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南通一模语文(含文言文翻译)
2014南通语文一模.

4.(5分) 参考示例一:挥洒青春汗水,分享竞技
激情,共筑美好未来。 参考示例二:齐擂拼搏的青奥之鼓,高
奏青春的激情之歌,共筑美好未来之 章。 建议评分:内容2分,修辞2分,语意连 贯1分
4/29/2019
5.(4分) (1)铲除 (2)考虑 (3)回复 (4)迎接
4/29/2019
4/29/2019
16.请概括第③段中“滥用了批评”的几种表现 。(6分)
①套用西方陈旧的理论, ②照搬他人呆板的观点, ③固守中国非文艺批评的方法。 评分建议:每点2分
4/29/2019
17.结合全文,谈谈鲁迅对批评家的希望。(6分) ①对文艺有着“热烈的好感”; ②深谙并掌握各种批评理论; ③踏实了解作者,并多读所批评的文本; ④以宽容态度,就事论事。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4/29/2019
7.(2分) 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奏疏论之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2处,见对给 分;多于2处,见错扣分。
8.(3分) ①实为夷狄,反复无常; ②自封名号,不能自削; ③彼得其欲,不肯妄动。
4/29/2019
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4/29/19
10. (1)博学而笃志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夕揽洲之宿莽 (6)妄自菲薄 (7)歌窈窕之章 (8)燕然未勒归无计
4/29/2019
• 11.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 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义。
• ①“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写茶使文章前 后联系紧密,结构更为严谨;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书写其它答案。
一(22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4分)信念是一座巍然yì lì的山峰,永远耸立在坚实的土地;信念是,。
人生没有信念,就会在前进的航程中迷失方向,生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生命需要信念,如同花草需要yǎng fèn一样。
其实,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它布满荆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看到希望与shǔ guāng。
传说中的夸父以近乎疯狂的执著与信念,用生命酝酿了一曲追求者之歌。
人生如歌,信念如曲。
愿信念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前行。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2分)信念是 , 。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4.弘謇中学将举行以“信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7分)(1)请你为九年级(1)班教室拟写一条标语,营造氛围。
(1分)(2)校长室决定于4月 20日下午 4 点在九年级(1)班教室举行“信念成就未来”主题报告会,出席对象为九年级全体老师和各班班长。
请你将这则通知转告张老师。
(3分)(3)下列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坚持信念,开出成功的花儿”的典范。
请选择下列作品中的一.个.主人公,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们的信念。
(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西游记》5.用课文原文填空。
(8分)(1),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3),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心中的风雨来了,。
南通市通州2014中考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 1 页 (共 6页)2014届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2分)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dàn chén ()之日,首届“全球华人中华经典诵读日”活动正式启动。
本届活动zōng zhǐ()为 A 祭拜圣贤, B 文脉;hóng yáng( )美德,传承文明;诵读经典,提升素养; C 力量,共筑梦想。
12.在横线A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分) A3. 根据文意,分别填入B 处和C 处横线上的两个词语是 和 。
(备选词语:凝聚、承继)(2分)4. 光明中学准备举行“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
(6分) (1)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
(2分)(2)学校“青苗文学社”准备邀请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吴锦先生于5月4日上午9点来校作一场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座。
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写一份请柬。
(2分)(3)《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
请你根据《〈论语〉八则》的相关内容以及自己对它的了解,为《论语》一书向全校同学写一段阅读推荐语。
(80字左右)(2分)九年级语文第 2 页 (共 6页)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孟子>二章》)(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4(徐志摩《再别康桥》) (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的一组句子是:“,。
”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6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6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黄鸟:即黄莺。
②辛夷花:木兰树上的花。
6. 此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稀”“尽”“飞”三字渲染出 的气氛。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供参习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安祥无精打采给.予(gěi) 奇闻轶.事(yì)B.调剂扺掌而谈星宿.(xiù) 舐.犊情深(shì)C.观瞻貌和神离地壳.(qiào) 载.誉归来(zài)D.针砭两全其美箴.言(zhēn) 方枘.圆凿(nè)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B.旷日持久大相径庭各有千秋C.旷日持久南辕北辙半斤八两D.经年累月大相径庭半斤八两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4分)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_ ①_。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寥,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_____②____。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展示环节出现故障,本将形成五环的五朵雪绒花有一朵没有打开。
闭幕式上,穿着亮片服装的舞蹈演员不断变幻出各种图案,没想到最后一幕竟然重演了开幕式的“故障五环”——四组演员都拉成了圈,而右上角的一组演员抱成一团。
几秒钟后.最后一个环缓缓打开,一个完好的奥运五环呈现在世人面前,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如果你是电视台现场直播主持人,你将如何解说?请为俄罗斯人这一做法设计一段解说词。
2014南通市一模语文答案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17
(2)“美人之美” 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会欣
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 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 外族或外国的优秀文化,勇于借鉴接 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 自大。
2020/12/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11.(4分)“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 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成就了一 个人”是指他 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
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 分)。
12.(4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 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 静寂之景(2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 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 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 的”)作铺垫(1分)。
4.(5分)参考示例一:挥洒青春汗水, 分享竞技激情,共筑美好未来。
参考示例二:齐擂拼搏的青奥之鼓,高 奏青春的激情之歌,共谱美好未来之章。
评分建议:内容2分,修辞2分,语意连 贯1分。
2020/12/10
3
5.(4分)(1)铲除 (2)考虑
(3)回复 (4)迎接
6.(10分)(1)过了几天,(吴公)揭露出一个非常 奸恶的官吏,把他流放到岭外,整个开封府极度恐惧。 (3分)
2020/12/10
14
【作文题目】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 同。(费孝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 n)厚古薄今(b o)B . 诤言目光如炬毗匕邻(p锲而不舍(qi 3C. 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 o)度德量力(du o)D . 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印)人影幢幢(zhu m g)2.依次填入下面i一段话中画横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 _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 : , ? :C.: ; ? —D. o ,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推见”某一人物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4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请你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写一则青奥寄语”。
要求:主题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5分)1.(3分)B( A项,“文彩”应为“文采”;C项,“暝思苦想” 应为“冥思苦想”,“溯”应读“ s u ; D项,“气冲宵汉”应为“气冲霄汉”,“幢”应读“ chu d ng ”)2.( 3 分)C3.(4分)总会把自己熟悉的附着到形象上,总会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对形象进行加工。
2014南通通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考试答案

2014年初三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3分)诞辰宗旨弘扬2.(1分):(“冒号”)或——(破折号)3.(2分)B承继 C凝聚4.(6分)(1)(2分)示例:诵读中华经典,提升文化素养(要求:结合活动主题,语言简(3)(2分)示例:它是人们敬奉的经典,它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用油墨之香,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
它是智慧的化身,一个个生动的字符蕴含着古老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在《论语》中洗涤我们的心灵吧!(要求:地位或价值1分,语言1分)5.(8分)(1)失道寡助(2)我寄愁心与明月(3)夜阑卧听风吹雨(4)油油的在水底招摇(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2分)春光逝去、了无踪迹、凋零空寂(意思对即可,写到一个即可)7.(4分)示例1:这两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洁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幽竹的怜爱、赞美之情。
示例2:这两句中“不改”“待”两个动词,生动写出了幽竹与鸟语稀少、春花飞尽不同,仍然痴痴等待主人归来的情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幽竹的怜爱、赞美之情。
8.(2分)上/极爱/其不隐9.(4分)①正值、正逢、适逢、恰好②这③更加④最终10.(4分)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11.(4分)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
12.(4分)选文主要用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的质朴、诚实、谨慎、忠厚;《赵普》主要用动作描写,写出了人物的耿直、刚毅。
13.(3分)要成功,就必须下点笨功夫。
14.(4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成功需要下点笨功夫”。
(三点大全得4分,少一点扣1分)15.(5分)首先用疑问句引出“走得多远与行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的观点(2分),然后用焦波团队慢工出细活的成功事例证明这个观点(1分);再用用心经营的百年老店与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作对比,再次证明本段的观点(2分)。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4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4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一、(2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6题。
(15分)4月18日,中央电视台启动的《中国成语大会》以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输出和chu án b ō为己任,向全国电视观众呈现成语之美。
节目组在继承优秀文化 A 丰富电视节目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tàn su ǒ,其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内容成了亿万人关注的焦点。
本次比赛以独特多元的游戏形式开展紧张精彩的晋级赛框架,邀请于丹、郦波、纪连海、钱文忠等文化名人担任评论ji ā b īn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位成语高手参加比赛。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在横线A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分)A 处的标点是 。
3.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2分)4.生活即语文,文中“正能量”这个词语近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你对该词的理解是: (2分)5.通海中学将举办“传承传统文化,关注时代热点”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4分)⑴正在热播的成语大赛再次掀起人们关注成语的热潮, 同学们将围绕成语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请你为本次讨论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话题。
⑵今天是马年,请你写出含“马”字的成语(不少于2个)6.今年2月,节目组拟聘请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关正文先生担任本节目策划人,聘期为一年。
请你为《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组拟写一份聘书。
(3分)7.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⑴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⑵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⑶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⑷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⑸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⑹《两小儿辩日》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学问很渊博的孔子也会有不熟悉的知识,对待我们所不知道的事物,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正如孔子所说:“,。
”二、(6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ó)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è)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ò)度.德量力(duó)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_▲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B.。
;。
——C.:;?——D.。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5月8日是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面对这个特殊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为2014年南京青奥倒计时百日写一则“青奥寄语”。
要求:主题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0个字左右。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赠吏部尚书正肃吴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育,字春卿。
公为政简严。
初,秦悼王葬汝州界中,其后子孙当从葬者与其岁时上冢者不绝,故宗室、宦官常往来为州县患。
公在襄城,每裁折之。
由是宗室、宦官凡过其县者,不敢以鹰犬犯民田。
其治开封,尤先豪猾,曰:“吾何有以及斯人?去.其为害者而已。
”居数日,发大奸吏一人,流于岭外,一府股栗。
由是京师肃清。
方元昊叛河西,契丹亦乘间隳盟,朝廷多故。
公数言事,献计画。
自元昊初遣使上书,有不顺语,朝廷亟命将出师,而群臣争言竖子即可诛灭。
独公以谓元昊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
且其已僭名号,夸其人,势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种落,第可因之赐号若国主者。
且故事也,彼得其欲,宜不肯妄动。
然时方锐意于必讨,故皆以公言为不然。
其后师久无功,而元昊亦归过自新,天子为除其罪,卒以为夏国主。
由是议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虚弊中国。
庆历五年三月,拜参知政事。
与贾丞相争事上前,上之左右与殿中人皆恐色变,公论辩不已,既而曰:“臣所争者,职也;顾力不能胜矣,愿罢臣职,不敢争。
”上顾.公直,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居岁余,大旱,贾丞相罢去。
御史中丞用《洪范》言大臣廷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
因并罢公,以给事中知许州,又知蔡州。
州故多盗,公按令,为民立伍保而简其法,民便安之,盗贼为息。
自公罢去,上数为大臣言吴某刚正可用,每召之,辄以疾不至,于是召还,始侍讲禁中。
庞丞相经略河东,与夏人争麟州界,亟筑栅于白草。
公以谓约不先定而亟城,必生事。
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奏疏论之,皆不报.。
已而夏人果犯边,杀骁将郭恩,而庞丞相与其将校十数人皆以此得罪,麟、府遂警。
公前在河南,逾月而去,河南人思之,闻其复来,皆欢呼逆.于路,惟恐后。
其卒也,皆聚哭。
公享年五十有五,以嘉祐三年四月十五日卒于位,诏辍朝一日。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去.其为害者而已(2)上顾.公直(3)皆不报.(4)皆欢呼逆.于路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居数日,发大奸吏一人,流于岭外,一府股栗。
(3分)(2)由是议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虚弊中国。
(3分)(3)御史中丞用《洪范》言大臣廷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
(4分)7.请用“/”标出文中画浪线句的两处停顿,。
(2分)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奏疏论之8.请简要概括吴育认为元昊不可诛灭的三点理由。
(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请概括尾联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孟子《鱼我所欲也》)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5) (屈原《离骚》)(6)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7)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范仲淹《渔家傲》)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拜谒三苏园王剑冰①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
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
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
②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
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还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③三苏园好大好空旷。
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
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
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
④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已。
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
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叨叨。
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
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
⑤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
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
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
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
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
⑥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
山风来袭,飒飒如雨。
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
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
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都是“三苏”的喜欢。
⑦三苏园为郏县增添其文化风韵,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
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透显着大气与沧桑。
不远有村,名苏坟村。
这里不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崇敬“三苏”,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
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
⑧“三苏”来后900年里,一批批的人在这片广阔天地汲取养分,很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
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
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
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
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
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⑩吃杯茶,吃杯茶吧——(《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4日,有删改)11.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
(4分)12.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13.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概况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6分)14.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鲁迅①前两三年的书报上,关于文艺的大抵只有几篇创作(姑且这样说)和翻译,于是读者颇有批评家出现的要求,现在批评家已经出现了,而且日见其多了。
②以文艺如此幼稚的时候,而批评家还要发掘美点,想扇起文艺的火焰来,那好意实在很可感。
即不然,或则叹息现代作品的浅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
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③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
试将粗浅的事来比罢,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
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①,没有喝醉了酒,没有害着热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④我对于文艺批评家的希望却还要小。
我不敢望他们于解剖裁判别人的作品之前,先将自己的精神来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无浅薄卑劣荒谬之处,因为这事情是颇不容易的。
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②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更进一步,则批评以英美的老先生学说为主,自然是悉听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两国;看不起托尔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调查一点他的行实,真看过几本他所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