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一、目标展示:1、情感、态度、价值1.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能力1.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知识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二、自主学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看课本57——58页,①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②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2、自学课本58——59页上,思考解决下列问题:①什么是法律?法律有何特点?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③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3、读图:教材P59页——本是花季少年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看出了什么?(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预防违法犯罪。

)试一试:“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你举例说明。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遵纪守法,防微杜渐1、看一看说一说(教材P59页图文材料)①若你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②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有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2、阅读教材P60页相关链接①思考:那么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②分别划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3、(见教材P60页)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议一议: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做一做:自己打算怎样帮助他(她)?四、训练提升学生王某,今年16岁。

去年夏天,其父母南下打工,王某和奶奶一起生活。

王某寂寞时便到营业性网吧、迪厅寻找“生活安慰”,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从此他经常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一次因为旷课,老师勒令他在教室外站了两个小时,王某不服,老师说:“不服管教,就别再上学了。

预防违法犯罪 (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  (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宋维苏【设计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多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感悟,教师导入新课)“朋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处有期徒刑7年。

议一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相比,在制定、实施和约束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代表讲解,教师补充点拨)结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案例)……之后,小亮便辍学在社会上放荡。

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思悔改。

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几个“朋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万,触犯了《刑法》,最终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问题一:对比小亮的小偷小摸行为与盗窃汽车、电脑等行为,请分析两种行为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到的处罚方面,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补充点拨)(教师总结)小亮起初的小偷小摸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尚未触犯《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受到的是行政处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后来盗窃汽车、电脑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大,收到的是刑罚处罚,是犯罪。

由此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有着严格的界启示?(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总结)(教师总结)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乱花一点钱开始的。

同学们不能小瞧这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小错可能铸成大错。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什么是法律?法律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概念)
法律——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教师讲述:
法律这种行为规范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它社会行为规范。
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当然这要经由国家的立法机关,
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其他的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规范是约定俗
教学 重点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难点突破方法)
个人设想
第二课时(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见教材 P57——58 页材料)
提问:那么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相关链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60 页)
(让学生分别划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 P60 页)
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议一议: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做一做:自己打算怎样帮助他(她)?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胸怀大志,乐于交往, 积极上进,遵纪守法。对于他们,预防犯罪,重要的是要具有防患意识。只有防 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因此,我们青少年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 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地长。 查一查: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以满 14 周岁未满 16 周岁的人实施哪 8 种犯罪会受到刑 事制裁,以满 16 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教师讲述: 我国刑法规定:“以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以满 14 周岁不 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以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 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 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 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上述法律规定说明,即使不满 16 周岁,犯上述 8 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10 七下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案

10 七下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案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D.法律有全体公民共同制定
5.不少同学嗜好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劫,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处罚。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该()
A.有足够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B.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违纪的范围内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学生谈生活经历
教师讲述: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老师精讲点拨
1、学生做选择题
2、学生说明答案,并鼓励学生能够对问题解释。
3、老师指导说明


反思: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一〗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溃烂的苹果。(提示:一个苹果从最初出现一 个小的霉斑 ,到最后苹果全部溃烂的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悟,由苹果的溃烂原因引入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D.钻法律的空子,避免自己受罚。
请你依据导学提纲自主预习本课知识,完成学案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内容较多的问题可简答在学案上或只标注在课本上
(教师进行知识串联,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学生结合源自材思考交流回答老师指导补充
学生了解相关链接
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畅所欲言
胡屯中学教案集备
年级
初一
科目
思想
品德
课题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政治初一下鲁人版7.15.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政治初一下鲁人版7.15.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政治初一下鲁人版7.15.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_7_年级政治学科第下册第7单元第15课新授教案主备人教学课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共享备课二次备课预习诊断〔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某校中学生王某,经常上网吧玩游戏,欠了网吧老板很多钱,为还钱,他在路上用刀逼迫小同学拿钱,并把小同学刺伤,之后仓皇出逃,数天后被捉拿归案。

这说明不良诱惑:①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③会损害他人和社会④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星期天,小刚家来了客人。

吃完晚饭后,大人们兴致勃勃的打起了麻将,刚好一人有事,妈妈叫小刚凑个数,赢了归自己,输了妈妈给,小刚很为难:①应该去,星期天应该劳逸结合②应该去,偶尔玩一次没关系③不该去,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④不该去,这有可能染上赌博恶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一个刚从网吧出来就拦路抢劫的中学生在被警方抓获后说,当时他已经玩了两天两夜的游戏,脑子里想的全是打啊、杀啊,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游戏,什么是现实。

这一事例说明A、青少年痴迷暴力网络游戏,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B、网络游戏有百害而无一利,政府应取消网络游戏C、网络是有害的,青少年上网就会诱发违法犯罪D、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4、农民工小王由于家境贫困难熬去抢劫受到法律制裁;某省委书记因贪污受课后反思集体备课教案_7_年级政治学科第下册第7单元第15课新授教案主备人教学课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共享备课二次备课贿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主要表达了法律: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5、“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说明A、小时侯偷针的人,长大了就去偷金子B、偷针和偷金是一回事C、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二〕分析说明:〔共5分〕李明迷恋网吧,热衷于上网,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荒废了学业。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鲁教版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自觉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情趣有雅俗之分,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不良诱惑的危害以及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活是美好的,又是复杂的,由于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容易受不良的诱惑。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沉迷网络的有之,吸烟、喝酒的有之,打架斗殴的有之。

前不久媒体报道,有学生群殴一名学生,还把打入的过程录了下来,这是什么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中学生如不能拒绝不良诱惑,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预防违法犯罪就越显重要。

二、学生分析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校学生犯罪占相当的比例。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令人震惊: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道德意志薄弱,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身心发展尚未定型,易受外部不良诱惑。

他们的社会阅历浅,是非观念模糊,易冲动,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往往感情用事,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另外,部分青少年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畸形的价值观,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观念导致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又导致违法犯罪,绝大多部分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前,就沾染了许多恶习,如:弄虚作假、撒谎骗人;厌恶劳动、追求享受、盲目攀比;以大欺小、勒索钱财;沉迷网络;纪律散慢、厌学等。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在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

要让学生认识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害而无一利。

预防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汉中经济开发区鑫源中学李海新教学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中的第二框,他是在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提出预防违法犯罪的明确要求,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及犯罪之间的区别,同时更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提高学生防微杜渐的思想认识,从而远离违法犯罪。

本课是第15课的教学重点,它将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法制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是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从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不成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的判断,容易因迷恋网络、或结交损友等受到社会中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再加之缺乏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很容易从沾染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因此本课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差,优秀生少,而且行为散漫,对什么都无所谓,课堂思想容易开小差,但思想活跃,好说话。

针对这一情况,我打算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为了使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打算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式学习。

课堂准备:做好幻灯片课件,提前印制8份学生讨论题,以便增强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方面,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方面: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从案例中让学生去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增进防微杜渐的思想认识。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七年级政治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政治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
【知识概要】
1、学会区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事物吸引着我们,激励我们通过正当的途径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真、善、美,也有一些诱惑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百害而无一利,如黄、赌、毒等。
2、不良诱惑的危害。(1)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重要提示】
1、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1)内因:青少年法律知识缺乏或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等。(2)外因: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缺乏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
2、了解身边的不良诱惑,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目前,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很多其他不良诱惑,如网络暴力游戏、色情“口袋书”等。面对这些不良诱惑,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他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七年级政治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2、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3、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1)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力。(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斗争,净化自己成长的环境。
4、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5、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我们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

板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大错不犯,小错尽量少犯没关系 D.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2.“钱还没汇吗?”我那个帐号失磁不能用了,我重新给你发一个工商银行银行的帐号:622202170xx25****黄某某”就凭着这条短信,福建籍的许某在短短4个月中,竟跨省诈骗8.53万元。

2009年12月29日,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对此短信诈骗作出了一审判决,罪犯许某判刑4年。

对这种诈骗行为及处罚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行为批评教育B.不道德行为舆论谴责
C.犯罪行为刑罚 D.恶作剧行为不予追究
3.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守法朝朝了,违法日日愁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4.为了赌博四处无果,23岁的李某上演了一出“逗你玩”,哄骗不满两岁的侄儿,将其戴在娃娃手上的金手镯拿走。

xx年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南京检方依法提起公诉。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B.李某拿自家侄儿的东西,是个人家私事C.李某的行为仅是不道德的行为D.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二、拓展训练
预防违法犯罪倡议书
同学们: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不良诱惑。

个别同学由于抵制不住这些不良诱惑,出现了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导致终生遗憾。

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防患未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5.C
二、拓展训练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