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第十三章 内能 导学案

2019  第十三章     内能  导学案
2019  第十三章     内能  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直径大约10-10 m)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的理解:

①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之都可以发生,

【例1】、室温下将一滴红墨水滴人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温度为0℃,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这是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腊成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例3】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

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 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

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3、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①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被拉伸和压缩;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流动性。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很容易被拉伸和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例4】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A。气体容易被压缩于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再合成一个整体D.气体会无限地扩散

【例5】.打碎的玻璃对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打碎而消失

B. 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了

C.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年东营市)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2013雅安)有关分子热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 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3.(2013?枣庄)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二、填空题

5.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____________力。.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

6、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7、叫扩散现象;无论是、、之间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和

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 __,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__ _ _(填“升高”或“降低”)

9.小明学习分子动理论后,先在试管底部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水面上注

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小明做的实

验说明和

10.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2012年我国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7.4亿人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那么我们能闻到二手烟是__ _ _现象,请你给上图添加一句宣传语:

11,图中,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个现象说明,该实验(填“能”或“不能”)倒过来实验,原因是。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将课本中液体扩散的实验稍加改装后的实验装置图。在一只大试管中配制好硫酸铜溶液和水的分层液体,在演示时,将试管浸入热水中。对此装置小明和小亮展开了讨论:小明:这个装置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较至少多了两个优点!

小亮思考后作出了回答,请你代表小亮说说你的两点意见:

(1)__ __;

(2)__ __。

老师看了这个实验装置后,说:“做实验时要注意将试管内的整个液柱都浸在热水的水面以下,若液柱只有一部分在热水中,则液柱下部的硫酸铜溶液会因对流进入__ __,不能很好地说明__ __”。

13.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则:

(1)甲图中物质为态,丙图中物质为(填“固”“液”或“气”)态;

(2)图示物质中,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体积的是,既没有一定形状,又没有一定体积的是。(填“甲”“乙”或“丙”)

14.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

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

师按如图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

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李认为上述实验说明分子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不存在相互作用的

斥力;

小赵认为上述实验说明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都表现为引力;

你的看法是;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

注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例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

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4、内能与机械能区别: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整个物体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三、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改变内能的规律: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规律: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内能会减小

②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③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⑤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

◇注意理解:

1、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2、温度、热量、内能区别与联系:

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联系:①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但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②物体内能变化和温度变化,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也有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

③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不一定减少。如:晶体凝固、物体吸收的热量时同时全都对外做功,

内能可能不变。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例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例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也具有内能C.内能跟温度无关 D.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无内能 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静止在地面上的火车内能大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自然界中处于任何状态下、在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C.在水平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4.(2013?枣庄)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5.(2013?日照)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6、(2013资阳)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7、(2013宜宾)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

...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冷天搓手取暖B.空气被压缩时C.烧水时水温升高D.下滑时臀部发热

8、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9、(2013齐齐哈尔)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10、(2013泰安)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11、(成都市2013年)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12、(南充市2013年).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O。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13.小宇将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里面盛一些酒精,用塞子塞紧。他用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迅速来回拉动,发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来回拉绳子对金属管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管内的气体对塞子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气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塞子的内能

D.来回拉绳子使酒精的内能转化为绳子的机械能

二、填空题

14、叫物体内能,内能的大小与、和

有关;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和,这两种方法是的

1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球,__ __内能,__ __机械能;抛到空中的球,__ __内能,__ __机械能。(填“具有”或“不具有”)

16、一块500g的0℃的冰具有的内能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熔化成0℃的水时的内能,这表明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处的状态__

__(填“有关”或“无关”)。

17、(2013云南)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冬天烤火取暖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18、(2013龙岩).图7中,女孩呵气是通过方式取暖;男孩搓手是通过方式取暖。

认识内能导学案

⑥A、举出两个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B、再举出两个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 ⑦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的。不同的是做功是能量发生了,热传递是能量发生了。 2、合作探究(对学或群学) 3、展示板演 四、巩固训练: 1.物体的内能是指()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3.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4、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列实例中属于通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因摩擦而发热 B 用火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 古人钻木取火 5、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五、拓展延伸 1、在热汤中的铁勺,勺把儿并没有在汤中,过一会儿也很烫手,这是为什么? 2、老爷爷站在雪地里手冻的很冷,请你给老爷爷想一想办法,怎样做可以使手暖和些?说出两种办法来,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典型剖析】 (一)内能的概念 例题:仔细观察16-2-1中甲、乙、丙三杯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2kg 20℃0.5kg 20℃0.5kg 50℃ A 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 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 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 乙、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启示]: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等有关。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例题:做功和热 [启示]: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三)热量的概念 例题: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个物体温度高时含有的热量多,温度低时含有热量少 B 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C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D 搓手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热量增加 [启示]: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因此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边练边清、巩固提升】: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第13章内能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一、情境引入 在教室的讲桌前,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前排的同学和后排的同学为什么闻到香味的时间不同? 二、互动新授 (一)物质的构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 (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2)一般分子的直径有多大? (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阅读教材,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10-10m. 教师结合教材图13.1-1,提出问题:分子就好像一个小球,排列在一起,一定存在间隙,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在不断地运动?

教材图13.1-1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肥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氮气的扩散实验,如教材图13.1-2所示.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集气瓶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气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教材图13.1-2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不停地运动.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硫酸铜溶液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如教材图13.1-3所示.教师可将已经放置几天的硫酸铜溶液与刚刚加入硫酸铜溶液的量筒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开始时10日后20日后30日课件展示固体的扩散现象:将磨得很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观察思考】 一、探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一)现象 1、活塞对空气,空气温度,内能,此过程转化为。 2、手对铁丝,铁丝温度,内能。 3、在水泥地面摩擦钢尺,钢尺克服摩擦力,钢尺温度,内能。 4、双手摩擦生热、擦燃火柴、切割机擦出火花、轮胎长时间行驶发生爆胎等等。 (二)归纳 1、以上事例中物体增加的内能是由转化而来的,即可以通过方式将 能转化为。 2、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三)比较 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的; 2、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机械能为内能。 (四)逆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盒盖,燃气的转化为;即可以通过的方式,将转化为。 (五)应用 酒精燃烧后的高温燃气对瓶塞,燃气的温度,内能,瓶塞的机械能。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种将转化为的机器——。 二、热机 (一)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1、冲程: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向运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第一次吸气需要由来完成。 2、冲程: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向运动,燃料混合气体被,温度,能转化为能; 第一个压缩冲程须由完成。 3、冲程:活塞快到气缸顶端时,打火,混合气体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向运动,能转化为能; 做功冲程外力。 4、冲程: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向运动,将废气排出气缸。 依靠飞轮、曲轴的完成。 (二)归纳 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个冲程,曲轴转动圈,飞轮转动圈,活塞

往复运动次,对外做功次。; 2、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能转化为能; 三、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 (一)实验 1观察:比较花生和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2、结论:质量的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的。 3、我们用来表示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这种放热性能优劣。 (二)热值 1、定义:燃料燃烧放出的与燃料的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 2、比值含义:热值的大小等于质量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 3、公式:,变形公式:、。 4、单位: 5、物理意义: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 6、热值表 ①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的,所以热值是的一种。 ②燃料的热值只与有关。 7、例题 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思考:实际使用中,需要的木材要大于0.105kg,为什么? 四、热效率 1、在实际利用燃料中,燃料很难燃烧,而且放出的热量不能被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2、热效率:的热量与的热量的比值(百分比).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小说阅读整体感知

小说阅读 整体感知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____ 第十三章热和能课时1:分子热运动(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解扩散现象 2、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二、自主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m. 2、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2)分子在不停的做。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温度越___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__. 4、分子间存在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探究过程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构成(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知识归纳一: 1、物质是由_ ___ 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_____ 2、原子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其中 ______带正电,_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_带负电。 点对点训练一: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学习任务二:分子热运动 1、阅读教材,了解扩散现象 知识归纳二:气体、液体、固体_____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热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和热水中同时滴入红墨水,

功和内能 说课稿 教案

功和内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从演示实验出发,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的焦耳所做的研究功和内能的实验,引入系统内能的概念,最终得出做功与系统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3.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 4.知道内能和功的单位是相同的。 过程与方法 从焦耳的实验理解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焦耳实验了解功与内能变化关系的得来,学习科学家探究过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热过程中的功与内能的关系 难点:内能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系统内能的变化,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五、教学方法: 实验、自主阅读与思考、小组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 预习学案阅读课本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课本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投放 观察,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我们知道能量的单位是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名字命名的。1818年12月24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起初研究电学和磁学。 184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布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即焦耳定律。焦耳测量了热与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热功当量,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1、焦耳的实验 阅读“焦耳的实验”,说出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的原理? 回答:通过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由于叶片与水之间的摩擦而使水温升高。 要完成多次实验测量,可以改变什么呢? 回答:改变悬挂重物的质量和下落高度。 通过这个实验,焦耳的得出什么结论呢? 只要重力做的功相同,容器中水温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说出焦耳的第二个实验原理? 回答:通过重物下落使发电机发电,电流通过电阻丝,使液体温度升高。 要完成多次实验测量,可以改变什么呢? 改变电阻丝阻值,改变电流大小,改变通电时间。 焦耳的结论? 只要所做的电功相等,系统温度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两个实验的做功方式有何不同? 一个是机械功,一个是电功。 两个实验装置有没有和外界交换能量?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最新名师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最新名师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知识点归纳 1、电场和电场的基本性质 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对于静电场,应明确以下三点: (1)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静止电荷周围存在着静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方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不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电场的物质性: 电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的存在.场和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 2、电场强度 (1)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 跟 的 叫做这点 的电场强度。简称为 ,符号: (2)表达式: (3)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的方向 ,那么,负电荷受静电力的方向跟场强方向 。 (4)场强的单位是 , (5)物理意义: 说明:○1场源电荷确定,则空间各位置的电场强度确定,且不同位置电场强度一般不同。 ○2E= q F 变形为F=qE 。表明:如果已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 ,便可计算在电场中该点放任何电量的带电体所受的电场力大小。 ○3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静电力是由电荷和场强共同决定的,而场强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 3、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1)公式: ,Q 为真空中点电荷的带电量,r 为该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 (2)方向:若Q 为正电荷场强方向沿着Q 和该点连线指向该点;若Q 为负电荷场强方向沿着Q 和该点连线指向Q 。 (3)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4、场强的叠加 如空间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应为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场强的 。 说明:场强是矢量,场强的叠加遵循 特例: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点球体(或球壳)在球的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

心的电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的场强E=2 r Q k (r>R ) 5、电场线 定义: 如图1表示一条电场线,A ,B 点的场强方向在各点的切线上,箭头表示各点的场强方向。 6、电场线的性质 (1)电场线是假想的曲线 (2)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切向方向 (3)电场线总是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到无限远或负电荷终止。 因此,电场线有起始点和终止点,不是闭合曲线。 (4)电场线不相交。 (5)电场线不是带电粒子运动轨迹。 7、匀强电场 (1)定义: (2)匀强电场的性质 ① 因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的互相平行的直线。 ②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电场力: 。 (3)拓展:如果带电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则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将 做 动;如果带电粒子的重力不可忽略,则粒子将在重力和电场力这两个恒力作用下 8、常见的几种电场的电场线(课本13、14页) (1)点电荷的电场线 注意:① 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集,场强越强,即电场线的疏密程度描述场强的大小。方向由点电荷指向无穷远(正);或由无穷远指向点电荷(负)。② 在正(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不存在场强相同的点;③ 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一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各不相同。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如图6。 说明:① 两点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场线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场

13.2内能导学案

内能 【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理解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并能举出生活简单的实例。 一、温故互查: 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相讲、听、检查)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 运动___________。 2、)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和_______力。 4、物体由于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物体 由于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 5、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弹性 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学习探究: 设问导读 问题1:内能的概念:阅读课本P7-8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的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物体都具有动能,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___能。 2、受到地球吸引的石块、杠铃、吊车等物体如果被举高了,他就储存了(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也存在相互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也具有________能。 由以上得出:所有分子都具有__________,同时分子之间也存在___________。 3、结论: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②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________(“一切”或“有些”)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问题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内能越_____。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2、质量:同一个问题,在相同状态下,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也越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___________。 3、物质状态:同种物质,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相互作用力的强弱都会变化,多以分子间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 如:0℃的冰吸热变成0℃的水,质量_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 综上所述:影响内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探究如何改变物体内能:阅读课本P8-9完成下列问题 1、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途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

内能 导学案

课题二、内能(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 3.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4理解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______有关,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现象.扩散现象表明:①分子在_______;②分子间有_______.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 4.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自学课本9—12页内容,完成: 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运动,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自学课本12页内容,完成: 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即有一定的_____,又有一定的_____;液体中,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_____,但占有一定的_____;气体中,分子离得较____,且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 [课堂导练] 1.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高/低)这一过程越快. 2.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 3.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力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2.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3.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固体由分子组成 B、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平抛运动》专题复习名师导学案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平抛运动》专题复习名师导学案 【考纲解读】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2.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并能应用解题. 考点一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性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 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基本规律 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 运动,速度v x =v 0,位移x =v 0t . (2)竖直方向:做 运动,速度v y =gt , 位移y =12gt 2 . (3)合速度:v =v 2 x +v 2 y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 v x =gt v 0 . (4)合位移:s =x 2 +y 2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为α,tan α=y x =gt 2v 0 . 3.对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t = 2h g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 高度h ,与 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v 0 2h g ,即水平射程由 和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t =v 2 x +v 2 y =v 2 +2gh ,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v y v x = 2gh v 0 ,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 和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 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g Δt 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1所示. 图1 (5)两个重要推论 图2 ①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 中点,如图2中A 点和B 点所示. ②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α,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例1 如图3所示,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 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抛出 时的初速度为( )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4)

第2节热和内能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最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 过程与方法 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讲解 六、课前准备 铁丝、布、酒精灯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基础知识提问: 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 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②热对流:流体依靠宏观流动而实现热传递的过程,在对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热对流又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当流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进而出现密度梯度时,高温处流体的密度—般小于低温处(水在0~4o C 时的反常膨胀现象除外),这时如果流体的密度由小到大对应空间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体便开始作宏观的定向流动,密度小处温度较高的流体向上运动,而温度低处密度较大的流体填充过来,行成了流体的对流,从而使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强迫对流——靠外来的作用使流体在高温处与低温处之间作循环流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例如制冷系统内工作物质的循环流动就是靠压缩机的工作强迫实现的。 ③热辐射:不依赖于物质的接触而由热源自身的温度作用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温度的高低决定着辐射的强弱。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线进行辐射,温度较高时,热辐射最强的成分在可见光区。如太阳就是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将热经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2.热和内能 对于一个热力学系统,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12U U U -=?等于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 ,即Q U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 吸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即Q 放= -ΔU

2020’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17

2020’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文科数学(十七) 【p 285】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点A(3,4),F 是抛物线y 2=8x 的焦点,M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当|MA|+|MF|最小时, M 点的坐标是( ) A .(0,0) B .(3,26) C .(2,4) D .(3,-26) 【解析】 设M 到准线的距离为|MK|,则|MA|+|MF|=|MA|+|MK|,当K ,M ,A 三点共线时,|MA|+|MK|最小,此时M 点的坐标是(2,4),选C . 【答案】C 2.不论k 为何值,直线y =kx +b 与椭圆x 29+y 2 4=1总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2,+∞) C .[2,+∞) D .(-∞,-2] 【解析】点(0,b)在椭圆上或其内部时恒有公共点,则-2≤b ≤2. 【答案】A 3.当点P 在圆x 2+y 2=1上运动时,它与定点Q(3,0)所连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A .(x +3)2+y 2=4 B .(x -3)2+y 2=1 C .(2x -3)2+4y 2=1 D .(2x +3)2+4y 2=1 【解析】设P 点坐标为(m ,n),M 点坐标为(x ,y), 则由条件得:m +3=2x ,n +0=2y , 所以m =2x -3,n =2y. 又点P 在圆x 2+y 2=1上运动, 所以m 2+n 2=1, 于是有(2x -3)2+(2y)2=1?(2x -3)2+4y 2=1. 故选C . 【答案】C 4.已知直线y =k ()x +2()k>0与抛物线C :y 2=8x 相交于A ,B 两点,F 为C 的焦点,若||FA =2||FB ,则k =( ) A .13 B . 23 C . 23 D .223 【解析】抛物线C :y 2=8x 的准线为l :x =-2,直线y =k(x +2)(k >0)恒过定点P(-2,0),设点B 的坐标为(x 0,y 0),

九年级物理内能复习导学案

四、内能复习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先看书梳理学习过的知识点,再不看书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 地做____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有关,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叫扩散,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知识点二:内能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5.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发生条件:,传递方 向:。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功: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比热容: 6.比热容: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 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水的比热容 c水 = ;物理意义:。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_____________ ,Q放=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合作互助学习:请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 3.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名师导学高考数学总复习综合试题四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名师导学高考数学总复习综合试题四理含解析新人教A 版 综合试题(四) 理科数学 【p 329】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 ={x|-1

A. 227B.258C.15750D.355113 【解析】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高为h ,依题意,L =2πr ,13πr 2h =275(2πr )2 h , 所以13π=875π2,即π的近似值为25 8 . 【答案】B 4.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x +y -6≤0,x -y -1≤0,x -1≥0, 若z =ax +y 仅在点? ????73,43处取得最大值,则 a 的值可以为( ) A .4 B .2 C .-2 D .-1 【解析】作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z =ax +y 可化为y =-ax +z ,其仅在点? ?? ??73,43处纵截距z 取得最大值,得-a <-2,即a >2,所以a 的值可以为4. 【答案】A 5.一个三位自然数abc 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为a ,b ,c ,当且仅当a >b 且c >b 时称为“凹数”.若a ,b ,c ∈{4,5,6,7,8},且a ,b ,c 互不相同,任取一个三位数abc ,则它为“凹数”的概率是( ) A.23 B.25 C.16 D.13 【解析】根据题意,当且仅当a >b 且c >b 时称为“凹数”,在{4,5,6,7,8}的5个整数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组成三位数,有A 3 5=60种取法. 在{4,5,6,7,8}中取3个不同的数,将4放在十位上,再排2个数排在百、个位上,有A 2 4=12种;将5放在十位上,再排2个数排在百、个位上,有A 2 3=6种;将6放在十位上,再排2个数排在百、个位上,有A 2 2=2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2+6+2=20种,所以构成“凹数”的概率为2060=13 .

专题132内能导学案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 第2节《内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自主预习】 1 .内能的概念:分子由于不停地做 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 的相互 作用力 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 热运动的动能 与 分子势能 的总和 叫做 物体的内能. 2. 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 内能的单位是 焦耳(J ),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 部分子的 热运动 和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 情况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 内能 增 加;温度降低时,内能 减少. 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焦耳.发生热传 递时,高温物体 放出 热量,内能 减少;低温物体 吸收 热量,内能 增加.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文 P7页1.2.3自然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 —动能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弹性势能 ,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 间也有 势能—,物体 内所有分子,其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 __不会停止一__ (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都有内能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 4.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则物体本身的内能会 减少.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 ,分子动能越_大 —,内能越—大 _______ 。

《内能》复习导学案

《内能》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先看书梳理学习过的知识点,再不看书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 地做____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 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有关,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叫扩散,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知识点二:内能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5.改变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传递发生条件:,传递方向:。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功: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比热容: 6.比热容: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比热容是 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 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水的比热容 c水 = ;物理意义:。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_____________ ,Q放=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合作互助学习:请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漫画作文之把握寓意联想发挥

漫画作文之把握寓意,联想发挥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导析】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右上方是图,图中有两名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以及一位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老师。左下方配有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幅漫画表现了临近毕业时老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不舍。写作时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围绕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谈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文立意:立意时可以从老师、学生、社会三个角度切入。若从老师的角度,可立意为:弘扬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园丁精神等。若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师恩难忘,情谊绵长等。若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尊师重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 [例文] 这次壮个胆,高考作文写“老班” 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我笑了,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写写与我朝夕相处的“老班(班主任)”了。这里是考场,是战场,却又是我们的主场。 此时此刻,在考卷上,我们不用胸怀天下,不用忧国忧民,不用关心粮食和蔬菜,也不用重拾历史,眺望未来。我们只需谈谈自己,谈谈昨天的画面:“老班”站在讲台上,像一

个失恋的老男孩,又像一个嫁女儿的老父亲。他的眼中满是祝福,但心中一定带泪。高考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成长,一次告别煎熬和重压的青春飞扬;但是于那个人,每一次高考,都意味着老去一岁,意味着匆匆失去。 多年以前,我无意间发现,原来“毕业”二字连起来念,是“别”。没有什么一别两宽,踏入社会后你会发现,教室永远比办公室更宽,“老班”比老板更暖,再美的风景可能都不如曾经校园的一角。 三年了,无数个场景烙印在心中。他曾经悄无声息地立在窗边,目光如炬,盯着戴着耳机偷偷听歌的你;他曾经皱着眉头大手一挥: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他曾经在写了满满两黑板习题后,打了一个喷嚏,然后使劲清了一下鼻涕。那时你可能觉得有点恶心,但不知道为什么,多年过去后,这些场景却成了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没有统计过,但是我敢肯定,高考于我,是这些年来入梦最多的事情了。它或以紧张的考场出现,或以一道怎么也解不出的数学题出现,或以前排一位剪着短发的女同学的背影出现。 它有时面目狰狞,有时温婉多情,有时是不可言说的“小确幸”,有时是压抑到窒息的一盆冰。它是这么纷繁复杂,饱含酸甜苦辣,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那时年月,眼泪总会轻易地淌下来。如果生活有密度的话,时至今日,我觉得高中三年可能是这辈子密度最高的三年。这三年里我们都在为同一件事做准备,这三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很多事,它们占据着绝大部分的青春记忆。虽然日复一日,每一天都很像,但每个细节似乎都很清晰,难以抹去。 昨天是很多人的最后一天,明天过后,又是很多人新的一天。那个熟悉的身影将成为记忆,千言万语倒仅仅汇成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我坐在考场考试,他在考场外面等着我。我填满了青春的答案,而他的答案就是我。 [点评]这篇作文写得动人心弦。作者在开头部分选取“老班”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这一细节,并进行加工,进而巧妙抒情,将考生上考场前一天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出来,表现出“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