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合集下载

举例说明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举例说明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举例说明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是陶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不同的图案、纹饰和色彩,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下面列举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陶器装饰纹样。

一、太阳纹:太阳纹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它通常以太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光芒,象征着光明和生命的力量。

二、龙纹: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纹样,它通常描绘了龙的形象,龙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权威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三、莲花纹:莲花纹是佛教文化中常见的纹样,它以莲花为主题,莲花在佛教中被赋予了纯洁、高尚和慈悲的象征意义。

四、凤凰纹:凤凰纹是古代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描绘了凤凰的形象,凤凰被视为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幸福和荣耀。

五、鱼纹:鱼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通常以鱼的形象为主题,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裕、吉祥和团圆。

六、花卉纹:花卉纹是陶器上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各种花朵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展现出花朵的美丽和生机。

七、云纹:云纹是中国传统装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云的形象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变化的形状,表达出云的轻盈和变幻无穷的特点。

八、山水纹:山水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山水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静谧的色彩,展现出山水的壮美和宁静。

九、人物纹:人物纹是陶器上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人物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精细的描绘和生动的表情,展示出人物的形态和情感。

十、动物纹:动物纹是陶器上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各种动物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造型和细腻的纹理,展现出动物的特征和活力。

以上是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陶器装饰纹样,它们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表达。

通过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彩陶 属于陶器,是把粘土捏制成形,当陶坯尚未全干时,把表里打磨光滑, 后用颜料
汇出花纹,入窑烧成,触水不脱。彩陶使用的色彩纯朴,所绘纹样非常简单。其纹样 根据器物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饰纹,以期达到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
青铜器 属金属工艺。因在红铜中加入其他合金,颜、凹面刻、刻模印制等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实体
体积的艺术形象来。石刻作品,基本上从属于墓葬、宗教和建筑,大都记录社会生活 的侧面,饰纹内容丰富、线条流畅,造型严谨,手法细腻。
瓦当 时我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始于西周。其式样、饰纹上都有明显的
时代风格。秦瓦当有鸟兽、昆虫、植物及其他纹样。汉代瓦当以青龙、白虎、朱雀、 玄武最具代表。秦汉瓦当字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之特色,是考订当时的地名、官署等的 依据。魏晋以云纹为主。
其花纹过去为手工描绘,现代为轧花形成纹样。从殷商时期的几何纹起,印染织绣品 的花纹经历了四重锦、多层次的富丽纹样、写实纹样等,其中明清的技艺最高,纹样 格局多边,色彩纯正。
建筑 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3000年前以木结构为主,以院落为基本群体布置为特
点。具有独有的艺术氛围,是内外空间环境的组织、装饰、色彩等多方面形成的综合 性艺术,具有时代和民族的代表性。其门楣、窗扇、檐条等饰纹的雕刻手法多半圆雕、 镂空雕等,线条流畅、风格深秀。
年左右,我国就进入青铜时代,由于处于奴隶制时代,青铜器具有实用和美观的价值。 青铜器最重要的饰纹是蟠螭纹,螭是无角小龙,它形成穿插盘绕的饰纹。
铜鼓 是青铜材料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其制作年代,自春秋占国起,汉代制作最为精
美。铜鼓直径大到100厘米以上,小至10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其饰纹有太 阳纹、蛙纹等。鼓身四周全部由花纹围绕,极为精致。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 福磬纹是中国传统纹饰之一, 广泛应用于家具之中。上面画 一个蝙蝠,下面画一个玉磬(磬 是古代敲打的乐器),吉祥含义 就是“福磬”。“石磬”中的 “磬”,与“庆”谐音,有吉 庆之意;“蝙蝠”中的“蝠” ,与“福”谐音,古人常用蝙 蝠来寓意“幸福美满”。因此 ,蝙蝠与石磬,再加上“寿” 字组成的福磬寿纹,寓意福庆 长寿
• 团花纹是一种典型的陶器装饰 纹样,其构成多种多样,形象 丰富。在古典家具中也有广泛 应用,团花纹有桃形莲瓣团花 ,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 以及三种花形团花。此外,还 有菱形纹、龟甲纹边饰。井外 边饰层次增多,纹样以大团花 、大菱格纹为主,以及百花蔓 草、半团花、多瓣小花、小菱 格、方胜、方壁、龟甲纹等。 边饰中出现了百花草纹,花形 自然多变,叶短、肥、圆、围 绕花朵铺展。
鱼纹——祥瑞繁盛的中国传统古典纹饰
几何纹——永不衰退的中国传统纹样
•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 饰。用点、线、面以及正方形、长 方形、多边形、圆形等按一定的方 向、角度、距离有规则排列、交错 、重叠、连续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 的图案。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在 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 饰。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 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 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 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 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 、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 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 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连珠纹——中国传统几何纹样
•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 、连珠、圈带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种几何图形的纹饰, 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 圆形或球形组成,成 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 排列,有的圆圈中有 小点,有的则没有。
福在眼前——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 好的祝福,表示福即 在眼前。图案以蝙蝠 啣抓一串古钱组成。 蝠谐音福,钱则与前 同音,中开方孔,意 为眼前。两者巧妙组 合成福在眼前的吉祥 画面,表达出人们对 于生活苦尽甘来的祝 愿与祈盼。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纹样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1. 龙纹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权威和神秘的象征。

因此,龙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广泛使用。

龙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飞龙、腾龙、游龙等,每种龙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凤纹
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美好和神圣的象征。

凤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凤纹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凤凰展翅、凤凰翱翔等,每种凤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 花鸟纹
花鸟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花卉和鸟类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色彩鲜艳。

花鸟纹的寓意也很丰富,有的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有的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4. 云纹
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祥瑞、神秘和高贵的象征。

云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云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云海、云雾、云霞等,每种云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5. 纹龙纹
纹龙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纹龙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线条流畅。

纹龙纹的寓意也很丰富,有的代表着权威和神秘,有的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纹样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它们不仅是服饰的装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的寓意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的寓意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等纹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到了 秦汉时期,瓦当、画像砖等建筑装饰开始盛行,汉代画像砖更是以其精美的画 面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装饰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影 响力逐渐增强,莲花、祥云、狮子等纹样成为流行。宋元明清时期,随着瓷器、 织锦、木雕等工艺的不断发展,装饰纹样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青花 瓷的缠枝花纹、明代家具的龙凤纹等。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在现代设计中倍受 青睐。设计师们通过巧妙地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能够使作 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还能够为现代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建筑设计上,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被广泛应用于雕刻、石雕、木雕等地 方,以增加建筑的古典美和文化内涵;在家居设计中,床单、窗帘、地毯等纺 织品上常常运用诸如“福”、“寿”、“喜”等汉字纹样,以及蝙蝠、鱼、鹿 等吉祥图案,以营造出温馨的家居氛围;在服饰设计中,传统云纹、如意、牡 丹等图案被广泛运用于衣物和配饰上,彰显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的 寓意
目录
01 一、符号纹样
03 三、宗教和哲学纹样
02 二、自然纹样 04 四、吉祥纹样
目录
05 五、器物纹样
07 七、抽象纹样
06 六、动物纹样 08 参考内容
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极高 的审美价值,更在寓意上表现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纹样通过符号、图 案和色彩等形式,传达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宗教和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理解 和情感寄托,反映出古人对和谐、美好、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二、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特点
1、寓意深远: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往往具有深远的寓意,一些图案通过象征、 比喻等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彩,根据造型题材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等几大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1、几何纹样:常见的有连珠纹、席纹、云雷纹、回纹、锦纹、云纹、勾云纹、漩涡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抽象的线条和形状组合而成,具有简洁明快的艺术特点。

2、动物纹样:包括螭纹、龙纹、凤纹、饕餮纹、麒麟纹、狮纹、虎纹、马纹、象纹、龟纹、蛙纹、蝙蝠纹、鱼纹等。

这些纹样以写实或抽象的手法表现动物的特征和形象,具有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

3、花鸟昆虫纹样:包括百花纹、团花纹、莲花纹、忍冬纹、缠枝纹、卷草纹、蕉叶纹、瓜果纹、葡萄纹等。

这些纹样以自然界中的花卉、鸟类、昆虫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组合,展现出优美的画面和寓意。

4、吉祥纹样:包括玉鸟纹、如意纹、开光纹、喜喜字纹、铜钱纹、文字纹、八吉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象征吉祥的图案或文字组成,如“福”“禄”“寿”“喜”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5、人物纹样:包括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婴戏纹、仕女纹、八仙纹等。

这些纹样以人物为主题,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展现出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6、器物纹:博古纹、山水纹、波浪纹、绶带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器物或景物为题材,通过简练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

此外,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

它们不仅是装饰性的图案,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如吉祥如意、长寿健康、家族传承等。

同时,不同的纹样在表现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如汉族的吉祥如意图案和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等。

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
1.1 龙凤纹
龙凤纹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 一,寓意着吉祥、权威和尊贵。龙和凤的形 象在各种艺术品和建筑中都有体现,如龙袍 、龙柱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
1.2 云纹
云纹是中国古代常用 的装饰纹样之一,寓 意着吉祥、繁荣和长 寿。云纹多用于陶瓷 、玉器、丝织品等物 品的装饰
这些应用场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 发展
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 纹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 方法:一是加强对中国传统纹样 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挖掘其深刻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二是推 广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范围,将 其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中;三是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中 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传统纹样 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 活力
-
鱼纹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鱼是一种吉祥物,常用于年画、陶 瓷等物品的装饰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 涵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
例如,龙凤纹代表着吉祥和权 威,云纹代表着繁荣和长寿, 如意纹代表着吉祥如意,蝙蝠 纹代表着福气和好运,鱼纹代
表着年年有余和富贵有余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非常 丰富,不同的纹样代表着不同 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纹样不仅是美的表现, 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场 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场景
中国传统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艺术品、建筑、服饰、家居用品等
在艺术品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陶瓷、玉器、漆器、木雕等工艺品的装饰;在建筑方 面,传统纹样被用于屋顶、门窗、柱子等部位的装饰;在服饰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 服装、首饰、绣品等的设计;在家居用品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家具、窗帘、地毯等 的设计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纹样。

“方胜”之“方”取其形,一方面指“方胜”图纹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可指方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文解字》中言:“方,併船也。

象两舟省总头形。

”[1]也就是说,“方”原为并行的两只船,如词语“方轨(并排行驶的两车)”、“方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行的状态。

“方胜”之“方”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而为一”之意。

而“方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女的一种用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

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玉胜”,如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大人赋》中言:“吾今乃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戴胜而空穴兮。

”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行,用金、铜或玉做成,戴在头上取意“优胜”,后又出现了“人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文帝(503~551年)《眼明囊赋》中言:“染花胜而成疏,依步摇而相通”;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也在《人日两篇》一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臣(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又宜春”。

由此可知,古人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用意的,它是人们企望平安、幸福等心愿的物化表现。

而后,方胜则多以几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立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成方胜盘长、套方胜盘长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

2 方胜纹的历史溯源方胜纹在几何纹样中表现尤为突出,应用甚为频繁。

几何纹样是人类最古老的图案纹饰之一,它的创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结果。

恩格斯曾指出:“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

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

”[2]自然和社会是一切美术形式范本和原型的源泉,几何纹样也不例外。

南京艺术学院张抒教授所著的《中国几何形装饰》一书中也曾提到:几何纹样的产生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受到了编织和纺织的影响。

二是由现实中动物等具象的形态逐渐演变、简化而成的几何形。

[3]无论是具体的象形纹样还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在一般意义上都是对原来事物的抽象性表现。

而这种抽象性的表现往往也蕴含了原有事物的内涵,且形式符号越是简单,内容就越广博。

方胜纹由两个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几何菱形压角相叠构成,作为中国吉祥纹样中独具特点的几何纹样来说,它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几何形装饰图案类型,然而方胜纹这种几何纹样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2.1 源起于菱形纹笔者认为从方胜纹构成的图案形象来看,打散后的方胜纹即为两个基本的菱形。

这种原始形态与新石器时代人们常用的陶器装饰纹样——菱形纹甚为相似。

如图2中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腹部所饰即为菱形纹,它在早期陶器的装饰主题中表现极为突出,菱形纹以线条的交织构成块面,部分菱形纹之间有菱角的重叠现象存在,这种构成形态恰似与方胜纹压角相叠如出一辙。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运用抽象的点、线、面等元素组合成最原始的几何图形来装饰彩陶器皿,式样繁多,朴素优美,而且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纹样绘画装饰技巧,从而产生出变幻无穷的装饰效果,这都体现了当时匠师们巧夺天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菱形纹是这一时段刻划纹样的主要母题形式之一,在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以菱形为母题的纹样或图案是出现频率最高、组合形式最为丰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纹饰,它是高原早期陶器装饰纹样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纹饰。

菱形纹是在由网格的进化演变中得来的,它是原始人类生产活动的图像化表现,它的产生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受到了编织的影响(如渔网和猎网的编织纹样)。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菱形纹在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是使用频率很高和形式变化十分丰富的一种主题,它作为对陶器的加工装饰手段,反映出黄河上游地区先民对这种模式化图案的特别重视,代表着当时人们对生产丰盛和生活幸福的追求。

这种菱形纹为装饰的主题纹样发展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出现频繁由多重线条构成的纹样与方胜纹的形式特点甚似。

亦是此时期,方胜纹也已见诸记载,到隋唐宋更是盛行一时,因此笔者推断这种出现于彩陶上的菱形纹应为方胜纹样的雏形。

2.2 生发于杂宝纹方胜纹的频繁应用依托于杂宝纹,杂宝纹又名“民间八宝”,它亦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多作瓷器上的辅助纹样。

其最早出现于元朝,元朝虽然在统治政策上“民分四等”,对除蒙古贵族外的民族进行压迫和歧视,但是其民族文化政策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方针,积极鼓励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且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

也因此,杂宝纹中众多宝物的组合构成,恰恰体现着此时民族大融和的盛况。

发展至明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杂宝纹更加盛行,选取的宝物也相对固定,主要以宝珠、方胜、磬、犀角、金钱、菱镜、书本、艾叶这八种宝物组合出现(虽称八宝,但不同于佛教中的八吉祥纹)。

清代杂宝纹已频繁应用于建筑、家具、织锦、器皿、首饰中,杂宝皆为象征富贵长寿、吉祥如意等饰物的珍宝,其中又多以谐音来寓意吉祥美好。

在杂宝纹中的方胜纹一般独立作为元素,取其优胜祥瑞、同心相连之意,且因其几何形态简明易记,而自然地被人们所保留传承下来,并逐渐从平面纹饰走向立体,出现了以方胜纹为造型的器形(见图3),尤其家具和器皿的造型以方胜形式出现较多。

杂宝纹样最大限度地融会了中华各民族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

杂宝纹的盛行也使方胜纹得到了更广阔的伸展空间,在使用过程中方胜纹逐渐再次独立出来作为装饰纹样,亦或作为主要器物造型,装饰形式更加多样化。

2.3 发展于盘长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匠们开始根据审美要求以及社会需要,在继承的同时通过组合的方式,衍生出更多寓意丰富的装饰纹样。

方胜纹以其永结同心、美满吉祥的寓意与盘长结合组成方胜盘长纹,成为中国古代又一独特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

盘长纹是由盘长结衍生而来,是中国传统结饰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被艺术化了的中国民间传统绳结手工工艺。

因其编织具有连绵不断的工艺特性,常被人们作为诸事顺利、好事连绵的象征。

方胜纹,同样出自古代“同心结”,亦中国结的一种,过去有把信笺叠成长条后打成方胜盘长结的习俗,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中:“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题着五言八句诗。

……把花笺锦字,叠做同心方胜儿”,这里的“同心方胜儿”也就是指“方胜结”,人们编织“方胜结”赠与亲朋密友,寓意把吉祥带给自己所在乎的人。

民间艺人在创作编织结绳的方法中,将二者巧妙结合,使它作为人们美好愿望的代言物,象征着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绵延不断。

方胜盘长纹的出现完美符合于民众普遍而持久的“求吉”心理,必然被人们所喜爱,方胜纹的组合应用愈是广泛,尤其在居民窗格中表现极为突出(见图4)。

3 方胜纹艺术符号的外在形式方胜纹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它必定需要一种外在的形式来承载,通过其形式传达人们所赋予的内在情感。

对于方胜纹艺术符号形式的分析包括造型形态、骨骼结构以及方胜器形的分析。

3.1 同心相连的形态对于纹样的造型手法之一,先哲们将其概括为“观物取象”。

李砚祖先生在《装饰之道》中写道:所谓“观物”,即府仰观照的视觉感受方式,观天察地,所观临之物是大自然中、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事物;所取之象,是“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之象,即经过思维的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不同于原有物象的形象。

[4]方胜纹是类似两颗心形交错而合的线形几何图案,给人连通贯穿、同心相连的视觉感受(如图5)。

鲜明的同心形态,也使图纹呈现出菱形相互之间等比例交错的层次感和秩序感。

然而方胜纹早期与盛行于明清时期特征上有些许不同,但同心相连始终是永恒不变的特点。

早期的方胜纹,两个菱形同于一条水平线垂直放置,菱形的形状较为扁长,两个菱形之间的重叠点分别是菱形两条夹角边线上的相对称点,重叠点的位置变化不固定;后期发展的方胜纹形式更为规矩标准,同样两个菱形于一水平线放置,但在菱形形状上出现了趋向于正方形的正菱形,重叠点也固定下来,为两个菱形两条夹角边线上的中心点,后期的方胜纹将同心相连这一寓意发挥到极致。

方胜纹同心相连的形态来自于人的心身与自然循环规律的互动,是基于生命精神这一“集体契约”观念下的物化了的符号表现。

它是民间艺人以意象式的造型手法,对自然节律的一种超强感悟力的物化创作。

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创造性,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艺术智慧。

3.2 对称均衡的结构几何形的对称、节奏以及韵律规律,在人、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象上是常见和频繁的。

同时,对对称、节奏、韵律等自然规律的追求也是人的心理与视觉的要求,是源于人的视觉本性的。

几何纹样的种种程式化规则是古人通过“观物取象”获得的,所取之“象”乃是天地万物本身存在的对称、节奏、韵律等诸法则的体现。

在方胜纹艺术符号中,其外轮廓形式都有一致的规则,在结构上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对称式”,二是“连续式”,且这两点相互依存。

这两个特点几乎体现在所有与方胜纹相关的纹样之上。

“对称式”是方胜纹基本的骨骼形式,视觉形象的各组成部分是对称安排的,所有各部分可以沿轴线划分为完全相等的两部分。

对称均衡的方胜纹稳重而端庄,符合中国人传统装饰的审美习惯和观念;“连续式”也是在对称式的基础上同类形态的反复出现,利用重复产生出一种节奏和韵律,能够向外扩展、无穷变化。

特别是方胜纹在织锦装饰中大量使用连续反复的手法,使方胜纹同心相连、延绵不断的美好意涵表达得更加充分,在组合构成的同时还讲究节奏、韵律的变化,做到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亦有变化,更增强了方胜纹样的层次效果和人文内涵,从而产生出丰富的艺术形式美感。

3.3 立体适合的器形从各种图像史料中整理分析,方胜纹的发展和传承稳定而完整,其发展至后期,从作为装饰纹样附载于各种艺术品,发展成为器物和家具的常用造型手法(见图3所示)。

方胜器形多采用适合式的装饰手法,即将各种纹饰有机地组合运用至规定的空间内,这原本是受工艺材料形制的限制而发展出的一种手法,其中充满着工匠们的智慧,是人类在被约定的情形下,和谐处事的心理精神的物化表现。

为了将纹饰适合至有效的形制内,必然需经过适合的布局方式,并且充分利用方胜“形”的样式,做出顺势的组合,在适合式器形之中,使其显示出能动的和谐力量。

方胜发展成为器形而言,恰当的比例和结构组合必然呈现出更和谐的艺术效果,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不仅为方胜纹扩展了自身与其他装饰纹样更多组合的程式,其装饰纹样相互之间的交融更为相得益彰,而且使得方胜的存在和意义更为强烈和深刻。

4 方胜纹艺术符号的内在情感所谓艺术符号的内在情感即“形外有意”,也就是艺术形态所揭示出来的某些内在情愫、生活内涵和社会意义,是人类思维、智慧和精神“物化”延伸和扩展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