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化学衔接班课程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授课目标:
1. 复习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扎实基础;
2.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学术水平;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 溶液化学
5. 化学平衡
6. 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
7.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述结合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3. 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深度;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 本课时主要内容为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复习与拓展;
2. 通过导入实验,引发学生对元素特性的探究;
3. 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其中的规律;
4. 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5. 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估:
1. 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高中化学教程》
2.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实验指导手册
4. 化学视频资源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 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 高中化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指出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的一个新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
的地位。

接着,简要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学习内容和要求(15分钟)
1. 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
2. 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实验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三、学习方法(20分钟)
1. 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听课、作业、实验、阅读等;
2. 学生通过听讲、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探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
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小结或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了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他们在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一、学科定位
本次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阶段,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基本能力。

二、学习目标
1. 熟悉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特点;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并总结实验规律。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4.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示范实验和自主实验结合;
3. 学生个人或小组探究实验结合;
4. 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维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 知识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弄清化学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评价方式
1. 教学过程表现评价;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3. 知识理解和应用评价。

七、拓展延伸
1.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
2. 开展相关化学实验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以上为本次高中化学衔接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暑期新高一高二衔接班(化学)

暑期新高一高二衔接班(化学)

暑期新高一衔接班
说明:衔接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了解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以及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编排的第一大块内容是将高中学习中常常涉及的初中知识点再次进行梳理并作一定的加深,第二大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必修1专题1比较难的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这部分进行讲解,为后续学好化学做好铺垫,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暑期高二专题班
说明:学生在进入高二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后往往比较难入门,因为很多学生
会感到有机化合物结构或性质接受起来很生涩、难懂,找不到有机物之间的联系,所以一接触有机化学就理不清头绪。

针对这种情况,暑期主要从必修2的电子式,共价合物的结构式入手引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但如果马上进入有机物的结构的学习,学生也会很难接受,所以利用生活中常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引入其相关性质,并通过这几种物质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结构决定性质,从而自然而然地转到有机物结构的学习。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基础概念复习与拓展教学目标:1. 巩固和复习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

2. 帮助学生对化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对化学科学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兴趣。

教学重点:1. 化学基础概念的复习和巩固;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解题方法的掌握;3. 化学实验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2. 化学实验方法的操作技巧;3. 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资料;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3. 学生实验报告及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化学基础概念,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及解题方法等。

通过课件展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对化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实验操作(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实践操作,锻炼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实验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结论和疑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复习巩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实验方法和数据的理解。

教学反馈: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阅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延伸:布置化学实验设计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化学教材、化学实验器材、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参与课堂讨论和答题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化学学习水平。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初高中衔接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初高中衔接课课件

8.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C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①④
B.纯净物:①③④⑤⑥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③⑤
A项,①纯碱是Na2CO3,属于盐,故A项错误 B项,③石灰水是混合物,故B项错; C项,①纯碱和⑥KClO3都是盐,故C正确; D项,⑤液态氧是纯净物,故D项错。
K+ Na+ Ag+ Ba2+ Ca2+ Mg2+ Zn2+ Cu2+ Fe2+ Fe3+ Al3+
OH-
NO3- Cl- CO32- SO42- PO43-
1.若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会使 人中毒死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B ) A、+2 B、+3 C、+4 D、+5
5.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
的是 ( A )
A.氧气、干冰、硫酸、烧碱
B.碘酒、冰、盐酸、烧碱
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
D.铜、硫酸钠、醋酸、石灰水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B. 碘酒、盐酸属于混合物,B错误;纯碱是盐不是碱, C错误;硫酸钠是盐、石灰水是混合物,D错误。故选A。
(3)化合价计算
练一练: 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CuSO4
Fe
FeSO4
Cu
HNO3 NH4NO3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五、离子名称及符号
有颜色的离子:
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MnO4-(紫红色)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要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要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要1. 引言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研究而设计的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回顾和巩固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引入高中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实验技巧。

本文档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概要: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 课程内容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回顾:回顾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化学实验技巧:研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巧,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以及实验室安全常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化学反应与计算: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并研究如何进行化学计算。

3. 教学目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复和巩固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常识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 引入高中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实验技巧,为学生未来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4. 教学方法高一化学衔接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其自主研究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物、模型的演示来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实验操作:每个课程单元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化学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5. 总结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通过复习和巩固初中化学基础,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引入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实验技巧。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回顾和深化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对化学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回顾: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 化学中的重要原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溶解等。

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1. 复习和回顾: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回忆起所学过的知识。

2. 引导思考和讨论:提出一些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思绪,做好笔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敏捷,观察仔细。

2. 实验表现: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注意安全,实验数据准确记录。

3. 考试成绩:以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比赛,锻炼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化学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拓展化学知识面。

3.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企业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非死记硬背。

2. 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加强实践锻炼。

3. 需要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看成绩,更要看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1. 定义:
2. 符号:
3. 单位:
4. 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

△H为“-”或△H<0时为

5. △H 计算的两种种表达式:
(1)
(2)
6. 常见放热反应:
7. 常见吸热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
三、盖斯定律 1. 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 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无关。 2. 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对于反应:C(s)+ O2(g)=CO(g)因为 C 燃烧时不可能 完全生成 CO,总有一部 分 CO2 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 无法直接测得,但我们可以测得 C 与 O2 反应生成 CO2 以及 CO 与 O2 反应生成 CO2 的反应热:C(s)+O2(g) =CO2(g);ΔH=-393.5 kJ/mol CO(g)+ O2(g)=CO2(g);ΔH=-283.0 kJ/mol
4. 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 CH4 燃烧反应的ΔH1,根据
盖斯定律求ΔH4
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kJ·mol-1 ①
C(石墨)+O2(g)=CO2(g);ΔH2=-393·5kJ·mol-1

H2(g)+ O2(g)=H2O(l);ΔH3=-285.8kJ·mol-1 ③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
第 1 页 共 65 页
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3. 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g)
9H
2O(1)
;△H=+5518kJ/mol
D. 2C8H18 (1) 25O 2 (g) 16CO 2 (g) 18H 2O(1) ;△H=-11036kJ/mol
3.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高一升高二暑期衔接课程
化学
目录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中和热 燃烧热................................................................................................................ 8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5 化学平衡........................................................................................................................ 21 弱电解质的电离............................................................................................................ 28 水的电离和 pH 值的计算.............................................................................................33 盐类水解........................................................................................................................ 3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5 原电池、化学电源........................................................................................................ 51 电解池............................................................................................................................ 57
C(石墨)+2H2(g)=CH4(g);ΔH4 =
例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
第 2 页 共 65 页
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 8 H18
(1)
25 2
O2
(g)
8CO 2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H 2 O(g)
;△H=-48.40kJ/mol
B.
C 8 H18
(1)
25 2
O2
(g)
8CO 2
(g)
9H2O(1) ;△H=-5518kJ/mol
C.
C 8 H18
(1)
25 2
O2
(g)
8C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