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专项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修辞手法总结 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修辞手法总结   课件(共41张PPT)
未饮心先醉。
2024年可用课件
19
方法指导
知识点五: 设问
2024年可用课件
20
设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为了引导读者注意和思 考问题,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由自己来回 答问题。
太空中有外星人吗?现在还不确定。
2024年可用课件
21
方法指导
知识点六: 反问
2024年可用课件
22
反问
反问就是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 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也是无疑而问, 明知故问,又叫”激问“。
2024年可用课件
13
排比
我想念清澈的溪水,想念美丽的田园,想念枯 燥的蝉鸣。故乡的一切,我都想念。
2024年可用课件
14
方法指导
知识点四: 夸张
2024年可用课件
15
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的形象、性 质、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夸张可分为夸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 类。
象征有明征和暗征两类。
2024年可用课件
34
方法指导
明征:是本体象征义,象征体和象征词都出现 的象征。
纪念碑是用 17000 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 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2024年可用课件
35
方法指导 暗征:通过对象征体的描述来暗示某种特定 的意义,只出现象征体,不出现象征词。
2024年可用课件
23
方法指导 用疑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并且能自动 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2024年可用课件
24
方法指导 用否定形式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课件-《修辞手法》(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课件-《修辞手法》(共26张PPT)

设问
夸张
反问
抓特征
2
0
2
4
年 六 年
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文 下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长寿有许多特产,像沙田柚、血豆腐……
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 的球儿。
抓特征
2
0
2 4
(1)把动物拟人化。

六 年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下 册
(2)把植物拟人化。
悟魅力之微信篇
2
0 2
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
4 年
冬眠了。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

年 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



下 册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
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一次演出,
便是最好的珍惜,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分外
精彩!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 了撒哈拉。
人教版 2
0 2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课)
4




语 文 下 册
修辞手法
传奇故事引修辞
2 0
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
2
4 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

六 年
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
级 语
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

下 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

年 深入挖掘这:可对以于帮小助学学升初生中回的顾学学生过来的说知,选识择点自,己加熟深悉记的材忆料,非同常时重为要后。续可以的从复家习庭打、下基础。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4.对偶 (1)对偶的定义: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 或类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 一种修辞手法。
(2)对偶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 理,表示类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按内容
反对
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峙关 系
种类
释义
例句
复句排比
几个复句构成 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 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 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 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 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 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 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排比
构成要求:结构相同、类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 ①词组(主、谓、动、宾) ②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③段落并排(两段即可) 效果:“增文势”、“广文义” “广文义”: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 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增文势”: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
(4)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类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 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 若”之类的词语。
例1:她的性情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例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猜度 例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
【真题分析1·拟人】【202X年高考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
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 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比喻手法
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 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 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 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 开……
比喻手法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 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手法
比喻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 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使文章文采出众,更有表现力。
反复手法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 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
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父亲不认这个弟弟)
反复手法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 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 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 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 造出一个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表达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 (3)语段反复。相同语段的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 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 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修辞分析之比拟
• 1、定义
2、种类
拟人 拟物
3、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 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7、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 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 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 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 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 似点是“暗淡”。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 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 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小学修辞手法专题(类型+作用)经典ppt课件

小学修辞手法专题(类型+作用)经典ppt课件
“犹如”“如同”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
•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
快乐的孩童。
喻体
本体 比喻词
3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 词常用“是”、“变成”、“成 了”、“构成”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
祖国的花朵。 • 例:弟弟成了泥人。
25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 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 难的过去。
表示猜测的句子。
例: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7
先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是比喻句的然后再指出它们分别是哪 种比喻句。 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 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他难过得好像就要哭了。 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 朵小梅花。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 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 式。
14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 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 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寂的, 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 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 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 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 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 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①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 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②丁丁像_______________飞快地跑着,争取得第
一名 。
--
例句
修辞
手法
①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
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山中访友》)
②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唯一的听众》)
③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
狼,贪婪地读着。(《窃读记》)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
拟人句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
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山中访
--
默读下面三组句子,想一想:每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它们各有什么基本特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例句
修辞
基本特征
手法
①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
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山中访友》)
②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唯一的听众》)
③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
狼,贪婪地读着。(《窃读记》)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
珠与我交换眼神。(《山中访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
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
瑕的翡翠。
--
例句
修辞
手法
①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
死亡在洪水的响声中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
逼近。
中逼近。
走进这片树林,我听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见了鸟儿的叫声,看 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 见了晶莹的露珠。 我交换眼神。
--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摇摇摆摆。 (2)鸟在树上跳动。 (3)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晃动。
--
例句
声,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我只得低着头,乖乖地回家
做作业……--Fra bibliotek 课后拓展延伸
1.积累背诵课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修改习作,尝试使用修辞手法,增加表达效果。
--
感谢你的认真学习!
--
珠与我交换眼神。(《山中访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
用三个(或三个以
觉 清不啊,到清它得在可流以动看;见漓江江底的的水沙真石;排比句
上)结构相同的短 语或句子,表达相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
一块无瑕的翡翠。
--
同或相关的意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修辞
基本特征
手法
①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
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山中访友》)
②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唯一的听众》)
③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
狼,贪婪地读着。(《窃读记》)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
--
下列句子哪些是排比句?
(1)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 追逐。
(2)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 帮助。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 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
初阳蒸融了。
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山中访友》) ②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
比喻句
悠的小令。(《唯一的听众》)
③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
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窃读
记》)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山中访友》)
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基本特征
把事物当作人来 叙述或描写,使 “物”具有人一 样的言行、神态、 思想和感情。
一般句子
拟人句
木桥抖动起来,发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
出“吱吱”的声音。 痛苦地呻吟。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
瑕的翡翠。
基本特征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 两种不同的事物, 而且两种之间必须 存在相似点。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说说 理由。
①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
②李明的性格像他爸爸。
③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 海。
√④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
。 松的球儿
--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 («观潮») ②浪潮越来越近,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①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 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鱼游到了纸上») ②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 来,很细致。
--
片段(一)
春天到了。田野里呈现出一片绿色。春风吹过,小草 长出来了,桃花开了,柳树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小河里 的水解冻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片段(二)
那天,放学回家,我正打算和小伙伴出去玩,爸爸见
了,就用他的身躯堵在门口,竖起浓黑的眉毛,板着一张
脸,大手用力一挥,“回去,做作业!”声音洪亮,掷地有
猜猜他是谁: 他圆滚滚的身子最吸引人眼球,特别是肚
子像西瓜一样凸出来,人还没出门,肚子先 到了走廊上。他喜欢笑,一笑起来,那乌黑 发亮的眼睛就成了两个弯弯的月牙。对了, 他还是一只小馋猫呢,一天到晚,零食不离 嘴。
--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
常见修辞: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设问 对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