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案)
5.2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学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1年)

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以及不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
〔综合思维〕2.结合详细区域,解释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学问根底预习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的主导因素:①水分、②热量状况。
2.主要分布地区:高大的山体。
3.表现: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③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全都。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像。
方法技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热量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热量渐渐削减。
〔2〕降水量变化: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表现为少→多→少;背风坡较少。
〔3〕植被: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表现为森林→灌木→草原草甸→荒漠→冰川。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含义:地方性分异规律是④较小尺度的分异规律。
2.形成的主导因素:地形、⑤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
3.温带潮湿区不同地形的植被特点不同地形水分条件及缘由植被特点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汲取,水分条件差只能生长耐旱的植被,如针叶林〔或灌丛〕低洼的河谷地带周边汇水丰富,水分条件好生长着⑥草甸植被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水分适中生长着⑦落叶阔叶林4.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发生范围地方性分异是发生在较小的尺度上的,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异,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缘由。
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
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自我诊断1.推断正误〔1〕越高山地的垂直带谱越简单( ×)解析:〔1〕山地垂直带谱的简单程度取决于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三个因素。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教 改广角 ・
现 代 教 育改 革 与 发 展
‘ ‘ 山地 垂直地域 分 异规律 ’ ’ 教 学设计
●杨凤玲/ 重庆市 南坪 中学校 ( 4 0 0 0 6 0 )
一
、
教 学 目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掌握 山地垂 直地域分异 的形成和 自然带 的分布 ; 分 析影响 自然带数 目的因素 ; 画出不 同山地 的雪线 , 并说 出 其影 响因素。
及 时反馈 : 按 纬 度 由高 到低 排 列 图 1中各 地 。
图 甲
图 3
图 乙
学生通过 图 3中甲图判断北半球南坡是 阳坡 ,北坡 是 阴坡 ; 南半球相反。 读图 3中乙图 , 判断①②③④ 山分别位 于南 北哪个
半球 。 北半 球 :
— —
; 南 半球 :
—
。
— — —
图 2
二、 教 学重难点
重点: 影响 自然带数 目的因素 。
难点 : 雪线。
结论 : ①基带所在的纬度 : 纬度越低 , 数 目越多 ; ②山 地 的海拔 : 海拔越高 , 数 目越多 ; ③ 山地的相对高度 : 相对 高度越大, 数 目越多。
同一种 自然 带的分 布 : ①不 同的山地 : 纬度越低 , 海 拔越高。② 同一山地分阴坡和阳坡( 学生难 以区分 南北半
小组合作 : 请 画出图 2中各山 自然带 的数 目, 并 比较 各组 内部①与② , ③ 与④ , ⑤与⑥形成差 异的原 因。找出
六座 山脉 中 自然带 数 目最 多 的山是 哪 一座 , 并说 出原 因 。
图4
( 答案 : ①③ ,
纬 度 由高 到低 : c h a 。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表现特征。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解释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2)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地理问题。
2、难点(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2)综合分析不同地域分异规律在实际地理环境中的表现和相互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地域分异规律。
(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2、表现特征(1)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2)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3)典型地区:非洲大陆。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导致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2、表现特征(1)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2)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3)典型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
2、表现特征(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四、典型例题例 1: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自然带 A、B、C 的名称分别是()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B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C 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D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 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现象例 2: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景观变化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这种景观变化体现了()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现象例 3: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学案5:2.1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若某山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则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第二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学案

第二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分析天山牧民转场的原因。
提示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逐水草而居。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业质量标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水平1 明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含义。
(综合思维) 水平2 结合资料,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
(区域认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与水平地域分异的关系,地方性水平3分异规律的形成。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雪线的特点及成因。
(综水平4合思维)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01海拔的变化。
202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03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04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05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06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1.判断正误。
(1)纬度越低的山垂直自然带越多。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完全一致。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 C解析山寺桃花因地处海拔高的山地,热量条件比山下平原地区差,花期迟,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纬度位置、海拔、相对高度。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01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02较小的地域分异。
2.地方性分异现象举例地方性分异现象成因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03灌木等水分低洼的河谷生长04草甸植被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生长落叶阔叶林1.判断正误。
友兰中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学案

友兰中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学案1.成因:随海拔的变化,_______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 带,自然景观也随之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2.分布:从_______到______呈垂直分布,与山地所在_____ 、 ________密切相关。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性。
)秦岭【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1. 山体的;2.山体所处的;3.山体的相(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常绿阔叶林【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2. 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阴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③【注】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
④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反之,越高。
高中地理_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复习课)【复习目标】一、理解垂直地域分异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因。
二、获取和解读题目中与垂直地域分异相关的信息。
三、调动和运用题目中的地理规律对题目作答。
四、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及成因。
【重点难点】重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难点:水热组合状况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题目中的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气候知识的复习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复习,掌握了对水分和热量对自然带分布和类型的影响。
在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学习中,将分析水分和热量的影响共同作用于自然带,难度有所提升。
教师需要结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创新性的引导,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制作山地垂直带谱模型,分析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形成基础、产生原因,并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通过高考题目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实际意义,为因地制宜开展人类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复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教师准备:准备四棱锥、便利贴、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学过程】〖高考链接〗通过介绍2016年和2017年高考中涉及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考题,让学生认识到本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复习目标〗既体现知识目标又要体现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体现复习课的提升功能。
〖回顾基础〗将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基带、带谱、坡向等相关概念进行回顾。
学生为主,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理解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制作模型〗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利用四棱锥和便利贴制作四座典型山地的垂直地带带谱模型。
〖作品展示〗让不同小组展示自己所制作的山地垂直地带带谱模型,并分析不同坡向的差异形成的基础因素。
〖规律总结〗总结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提高对相关要素的把握,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差异成因的能力,进而联系高考题。
〖考题解析〗和学生共同解析2017年高考题,在分析中突出题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注重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准确表达,描述问题。
山地垂直性地带分异规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1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授课内容: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是“运用、分析”,要求学生达到知识的应用水平。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它的作用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情分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学生初中已经学过气温、降水与海拔的关系,有助于对本节课的理解。
本节课以问题导向型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通过观察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图,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地域分异图,总结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阳坡自然带比阴坡多、分布高度高;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
2.通过观察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总结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对比两幅垂直地域分异图,总结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里,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教学媒体PPT、黑板。
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导入图中的这座山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素有“非洲屋脊之称”,是非洲最高大的山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李光
2、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 1000 米,
气温下降 6℃。
3、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
山顶降水量呈“
”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
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
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检测】 一、(2018 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 2500~3400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 28%,下渗占 2%,不
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1、结合雪线的概念并分析上图你认为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是什么?
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2、同一山脉雪线是夏季高还是冬季高?
A.髙山草甸 C.针阔混交林
B.高寒荒漠 D.高山针叶林
3、你能想到影响雪线的其他因素吗?并试着总结影响雪线高低的规律。
四、(2016 全国高考真题)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 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
1、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和根本原因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你还能想到
2、熟练掌握垂直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其他因素吗?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垂直地域分异五条规律 (重点)
水热状况对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规律(难点)
【预习思考】
1、高大的山脉,随着
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
问题探究二:水热状况对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规律(难点)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五、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
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山脉所处的基带是( )
A. 热带雨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常绿硬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
2.该山脉( )
A. 地处南半球低纬地区
B. 该山脉自然植被具有耐湿热特征
C. 北坡为阳坡、迎风坡
D. 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 【总结反思】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现
,如天山。
4、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的自然带)山地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最典型。
5、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6、山地最下面的自然带(基带)与山体所处 的水平自然带保持一致。
A图
B图
图C
1、分析图 A 甲、乙、丙三座山脉中针叶林分布的高度为何不同?
4000 3400
2400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1700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二、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
分布图。该
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三、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1.磷高累积区是 ( )
第 2页(共 2 页)
·襄垣一中“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导学案·高一地理·模块一·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课时·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主备人李光
第 3页(共 2 页)
·襄垣一中“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导学案·高一地理·模块一·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课时·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三节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重点难点探究】 问题探究一:垂直带谱复杂性的决定因素
班级
小组
姓名
观察右图,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自然带数量不一
【学习目标】
样,南坡自然带数量多,自然带谱更复杂,试着分析影响
2、图 B 中阿尔卑斯山为什么南坡和北坡中针叶林的上限不一样,哪一侧更高,试分析其原因。
3、问题 2 的结论能解释图 C 中针叶林在山脉西坡比东坡上限更高吗?
4、总结水热状况对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规律。
问题探究三:雪线概念及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雪线
第 1页(共 2 页)
60° S
·襄垣一中“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导学案·高一地理·模块一·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课时·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主备人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