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驳岸在城市公园水体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涉水景观中的生态驳岸应用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的应用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将从涉水景观的生态意义和驳岸的功能特点两方面对生态驳岸应用进行相关思考,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涉水景观的生态意义涉水景观是指自然水体与城市建筑、园林绿地相结合的一种景观形式。

涉水景观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与传统的城市景观相比,涉水景观更加接近自然,能够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

涉水景观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和条件。

二、生态驳岸的功能特点1. 生态保护功能生态驳岸在涉水景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生态驳岸可以防止水体的泥沙流失,减少水体的淤积和污染。

生态驳岸可以提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2. 水利调节功能生态驳岸可以通过其特殊的构造形式,起到一定的水利调节作用。

在河道水位波动较大的地区,合理设计的生态驳岸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河岸侵蚀和水患的发生。

生态驳岸还可以在洪水期间吸收部分洪水,减轻洪灾的危害。

3. 风景美化功能由于生态驳岸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场地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生态驳岸在涉水景观中的应用有着很大的美化作用。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景观的布置,生态驳岸可以使水体岸线更加优美,增加景观的层次和立体感,提升景观的品质和魅力。

1. 合理规划设计在涉水景观中应用生态驳岸时,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需要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流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自然生态修复的原理,合理设计生态驳岸的形式和结构,确保其在涉水景观中的应用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2. 生态驳岸的工程实施进行生态驳岸在涉水景观中的应用时,需要加强对其工程实施的管理和监督。

园林景观——浅谈水体驳岸处理方法

园林景观——浅谈水体驳岸处理方法

浅谈水体驳岸处理方法摘要:我们在设计中应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随着人们对环境关系的认识的日益提高,对环境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因此园林生态已成为整体园林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水体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它的生态性依然重要,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园林建筑也要体现它的“绿色”将之建为绿色建筑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水体驳岸;绿色;自然景观;园林艺术一、水体驳岸设计的指导思想水体驳岸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供游憩,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人,而人的活动则又构成了社区活动的主要最佳景观。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人们的文明程度,而更重要的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使之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

力求在一定时间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的不同需求。

我们在设计中应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随着人们对环境关系的认识的日益提高,对环境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因此园林生态已成为整体园林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水体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它的生态性依然重要,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园林建筑也要体现它的“绿色”将之建为绿色建筑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要。

二、水体驳岸设计的原则城市水体建设应以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的、生态的和文化的景观。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1、坚持生态化原则。

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

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既要考虑到工程的要求,又要考虑景观和生态的要求,不能简单的把园林设计搬到水边,要依照地形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园林设计搬到水边来,要依照地形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3、坚持整体性原则。

把城市使水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论生态驳岸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论生态驳岸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论生态驳岸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作者:石伟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3期石伟(苏州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13 )摘要:本文论述了传统驳岸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驳岸必须具有可渗透性。

提出了在现代园林水景中生态驳岸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生态驳岸;园林水景1生态驳岸分类第一,自然原型生态驳岸是指驳岸处理中,针对坡度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在保持其原有自然状态的基础上,选用沿岸自然石块等与水生植物种植相结合,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的驳岸形式。

植物种植时通常选用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自然原型生态驳岸能防止水浪冲刷和地表径流冲刷,其岸栖生物丰富,岸线景观自然,可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

自然石块驳岸较自然草坡驳岸更能有效的防止水浪冲刷和地表径流。

自然原型生态驳岸可应用于坡度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内水流流速平缓的地方。

明代治河名臣刘天和创立的治河六柳法,即卧柳、低柳、编柳、深柳、漫柳、高柳方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

第二,自然材料生态驳岸是指在驳岸处理中,采用树桩、树枝插条、竹篱、草袋等可降解或可再生的材料辅助护坡,再利用植物生长后根系固着成岸,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的驳岸形式。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木桩驳岸能保护堤脚不受强烈水流的冲刷,促淤保堤,防止水流冲蚀、侵蚀。

生态袋、石笼等驳岸既能满足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又能解决河岸雨季垃圾、污染物过滤和岸堤波浪冲刷、塌陷问题。

自然材料生态驳岸基本能保持自然岸线的通透性及水陆之间的水文联系,具有岸栖生物生长环境,通过水陆相结合的绿化种植,达到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木桩驳岸和生态袋驳岸可用于坡度适度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水差落差较小、水流较平缓的地段。

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

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

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 工程实践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摘要:驳岸设计是城市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学与工程的结合。

驳岸设计中涉及到诸多环节,也是水体景观能否得到尽情展示的重要环节。

然而驳岸设计目前的技术化、模式化倾向十分明显,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驳岸,因其现状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人文要素的不同,理应展现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地域特色。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实现,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当前的驳岸景观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水景观;驳岸设计;人文自然驳岸,也成为护坡,是指水体与陆地接触的部分,是滨水区域融合地带,驳岸是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驳岸可以由木材、石材、水草、树木等进行构筑,综合形成了一道人造景观。

驳岸设计得好,不仅能够提升水景观的整体质量,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还能为水体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驳岸设计是水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游人与水自然接触的感受,需要园林绿化单位加以重视。

1.驳岸具有的功能1.1平衡城市水环境自然驳岸的植物群落具有涵蓄水分、净化空气的作用,可在植物覆盖区形成小气候,改善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

丰水期,水体中的水向驳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内涝;枯水期,地下水通过驳岸反渗入水体,起着补枯和调节水位的作用。

另外,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1.2促进水陆生态系统平衡自然护坡使得水体形成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

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浅滩植物,为鱼类的产卵创造条件,为鸟类、两栖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性,驳岸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是陆上昆虫、鸟类的觅食、繁衍的乐土,而且进入水中的植物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1.3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土壤中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湿生植物,它们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条件,使水中富含氧气。

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增强了河涌的自我修复能力与净化能力。

公园类水体及驳岸设计

公园类水体及驳岸设计

公园类水体及驳岸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公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绿化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公园设计中,水体及驳岸的设计也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园中水体及驳岸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公园中的水体设计应该考虑到景观的整体效果。

水体可以是湖泊、池塘、喷泉等形式,它们应该与周围的植被和建筑相协调。

设计者可以利用水体来打造视觉焦点,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另外,水体的形状和大小也需要根据公园的整体规划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其次,公园的水体设计也应该注重水的质量和环境保护。

水体的水质应保持清澈透明,不得有污染物。

设计者可以通过增设过滤设备和水循环系统来实现这一目标。

另外,还应合理设置水体的边缘植物,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公园中的水体也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驳岸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驳岸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驳岸是指为了防止水体侵蚀和坍塌而设置的保护结构。

在公园中,驳岸可以是石砌体、混凝土构筑物或者其他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要具备耐久性和抗水蚀性,还要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此外,还应合理设置驳岸的高度和坡度,以确保人们在驳岸上行走和停留时的安全。

除此之外,公园中的驳岸设计也可以结合景观元素,增加其美观性。

例如,可以在驳岸上种植花草,或者设置景观照明设施,以提高夜间的视觉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驳岸上设置休息和观赏设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最后,公园中水体及驳岸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设计者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水体的补充和养护,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来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公园中水体及驳岸的设计要考虑到景观的整体效果、水的质量和环境保护、驳岸的安全性和美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只有在这些方面兼顾的情况下,水体及驳岸设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美观的休闲空间。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涉水景观是指水体环绕的景观,例如江河湖滨、海岸等地区。

在这些地区的景观设计中,生态驳岸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手段。

生态驳岸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美化水域周边的景观。

本文将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的应用进行相关思考和探讨。

生态驳岸在涉水景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水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而传统的砖石驳岸往往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生态驳岸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引入各种植物和生物材料来建设驳岸,能够保持水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生态驳岸不仅可以减弱水体的流速,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促进水域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在涉水景观中应用生态驳岸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生态驳岸的应用也能够美化水域周边的景观。

传统的砖石驳岸在美化水域景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生态驳岸则能够更好地与周边自然景观融合,使整体景观更加自然、生动。

生态驳岸设计中常采用各种植物种植和布置,形成多样化的植被景观,同时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使得驳岸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水域景观。

生态驳岸在美化水域周边景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生态驳岸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涉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砖石驳岸往往会导致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生态驳岸通过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生态驳岸设计中常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如竹木材料、混凝土复合材料等,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水域景观的可持续性。

生态驳岸还能够提高水域景观的抗灾能力,对于防洪防涝具有一定的作用。

生态驳岸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涉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设计理念。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态驳岸的作用,需要更加注重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创新。

生态驳岸的设计需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等因素,从而保证生态驳岸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生态驳岸是指在水域边缘采用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提高河岸的稳定性。

与传统的混凝土护岸相比,生态驳岸更加注重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融合,将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生态驳岸一般采用天然植被、生物护岸、地理护岸等手段,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能够增加水域生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在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生态驳岸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域侵蚀,减少泥沙的流失,维护河岸的稳定性。

生态驳岸可以改善水质,通过植被的生物吸附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净化水体,提高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驳岸还可以增加水域生物的栖息地,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生态驳岸还能够改善水域景观,美化水域环境,提升人们的游憩体验。

在涉水景观设计中,生态驳岸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驳岸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生态驳岸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水文、生态等因素,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生态驳岸的维护管理对当地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维护和管理。

生态驳岸的长期效益需要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态驳岸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管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涉水景观中的生态驳岸是一种可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护岸工程方式,其应用可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美化水域景观,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生态驳岸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在未来的涉水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驳岸的应用,发挥其在水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本篇文章为机器人协助创作内容】。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生态驳岸是指一种人工建构的河岸或湖边护岸,其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为人
们提供了一种接近水的场所。

对于涉水景观而言,生态驳岸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生态驳
岸在设计时,应将环保、生态和景观三者融为一体,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推
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的应
用进行思考。

生态驳岸的应用可以为涉水景观提供多种功能。

首先,生态驳岸可以改善河岸、湖岸
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生态驳岸可以增加反射、透过
和光滑表面的比例,减少河道水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生态驳岸还可以增加景观效果,为城市增加美丽的风貌,吸引观光游客,成为城市的亮点。

但是,仅仅给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留下空间是不够的。

在实际的设计中,生态驳岸的
应用应该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设计师应该在呈现生态景观的同时,增加人的参
与性,引导游客走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因此,在生态驳岸的设计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多功能性考虑。

生态驳岸应兼顾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为游客提供各种活动、游乐和休闲场所。

其次,区域性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态和地理环境
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

最后,生态意
识考虑,设计师应该在生态驳岸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意识,使用环保、可再
生的材料,避免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驳岸在城市公园水体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市民对城市公园的多样化、绿地使用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绿地灵动点睛的水景亦成为设计建设的重中之重,故合理利用及开发水体也成为公园建设成败的关键。

设计师习惯于运用水体的特性(动与静、形与色等之间的对比手法)来增加公园的灵动性,而合理的驳岸设计不仅能直接提升公园的景观效果,更能增强景观界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圣莲岛荷花博览公园为例,分析目前城市公园水体中常见的驳岸类型及应用方式。

1、驳岸的概念及作用
1.1驳岸的概念
园林工程中将驳岸定义为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为保护岸线不被冲刷或水淹及免遭人为因素破坏而设置的构筑物[1]。

1.2水体驳岸作用:
(1)支撑墙后的土壤,避免因土体变形而产生的滑坡现象;
(2)减少由于雨水冲刷、水体的流动、水位高差变化及人为破坏而造成对岸线的影响;
(3)驳岸形式的多样性增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的立体化和动态化;
(4)有利于培育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

2、常见公园水体驳岸的类型及特点
根据景观艺术的风格类型、使用功能、地形地貌、设计风格以及施工需求与成本控制,公园水体的驳岸一般可分为生态式、斜式、台阶式及立式驳岸。

2.1生态式驳岸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1]。

它的一般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1 生态式驳岸(土工固袋)剖面图(作者自绘)
图2 生态式驳岸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态驳岸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保护效益,也还具有如下特征:①保护性,生态驳岸不仅能满足工程要求的稳定性、抗冲刷性,更重要的是材料具有高空隙率、渗透性强等特性,充分保证了河畔植被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气循环[2],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对水陆生态系统的破坏概率。

②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干垒块石、木桩(杉木桩、柏木桩等)、高镀锌石笼搭配粒径200~300mm连砂石、土工布垄袋等均为生态型驳岸较为理想的主材,可在不同项目的设计施工中选择适合的材料。

如水体流速较快以及地基条件较差时,可以选用钢丝网箱作为主要的护岸材料,先在网箱内放置土工固袋作为护垫,然后将按特定比例拌合的碎石、种植土、肥料及草籽等材料放于其中;当水体流速较慢,水位较浅时,木桩(上海地区较常用)为比较理想的主材;当河床地基条件能够满足工程需求时,可选用干垒块石。

如,在遂宁市荷花博览公园的项目中,部分荷花直接栽植于涪江内,但是涪江水流流速较快,长期的水体冲刷导致荷花种植区域内堆积大量淤泥从而导致地基承载力较差,同时鱼类等水生动物及其他两栖类动物栖息场所对土壤地基的破坏,经综合考虑,土工固袋为较理想主材。

选用钢丝网箱配合土工固袋的生态驳岸具有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应用比较灵活、施工工期短、能随地基变形而变化等特点,适宜于建于圣莲岛岛体外侧。

2.2斜式驳岸
斜式驳岸一般适用于空间较为富足的滨水空间,整体呈斜坡状(图3)。

由于其斜坡坡度较缓,使人们较为容易地接触到景观水面,故斜式驳岸具有显著的亲水性。

斜式驳岸在应用上较为广泛,可以与亲水栈道、亲水平台、景观亭等园林景观小品的结合使用将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如,利用植物造景或是栈道平台打造观景视廊,提升滨水景观效果,并保障了较高的安全性,故该类水景驳岸成为人们较受欢迎的停留点(图4)。

图3 斜式驳岸剖面图(作者自绘)
图4 斜式驳岸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2.3台阶式驳岸
台阶式驳岸为刚性基础驳岸,多以钢筋混凝土墙、浆砌块石等主要材料与台阶、亲水平台相结合。

台阶式驳岸具有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它的构造方式一般如下:
图5 台阶式驳岸剖面图(作者自绘)
图6 台阶式驳岸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台阶式驳岸运用广泛,主要具有两大特性:①抗冲刷能力较好。

②适应水位变化。

设计中因水域面积较窄或受高差限制等因素无法处理成缓坡的情况下,需采用跌级的方式结合花池挡墙、多级台阶等多种形式消化较大高差[4]。

由于台阶式驳岸能保证不同时期、不同水位高差变化的景观效果,因此能大大降低由于季相变化、水位高差调整而减少人们参与拥抱大自然活动的概率,如遇涨水时期,人们可以驻足于台阶与台阶之间的缓冲平台眺望远景;即使在枯水期,人们也可以静坐于台阶上眺望水面,感受不同的高差处理所带来的景观空间感。

2.4立式(垂直式)驳岸
立式驳岸也称为垂直式驳岸,与斜式驳岸相较,侧面垂直于池底,其立面图如下:
图7 立式驳岸剖面图(作者自绘)
图8 立式驳岸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式驳岸主要有两大特性: ①稳定性与抗洪能力较强:立式驳岸一般适用于坡度较陡、容易塌方、缺少放坡空间或者是陆地与水面高差较大的滨水景观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②与滨水步道结合:为了减少因混凝土墙阻隔而造成的陆地与水面之间缺乏互动性、人工痕迹较为明显等弊端此类驳岸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需结合滨水步道、公园广场或者利用如香蒲、芦竹、菖蒲、水生美人蕉等适合浅水区种植的挺水植物等景观元素来增加驳岸与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3.水体驳岸设计的原则
为了使驳岸能与公园水体建设有机的融为一体,驳岸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驳岸主材的设计需优先考虑当地便于采购的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整个项目工程成本的控制,也有助于当地民众能轻易接受。

(2)生态优先
在尊重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将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园滨水生态系统。

(3)协调统一
把陆地、驳岸、水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
整体[4]。

4.遂宁圣莲岛荷花博览公园驳岸设计
4.1项目简介
圣莲岛,俗称猫儿洲,2013年2月以来,遂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做出批示和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要进一步弘扬遂宁的观音文化,在市城区以圣莲岛为依托打造世界荷花博览园,改善目前圣莲岛环境的同时促进遂宁市的旅游业发展,将圣莲岛打造成遂宁市展示观音文化和荷花的一张精美、声名远播的城市名片。

以遂宁圣莲岛荷花博览园为例,根据需要体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及满足其自身的功能需求,公园集多种驳岸形式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原则(图9)。

图9 荷花博览园平面图(项目案例)
圣莲岛荷花博览园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总规划面积为67.4公顷,水域面积为17.4公顷。

公园四面环江,被涪江所包围。

4.2驳岸类型
圣莲岛以莲为主题,规划中的”世界荷花博览园”同样是定位于荷花。

处处花开,步步莲香,是岛上最为迷人的景观。

通过对于荷花景观的深度挖掘,一方面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真实荷花景观。

在驳岸设计时既要考虑水体的蓄水防洪需求、堤岸的舒适安全,也要结合植物造景的需求,打造观赏荷花的宜人滨水界面。

图10 荷花博览园驳岸分类图(项目案例)
在圣莲岛荷花博览园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水体较为多元化,既有流速相对缓慢的人工水域,也有水流速度较快的自然水域。

因此依据水体情况和造景需求的不同,采用的驳岸形式也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不仅具有结合滨水步道的立式驳岸,也具有亲水性和观景效果较佳的斜式驳岸,以及注重生态保护,延续
自然滨水岸线的生态型驳岸。

多样的驳岸形式也充分体现了在该项目中,设计师如何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参与设计。

结合不同的驳岸形式,打造出功能各异的公园滨水景观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