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原卷版)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阐述了浮力的性质,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以及浮力的大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来进一步了解这一基本物理原理的具体表现。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包括一个适合测量体积的容器,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以及一个天平。
接下来,我们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首先,我们将容器填满水,并将天平放在容器旁边。
然后,我们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记录下物体在水中的重量。
接着,我们用天平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通过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重复这个步骤,我们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中关于浮力的描述。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确保容器中的水是充分的,以确保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
其次,要准确地测量物体在水中和在空气中的重量,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要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来进行实验,以观察不同情况下浮力的表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并进一步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以及浮力的大小。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物理原理,为我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通过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以及浮力的大小。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物理原理,为我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实验目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实验材料:1.密度不同的物体(可使用塑料球、金属球等)2.高精度天平3.容器4.水5.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每个物体的重量,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体积。
2.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重量。
3.使用天平来测量每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上。
4.将容器装满水,并记录完整实验装置的重量。
5.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上。
6.计算每个物体的浮力,即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减去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7.计算浮力与每个物体的排开的水的重量(即容器装满水后的重量)之间的比值。
8.比较所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重量是否相等。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应该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验证该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物体的浮力,并与排开的水的重量进行比较。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密度不同的物体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该原理,每个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应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因此,如果实验结果显示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确信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在实验中,每个物体的浮力与该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这与阿基米德原理的描述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该原理的准确性。
实验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确保水的容器没有任何漏洞。
另外,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重量之间的比值。
这样可以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准确性。
实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问题,从而设计出合适的船只、潜艇等水舰。
此外,该原理还可以帮助科学家测量物体的密度,并对液体的浓度进行计算等。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人物生平人物出生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
阿基米德的意思是大思想家,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阿基米德出生时,在当时古希腊的辉煌文化已经逐渐衰退,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但是另一方面,意大利半岛上新兴的罗马共和国,也正不断的扩张势力;北非也有新的国家迦太基兴起。
阿基米德就是生长在这种新旧势力交替的时代,而叙拉古城也就成为许多势力的角斗场所。
求学经历公元前267年,阿基米德被父亲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
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世界的知识、文化贸易中心,学者云集,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
举凡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的研究都很发达。
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跟随过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学习,包括有名的几何学大师—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影响,奠定了阿基米德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保卫祖国阿基米德雕塑公元前218年罗马帝国与北非迦太基帝国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身处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一直都是投靠罗马,但是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大败罗马军队,叙拉古的新国王(海维隆二世的孙子继任),立即见风转舵与迦太基结盟,罗马帝国于是派马塞拉斯将军领军从海路和陆路同时进攻叙拉古。
叙拉古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时候,罗马军队的最高统帅马塞拉斯率领罗马军队包围了他所居住的城市,还占领了海港。
阿基米德虽不赞成战争,但又不得不尽自己的责任,保卫自己的祖国。
阿基米德眼见国土危急,护国的责任感促使他奋起抗敌,于是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日以继夜的发明御敌武器。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确定物体真实重量
步骤:
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记录下数值为m1。
2. 确保天平的准确性,进行零位调节。
3. 另外准备一个容器,将待测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
4. 通过吊钩将物体固定在容器中,并保持悬浮状态。
5. 在空气中再次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为m2。
实验二:测量物体浸入液体后的净重
步骤:
1. 将已测得的m2值填入计算公式F = m2 * g中,得出物体在
空气中的重力。
2. 用容器接收物体排除的液体,称量容器中的液体质量,记录为m3。
3. 将液体质量m3代入计算公式F = m3 * g中,得到液体的重力。
实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应等于排除的液体重力,即F(浮力) = F(液体重力)。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
果,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重力值,并进行讨论。
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过程无误,物体所受浮力应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原卷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或者【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
4、实验结论:。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水、溢水杯、小桶。
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a b c
1、如图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b 、c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读出物块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 拉和装了水的杯子现在体积V ,将数据填入下表。
3、利用公式F 浮=G -F 拉和G 排=ρ液 g V 排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 浮和排开的水重G 排,比较它们的大,将数据填入下表。
4、另换物块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次数 物重 G (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 拉(N ) 浮力F 浮
(N )
排开水的体积V 排(ml ) 排开水重力 G 排(N )
比较F 浮和 G 排 1 2 3 4
七、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
其表达式为。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阿基米德原理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的一个物理定律,它用来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原理的表述是:被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大碗,将碗填满水;然后,找一个量斤器或者天平,并把它们置于一个稳定的平面上。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几个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比如一个木块、一个铁球和一个塑料球,这样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浮力差异。
确保每个物体都可以完全浸入水中。
首先,我们将木块放在量斤器上,并记录下其质量。
然后,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观察木块沉入水中的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测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水的重量。
将量斤器的读数减去木块所受到的重力,即可得到浮力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重复同样的步骤,先测量铁球的质量,再将铁球完全浸入水中,观察铁球沉入水中的情况,并计算铁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最后,我们将同样的操作应用于塑料球,同样记录它的质量,完全浸入水中,观察它的浮力情况,并计算浮力的大小。
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它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被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的原理是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我们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来验证原理。
通过比较每种物体的浮力,我们可以发现浮力与物体自身的重力成正比。
这就证明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还可以延伸,比如我们可以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浮力差异。
我们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液体,比如盐水或酒精等,进行实验来观察浮力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来进一步验证原理,因为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总之,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验证该原理的正确性,并且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探索更多物体在液体中的行为和性质。
证明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实验步骤

证明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
- 一个大玻璃烧杯或透明容器
-水
-一个悬挂装置(如支架、钳子等)
-一个精密天平
-一个可沉入水中的物体(例如金属块或石块)
2. 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 将物体悬挂在悬挂装置上
- 使用精密天平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记录数值
3. 测量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 将玻璃烧杯或透明容器加入适量水
- 将悬挂着物体的装置放入水中,确保物体完全浸没
- 使用精密天平测量物体在水中的重力,记录数值
4. 计算浮力值
- 浮力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 计算并记录浮力值
5. 测量排开水的体积
- 从容器中取出物体
- 测量水位下降的体积,即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
6. 验证阿基米德浮力定理
-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理,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 将排开水的体积乘以水的密度,得到排开水的重力
- 比较浮力值和排开水的重力,二者应当相等或非常接近
7. 结论
- 如果浮力值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或非常接近,则实验成功验证了阿基米德浮力定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固体在液体中浮力的存在,并量化浮力的大小。
同时也验证了阿基米德关于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的著名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或者
【实验目的】:
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
【实验步骤】:
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
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
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数据】:
次数物重
G(N)
拉力
F拉(N)
F浮=
G-F拉(N)
杯重
G杯(N)
杯+水重
G杯+水(N)
排开水重
G排=G杯+水-G杯(N)
比较F浮和
G排
1 2 3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考点方向】:
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
4、实验结论:。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
答:。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6)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7)将小石块换成泡沫块,发现泡沫块会漂浮在液面上,原因是:;有同学认为这样无法完成实验,其理由:。
练习1.(2019·福建)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
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屮,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岀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甲乙丙丁
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_________。
(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练习2.(2019·东营)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 __N。
(2)比较_ _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__ 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_ __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
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
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_ __;
实验步骤:__ _;
分析与论证:_ __。
练习3.(2018•淄博)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实验步骤 A B C D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0.5 0.3
(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练习4: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正方体金属块,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可升降平台,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小明逐渐调高平台F,使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F A _弹簧测力计B 示数的变化量△F 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后,做出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F与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图象可知,当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为10cm时,其受到的浮力是___N,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 ___g/cm3.
(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_ ____.(请写出一条
练习5.(2018•沂水)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做的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
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自制的溢水杯,F 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 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是F 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A′F B′(选填“>”“<”或“=”),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
(3)对比图甲和图乙两组实验,新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或缺点?请写出任意一条优点:;
缺点:。
练习6.(2018•衡阳)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
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
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选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