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ppt完整版

分数减法的性质
分数减法交换律
$frac{a}{b} - frac{c}{d} = frac{c}{d} - frac{a}{b}$
分数减法结合律
$(frac{a}{b} - frac{c}{d}) - frac{e}{f} = frac{a}{b} - (frac{c}{d} + frac{e}{f})$
分数除法结合律
02
$(frac{a}{b} div frac{c}{d}) div frac{e}{f} = frac{a}{b} div
(frac{c}{d} div frac{e}{f})$
除法分配律
03
$frac{a}{b} div (c + d) = (frac{a}{b} div c) + (frac{a}{b} div
times (frac{c}{d} times frac{e}{f})$
乘法分配律
$frac{a}{b} times (c + d) = frac{a}{b} times c + frac{a}{b}
times d$
分数除法的性质
分数除法交换律
01
$frac{a}{b} div frac{c}{d} = frac{c}{d} div frac{a}{b}$
分数的表示方法
分数可以用普通书写 方式表示,例如1/2、 2/3、3/4等。
分数还可以用小数表 示,例如1/2可以表 示为0.5或50%。
分数也可以用斜线表 示,例如1/2可以表 示为1/2或1 1/2。
分数的种类
真分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分数的再认识(一)丨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分数的再认识(一)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明确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约分、通分等。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2. 分数的性质: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3.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 教学难点:约分、通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分数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3.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分数的运算过程。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分数的题目。
2. 思考题:在生活中,哪些情况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算。
3.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注:本文为教学设计,不含图片、电话号码、表格,字数在2000字以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如果一张披萨被等分成了8份,你吃掉了3份,那么你吃掉了这张披萨的多少?” 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分数的意义(公开课)课件

如何解决分数中的问题
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则
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以便能够 正确地解决分数问题。
理解分数的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分数的性质,例如分数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之 间的转换等。
运用实例进行解释
通过实例和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解决分数问 题的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的和,如1 1/2、2 1/4。
02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分数加减法是数学中一种 基本的运算,用于处理具 有相同分母的分数。
分数加减法的规则
在进行分数加减法时,需 要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 数,然后对分子进行相应 的加减运算。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和 科学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例如在化学、物理和 工程等领域。
3
分数在数学竞赛中的地位
分数在数学竞赛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国际数学奥 林匹克等赛事中,分数的运用和解题技巧是考察 的重点之一。
分数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
分数在物理科学中的应用
分数的概念在物理科学中广泛运用,如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等领 域。
分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数运算的精度和效率是关键问题之一,分数的 表示和运算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应用。
分数的表示方法
分数可以用普通书写 方式表示,如二分之 一可以写作1/2。
在数学符号中,分数 通常用水平线表示, 如1/2可以写作1|2。
分数也可以用斜线表 示,如1/2可以写作1 ÷ 2。
分数的种类
01
初中分数的基本概念

初中分数的基本概念
在初中数学中,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用来度量不完整的数量。
下面是关于分数的基本概念的详细解释。
1.分数的定义
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学表达式,表示为a/b,其中a是分子,b是分母。
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其中b是整体的数量。
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
2.分数单位
每个分数都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分母。
例如,1/2的单位是"半",2/3的单位是"三分之一"。
3.分数的读写
在读分数时,通常先读分子,再读分母。
例如,1/2读作"二分之一",2/3读作"三分之二"。
4.分数的性质
分数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满足分配律和结合律。
(2)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值不变。
(3)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
(4)分数的值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5)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等于1。
5.通分与约分
通分是将几个分数的分母统一为相同的数,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约分是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通分和约分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非常有用。
6.真分数与假分数
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例如1/3、4/5等。
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例如3/2、5/4等。
在假分数中,分子可以大于分母,但它们的值仍然是正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可以通过约分和通分进行转换。
分数概念的内涵解析与教学要点

沪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三年级下册) 整体与部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四年级上册) 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运算——分
数墙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六年级上册) 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
大小比较
分 数 墙
沪 教 版 教 材 :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第二学段,可借助整体等分操作理解更为一般的 “部分/整体”意义,可运用分数单位和数字线理 解 “测量”意义,可通过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 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等类似的语言表述让小学 生理解分数的“除法”意义,可借助通分和分数单 位,将分数大小比较转化为整数大小比较。
聚力解决难点关键 以“单位1” 为例。
第一步,以一个实物或图形平均分割为基础,改变实物类型和 形态,摒弃分割对象的物理属性和外形特征,在头脑中逐渐建 立“1”个抽象个体的概念。
第二步,以一堆实物平均分割为基础,改变堆中实物个数,淡 化分割对象包含实物的个数差异,在头脑中逐渐建立“1”个 抽象类体的概念。
第三步,以前两步为基础,模糊两类分割对象(个体、类体) 的属性差异,在头脑中逐步建立“1”个更为抽象的对象(单 位“1”)的概念。
分数区域或面积模型
分数长度或测量模型
3 4
分数群组模型
二、分数概念的教学要点
课标要求 教材思路 设计要点
《课标(2011)》课程内容部分 关于分数认识的4条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
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二学段(4~6年级)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
与当下小学分数入门教学时的含义一致,即表 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无量纲的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以及分数之间的比较。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容易混淆分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分数的综合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蛋糕的每一部分。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
3.实物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模型,进行分数的表示和比较,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分数比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知识讲解 用分数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用分数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问题(1)导入把下图中的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每种颜色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1.涂色按照题中的要求和自己的想法把上图中的小正方形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如下图所示(涂法不唯一):涂法一涂法二……2.分析并解决问题(1)确定分母。
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个小正方形是把这个大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把整体平均分成了9份,因此要写的分数的分母是“9”。
(2)确定分子。
数一数红、黄、蓝3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各有几个,有几个,分子就是几。
涂法一:每种颜色都涂了3个小正方形。
涂法二:红色部分涂了1个小正方形;黄色部分涂了4个小正方形;蓝色部分涂了4个小正方形。
(3)写出分数。
涂法一:红色部分占图形的(39)。
黄色部分占图形的(39)。
蓝色部分占图形的(39)。
涂法二:红色部分占图形的(19)。
黄色部分占图形的(49)。
蓝色部分占图形的(49)。
问题(2)导入把下面的大正方形剪成9个小正方形,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分别占9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图一图二过程讲解1.沿方格线把大正方形剪成9个小正方形2.解题思路求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分别占9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是把“9个小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
因此分数的分母为9,分子则分别是每种颜色小正方形的数量。
3.正确解答图一: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这些小正方形的39。
图二:红色小正方形占9个小正方形的19。
黄色小正方形占9个小正方形的49。
蓝色小正方形占9个小正方形的49。
问题(3)导入观察下图,你能得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过程讲解1.理解图意观察可知,图中一共有7只蝴蝶,其中有4只深色蝴蝶,3只浅色蝴蝶;有6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4个,男生有2个;还有5盆花。
2.解题思路用分数表示图中的事物,可以把某种事物的总数量作为一个整体,将这种事物按特征、颜色等分一分,把这种事物的总数量作为要表示的分数的分母,分得的各部分的数量作为这个分数的分子即可。
什么是分数和小数

什么是分数和小数?
分数和小数是数学中常用的表示和比较实数的方式。
1. 分数:
-分数是用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有理数。
分子表示被分成的等份中的份额,而分母表示总共分成的等份数。
-分数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数相对于整体的部分。
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两份中的一份。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分母不能为0。
如果分子为0,则分数为0;如果分子和分母有相同的因数,可以约简为最简分数。
-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且可以与整数和其他分数进行比较。
2. 小数:
-小数是用十进制表示的实数。
小数点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小数部分表示整数之外的数值。
-小数可以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是小数部分有限个数的小数,例如0.25;无限循环小数是小数部分有限个数后开始循环的小数,例如1/3的小数表示为0.3333...。
-小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且可以与整数、分数和其他小数进行比较。
分数和小数是实数的两种常见表示形式,它们在数值计算、比较大小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精确的数值计算和推理,并进一步探索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简单应用2》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分数的简单应用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小芳/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初步认识分数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新授课。
这里出现的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应用题的逆解题。
它是在前面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复合。
紧接着出现的例5为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复合。
3.学情分析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的简单应用第二课时,学生在理解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稍有困难,需要借助直观图形,在描述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步骤即为运用分数的意义解题的过程。
要使学生对整体、平均分几份、取几份这三个要素牢记。
按照这三个要素找条件,一步步求解。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意义,描述一些生活现象;发展抽象概括和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图形,在描述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分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评价任务:
1、在复习环节中,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在探究例题,小组合作共同画图分析题意的基础上,练习用分数的意义描述题干意思。
达成目标1
2、在画图分析基础上,结合分析图,把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在说
一说、画一画、列一列三种形式中熟练转换,学会运用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达成目标2
3、在探索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同学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达成目标3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难点:探索用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和比较,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提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知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有12名学生在踢毽子,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
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 观察题干,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那么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分数的意义按照整体,平均分成几
1.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8 1 3 1 2 2.分一分,算一算。
6
8
份,取几份这三个要素来描述一下这句话。
谁来试试?
问题是什么?那么怎么求男生、女生的人数呢?
(2)小组探究:男生女生的人数。
要求:
1、可借助图形(圆、三角形等)或画线段图
表示出分析过程。
2、尝试根据分析图,结合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
派学生代表上台画图,描述探究过程
(3)其他方法求男生人数:12-4=8(人)
2、总结用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整体
2、分几份
3、取几份
二、学以致用,练习新知
1.学校饲养组养了15只兔子。
其中 是黑兔,黑兔有多少只?
2.图书角有45本图书。
其中2/5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3.一辆卡车装了30袋大米和面粉,其中装的面粉袋数占总数的3/5,这辆卡车装了多少袋大米?
三、归纳小结,整理反思
四、布置作业,自我巩固
1、练习二十二 5、6、7、8题
2、一根长49米的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2/7,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4/7,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女生占 :
1 3 男生占 :
2 3 把12平均分成3份,女生是一份 把12平均分成3份,男生是2份 12÷3=4(人)
4×2=8(人)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整体
2、分几份
3、取几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