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费意识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年轻女性群体的汽车消费心理行为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年轻女性群体的汽车消费心理行为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年轻女性群体的汽车消费心理行为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女性自我概念本文对年轻女性汽车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时是基于女性自我概念来展开的,因此,本文也重点对女性自我概念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1.1女性自我概念结构自我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心理学原理中》,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

詹姆斯强调自我概念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验自我,另一个是纯粹自我。

经验自我有分为三种,它们分别为精神自我、社会自我和物质自我。

三者中,社会自我最高,组织自我次之,最后为精神自我。

结合Hassan等(2015)、孙颖(2013)、梁丽君(2016)等对女性自我概念的描述,本文认为女性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包括家庭自我、表现自我、情感自我、发展自我和心灵自我五部分。

(1)家庭自我自父系社会至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是她们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这样就导致了女性往往把家庭需要放在第一位,甚至是为了家庭需要牺牲个人需要和事业需要,所以在日常消费中,家庭消费就成了最重要的消费,女性的消费则显得无关紧要。

她们日常生活的重点是丈夫和孩子,自我常常被忽视。

(2)表现自我女性较与男性来说更爱美,她们爱欣赏美,更爱表现美。

她们表现美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外表,也可以通过被社会所接受的与众不同的气质。

现在的年轻女孩大多数都喜欢时尚的东西,所以商家往往会提高各类时尚的物品供女性消费。

(3)情感自我相对于男性,女性的情感比较丰富,所以其情感的角色也是比较突出的,生活中很多形容情感的词语也与女性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比如“多情”这个词有时候甚至可以与“女性”一词划等号。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女性的情感比较丰富,情感的自我会使她在日常的消费中带走比较明显的感性特征。

(4)发展自我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进而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多的女生让生活的关注点放在自我提升上,比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培训、出国留学等等,这类提升自我的消费项目在其日常消费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有关女性消费心理论文

有关女性消费心理论文

有关女性消费心理论文推荐文章女性犯罪心理浅析论文热度:女性犯罪心理分析的相关论文热度:浅谈女性犯罪心理论文热度:职场女性心理压力论文热度:女性消费心理论文热度:21世纪,女性消费已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消费正在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女性消费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女性消费心理论文范文一:女性消费心理及其营销策略【摘要】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基于她们的内在需要所产生的。

在当今社会,女性消费者已成为当今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所以女性消费者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研究和分析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营销策略引言据调查,女性消费者是当今消费市场上最活跃的因素,90%的支出都与女性有关,由此可见,女性消费群体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她们不仅主宰着自己的市场需求,而且在家庭中对其他的消费者群体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女性消费者具有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尤其是当代女性的生活形态,早已经从大家都相同的标准型进入了与她人不同的特殊型。

随着女性消费群体的逐步形成,女性专用品市场也渐渐的从各类市场中细分出来,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专业市场。

在目前大部分市场处于饱和和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女性专业消费”正成为未来商家争夺的新焦点。

所以,认真研究和分析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去开拓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消费的现状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人口中女性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48.47%,女性消费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家互联网公司组织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中女性完全掌握支配权的占到了51.6%,与家人协商做一半主的占到44.5%,二者合计达96.1%,女性不做主的仅为3.9%。

由此可见,不管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但在家庭消费上,女性可谓绝对地当家作主。

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女性旅游市场一直是旅游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细分市场。

随着女性在社会地位和经济独立性的提升,她们在旅行消费上也愈发独立和自主。

因此,对于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女性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的安全感。

相比男性,女性更注重旅行目的地的安全性,尤其是独自出行的女性更是如此。

所以,那些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目的地会更受到女性游客的青睐。

其次,女性在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时通常更加注重质量和舒适度。

女性游客更愿意选择具有高品质服务和环境的旅游产品,她们通常会选择舒适的住宿、美食和娱乐项目。

因此,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满足女性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女性在旅游消费中也更加注重体验和情感。

女性游客更愿意沉浸在当地文化中,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异国风情。

她们更喜欢参加一些有意义和有特色的活动,感受到旅行带来的内心愉悦和充实感。

另外,女性在旅行中也会更加重视旅行的社交性。

女性游客更喜欢和朋友、家人或同伴一起出行,一起分享旅行的快乐和感受。

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中考虑到旅行的社交性也是吸引女性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女性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也更加注重价格和性价比。

尽管女性更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但在消费决策中,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女性游客,提供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也是非常必要的。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女性旅游消费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安全感、品质、体验、社交性和价格等。

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更加深入地研究女性旅游消费行为,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喜好,才能更好地满足女性游客的需求,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

浅谈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

浅谈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而在如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女性消费者逐渐成为了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女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范文一:女性消费心理研究【摘要】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

据调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4.8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48.7%,其中当代都市白领女性是众多商家商讨的“黄金群体”。

女性消费者数量之多,在购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

了解现今女性的消费心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消费心理;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家庭财务收支有了明显的独立权,并且女性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是大部分购买行为的决策者。

经研究表明,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80%的购买决策通常由女性做出。

在我国,从人口上来讲,20~50岁的城市女性消费群体就高达2.5亿人之多。

由于在家庭中担任女儿妻子母亲主妇等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为自己购买所需商品,同时还要为大多数的儿童、老人等购买商品,成为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

因此说女性购买群体是庞大的。

不同阶层女性在消费中的需求明显不同,因而认真研究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女性消费群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各样的环境刺激,女性消费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女性在消费市场中的消费活动常常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因店家打着“特价商品”的旗号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在服装和美容方面投入和自己收入不相匹配的金钱,购物时喜欢货比三家,选择相对最优惠的产品等等。

发掘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对提高销售量和产品质量,降低自身的产品价格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女性消费心理特点分析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对于企业增加生产和销售,如何改进产品,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留住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近年来,女性旅游消费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成为旅游市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然而,对于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更多相关研究的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关于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女性旅游消费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国内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概况根据文献研究,国内有关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旅游特点与需求分析。

崔建生等(2017)调查表明,女性旅游者关注度最高的旅游活动是购物、美食、休闲娱乐和文化探访,同时,她们更加喜欢选择文艺轻奢风格酒店,偏好自由行并更具有创新性。

2、女性旅游消费行为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王珊等(2018)研究表明,女性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她们的较高消费能力和更强的旅游参与度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完善。

3、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英(2019)研究表明,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水平、社会文化背景、旅游知识和互联网信息等。

同时,在旅游规划和行程安排中,“安全感”和“自由感”等因素也是女性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国外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于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旅游对自身价值观的塑造。

Knollenberg等(2020)研究表明,旅游行为不仅仅能够使女性消费者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更能够对个人价值观进行重构和巩固。

旅游过程中的感性体验和思想启迪能够进一步激发女性消费者的主观意识,促进其自我认知和成长。

2、女性旅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Danks等(2019)研究表明,女性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她们的消费偏好和购物习惯不仅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会对整个消费市场产生产业良性的影响。

3、女性旅游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消费研究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消费研究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消费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消费者的崛起和她们在消费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消费社会中女性消费的特点、动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理解当代消费文化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市场营销策略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回顾了消费社会的起源和特征,分析了女性消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历史演变。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媒体广告、家庭关系和职业地位等因素如何影响她们的消费决策。

文章还将讨论女性消费对品牌忠诚度、消费趋势和市场细分的影响,以及这种消费行为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和性别角色。

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将基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数据,对女性消费行为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消费社会中女性消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消费社会是一个以消费行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体系,其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行为不再是单纯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是变得更加普遍化和多样化。

人们不仅消费物质商品,也消费服务、体验和信息。

女性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消费选择不仅反映了个人品味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市场趋势和产品创新。

消费社会中,商品往往被赋予特定的符号意义,成为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女性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过程中,通过选择具有特定品牌、设计和价值的商品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生活态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一大特征。

女性消费者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费,这不仅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也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灵活和前瞻性。

媒体和广告在消费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塑造消费观念和审美标准,媒体引导女性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

女性消费心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女性消费心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女性消费心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 新世纪新女性消费主义在女性主义之后悄然登场。

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说:“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

”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现在消费市场中女性的掌控力。

一、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分析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进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女性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优越,工资更加丰厚,角色更加多重,因此也就希望生活更加多样化,消费更具潮流化,个体更具个性化,精神和经济更加独立化,所以在接受信息,享受服务等方面也就更注重附加价值,显示出新的消费心态。

首先,对流行趋势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强。

现代女性既是流行趋势的追随者,又是流行趋势的制造者。

正如美国学者J·伯德里亚尔指出的,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

也就是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有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

伯德里亚尔认为,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正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既追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所谓“风格传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消费结构下,商品和服务的流行越来越强,而流行周期越来越短。

其次,女性消费话语世界的形成。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比男性社会地位低下,因为生产的任务主要由男性承担,所以男性是文化的主旨和核心。

但在现在消费文化中,消费者是文化的主旨和核心。

在现在的家庭消费中,女性常常是决策者、策划者和执行者,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情有独钟,有购买决策权,同时,由于还承担了多种家庭角色,因此也是绝大数家庭成员生活用品的决策者和购买者,从而推动家庭消费的进展。

有官方数字统计,女性决定着91%的家居布置方面的购买力,87%的渡假决策,79%的家庭开支,72%的医疗保险决策。

再次,女性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和主动的口头传播特性。

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

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

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篇一: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前言: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她在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十分真切且珍贵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因为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对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

自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学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再仅仅把文学作为政治的产物,而是能够真正的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特性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所以,这一现象应用在对李清照词作研究中则突出表现为女性主体意识对词作的影响。

主体部分:自我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

女性文学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

女作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角度,审视女性的内部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男性掌控着一切,包括政治,包括婚姻,也包括文学。

自古以来,男作家站在女性角度上写相思、写闺怨、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却始终局限在男性视角和话语权之内。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以及细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蒙蔽的心灵世界,带我们感悟到她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情感态度的认知。

李清照由于家庭地位的显赫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生命意识和勇敢洒脱的性格。

“她以纤纤词笔、抒发爱恋痴情,人生失意,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一往情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自己全部的情爱和失落怨恨都通过词表达出来,显示出其词不同于别词的独特风格”【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5000字——6000字)要求要写明以下几点:(顺序可以变化,定义要有权威的论文、博士论文或者教科书上为准)一、女性消费意识研究“消费”(Consumption)是现代商品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四中对它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

一般来看,广义上的消费是指所有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狭义上的消费是指购买商品之后的后续行为,即使用或享用商品的行为。

[1]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物质文化的空前繁荣,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消费意识也逐步形成。

消费意识(李媛菲,2009)是指消费取代了生产而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式。

也有人将消费意识解释为消费观念,即一个消费群体集体信赖的思想,共同达成的协议,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而女性消费者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购买群体,根据2009-2010年女性消费报告统计分析,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人手中。

所谓女性消费者不是指全部女性,而是指在实际市场上有购买能力的女性。

通常包括青年、中年女性消费者,年龄段从18—55岁左右。

广义上的女性消费(Jean 1998)是指女性进行消费的全部过程,其中女性扮演了一个或多个消费角色,如消费的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等;狭义上的女性消费则是指女性使用消耗物品并满足自身需要的消费过程。

女性作为消费者,其消费意识相对于男性往往更加趋于感性,属于冲动型消费。

鲍德里亚认为,女性通过消费表现自我,寻找着主体性和获得解放的途径,但从中能真正获得完全解放的女性寥寥无几,更多女性同时不知不觉成了被操作控制的利润机器,成为了商家赚取利润的客体,处于被看与被改造的客体地位。

[3]西莉亚.卢瑞认为现代社会,在消费文化中,女性很难获得与男性相同的竞争力,而在消费实践中,女性也很难获取与男性相同的经济文化资源。

因而,使得女性的消费意识更加强于男性,她们也更加希望以不断消费强化自己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消费是女性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

[4]王宁则将符号互动论中的核心概念“认同”及其理论方法运用于消费的研究,是一个有新意的研究角度。

他以个人形象中最为重要的“脸”为例,指出女性在化妆、美容、整容等方面的消费,是为了维护或创造一张社会所认同的“好看”的、使人喜欢、不让人讨厌的脸,以此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资本。

“脸对自我认同的形成的重要性决定了对脸部进行维护、加工和美化的重要性。

”[5]而在广告传播领域,由于女性形象高度的审美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女性作为广告中一种中介促销信息的使用,自广告兴起以来就长盛不衰。

在国外早期,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广告中的女性早已成为提高消费者兴趣和销售量的动因:为增加香烟销量,1885 年W. Duke & Sons公司就把印有性感小明星图案的贸易卡片插进香烟盒中,到1890 年,Duke 逐渐变成香烟品牌的领导者。

[6]我国研究者对广告所作的内容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的广告其反应的女性消费意识主要有两种,一是家庭消费型,即女性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是倾向于购买用于家庭的消费品。

其中的一个主要的表现是:女性大量出现在私人领域里,以家庭妇女的角色存在,借用中国的传统语汇,就是“贤妻良母”。

这主要反映在女性总是在家庭用具广告中扮演主角,并沉浸在为家庭奉献的幸福中。

孩子吃东西要找妈妈,“早一支,晚一支,妈妈做饭我爱吃”。

丈夫弄脏了衣服要找妻子,因为有“爱妻牌”和“献给母亲的爱”。

而太太牌抽油烟机,“没有油烟味,只有女人味”。

这些画面通过特有的画面意识形态告诉人们:女性的生活定位应当在家庭领域另。

一种是爱美女士型,如今的电视广告中有一半以上的广告都充斥着女性化妆品、护肤品、香水等专为爱美女士所打造的广告,其中的女性无一不追求容颜永驻,青春不逝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意识。

[7]上研究表明,从广告作品中所反映广告人的女性消费意识,都在说明如今的女性的依附性,抽去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性别的独立的内涵,她们往往是作为成功男士的标志物或是附属品,她们只是社会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我国的研究者颇为形象地称这类女性形象为“现代花瓶”。

然而这种女性形象,却成功地逗引着人们效仿。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西女权主义的发展至今还可谓任重而道远。

而作为对大众审美具有强大导向作用的广告也仍然受制于男权话语语境,更多是在表现现实中的性别角色差异,而少有追求两性平等,更没有试图在差异与平等间寻求一个“黄金分割点”。

不过近年来广告中的女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女性在抽油烟机、食用油、方便面等家常日用品广告中充当贤妻良母或小鸟依人的女友,另一方面,在高端主流品牌广告中,新女性的特质诉求正势不可挡:独立、智慧、缔造时尚、自尊自爱、宽容及富有人格魅力,她们不再是男权社会中的点缀,而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比如全新玉兰油惊喜你自己广告篇中,“完全坦白时,你美丽;武装自己时,你美丽;潜能暴发时,你美丽;用尽自己时,你美丽;专心时,你美丽;分心时,你美丽;让每一个你都美得令人惊喜”。

在整个广告中女性的自立、自信、自强,让人心动。

再比如:雕牌牙膏中的继母形象,强生婴儿用品中的母亲形象,以及诺基亚手机广告和飘柔广告中的自信新女性形象,在百年润发以及西门子广告中的温婉、可爱的小女人形象等等,都表现出了我国现代妇女善良、可爱、浪漫、自信的美好一面,给人身心愉悦的享受。

不得不承认随着女性在整个社会地位的逐步提升,她们的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观念也在逐步改变,从过去的冲动、感性逐渐趋于理性,并不盲目追求从消费中得到自我满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虽然广告作品对女性消费意识的反映往往是鉴于现实和夸大扭曲之间,更多的是将某一个类型的女性特点无限放大,从而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广告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女性的审美价值观,影响其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观念的形成与改变。

二、女性奢侈品消费意识研究从经济学角度看,奢侈品是指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的这样一类商品。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范围的,具有独特、珍稀、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根据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我们这里认为普通消费品是服务于较低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需求量大但易饱和,需求弹性小;而奢侈品则是服务于更高的社交和尊重,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其中女性消费者比例已经超过50%。

陶薇认为女性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在于:(1)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情绪性消费的心理;(2)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炫耀身份、显示地位的心理;(3)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心理;(4)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彰显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8]。

陈宪(2007)则在通过对中国女性对奢侈品的购买中总结出女性奢侈品消费意识:(1)在自我概念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追求个人和团体利益需求的平衡;(3)对社会等级制度的高度认可。

Wong & Ahuvia (1998)认为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女性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主张通过奢侈品消费获得自我享乐经验、追求产品中的个人意义、会按照自己的品味和标准来判断产品的好坏,即追求“个人导向”的这部分消费者,她们属于受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重视独立自我概念、不喜欢依赖关系和等级束缚的人。

但其消费价值观和传统的西方消费者相比又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表现为对“享乐”的界定存在差异。

从上述购买奢侈品的女性的购买与消费中,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上述女性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意识,除了冲动性消费之外,她们更对的认为奢侈品的消费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与社会认可,从购买中得到自我满足感与价值实现。

现代女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消费来表达和体现自我,在购物中求得心理的平衡感,通过拥有他人所没有的东西得到心理优势和自信。

她们追求名牌,在消费中体现着自己的身份,表达着个人的品味。

人类学家曾奈斯比特这样描述亚洲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特征“他们过着时髦的生活,并且要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追求,构成了他们自觉地追寻高品质生活目标的一部分。

”[9]三、广告对女性消费意识影响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广告是指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强化销售商品、传播某种主义或信息、召集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会等意图下开展的所有告之性活动的形式(韦伯斯特辞典1977年版)。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从本质上说来, 广告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要旨的传播现象。

一旦暴露于消费者的视野里, 广告就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 常常能唤起阵阵涟漪,为之感动,为之欢欣,或为之愤怒,为之生气等。

现代社会的广告,包括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除了反映社会的女性消费特点以及其女性的潜在需求外,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与影响女性的消费意识以及消费的判断与价值观。

女性时尚杂志作为的一种媒介形态,向受众提供着种类繁多的时尚潮流资讯,注重广告发行收益,毕竟在期刊市场中,谁拥有更多的广告数量,更多的发行数量,谁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强的媒体竞争力。

每种女性时尚杂志在每年都会发行广告刊例,标出自身在该市场上的独特优势地位,如《瑞丽服饰美容》着重是“中高层读者远高于其他读物”中高层读者消费能力具有很大优势,而《都市丽人》则是“有女性的地方就有《都市丽人》”,着重是覆盖面的宽广。

但是,在更深层次上,女性时尚杂志对当代女性消费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更能彰显其传媒价值。

国内女性时尚杂志有的是在本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如《都市丽人》,有的是在与国外进行版权合作中产生中国版如《瑞丽》。

无论怎样,它们从兴起发展,直到现在不断地走向辉煌,经历着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这个过程,它们记录着当今社会文化前进的脚步,时代变迁的轨迹,成为一种构建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轨迹。

[10]女性时尚杂志对于我国女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一是推动传统消费观念的改变当今时代女性把对身体的保养和美化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快乐的源泉,她们对身体的关注尤其是对身体外观的重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就如鲍德里亚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消费品是身体,摆脱了禁欲传统的笼罩消费文化正是在身体的商品化中将自己推向其巅峰的。

包括《瑞丽》以及《现代广告》在内的女性时尚杂志最常用的做法是将“身体”打造为消费文化的主角,身体成了编辑、读者视觉的中心和精心打造的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