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华科电机学课程设计

华科电机学课程设计

华科电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了解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计算电机的基本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效率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机运行中的一般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对电机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电机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

学生特点:假设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电机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磁场与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电机的主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电机的基本结构组成与功能2. 电机参数与性能分析- 电机电路的基本方程与参数计算- 电机的功率、效率、转速等性能指标- 电机特性曲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3. 电机应用与案例分析- 常见电机类型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电机选型原则与方法- 电机系统故障分析与维护4. 电机实验与操作- 设计简单电机实验,如电机启动、制动、调速等- 实验操作指导与安全规范-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第3-4周:电机参数与性能分析第5-6周:电机应用与案例分析第7-8周:电机实验与操作教材章节关联:第1章:电机概述与基本原理第2章:电机结构与设计第3章:电机性能分析第4章:电机应用与实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机课程设计题目大全

电机课程设计题目大全

电机课程设计题目大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能够运用电机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能够运用电机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分析电机的工作过程。

5.能够进行电机的安装和调试。

6.能够对电机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机技术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1.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构成部分,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

2.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习电机的运行过程、转矩和转速的计算方法,掌握电机的启动和制动原理。

3.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电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了解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教材章节和内容:1.第一章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构成部分,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

2.第二章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习电机的运行过程、转矩和转速的计算方法,掌握电机的启动和制动原理。

3.第三章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电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了解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机的工作过程和应用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机实验,亲身体验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电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类型、特点及其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机运动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对电机运动参数的调节,实现对电机运动的精确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运动控制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机运动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运动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电机运动控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原理与类型: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各类电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重点关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机原理与类型》2. 电机运动控制参数:讲解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机运动控制参数》3. 电机运动控制电路:介绍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分析各电路的工作原理。

关于电机学的课程设计

关于电机学的课程设计

关于电机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不同类型电机的特点、结构及应用场景;3. 了解电机与电源、负载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电机选型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电机电路,并进行简单的电机控制;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对电机进行检测和调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机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课程性质:电机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应用,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在物理、数学等领域已有一定基础,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电机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

关联课本第一章内容。

- 交流电机- 直流电机- 步进电机- 无刷电机2. 电机结构与原理:分析各类电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

关联课本第二章内容。

- 电机磁路- 电机的电路模型- 电机的转矩与效率3. 电机控制技术:学习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电路,掌握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

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 电机启动、制动与调速- 电机驱动电路- 电机控制策略4. 电机选型与应用:介绍电机选型原则,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机选型实例。

关联课本第四章内容。

- 电机与负载匹配- 电机选型依据- 电机应用案例分析5. 电机检测与维护:学习电机检测方法、维护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关联课本第五章内容。

电机驱动原理课程设计

电机驱动原理课程设计

电机驱动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机驱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不同类型电机(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驱动方式及其特点。

3. 学会分析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机驱动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搭建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加深对电机驱动原理的理解。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机驱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驱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究精神。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机驱动原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以实践性、趣味性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介绍电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定子、转子、电磁线圈等。

- 阐述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等。

2. 不同类型电机的驱动方式- 直流电机的驱动原理及特点,如励磁方式、转速控制。

- 交流电机的驱动原理及特点,如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3. 电机驱动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讲解电压、电流、转速等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分析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功率计算、效率等问题。

4. 电机驱动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如直流电机调速电路、交流电机启动电路。

- 使用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对电机驱动系统进行实际测试。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电机基本构造与原理。

- 第二课时:不同类型电机的驱动方式。

- 第三课时:电机驱动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电机专业课程设计

电机专业课程设计

电机专业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功率、效率、转速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让学生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如启动、调速、制动等,了解各种控制器件的作用及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机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职业观。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电机专业初中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电机专业知识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介绍电机的基本组成,如定子、转子、绝缘材料等。

- 阐述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能量转换等。

2. 电机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分类介绍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不同类型的电机。

- 介绍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功率、效率、转速等。

3. 电机控制技术- 分析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如启动、调速、制动等。

- 介绍常用控制器件,如接触器、继电器、PLC等。

4. 电机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

- 结合案例,讲解电机选型、安装、调试等实际操作过程。

5. 电机实验与实训- 制定详细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等。

电机课程设计

电机课程设计

电机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转速、效率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电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计算电机的相关性能参数。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电机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针对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电机知识,而且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介绍电机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分类讲解电机,如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直流电机等。

2.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详细阐述电机的工作原理,如电磁感应、电磁力等。

- 分析各类电机的主要结构,如定子、转子、绕组等。

3. 电机性能参数与选用- 介绍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转速、效率、扭矩等。

- 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电机。

4. 电机实验与操作- 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机的工作过程,加深对电机原理的理解。

- 引导学生进行电机操作,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电机在节能环保中的应用- 分析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如高效电机、变频调速等。

电机学课程设计报告PPT课件

电机学课程设计报告PPT课件
常闭触点
(a) 外形图
常开触点 (b) 结构
按钮开关的外形和符号
7

构1 符 号
2 3
SB
1 43
SB
按钮帽
复位弹簧 支柱连杆
常闭静触头
2
桥式静触头
4
常开静触头
外壳
SB
动画
名 常闭按钮 称 (停止按钮)
常开按钮 (起动按钮)
复合按钮
8
4.1.3 接触器
用于频繁地接通和断开大电流电路的开关电器。
(a) 外形
用于控制电路流 过的小电流 (无 需加灭弧装置)
属于同一器件的线圈和触点用相同的文字表示
常用的交流接触器有CJ10、CJ12、CJ20和3TB等系列。
接触器技术指标:额定工作电压、电流、触点数目等。
如CJ10系列主触点额定电流5、10、20、40、75、 120A等数种;额定工作电压通常是220V或380V。 11
KM 复合按钮
34
点动时: 按下SB3
电机运转 FR
~ SB1
先断开
SB2 SB3
KM
KM
通电 闭合
后闭合 自锁触点不起作用
35
松开SB3 FR
~ SB1
后闭合
SB2 SB3
KM
KM
断电 断开
先断开
36
松开SB3 电机停转 实现点动 用途:试车、检修以及车床主轴的调整等。
FR
~ SB1
后闭合
SB2 SB3
常用的熔断器有插入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 器、管式熔断器和有填料式熔断器。 符号 FU
(熔1)断电器灯额、定电电炉流等IF电的阻选性择负

IF > I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摘要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

在机械、冶金、石油、煤炭、化学、航空、交通、农业以及其他各种工业中,电动机被广泛地应用着。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控制电机作为自动化系统的元件,人造卫星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电机也是不可缺少的。

此外在国防、文教、医疗及日常生活中(现代化的家电工业中)电动机也愈来愈广泛地应用起来与单相电动机相比,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性能好,并可节省各种材料。

按转子结构的不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可分为笼式和绕线式两种。

笼式转子的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重量轻、价格便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缺点是调速困难。

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一样也设置了三相绕组并通过滑环、电刷与外部变阻器连接。

调节变阻器电阻可以改善电动机的起动性能和调节电动机的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操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工业、家庭生活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摆脱了人力劳作的模式。

而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操作中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应用之一,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将主要以在工业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频变速方法的应用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课程目的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重量轻、价格便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缺点是调速困难。

正由于此,通过此课程设计,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与应用。

1.3课程意义这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使我们在学习中起到主导地位,是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培养我们的职业技能,课程设计是以任务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过程,通过设计和运行,反复调试、训练、便于我们掌握规范系统的电机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1.4课程内容在这次课程设计任务中,主要工作在于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了解异步电动机调速的意义、方法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重点掌握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串电阻调速方法,掌握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原理和方法3.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故障处理4.心得体会第二章相关技术与理论2.1电动机的基本结构2.1.1定子部分1、定子铁心作用: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

定子铁心槽型有以下几种:半闭口型槽: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较高,但绕组嵌线和绝缘都较困难。

一般用于小型低压电机中。

半开口型槽:可嵌放成型绕组,一般用于大型、中型低压电机。

所谓成型绕组即绕组可事先经过绝缘处理后再放入槽内。

开口型槽:用以嵌放成型绕组,绝缘方法方便,主要用在高压电机中。

2、定子绕组作用: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

构造:由三个在空间互隔120°电角度、队称排列的结构完全相同绕组连接而成,这些绕组的各个线圈按一定规律分别嵌放在定子各槽内。

定子绕组的主要绝缘项目有以下三种:(保证绕组的各导电部分与铁心间的可靠绝缘以及绕组本身间的可靠绝缘)。

(1)对地绝缘:定子绕组整体与定子铁心间的绝缘。

(2)相间绝缘:各相定子绕组间的绝缘。

(3)匝间绝缘:每相定子绕组各线匝间的绝缘。

3、机座作用:固定定子铁心与前后端盖以支撑转子,并起防护、散热等作用。

构造:机座通常为铸铁件,大型异步电动机机座一般用钢板焊成,微型电动机的机座采用铸铝件。

封闭式电机的机座外面有散热筋以增加散热面积,防护式电机的机座两端端盖开有通风孔,使电动机内外的空气可直接对流,以利于散热2.1.2 转子部分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铁心:作用:作为电机磁路的一部分以及在铁心槽内放置转子绕组。

构造:所用材料与定子一样,由0.5毫米厚的硅钢片冲制、叠压而成,硅钢片外圆冲有均匀分布的孔,用来安置转子绕组。

通常用定子铁心冲落后的硅钢片内圆来冲制转子铁心。

一般小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铁心直接压装在转轴上,大、中型异步电动机(转子直径在300~400毫米以上)的转子铁心则借助与转子支架压在转轴上。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作用:切割定子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及电流,并形成电磁转矩而电动机旋转。

构造:分为鼠笼式转子和绕线式转子。

(1)鼠笼式转子:转子绕组由插入转子槽中的多根导条和两个环行的环组成。

若去掉转子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像一个鼠笼,故称笼型绕组。

小型笼型电动机采用铸铝转子绕组,对于100KW以上的电动机采用铜条和铜端环焊接而成。

(2)绕线式转子:绕线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似,也是一个对称的三相绕组,一般接成星形,三个出线头接到转轴的三个集流环上,再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联接。

2.1.3 电动机其他附件其他部分包括端盖、风扇等。

端盖除了起防护作用外,在端盖上还装有轴承,用以支撑转子轴。

风扇则用来通风冷却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气隙,一般仅为0.2mm~1.5mm。

气隙太大,电动机运行时的功率因数降低;气隙太小,使装配困难,运行不可靠,高次谐波磁场增强,从而使附加损耗增加以及使启动性能变差2.2电动机的分类三相异步电动一般为系列产品,其系列、品种、规格繁多,因而分类也较繁多。

1按电动机尺寸大小分类大型电动机:定子铁心外径D>1000mm或机座中心高H>630mm。

中型电动机:D=500~1000mm或H=355~630mm。

大型电动机:D=120~500mm或H=80~315mm。

2 按电动机外壳防护结构分类3 按电动机冷方式分类电动机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自冷式、自扇冷式、他扇冷式等。

可参见国家标准GB/T1993-93《旋转电机冷却方式》。

4 按电动机的安装形式分类IMB3:卧式,机座带底脚,端盖上无凸缘。

IMB5:卧式,机座不带底脚,端盖上有凸缘。

IMB35:卧式,机座带底脚,端盖上有凸缘。

5 按电动机运行工作制分类S1;连续工作制S2:短时工作制S3~S8:周期性工作制6按转子结构形式分类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定律、全电流定律、电路定律和电磁力定律等基础上的。

当磁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磁极的磁力线切割转子导条,导条中就感应出电动势。

电动势的方向由右手定则来确定。

因为运动是相对的,假如磁极不动,转子导条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导条中同样也能感应出电动势来。

在电动势的作用下,闭合的导条中就产生电流。

该电流与旋转磁极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使转子导条受到电磁力F ,电磁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确定。

由电磁力进而产生电磁转矩,转子就转动起来第三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异步电动机比起直流电动机来,省去了换向器,使得结构更简单、结实、紧凑,它具有维修工作量小、运行效率高、转动惯量小、动态响应快的特点。

过去由于对它缺少相应的控制手段,实现速度的调节比较困难,所以在20世纪的大部分年代里,交流电动机主要在不调速的场合应用。

近年来,由于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器件和新的控制系统的不断推出,使交流电气传动也具有与直流电气传动同样优良的调速性能,从而使交流调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为)1(60)1(1s pf s n n s -=-= ,其中s n 为旋转磁场的速度,n 为转子转速为旋转磁场的频率,s 为转差率。

所以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可由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定子绕组的极对数;二是改变电源频率;三是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

此外还有改变定子电压调速法。

3.1.1变极对数调速法这种调速方法是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来改变笼型电动机定子极对数达到调速目的。

变极调速的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鼠笼式转子,因为鼠笼式转子的极对数能自动地随着定子极对数的改变而改变,使定、转子磁场的极对数总是相等而产生平均电磁转矩。

若为绕线型转子,则定子极对数改变时,转子绕组必须相应地改变接法以得到与定子相同的极对数, 很不方便。

特点如下: 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稳定性良好;无转差损耗,效率高; 接线简单、控制方便、价格低;有级调速,级差较大,不能获得平滑调速。

本方法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要求不高,不需要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升降机、起重设备、风机、水泵等。

如下图所示接法,则形成两级绕组若改为下图接法,则兴城四级绕组3.1.2 改变定子电压调速法当异步电动机定子与转子回路的参数为恒定时,在一定的转差率下,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加在其定子绕组上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电压就可改变其机械特性的函数关系,从而改变电动机在一定输出转矩下的转速。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此最大转矩下降很多,其调速范围较小,使一般笼型电动机难以应用。

为了扩大调速范围,调压调速应采用转子电阻值大的笼型电动机,如专供调压调速用的力矩电动机,或者在绕线式电动机上串联频敏电阻。

调压调速的主要装置是一个能提供电压变化的电源,目前常用的调压方式有串联饱和电抗器、自耦变压器以及晶闸管调压等几种。

晶闸管调压方式为最佳。

调压调速的特点是: 调压调速线路简单,易实现自动控制; 调压过程中转差功率以发热形式消耗在转子电阻中,效率较低。

调压调速系统一般适用于100KW以下的生产机械。

目前,已成功地大量使用在电梯、卷扬机械与化纤机械等工业装置3.1.3改变转差调速1.转子外加电阻调速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当转子回路中串入调速电阻时,电动机的Te-s曲线将发生变化,若此时电机的负载转矩和空载转矩Tl+T0保持不变,转子的转差率改变,则转速改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调速范围广,缺点是调速电阻需要消耗一定功率,此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小容量的感应电机,例如桥式起重机所用的电机。

2串级调速转子回路串入调速电阻,损耗较大。

为了利用这部分电功率,可以在转子回路中接入一个转差频率的功率变换装置,把这部分功率送回电网,即达到调速的目的,又获得较高的效率。

3双馈电机如图所示,为一双馈电机结构,定子由三相交流电源供电,转子由三相交流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再经交--交变频器把工频变为转差频率,然后接至转子。

此变频器的频率、幅值、相位和相序均可调节,转差率的传递方向也可以改变。

这种定、转子两边均由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机,称为双馈电机。

当转子转速低于同步转速时,双馈电机的工作情况与普通感应电机相似,此时转子的转差率由变频器回馈给电源,调节变频器的输出功率,电动机的转速会改变;调节变频器输出电压和相位,就可以调节电动机定子边的功率因数。

当变频器的频率调到0时,变频器将向转子输出直流,此时电动机将在同步转速下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