全集之一,这是第一本。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残雪第一部作品。

本书收集的是从残雪第一篇发表的作品开始的四十多部短篇小说。

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残雪是怎么走向她独一无二的文学创作的。

她的先锋文学风格形成也有一个大致的脉络。

残雪四十年如一日的风格,在残雪最开始的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形成了。

读这本书,能够了解残雪文学是如何开始的。

4、《传说中的宝藏》这是残雪短篇小说全集之一,这是第二本。

残雪

残雪
• • • • • • • •
二、残雪 (一)创作简介: 当代作家,曾经被视 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 其作品以关注女性内心 的状态为特征,以后的 林白、陈染等都在一定 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1

残雪体验独异,思想前瞻,天马行空,一贯 以潜意识写作著称,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特 殊的作家,近年来残雪为了更好地深入探索人性, 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独辟 蹊径,用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 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典作家做 出了全新的、东方人的阐释和描述。 • 短篇:《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 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 中篇:有《黄 泥街》《苍老的浮云》。
• 父亲:幕后真正的操纵者。
• 对“我”的阻挠则比较间接,他不 像妈妈那样直接采取措施,而是借妈妈 的手来破坏“我”的个人世界。 文中提到的几个人: 房子周围的小偷;反锁在小屋里的人; 镜子里那个人;在井边捣鬼的人;蹲在 屋顶里面的人;在山上的小屋里呻吟的 人。
8
• 三是对周围环境的臆想。
• •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2
• (二)残雪小说创作特色: • 残雪说:“我把自己的小说叫做‘描写本质的小
说’。形象是内部的,与外部的表现是有区别的。里边 的形象是怎样的,按照它来写作。出发点与其他的小说 拉开距离,所以,一般人看了会有陌生感,行为、行动, 思维的方式、讲话的语气,全是相反的;我所写的小说 是幻想的文学,所有里边的东西都是道具。要有道具、 有幻想,那是为了看自己,我们是看不到自己的,只能 通过镜子,写完小说后,自己也成为一个读者,反复对 照作品内容进行反省,现代社会的女性,不管是否从事 文学创作,都应该不断地批判自己,反手,而是影响我的 精神和意识,或者根本就是我的精神和意识产生 的幻觉。他们也许存在于现实中,也许只是我的 冥想。不管怎么样,他们是那样真切的“存在” 于“我的周围”。 • 社会现实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其中, 自然受其干扰。 • 2、建构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魇般的世界 • 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 人之间互相戒备、仇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子的遗物

“麦地”和“麦子”是海子诗歌中屡屡出现 的意象。有评论家认为,海子诗歌中除了 “麦子”、“麦田”意象外,还有另一类意 象,即太阳(阳光)、月亮(月光)。前一 类是物质的生存的,后一类是精神的、艺术 的。这两类意象的相互碰撞,精神和物质的 对抗,构成海子诗歌的基本主题:“歌唱生 命的痛苦,令人灵魂战抖”,
第二节 残雪创作及其他 现代派诗歌
残雪和《山上的小屋》

残雪是湖南人,小学毕业后 就没有再上学,她当过赤脚 医生,装配工等。她虽然学 历不高,却有广泛的阅读经 验。80年代初开始写作,发 表的第一篇小说《污水上的 肥皂泡》,风格怪异,但还 没有引起注意,之后又发表 了同样风格怪异的《山上的 小屋》。

第三代诗人已经开始告别现实主义和现代主 义的“共同性”、“整体性”观念,进入了 一种以“多元性”为标志的后现代文化状态, 90年代出现的个人化写作、私人写作、女性 写作无不与后新诗潮在审美理念和创作实践 上的开拓有关。
韩东

韩东的的诗强调生 活琐屑、平庸的 “日常性”,也因 此曾产生了有震撼 力的效应。
残雪手稿.

残雪对人性“恶”做了非常深刻又独到的阐 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残雪与西方现代派 实现了某种一致。残雪小说在整体上是变形 的和超现实的。残雪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她总 是有能力把下意识中产生的那种情绪、欲望、 想象和变态的心理化为一定的情境、人物, 在作品中表现出来。通过这种艺术的转化, 残雪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完全是变形的艺术 世界。
第三代诗人

1986年10月由《深圳青 年报》、《诗歌报》联 合举办的“现代诗歌大 展”是这一新的诗歌潮 流阵容与观念的集体的 公开亮相,推出的100余 名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 家自称的诗派,制造了 中国诗坛上“美丽的混 乱”。
2006年,第三代诗人 举行20年后的“欢聚 回顾会”,默默、杨 克、王琪博、曾宏在 会标前合影.
翟永明

翟永明的组诗《女 人》于1984年发表, 这被看成是当时 “先锋诗歌”写作 的一个“事件”, 韩东评价说,翟永 明“从对自己的强 烈关注出发,成为 新一代女性的代言 人”。
油画家何多苓画的翟永明像
海子

在海子短短的生命中,主要留下了二百多首 抒情诗和七部长诗,后者被称为“, 以后国内的文学批评界开始重视对残雪 的研究。残雪是中国当代文学里独树一 帜的女性作家,她的独树一帜首先体现 在她所标榜的纯文学作品晦涩难懂,让 人难以进入她梦魇般的文学世界。

《山上的小屋》是残雪 的代表作。在这篇小说 里,残雪建构了一个梦 魇般的世界。在这个世 界里,人是孤独的、痛 苦的,人与人之间互相 戒备、仇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