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穿刺
腋静脉穿刺置管

1998
国内首 次报道
应用 Byrd提 出的方 案透穿 下穿刺 腋静脉 (万征
• Magney等在1993年提出了腋静脉穿刺的 体表定位。定位方法如下:①先取两条 线:一条是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连线 (A线),一条是胸骨角中心与肩胛骨喙突 的连线(B线);两个点分别是A线的内、 中1 /3交点(C点)和B线的外中1 /3交点 (D点);②取D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C点, 与皮肤成30~45°夹角,在X线引导下, 在C点处刺入静脉,此点为腋静脉与锁骨 下静脉移行处,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 的间隙为准。这种方法也为许多国内外 学者应用[9]
19.5±4.2mm,外 径12.5±2.7mm
小
1996 1993
1992
1987
首次报道 腋 静脉 穿刺( Nichalls
首次报道 通过静脉 造影指导 腋静脉( Higano等
)
Byrd提出 在透视下 腋静脉穿
刺 同年 Magney提 出了腋静 脉穿刺体
Gayle 等报道 了超声 直视腋 静脉的 穿刺技
血管长 轴
血管长轴(彩色多 普勒)
乏氏运 动: Valsalv a试验是 令病人
1、确认探头的 标记
标 记
2、抬起探头的 一侧来确认
标 记
防止进入颈内
误入 颈内
静脉的处理
静脉
导丝
• 置入导丝后
确定导丝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否进入颈内
静脉
• 若在颈内静 脉可重新放 置导丝
一、物品准备
建议使用腹 腔镜套,有 条件可穿手 术衣穿刺
• 患者,91岁, 女性
• 右侧股骨颈骨 折,意识障碍
• 外周静脉穿刺 困难,骨科请 麻醉科会诊深
腋静脉穿刺术植汇报

心血管内科
琚长霖
腋静脉定义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在锁骨内侧称为锁骨下 静脉,出锁骨称为腋静脉
腋静脉解剖部位
第一段:大圆肌腱下缘至胸小肌下缘,内、外侧分别为正 中神经内、外侧根,前方为胸肌筋膜深层,后方为腋动脉, 长39.3±3.2mm,外径7.8±1.6mm
第二段:胸小肌上、下缘之间,内侧为第二肋及其肋间隙, 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前方为胸小肌,后方为臂丛内侧束, 长31.9±2.9mm,外径9.5±2.5mm
离10-15cm,不易误穿动脉。 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比较浅表。 该段静脉直径粗,外径1.2cm。 没有神经伴行。
第三段是理想的穿刺点
创新性
• 国内仅有少数几个较大的心血管中心掌握腋静脉穿刺术。 • 既往我院常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或腋静脉切开植入永久
起搏器,腋静脉穿刺尚未开展。
应用性
. A l Al Fagih. J Invasive Cardiol. 2015 Jul;27(7):341-3. Mehrotra S. Indian Heart J. 2015 Mar-Apr;67(2):136-40.
安全性
腋静脉穿刺术植入起搏器已在国内多个DSA中心 开展,相对腋静脉及锁骨下穿刺已被证实具有安全、 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We can do it absolutely!
腋静脉穿刺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各心脏中 心根据自己的穿刺特点形成不同的穿刺方 法,如徐耕教授“平穿法”,黄伟剑、毛家亮 教授“腋静脉改良穿刺法”等。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不增加医疗成本,电 生理医生经培训可熟练掌握腋静脉穿刺技 术。
并发症少,不会出现远期起搏导线断裂, 更加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

02
超声定位:在腋 窝处找到腋静脉
03
穿刺针选择:选 择合适的穿刺针,
如18G或20G
04
穿刺操作:在超 声引导下,将穿 刺针刺入腋静脉,
确认穿刺成功
05
置管操作:将导 管插入穿刺针, 确认导管位置正
确
06
固定操作:将导 管固定在皮肤上,
防止导管滑脱
07
穿刺点处理:对 穿刺点进行消毒 和包扎,防止感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2
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禁食禁水,保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03
环境准备:无菌操作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04
人员准备: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专业人员到位,确保操作安全
穿刺操作
01
患者体位:仰卧 位,上肢外展,
染
置管操作
01
准备超声设 备,选择合
适的探头
02
定位腋静脉, 确定穿刺点
03
消毒皮肤, 铺无菌巾
04
局部麻醉, 穿刺皮肤
05
引导穿刺针 进入腋静脉
06
确认穿刺成 功,固定穿
刺针
07
插入导丝, 沿导丝插入
导管
08
确认导管位 置,固定导
管
09
关闭穿刺点, 包扎伤口
10
完成操作, 记录操作过
程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定期复查, 观察导管 位置和功 能情况
01
02
03
04
05
06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
4
穿刺置管术的优势
提高穿刺成功率
实时调整穿刺角 度和深度,提高 穿刺成功率
腋静脉穿刺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臂 , 明穿 刺 时 间 , 补 液 , 手 臂 恢 复 到 自然 位 置 。 标 接 将
2 结 果
注 : 组相 比, 两 P< 0 0 。 . 1
参 考 文 献
[ ] 陈 锦 绣 , 玲 莉 , 薇 . 下 表 浅 静 脉 留置 针 在 危 重 早 产 儿 中 的 1 丁 罗 腋 应用 E] 中华 护 理 杂 志 ,0 4 3 ( )1 6 J. 2 0 ,9 2 :5 [ ] 金 汉 珍 , 德 珉 , 希 吉 . 用 新 生 儿 学 E . 3版 . 京 : 民 2 黄 官 实 M] 第 北 人
治疗 与 静 脉 营 养 的需 要 和 费 用 支 出 。
早 产 儿 由于 皮 下 脂 肪 少 , 肉 薄 弱 , 静 脉 走 向 清 楚 , 肌 腋 容 易穿 刺 , 次 穿刺 成 功 率 达 8 , 作 简 单 安 全 , 要 掌 握 了 一 9 操 只 普 通 留 置 针 穿 刺 技 术 即 可 完 成 此 项 操 作 。操 作 过 程 中 严 格 执 行 无 菌 操 作 , 毒 面 积 大 于 无 菌 贴 膜 的 2倍 。 穿 刺 成 功 后 消 妥 善 固定 , 量 减 少 患 儿 向 穿 刺 侧 侧 卧 , 免 影 响 静 脉 回 流 。 尽 以 如 遇 滴 入 溶 液 不 畅 , 勿用 力 挤 压 输 液 管 , 免 将 小 凝 块 挤 入 切 以 血 循 环 而 发 生 栓 塞 。 留 置 后 细 心 观 察 局 部 情 况 , ] 留置 时 间
下 方 , 肤 常 规 消 毒 后 , 腋 静 脉 的 下 方 0 5 1c 皮 在 . ~ r 进 针 , n处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介绍课件

03
置管术:将导管插入静 脉,建立长期静脉通路
பைடு நூலகம்
04
手术目的:为患者提供 长期静脉输液、输血、 监测等治疗手段
手术适应症
静脉输液治疗 血液透析 静脉导管插入术
静脉营养支持 静脉造影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手术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局部皮肤感染或炎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严重过敏体质或对穿刺材料过敏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穿刺部位有金属植入物或假体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准备:禁 食、禁水,保 持空腹状态
02
器械准备:超 声引导仪、穿 刺针、导管、 消毒用品等
03
环境准备:无 菌操作环境, 保持手术室清 洁、安静
04
人员准备:医 生、护士、麻 醉师等手术团 队,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手术操作
1
术前准备: 患者体位、 消毒、麻醉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 术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概述 02.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03.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刺置管术概述
手术原理
01
超声引导:利用超声波 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穿 刺针的位置和深度
02
腋静脉穿刺:在腋窝处 进行静脉穿刺,建立静 脉通道
适用人群
长期输液 患者
血管条件 较差的患
者
需进行中 心静脉置 管的患者
需进行血 液透析的
患者
谢谢
安全性高:实时 监测,避免损伤 周围组织
成功率高:超声 引导下穿刺成功 率高,减少多次 穿刺的痛苦
并发症少:超声 引导下穿刺,并 发症发生率低, 降低风险
导丝标记下行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缘]摇赵水平,胡大一援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酝]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圆园园源:员员园,员源猿原员源源援[远]摇许国章,刘先蓉,樊均明,等援肾脏病诊疗手册[酝]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圆园园园:圆猿员援[苑]摇砸藻凿燥灶允,悦藻葬鄄悦葬造增燥蕴,蕴燥扎葬灶燥允灾,藻贼葬造援运蚤凿灶藻赠枣怎灶糟贼蚤燥灶葬灶凿糟葬则鄄凿蚤燥增葬泽糟怎造葬则凿蚤泽藻葬泽藻蚤灶贼澡藻澡赠责藻则贼藻灶泽蚤增藻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贼澡藻耘砸陨悦原匀栽粤泽贼怎凿赠[允]援匀赠责藻则贼藻灶泽,圆园园远,圆源:远远猿原远远怨援(收稿日期:圆园员园鄄园缘鄄圆员;修回日期:圆园员园鄄园远鄄员员)导丝标记下行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王金凤,张艳萍,王摇芳,杨翠燕,王国玉摇(解放军第圆园愿医院摇心脏介入科,吉林摇长春摇员猿园园远圆)关键词:腋静脉;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中图分类号:砸源缘圆摇摇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销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导致气胸、误穿动脉以及穿刺失败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医生。
腋静脉穿刺可避免上述问题,但腋静脉穿刺缺乏公认的方法,穿刺起来似较锁骨下静脉难。
我们利用导丝标记法,明确腋静脉走行的确切位置,使腋静脉穿刺简便易行,报告如下。
员摇对象与方法员援员摇对象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病人圆员例,男员源例,女苑例,年龄缘猿耀愿源岁,体质量指数员愿援猿耀猿员援圆噪早辕皂圆,单腔起搏器愿例,双腔起搏器员猿例。
员援圆摇方法摇常规消毒后,用栽耘砸哉酝韵桡动脉穿刺针穿刺肘静脉,送入导丝后撤出穿刺针,将导丝送到锁骨下方,标记出腋静脉走行的确切位置。
明确起搏器囊袋切口位置后,在囊袋切口位置进针,透视下以腋静脉内的导丝为标记,负压进针穿刺腋静脉,顺利回血后送入导丝并撤出标记导丝,即完成了腋静脉穿刺。
术后观察肘静脉穿刺部位及标记导丝走行的上臂局部皮温、色泽,有无出血、渗血及水肿等静脉引流不畅的症状、体征。
猿凿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刺侧上臂静脉血管,注意有无静脉血栓形成。
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法

项
目
分
值
评分细则
得
分
扣分
说明
操
作
前
准
备
5
5
8
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评估腋窝皮肤、血管情况
3、用物准备:注射盘(内有0.5%碘伏、75%酒精、无菌棉签)、静脉留置针、敷帖、NS注射器、头皮针、治疗巾、小垫枕、弯盘、遵医嘱备药液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
操
作
步
骤
5
5.
3
2
20
5
3
2
5
5
5
1、密闭式输液准备药液并接延长管,排尽空气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做好心理护理,取仰卧位
3、检查敷帖、留置针包装并撕开备用
4、NS注射器接头皮针接留置针排尽空气
5、选择静脉,铺治疗巾,将小垫枕置于穿刺肢体下,使穿刺侧上肢伸展并上举,操作者站于患儿头侧,左手固定上臂并蹦紧皮肤,助手以一手指腹按压腋窝内侧,使腋静脉显露,消毒皮肤待干后,以2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使针与皮肤成10度进少许,退针芯,进软管,将敷帖以留置针为中心,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6、连接延长管,调节滴速
7、再次核对
8、撤去治疗巾及小垫枕,取舒适体为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10、使用时观察留置针通畅情况
11、输注完毕,NS正压封管
终末
处理
5
5
5
5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
2、操作熟练、规范,穿刺一次成功
3、关爱病人,沟通有效
4、留置针留置期间掌握注意要点,无静脉炎发生
新生儿腋静脉穿刺方法

新生儿腋静脉穿刺方法
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首先选择好左右侧腋静脉,常规消毒面积要大,用止血带在肘正中上2—3cm处结扎,阻止血液向上循环,由另一人在腋窝上方绷紧皮肤,使其腋静脉充分暴露,进针点为锁骨内2/3与外1/3交点下方2—3cm处,向胸锁突肌下端外侧缘进针,与皮肤呈35度—45度之间进针,进针宜缓慢,进针后见有暗红色回血,表示进入腋静脉,送留置针软管同时撤针芯,推入0.9%NS 2ml观察有无渗出,堵塞,无不适,接好肝素帽,3M帖膜覆盖。
优点:
1.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踞胸膜远,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
容易清洁,容易更换敷料及固定,为护理带来分便。
患儿上肢处于功能位,活动自如,不必束缚。
保存时间长,不易受到污染,减少人为刺激,避开了关节部位,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2.该方法适用于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与股静脉相比此法对新生儿较适用,减少了感染及并发症机会,延长了保留时间。
注意事项:
保留时间以5天之内为宜,时间过长,增加感染机会,穿刺点易形成窦道,更换敷料时,消毒液不宜过多,防止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注意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时禁用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腋静脉的穿刺方法(盲穿)
Magney等在1993年提出了腋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 ①先取两条线:一条是胸锁关节与肩锁 关节的连线(A线) , 一条是胸骨角中心 与肩胛骨喙突的连线(B线) ;两个点分 别是A线的内、中1 /3交点(C点)和B线 的外中1 /3交点(D点) ; ②取D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C点,与皮 肤成30~45 °夹角,在X线引导下,在 C点处刺入静脉,此点为腋静脉与锁骨 下静脉移行处,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 的间隙为准。
腋静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经 锁 骨 下 静 脉 植 入 电 极 磨 损
腋静脉穿刺的优点
①腋静脉穿刺时起搏电极通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时 距离大,不形成挤压; ②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动静脉距离较远,误穿动脉 几率低, 若损伤腋动脉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容易压迫 止血,特别适用血管脆性大的老年人; ③穿刺针与胸前壁成一定角度,有肋骨的屏障作用,故穿刺进 入胸腔的可能性甚低,不用担心误穿胸腔内脏器,远离胸膜顶, 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 ④电极置入后曲线流畅,静脉鞘不易与头臂静脉(窦)形成硬折;
腋静脉的解剖(一)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在锁骨内侧称为 锁骨下静脉,出锁骨称为腋静脉,腋静脉全程均在锁骨下 方的胸廓外经过, 通常在大圆肌下缘处, 由肱静脉内侧 支延续而成, 经腋腔至第一肋外侧缘处移行于锁骨下静 脉。
腋静脉的解剖(二)
根据其走行, 以胸小肌上、下缘为标志将其分为 三段: 大圆肌腱下缘至胸小肌下缘为第一段,胸小肌 上、下缘之间为第二段,胸小肌上缘及第一肋外侧 缘为第三段,第三段腋静脉的长度为19. 5±4. 2 mm, 外径为12. 5 ±2. 7 mm。第三段腋静脉位置相对固 定, 动静脉之间有前斜角肌隔开, 之间的距离10~15 mm,穿到动脉的机会减少,无伴行的神经,外径的尺 寸大,第三段表面只有胸大肌的筋膜,没有胸小肌,因 而比较表浅,因此腋静脉第三段应当是理想的穿刺 点。
本院腋静脉穿刺实践
2009年1月 穿刺14例, 成功12例, 成功率86% 2009年2月 穿刺 29例,成功27例, 成功率93% 2009年3月 穿刺 39例,成功39例, 成功率100% 1月-今 穿刺148例,成功142例,成功率96%
并发症
气胸 0例 皮囊血肿 5例(初期发生,穿刺口荷包缝合后未再发 生) 误穿动脉6例,局部压迫后无血肿发生 导线操作困难 0例(包括3例CRTD)经静脉造影腋静脉穿刺法
Higano等首次报告了通过静脉造影 指导进针途径和静脉穿刺锁骨下和腋静 脉。此后Spencer等及Ramza等应用静脉 造影定位腋静脉并在静脉造影指导下通 过腋静脉放置起搏器和ICD电极。
腋静脉穿刺技术要点
进针点:胸三角沟,根据造影结果调整高度 进针角度大约45-70度 X线透视下穿刺,针尖不能超越第一肋骨内 注射器负压状态下穿刺 一般针尖可以触到第一肋骨,然后缓慢后退 如需调整针尖方向及角度需退出至皮下 凭手感知道穿刺成功
谢
谢
经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行腋静脉造影经验:
因静脉血流速度慢,留置针位置尽量高。 造影剂15ml左右,因造影剂较粘稠,可适当稀释。 尽量快速推注造影剂,推注完后透视,如腋静脉显示清晰, 立即踩DSA;如腋静脉显示不清,再推注20ml生理盐水, 然后再踩DSA。
造影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