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电机本体部分)课程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微特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一、引言微特电机是一种用于驱动机械设备的重要元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与调试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微特电机控制系统。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解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等;2.掌握微特电机的几种常用控制方法,如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微特电机控制系统;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课程设计内容1.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a.微特电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b.微特电机的特性及参数;c.微特电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微特电机的控制方法a.开环控制方法:根据系统要求,通过调节输入信号控制微特电机的运行;b.闭环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获取电机转速或位置反馈信号,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确定控制电机的输出信号。

3.微特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电路设计: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合适的电路结构,包括功率放大器、控制信号发生器等。

b.控制算法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实现对微特电机的控制。

c.硬件选型与搭建: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特电机和相关设备,并进行硬件搭建。

d.软件程序设计:根据控制要求,编写合适的软件程序,实现对微特电机的控制。

4.微特电机控制系统的调试与应用a.系统调试:根据实际情况,对微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b.实例应用: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微特电机控制系统,如电动小车运动控制系统。

四、课程设计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1-5周)a.学习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b.实验测量和分析微特电机的特性和参数。

2.第二阶段(6-10周)a.学习微特电机的控制方法;b.进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实验。

3.第三阶段(11-15周)a.进行微特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搭建;b.进行控制算法编写和系统调试。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学习大纲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学习大纲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学习大纲课程名称: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教材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徐建俊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知识结构:电机基本理论(约55%)+电机控制(约45%)成绩评估:总成绩(100%)=作业(20%)+期末考试(70%)+平时10%考核题型(以下几种为主):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设计题(绘图题)等。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本课程是电工电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设备应用技术、现代应用电器与电子、楼宇自动化、计算机与自动检测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电机的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运用现代网络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远程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拖动性能,掌握电机的典型和常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基本知识学习目标是:(1)交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拖动特性和控制方法;(2)低压电器的基本类型和结构原理,典型的电机电气基本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三、学习内容和要求(一)电机模块1.直流电机(1)结构与原理掌握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电机的可逆性。

了解定子、转子的作用与基本组成。

了解换向极-电刷的作用。

了解电枢铁心的材料及其作用。

熟悉电机铭牌及其作用。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2)直流拖动了解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及过程。

2.三相异步电动机(1)结构、原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分类。

掌握转差率S的概念。

了解定子绕组的基本知识,了解定子绕组的基本知识及分类,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值。

掌握改变转子旋转的方向的方法。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与转矩关系。

(2)电力拖动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及其特点。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反转方法、制动方法。

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中存在的问题。

电机与控制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电机与控制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电机与控制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1.电机基础知识: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工作方式。

掌握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如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等不同类型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电机特性:了解电机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包括电机的等效电路、电机参数(如电机常数、电流-转矩特性等)和等效电路模型等。

动态特性包括电机的转速-时间特性、转矩-时间特性和位置-时间特性等。

3.电机驱动技术:电机驱动技术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动作的技术。

掌握电机驱动的分类、驱动原理、驱动方式(如直流电机的分流、串联和复合驱动、交流电机的变频驱动等)以及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4.电机测量与控制:掌握电机的测量方法,如电机转速测量、转矩测量、位置测量等。

了解电机的控制方法,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深入了解闭环控制技术,包括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调节,以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性能。

5.电机保护与故障诊断:掌握电机保护方法和故障诊断技术,以确保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延长电机的寿命。

了解常见的电机故障类型,如过流、过载、过压、过热等,并学会通过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电机应用领域:了解电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传动、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家电产品、交通工具等。

深入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电机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7.电机能效与节能技术:掌握电机能效评价和节能技术。

了解不同电机效率标准和能效等级,并学会通过合理的电机设计、选型和控制策略来提高电机的能效和降低能耗。

8.新兴技术与趋势:关注电机与控制领域的新兴技术和趋势,如电机的无刷化、高效率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深入了解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以上是电机与控制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的一些概述。

电机与控制技术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实际问题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并通过实际应用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微特电机及系统课程设计

微特电机及系统课程设计

微特电机及系统课程设计1. Introduction本文介绍了微特电机及系统课程设计的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以及设计结果。

该课程设计针对本科电机与电子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微特电机的理论知识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2. Design background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效、环保、节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微特电机正是应这一需求而诞生的。

微特电机是一种低功率、高效率的电机,主要应用于小型家电、办公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微特电机技术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

3. Design purpose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微特电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运用所学,设计并建造一个简单的微特电机系统。

4. Design content4.1 学习与实验本课程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学习和实验。

学习部分主要包括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性及其应用,以及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实验部分通过实验掌握微特电机、控制器等器件的使用。

4.2 设计与建造在学习和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分组进行微特电机系统的设计与建造。

具体设计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微特电机型号•设计电机驱动电路•编写电机控制程序•设计电机控制面板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微特电机系统的性能。

5. Design results经过设计与建造,学生成功构建了微特电机系统并实现了以下功能:•将微特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编写电机控制程序,实现不同转速的控制•设计电机控制面板,实现电机转速调节功能经过实验验证,所建造的微特电机系统性能达到预期效果,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6. Conclusion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微特电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成功构建了微特电机系统,实现了电机转速调节的功能。

这使得学生对微特电机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微特电机是一门介绍微型特种电机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微型特种电机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微型特种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型特种电机的性能指标和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微型特种电机并进行设计;4.具备使用常见实验设备和工具进行微型特种电机的实验测量和处理数据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微型特种电机的概述和应用领域介绍;(2)微型特种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微型特种电机的性能指标和性能参数计算;(4)微型特种电机的选择和设计;(5)微型特种电机的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

2.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微型特种电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演示实例,让学生实际操作微型特种电机,了解实际应用。

(3)项目设计: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评分。

3.项目设计:根据项目设计要求,评估学生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情况。

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设备1.教学资源:教师课件、电子教辅资料、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2.教学设备:微型特种电机、实验设备(如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等)、计算机等。

六、课程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微型特种电机概述与应用领域介绍。

2.第二周:微型特种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第三周:微型特种电机的性能指标和性能参数计算。

4.第四周:微型特种电机的选择和设计。

5.第五周:微型特种电机的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

微特电机及系统教学大纲

微特电机及系统教学大纲

《微特电机及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微特电机及系统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任选
学分/学时:2/32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开课单位/教研室:电气教研室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
1、电机是电气控制的主要执行机构,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开设了电机学之后开设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电气控制中常用的微型、特种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对应的驱动电源和控制系统。

2、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微型、特种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并了解电机对应的驱动电源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机学》;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以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机学的基本知识为前提,若学生相关知识不扎实可适当穿插电机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作业(20%)考试成绩(8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1]程明.微特电机及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
六、大纲说明
(需要特殊表述的大纲中的未尽事宜,没有则可省略)
执笔:翁志刚审核:制(修)订时间:。

微控电机与特种电机学习PPT教案

微控电机与特种电机学习PPT教案

01
02
03
驱动方式选择
根据特种电机的特性和应 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 方式,如直流驱动、交流 驱动或脉冲驱动等。
电路设计
设计合理的电路结构,包 括电源电路、驱动电路、 保护电路等,以确保电机 稳定可靠地运行。
元器件选型
选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如 电阻、电容、二极管、晶 体管等,以提高电路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
控制方法
02
探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
等,并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控制精度与稳定性
03
分析不同控制策略和方法对微控电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机器人关节驱动
介绍微控电机在机器人关节驱动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机器 人运动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驱动和控制方案。
性能指标
评价特种电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额 定功率、额定转速、额定转矩、效率 、调速范围、定位精度等。这些指标 直接影响电机的应用范围和性能表现 。
04
微控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
驱动方式选择及电路设计
1 2 3
驱动方式选择
根据微控电机的特性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驱 动方式,如电压驱动、电流驱动或PWM驱动等 。
学习方法与要求
学习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要求
学生应掌握微控电机和特种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控制方法及应用技术; 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电机问题的能力;了解电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同 时,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控制策略与方法探讨

微特电机课设报告书

微特电机课设报告书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题 目 步进电机正反转及调速系统设计院 部 名 称 机电工程学院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 10电气(1)班 组 长 姓 名 管志成学 号 1004103027同 组 学 生 刘金晶 朱勇设 计 地 点 工科楼C103设 计 学 时 1周指 导 教 师 周 洪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目录《微特电机及驱动》课程设计 (1)摘要 (1)一、绪论 (2)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3)三、设计思路 (4)总体设计方案 (4)3.1 系统工作框图: (4)3.2 方案的选择 (4)四、硬件系统的设计 (5)4.1 步进电机 (5)4.1.1 步进电机的概述 (5)4.1.2 步进电机的特性 (6)4.1.3 步进电机的种类 (6)4.1.4 永磁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 (7)4.2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 (8)4.3单片机最小系统 (8)4.3.1 简介 (8)4.3.2 AT89C51单片机特点 (9)4.3.3 AT89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功能介绍 (9)4.3.4 单片机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的设计 (12)4.4 电源模块设计 (12)4.5 按键模块设计 (13)4.6 驱动模块的设计 (14)4.6.1 ULN2803A芯片介绍 (14)4.6.2 驱动电路设计 (15)五、软件系统的设计 (16)5.1 软件设计的原则及编程思路 (16)5.2 程序设计思路 (16)5.3 程序流程图 (16)5.3.1 主程序流程图 (16)5.3.2 正反转子程序流程图 (17)5.3.3 硬件中断程序流程图 (18)六、调试与改进 (20)6.1 调试与改进 (20)6.2 调试结果 (20)总结 (21)参考文献 (21)致谢 (22)附录1:程序清单 (23)附录1:总电路图 (27)附录2:元件清单 (29)附录3:实物图片 (29)《微特电机及驱动》课程设计步进电机正反转及调速系统设计摘要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它广泛用于打印机、电动玩具等消费类产品以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机电产品中,其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微特电机的分类。

2.微特电机新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伺服电动机与伺服系统1.从结构上,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分类。

分为两大类,传统型直流伺服电动机,低惯量型直流伺服电动机。

传统型直流伺服电动机其结构与普通直流电动机基本相同,只是功率和容量小
得多,它可以再分为电磁式和永磁式两种;
低惯量型直流伺服电动机可分为空心杯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盘式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无槽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2.直流伺服电机的静态特性
1.机械特性:给出机械特性n=f(T e)的方程,绘制机械特性的曲线。

机械特性:
控制电压恒定时,电机转速随电磁转矩的变化关系n=f (Te)
2.调节特性:给出调节特性n=f(U a)的方程,绘制调节特性的曲线,结合调节特性曲线,掌握失灵区的
概念。

调节特性
负载转矩恒定时,转速随控制电压变化n=f (Ua)
3.直流伺服电机的动态特性
1.机电时间常数的计算公式,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减小机电时间常数的方法。

机电时间常数与转动惯量成正比;
与电机的每极气隙磁通的平方成反比,为了减小电机机械时间常数,应增加每极气隙磁通;
与电枢电阻Ra的大小成正比,为减小时间常数,应尽可能减小电枢电阻,当伺服电动机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并由放大器供给控制电压时,应计入放大器的内阻
Ri,Ra+Ri;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一般<30ms,低惯量直流伺服电机的时间常数<10ms。

4.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
1.不同转子电阻对机械特性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异步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电阻较普通异步电动机大。

增大转子电阻的三个好处:
1. 可以增大调速范围
由电机学原理知,异步电机
的稳定运行区仅在: 0<s<sm,
而正常电机的sm=0.1~0.2, 所以调速范围甚小。

增大转子电阻,
使sm增大,从而增大调速范围。

2.使机械特性更加线性
如右图中,曲线3的线性度比
曲线2要好。

sm1=0.2, sm2=1.1, sm3=1.8
能消除自转现象
T=T1+T2,在正向旋转时, 0<s<1, T>0。

所以,只要负载转矩不太大,转子仍能继续旋转,不会因控制信号的消失而停转,这种“自转”现象使伺服电动机失去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是不允许的。

增大转子电阻,使sm>1,则合成单相转矩在电动机正向旋转范围内为负值,即T<0。

这就是说,控制信号消失后,处于单运行状态的电机由于电磁转矩为制动性质而能迅速停转。

因此,增大转子电阻是防止交流伺服电动机出现“自转”现象的有效措施。

5.直流力矩电动机性能特点
性能特点:低速、大转矩,转矩波动小,特性的直
线性好,在堵转条件下能长期工作。

6.永磁式同步电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起动,什么情况不可以自起动?导致不能自起动的因素有哪些,以及解决
方法。

第三章测速发电机
1.自动控制系统对测速发电机的具体要求
要求:
精确度高灵敏度高可靠性好
输出电压与转速成正比, U2=Kn, 并保持稳定;
剩余电压(转速为零时的输出电压)要小;
输出电压的极性或相位能反映被测对象的转向;
温度变化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小;
灵敏度高,即输出电压对转速的变化反应灵敏,输出特性斜率要大;
转动惯量和摩擦转矩小,以保证反应迅速。

2.为了减小温度变化对输出特性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措施。

4. 温度的影响
对策:
将磁路设计的较饱和;
在励磁回路中串数倍励磁绕组阻值电阻(锰镍铜合金/镍铜合金);
在励磁回路中串联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励磁回路由恒流源供电
3.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

异步测速发电机
原因:1异步测速发电机参数随转速变化2输出电压与励磁电压相位差随转速变化直流
4.简要分析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5.直流测速发电机性能指标的定义。

6.直流测速发电机在使用时转速不宜超过规定的最高转速,而负载电阻不能小于规定值的原因。

转速越高或者负载电阻越小,电枢电流越大,电枢反应的去磁作用越强,气隙磁通减少的越多,输出电压下降的越显著,导致特性向下弯曲。

7.掌握异步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相位移与负载阻抗的关系
8.异步测速发电机主要技术指标的概念。

9.霍尔无刷直流测速发电机相对与传统有刷直流测速无剩余电压,不含脉动成份,转子惯量小,寿命长。

第四章步进电动机
1.步距角的影响因素,计算不同通电方式下的步距角。

电机转速为
2.最大静转矩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分析最大静转矩特性的变化趋势对应的原因。

W为每相控制绕组匝数。

变化趋势:当控制电流较小时,最大静转矩与控制绕组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电流较大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最大静转矩增加变缓3.静稳定区的概念。

静态稳态区:在空载时,稳定平衡位置对应于=0处,而
=180度则为不稳定平衡位置。

在静态情况下,如受外力矩的作用使转子偏离稳定平衡位置,但没有超出相邻的不稳定
平衡点,则当外力矩除去以后,电动机转子在静态转矩作用下仍能回到原来的稳定平衡点,所以二个不稳定平衡点之间的区域构成静态稳定区。

4.反应式步进电机起动矩频特性和起动惯频特性分析
掌握提高步进电动机起动频率的方法。

提高起动频率的方法:
增加电动机的相数、运行的拍数和转子的齿数
增大最大静转矩
减小电动机的负载和转动惯量
减小电路的时间常数
减小电动机内部或外部的阻尼转矩
5.能够根据电机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计算出自由振荡的频率和周期。

6.步进电动机的典型驱动方式。

第五章自整角机
1.力矩式自整角机和控制式自整角机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是什么,说明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2.力矩式自整角机转子凸极和定子凸极两种结构的特点。

3.力矩式自整角机发送机和接收机磁动势的直轴分量、交轴分量和合成磁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特点。

4.力矩式自整角机转子为什么要加阻尼装置,及阻尼装置的种类。

5.力矩式自整角机主要技术指标的定义。

力矩式自整角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比整步转矩T
失调角为1度时的整步转矩称为比整步转矩
阻尼时间td
强迫接收机转子失调177+-2 度,从失调位置稳定到协
调位置所需的时间。

通常不大于3秒
接收机误差(静态误差)
6.控制式自整角机发送机和自整角变压器磁动势的空间分布特点。

7.控制式自整角机主要技术指标的定义。

8.控制式自整角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9.力矩式自整角机接收机并联台数和自整角变压器并联台数限制因素分析。

第六章旋转变压器
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在接上负载的时候,输出电压为什么会发生畸变,如何解决。

2.会绘制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次侧补偿和二次侧补偿的电路图。

3.一次侧和二次侧完全补偿的条件,各有哪些特点。

4.线性旋转变压器接线图。

5.旋转变压器误差的定义。

6.简要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第七章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1.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作用。

无刷直流电动机一般组成是:
电动机、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线路三部分
2.能够简单分析一相导通星形三相三状态工作过程。

转子每转过120度,功率管换流一次,定子磁场状态就改变一次,电机有三个磁状态。

每个功率管导通120度( 1/3周期)。

磁场为跳跃式步进磁场。

因此,所产生的电磁转矩为脉动转矩。

减小转矩脉动的方法是增加一周内的磁状态数,如二相导通六状态。

3.能够简单分析两相导通星形三相六状态工作过程和开关管导通顺序表。

定子合成磁场仍为跳跃式旋转,步进为60度,即1/6周期。

每转60度,逆变器开关管换流一次,有六个状态。

每个功率管(每相绕组)导通120度。

4.比较三相星形连接两相导通方式与三相星形连接一相导通方式的不同。

注:由于2,3,4题内容在驱动部分讲述非常详细,这里不赘述,只列出老师幻灯片中列出的特点。

注意两相导通星
型三相六状态开关管导通和电力电子120度方波逆变触发顺序完全一致。

5.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第八章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
1.一台普通直流串励电机接到交流电源上,能否正常工作,分析原因。

实际上该电机的运行情况恶劣,甚至不能运转,原因有:1. 直流电机磁极铁芯的定子磁轭均系铸钢制成,交变磁通将在其中产生很大的涡流损耗;
2. 交变电流在励磁和电枢绕组中产生很大的阻抗压降,致使电枢电势Ea和电磁功率变小;
3. 在换向元件中新增了短路电动势,换向将发生困难,产生换向火花。

2.提高单相串励电动机功率因数的措施。

1使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匝数之比尽可能小
2尽量提高单相串励电动机的转速,及增加旋转频率f R
3降低电源频率
3.单相串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改变电源电压:晶闸管调速,串联电抗器
改变励磁磁通:励磁绕组分级抽头,两个励磁绕组串并转换
改变电机绕组串联电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