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广告效果调查结果

合集下载

广州地铁广告调研报告

广州地铁广告调研报告

广州地铁广告的营销效果调查——以广州地铁一号线为例摘要: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大二年级学生的随机调查及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实地调查,了解广州地铁广告在乘客中的受关注程度和地铁广告未来发展的优势、劣势。

本论文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地铁广告的受关注度、不同类型广告的受欢迎程度、不同特点广告的受欢迎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广州地铁广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广州地铁、广告、关注度一、引言(一)背景介绍据2013年6月14日羊城晚报报道,端午三天小长假期间,广州地铁客流总数达到1668万人次,日均客流556万人次。

随着广州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广告成为地铁文化的重要部分。

不同于其他户外广告,地铁广告具有相对独立、整体的环境。

广州地铁的广告发展现状如何?广告是否达到预期营销效果?本次调研以广州地铁广告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广州1号线为例进行实地调查。

广州地铁1号线是广州市的第一条地铁线路,采用德国原装进口西门子列车,全长18.497公里,识别色为黄色,采用六节编组列车,可与2、3、5号线及建设中的8号线、广佛线换乘。

一号线横贯广州中心城区,连接广州五大商圈(上下九、北京路、中华广场、农林下路、天河城广场、天河北CBD),途径六大政府要地(省政府,市政府,市人大,越秀区府、荔湾区府、原东山区府),拥有三大换乘站(公园前、体育西、杨箕),西联芳村,成为广州与佛山交通接轨的枢纽。

下图是广州地铁的站级分布,一号线是广州地铁中两条拥有S级站点的线路之一,其整体站级在广州地铁中是最高的,因而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二)研究目的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不断上升,但过多的私家车会造成交通拥挤甚至陷入瘫痪,加上全国提倡绿色出行,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低位越来越重要。

地铁的快速发展使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人流量不断增加,庞大的人流量使地铁广告应运而生。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高校学生(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大二年级为例)在乘搭地铁时对地铁站内广告的关注度的调查,了解广州地铁广告的发展现状及营销效果,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媒体分析

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媒体分析

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媒体分析地铁立体拉手广告是现代城市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媒体形式,它具有立体、多角度的特点,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并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

在地铁车厢中,乘客们通常需要抓住把手以保持身体平衡,而这时,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就成为了他们目光集中的焦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体形式,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具有立体感。

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广告,立体拉手广告通过三维的形式使广告信息更加生动且具有立体感,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乘客的注意力。

同时,立体拉手广告的材质多样,可以使用透明材质、塑料材质等,这种选择多样性也使广告在布局上更加灵活。

其次,立体拉手广告可以实现多角度的宣传。

乘客们站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广告,不仅限于车厢内的正视角度。

这样一来,广告投放范围更加广泛,乘客在进出地铁车厢时都能接触到广告信息,提高了广告的曝光率。

最后,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可以更好地与人们的生活场景结合。

乘客们站在地铁车厢中需要抓住拉手以保持平衡,这种动作是常见且自然的,而广告就是在这个自然动作当中嵌入进去的。

这样一来,广告不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打扰,反而成为了乘客平衡身体的同时接触到的一种信息,增加了广告与受众的互动性。

综上所述,地铁立体拉手广告是一种具有创新和独特优势的广告媒体形式。

它通过立体、多角度的形式来吸引乘客的注意力,使广告信息更加生动且具有立体感。

同时,立体拉手广告与人们的生活场景结合,不再打扰受众,反而增加了广告与受众的互动性。

这种新型的广告媒体形式在地铁等人流密集场所具有较高的曝光率和传播效果,为广告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宣传渠道。

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媒体的分析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中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每天承载着大量的人流和人群。

这给了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巨大的宣传潜力和市场价值。

在地铁车厢中,乘客们通常需要抓住扶手或拉手以保持身体平衡,这时地铁立体拉手广告就成为了他们目光集中的焦点。

地铁立体拉手广告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广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地铁广告传播效果调研报告

地铁广告传播效果调研报告

地铁广告传播效果调研报告地铁广告传播效果调研报告一、引言地铁作为城市交通主要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铁车厢内的广告可以充分利用乘客的等待时间,向他们传递商业信息。

因此,地铁广告的传播效果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共有500份问卷发放,回收率为90%。

同时,观察了不同地铁线路和车站的广告牌和乘客反应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广告牌展示率高根据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地铁车厢内的广告牌展示率较高,超过80%的乘客表示经常注意并阅读车厢内的广告。

地铁车厢内的广告展示方式多样化,既有大型海报广告,也有电子屏幕播放的视频广告。

这种全方位的传播方式使得地铁广告更容易被乘客注意到。

2. 广告记忆度较高调研结果显示,约70%的乘客能够准确回忆起他们在地铁车厢内看到的广告内容。

对于某些印象深刻的广告,这一比例可以达到90%。

这表明,地铁广告的传播效果在乘客的记忆中有较高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留下深刻印象。

3. 广告信息传递效果有待提高尽管广告牌展示率和记忆度较高,但是对于广告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仍然有待提高。

约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地铁车厢内的广告内容并不了解或者不能理解。

这可能是因为广告内容过于复杂,或者语言表达不够简明扼要。

因此,在设计地铁广告时,应该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以便更好地传递商业信息。

四、建议1. 提升广告内容的吸引力在设计地铁广告时,可以选择更具吸引力的图片和文字,以吸引乘客的眼球。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有趣的语言和情感元素,增加广告的亲和力。

2. 简洁明了的表达在有限的空间内传递信息,要求广告语言简明扼要。

广告内容应该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并激发乘客购买欲望。

3. 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不同地铁线路和车站的乘客所关注的内容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地铁广告时,应该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进行精准定位。

例如,在商务线路上投放金融类广告,在居住区线路上投放日常生活类广告。

2024年地铁广告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地铁广告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地铁广告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承载着大量的乘客。

而地铁车厢内的广告牌则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宣传渠道。

本文将对地铁广告市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地铁广告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截至2020年底,地铁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预计未来几年该市场将以每年x%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该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增加的地铁线路和车站: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地铁线路和车站的增加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的投放空间;•乘客数量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地铁乘客数量也随之增加,使得地铁广告的曝光率更高。

3. 竞争态势地铁广告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态势。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广告代理公司、地铁运营公司以及广告主。

广告代理公司在地铁广告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公司负责地铁广告的销售和运营,与地铁运营公司合作,为广告主提供广告位。

地铁运营公司也是地铁广告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负责地铁线路和车站的建设与运营,也可以通过租赁广告位来获取收入。

广告主是地铁广告市场中的核心。

他们是广告的投放者,通过地铁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品牌或产品。

广告主的选择主要受到目标受众、预算和广告效果等因素的影响。

在竞争态势上,广告代理公司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

他们争夺有限的广告位资源,通过价格和服务等方面来争夺客户。

4. 未来发展趋势地铁广告市场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的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铁广告将更多地采用数字化、互动式广告形式,提升广告的吸引力和效果;•智能定位投放:地铁广告将更加精准地投放给目标受众,通过大数据和定位技术对广告进行精准推送;•品牌合作与定制化广告:地铁广告将更多地与品牌合作,推出定制化广告活动,提升广告的品牌效应;•跨界合作的增加:地铁广告将更多地与其他行业展开合作,如与电商平台合作进行商品推广等。

地铁广告分析报告

地铁广告分析报告

地铁广告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地铁车厢内,广告成为了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地铁广告具有较高的曝光率和触达率,成为各种企业和机构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

本报告将对地铁广告进行分析,包括广告类型、目标受众、广告内容和效果等方面,旨在帮助广告主了解地铁广告的潜力和优势,制定更有效的广告策略。

2. 广告类型地铁广告主要分为悬挂式广告、贴纸式广告和电视广告三种类型。

•悬挂式广告:位于地铁车厢内的天花板上,通常采用大幅画面、宣传词语等形式进行宣传。

这种广告具有较好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乘客的注意力。

•贴纸式广告:贴在地铁车厢内的玻璃上,通常采用小尺寸的贴纸形式进行宣传。

这种广告相对较小,但数量较多,能够覆盖更多乘客。

•电视广告:通过地铁车厢内的屏幕进行播放的广告。

由于车厢内通常较为拥挤,乘客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因此电视广告的效果相对较弱。

3. 目标受众地铁广告的目标受众主要是乘坐地铁的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的上班族和学生群体。

这些人群每天都需要乘坐地铁,他们的出行时间相对固定,因此地铁广告能够有效覆盖到他们。

在城市中,地铁站点通常位于商业中心、办公区等繁华地段,因此乘客的消费能力和购买需求较高。

这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广告投放的有利条件。

4. 广告内容地铁广告的内容应具有吸引力、简洁明了、易于记忆等特点。

由于广告空间有限,文字和图像需要简洁并能够传递核心信息。

•文字:广告文案应简短、精准,并能够激发乘客的购买欲望。

例如,“美食盛宴,地铁特供!”等。

•图像:广告图像应具有高度辨识度,能够一眼看出品牌或产品特征。

同时,图像要与目标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相吻合。

5. 广告效果评估广告效果评估是衡量广告投放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广告主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广告效果评估指标:•曝光率:广告在地铁车厢内的曝光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示广告被多少乘客看到。

地铁媒体调研报告

地铁媒体调研报告

地铁媒体调研报告地铁媒体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地铁作为一种城市交通方式,具有出行效率高、覆盖面广等优势,每天吸引大量人流。

因此,地铁媒体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宣传和传媒方式。

为了了解地铁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广告和宣传信息的接受程度,我们进行了地铁媒体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地铁站内随机抽取了100名地铁乘客作为调研对象,并请他们回答与地铁媒体相关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地铁媒体的认知度问卷结果显示,调研对象对于地铁媒体有较高的认知度。

共有80%的受访者表示在地铁内有意识地注意过地铁媒体,其中5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关注地铁媒体。

2. 地铁媒体的形式调研结果显示,地铁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电视广告、海报、电子显示屏、音频广告等。

其中,电视广告是地铁乘客最为熟悉和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

3. 地铁媒体的受众特征调研结果显示,地铁媒体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尤其是25-35岁的年轻白领。

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地铁媒体的接触和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4. 对地铁媒体的评价大部分受访者对地铁媒体表示认可和支持,认为地铁媒体提供了有趣和实用的宣传和广告信息。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地铁媒体的广告信息过于频繁,有时会造成干扰。

5. 广告信息的接受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地铁乘客对于地铁媒体中的广告信息接受程度较高。

7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在地铁媒体中看到过感兴趣的广告,并有超过50%的受访者称自己曾因地铁媒体中的广告而对某些产品产生兴趣。

四、调研结论地铁媒体在城市交通中具有重要的宣传和传媒作用。

经调研发现,地铁媒体的认知度较高,大部分地铁乘客有意识地观察和关注地铁媒体。

地铁媒体的受众群体以年轻人群体为主,他们对地铁媒体较为感兴趣和认可。

地铁媒体中的广告信息能够较好地吸引地铁乘客的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购买意愿。

然而,也有部分受访者对地铁媒体的广告信息表示厌烦,认为其过于频繁造成干扰。

因此,在进行地铁媒体宣传时,需要平衡广告信息的频次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以免影响观众的使用体验。

成都地铁广告发展现状

成都地铁广告发展现状

成都地铁广告发展现状一,成都地铁广告的发展历程成都地铁广告的历史可追溯至2009年,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开通使得广告商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由于成都是西部地区的商业中心,加上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成都地铁广告的发展态势非常明显。

从最初的车厢内外广告到站台LED大屏幕,再到车站墙面的贴纸广告,成都地铁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广告创意也越来越丰富。

成都地铁广告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众广泛:成都地铁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庞大,像是早晚高峰期地铁内部和站台上的广告基本上都能触及到不同层面的受众。

2.时效性强:地铁是市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地铁广告因其时效性强、刷新快的特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目标顾客。

3.影响力大:在成都市民心中,成都地铁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地铁广告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

从目前成都地铁广告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预见未来成都地铁广告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形式多样化:地铁广告将会在地铁内外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比如车厢内部的LED屏幕、列车的贴纸广告、站台的LED大屏幕广告等,将更加丰富广告投放的形式。

2.数字化趋势明显:当前,成都地铁广告已经在数字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广告将成为地铁广告的重要发展趋势。

3.创意更加多元化:随着用户对广告的审美品味不断提高,创意将成为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方向。

未来的成都地铁广告将更加倾向于创新和艺术性。

从目前成都地铁广告的市场现状来看,成都地铁广告的市场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成都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地铁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加上广告商对于地铁广告这一媒介形式的认可,都使得成都地铁广告的市场前景异常广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成都地铁广告未来的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扩大。

在这个背景下,地铁广告的收益将更有望实现增长。

地铁广告报告总结范文

地铁广告报告总结范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在我国广告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地铁广告行业的总结分析:一、市场概况近年来,我国地铁广告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地铁广告市场规模已占户外广告的20.5%,占整个广告规模的3.98%。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地铁广告已经成为我国广告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二、优势分析1. 人流密集: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其庞大的人流量为广告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

据统计,全年地铁客运量超过百亿次,为广告主提供了广泛的接触面。

2. 覆盖面广:我国地铁网络覆盖众多城市,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地铁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

这使得地铁广告能够覆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群体的受众。

3. 传播效果显著:地铁广告充分利用乘客等待时间,将商业信息传递给受众。

通过新颖有趣的创意,提高品牌声量,建立品牌年轻化的形象。

4. 媒体特性丰富:地铁广告兼具普通户外交通媒体与室内POP、灯箱媒体的传播特性,能够满足不同广告主的需求。

三、挑战与机遇1. 创意不足:虽然地铁广告市场潜力巨大,但部分广告在创意上存在不足,难以吸引受众关注。

2.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地铁广告市场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广告质量。

3. 政策法规:地铁广告行业需要遵守相关政策和法规,以确保广告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新兴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视频媒体广告等新兴技术在地铁广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四、发展趋势1. 个性化广告: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地铁广告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2. 创新形式:未来地铁广告将不断创新形式,如结合AR、VR等技术,提升广告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跨界合作:地铁广告行业将与其他行业开展跨界合作,如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结合,拓宽广告市场。

总之,地铁广告行业在我国广告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广告效果分析
时间:2010-03-10 22:46:05 来源:作者:
北京地铁每天平均载客量为111万人次。

有人说,地铁广告受注意程度很高,因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地铁乘客别无选择;也有人说,地铁广告最容易被人忽视,因为地铁乘客要么行色匆匆,要么在车上闭目养神,要么熟视无睹。

那么地铁广告效果到底如何呢?
北京市的地铁广告起步早,发展很快。

目前在环线、一线和复八钱共37个地铁站都设有大量的灯箱平面广告。

这些广告放置在地铁走廊两侧墙壁、月台两侧墙壁、站内立柱、横梁及列车厢内等处。

这些广告的效果如何呢?国际广告杂志社和IAI国际广告研究所进行了这次地铁广告效果调查,采用了地铁站内随机拦截式问卷调查(有效样本量316个)和跟踪观察(有效样本量为1002个)两种方法。

调查结果如下(仅供参考):
一、地铁广告有稳定的受众群
问卷调查显示,此次被访问地铁乘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如下:
年龄较轻:18至40岁之间,占总数的89.2%;学历较高:大学以上的占69.3%;收入中等:月均500至2000元;主要职业:公司职员、学生(主要是大学生)和管理人员。

对乘坐地铁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地铁乘客群比较稳定,也就是说,地铁广告有比较稳定的受众群。

二、走廊、站台和车内广告效果各不相同;画面、标题引人的广告易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地铁广告注意度相当高,甚至有71.2%的乘客能够注意到地铁广告的更换。

根据我们的观察与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地铁广告牌多数放置在站内相对比较封闭的地方、地铁环境相对显眼的地方;地铁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广告信息比较突出;乘客群比较固定。

这使得乘客们接触、注意地铁广告的可能性增加了。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结果是针对整个地铁广告而非具体广告。

问卷调查显示:有63.4%的人会看地铁广告的标题、画面,还有27.4%的人会很仔细地阅读广告,而只有不到10%的乘客是匆匆看一眼就过去了。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地铁广告受关注的程度比较高。

问卷调查显示:43.5%的乘客认为月台广告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相比之下,38.2%的乘客认为车厢内广告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再次是,有18.3%的乘客表示最容易注意到通道内的广告。

跟踪调查显示:有90%的过往乘客至少看过一次走廊两边墙壁上的广告,在通过走廊的整个过程中,平均每人看广告的时间约为7.5秒钟。

显然,多数属于无意注意。

在月台等车的乘客中,47.7%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注意到站内墙壁上的广告。

车厢中有25.7%的人看过车厢内的广告。

显然,地铁乘客对广告的注意状态有明显的区别,在月台的乘客更多的是有意注意(乘客在回答问卷时是主观的、有意识的),而在走廊的乘客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注意。

同时,大多数乘客比较倾向于接受感性诉求的广告作品。

画面的独特、新奇、与众不同似乎更能引起乘客对地铁广告的注意和兴趣。

三、地铁广告商品两大特点:与流行时尚相关、与日常生活相关
由于地铁广告的主要受众偏向于年轻化和高学历者,所以他们很关注与流行时尚相关的商品(服务)和娱乐信息。

同时,也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商品信息。

调查发现,当前在21类商品(服务)中,提及最多的是网站,所占比率高达44.7%,如此高的比率与地铁网站广告的数量不无关系;其次是饮料,占25.7%;第三位是药品、保健品,占25%。

这与无提示情况下被提及的品牌排名吻合。

而最少被提及的是房地产、银行和保险类,都只占0.7%。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性广告宣传受到不少地铁乘客的关注。

虽然大多数公益性广告都没有显眼的位置、精美的画面或很吸引人的文案,且数量也不多,但在前10名提及的商品(服务)类别中,公益广告赫然排在第8位,提及率达到11.8%。

看来地铁公益广告还有可供利用与发掘的余地。

在我们所统计到的119个品牌中,被调查乘客在无提示的情况下提到了72个品牌,占总数的60.5%。

另外还有47个品牌没有能被一个消费者所记起。

e龙网站的广告的提及率高居榜首,占20.5%。

没完没了的葛优、聊天无国界的大山、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徐静蕾将e龙的品牌成功地印在乘客的记忆中。

时下地铁网站的广告正火,163、搜狐网、263、新浪网也都榜上有名,给乘客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而活力四射的谢霆锋、林心如、张震岳也没让可口可乐失望,Cocacola的提及率仅次于e龙,共有12.6个百分点。

再次就是可爱的范晓萱与陈晓东了,他们让旭日升的“只要高兴就好”以11.1%的提及率被乘客记住。

另外,诺基亚、爱普生、摩托罗拉、爱立信、立邦漆、青岛啤酒、乐凯也有较高的提及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