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牛在整个泌乳期的变化规律

泌乳牛在整个泌乳期的变化规律
泌乳牛在整个泌乳期的变化规律

泌乳牛在整个泌乳期的变化规律

2012-01-16 13:51:38 来源:牛业科技之光浏览:14次

泌乳牛在整个泌乳期内,其产奶量、体重、干物质进食量的变化规律如下:

(一)产奶量的变化母牛产犊后,在正常情况下产奶量逐日增加,到产后6~10周出现最高日产奶量,其产奶量比初乳期可提高30%。若按泌乳月计算,则第二个泌乳月为产奶量最高峰。此后3~5个月为平稳期,高产奶牛其曲线基本不变,有些母牛每月可下降3%~5%,第六至十个月为泌乳后期,高产奶牛下降得很少或不下降,有些牛每月平均下降3%~5%,另一些牛则下降7%~8%,直到停奶后进入干奶期。

(二)体重的变化据测定,饲养得好的、体重较稳定的母牛,产后0~70 天体重共减少35千克,每天平均约减500克;其减重时间分布,前30 天平均每日每头减重1.8~2.2千克,后40天仅为30~100克。产后71~150天阶段,一般母牛和高产奶牛可保持体重不增不减,但中低产母牛此时日增重可达150克。产后151~305 天阶段,一般奶牛均能明显恢复原来体重,包括胎儿的生长发育,综合起来日增重可达400~500克。以后60天的干乳期,其日增重为350~600克。

(三)干物质进食量的变化母牛产犊后,随着产奶量的逐日增加,日粮干物质进食量也在增加,但在产后0~70天或0~90天阶段,母牛进食的养分不能满足泌乳养分的需要,故发生能量和蛋白质的负平衡,母牛减重用于产奶,一般于产后90 天左右母牛干物质进食量达最高峰,以后基本保持平衡,养分能满足维持和泌乳的需要,且有部分养分用于修补体组织和胎儿的需要.一般在产后7~8 个月母牛对于干物质的进食量开始下降,但高产奶牛一直保持到第九至十个泌乳月也不会下降. 干奶期母牛对于干物质的进食量下降十分明显,高产奶牛可下降40%~50% ,到临产前5~7 天食欲最差,干物质进食量仅为体重的1%。

MCA5奶牛的泌乳生理讲师手册

PPT1、 大家好,我们日常工作中在牧场接触最多的是奶牛和奶厅,如何管理好奶牛的产奶过程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奶牛是如何泌乳的,也就是奶牛的泌乳生理,通过了解奶牛的泌乳生理之后,更加高效的管理好奶厅的工作,也是我们学习这次课程和日常工作的目标。◥ PPT 2、 本次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有: 1、乳房的发育和结构 2、牛奶的分泌和合成 3、挤奶技术 4、规范挤奶操作◥ PPT 3、

现代奶牛产奶量远远高于犊牛本身的需求。那么奶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泌乳的呢? 奶牛在经过一次产犊以后,产奶就不会停止,只要挤奶,奶牛就会不断分泌乳汁。奶牛的一个泌乳期是指从产犊开始到干奶结束,奶牛的一个泌乳期在300天左右。 奶牛的泌乳过程是受激素调节的。产犊过后,整个泌乳期有来自大脑,胃和内泌乳腺在调节。挤奶时吮吸是对乳房最重要的刺激,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控制奶牛的泌乳。◥ PPT 4、 随着饲养管理水平越来越高,那么奶牛有可能满足我们对它高产的要求吗? 奶牛在泌乳期内,必须给腹中的胎儿提供足够的养分让其发育生长,另外必须产奶来喂养已经产下的犊牛。为了做到这点,奶牛就开始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食物的能力和动用已储备能量(脂肪组织),使胃肠道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奶牛在产奶阶段的采食量就会达到最大化,为高产奠定基础。 若牧场饲喂管理良好的话单产是能够达到30Kg以上的,这些奶牛的高产是选种选育和饲养管理改善的结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来学习奶牛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来帮助牧场业主掌握先进的饲养理念和知识来提高单产,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PPT 5、 我们先来看一下乳房是怎样发育的和乳房的结构构造。

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要点 1、根据泌乳阶艘不同,饲喂不同日粮日粮营养要平衡,饲料应质量好、适口性强、易消化。要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粗饲料可任其充分采食,精饲料要视产奶量情况添加。奶牛产后16-100天产奶量迅速上升达到高峰,称为“升乳期”,此期精饲料喂量标准为:日产奶20公斤,喂精料10~20公斤/日;日产奶30公斤,喂8.5~10公斤/日;日产奶40公斤,喂10~12公斤/日。产后100~210天产奶量逐渐平稳下降,称为“泌乳中期”,此时精料给量标准应调整为6-7公斤/日。产后210天至停乳,称为“泌乳后期”,这时精料喂量可视奶牛体况和产奶量而定,一般每产3公斤奶饲喂1公斤精料。 2、精饲料配方要合理泌乳奶牛精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48.5%,小麦麸25%,花生饼10.5%,豆粕10%,食盐1%,碳酸氢钠2%,骨粉2%,预混料1%。精料中可加入2%碳酸氢钠混合饲喂,以预防瘤胃酸中毒后酮血病的发病。 3、要调整饲喂方法增加饲喂次数,每天2次上槽,3次挤奶,饲喂时先粗饲料后精饲料,饲料要少量勤添。同时,在运动场设补饲槽,放青贮料或干草粉,让奶牛自由采食。 4、饲料品种要多样化除供给常规性精、粗饲料外,还要供应充足的块根类饲料(如马铃薯、胡萝卜、甘薯、甜菜等)和糟渣类饲料(如淀粉渣、豆腐渣、酒糟、醋糟等),可起到提高奶产量和催乳的目的。块根类饲料喂时应切成大小适中的片状或块状,防止牛食道梗塞。糟渣类饲料配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每头乳牛每天喂鲜糟渣10-15公斤为宜。 5、做到“三稳定一安静” 即每天饲喂时可、饲料品种和饲喂数量要相对稳定,环境要保持安静,防止产生应激反应。 专利查询

关于基础母牛饲养技术要点

为推进千家万户饲养基础母牛的发展,增加农民养牛收入,现就基础母牛饲养的有关技术环节进行介绍,供养牛户参考。 饲养基础母牛,主要抓好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四个方面的技术环节,确保养牛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坚持品种改良,优化牛群结构 选择优良品种,开展经济杂交,优化牛群结构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应当选择适应当地气候、

饲料等条件、生产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目前比较适合我市黄牛品种改良的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蒙贝利亚牛、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肉用型或肉乳兼用型牛。利用这些品种牛做父本,与本地母牛及良种杂交母牛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及二元以上品种轮回杂交,使逐代都能保持一定的杂交优势,从而获得生活力强和生产性能高的牛群。据美国研究,两品种的轮回杂交可让犊牛平均体重增加15%,三品种轮回杂交增加19%。杂交繁育的公牛一律做商品牛育肥出栏,杂交繁育的母牛继续饲养做基础母牛,直至失去繁殖能力淘汰出栏。

饲养基础母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繁育生产犊牛。繁殖是增加牛群数量和提高牛群质量的前提,是发展养牛生产的基础。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繁殖能力,防止空怀,养牛户应该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发情鉴定方法,使冷配技术员能及时给母牛人:正授精配种、受胎,以提高繁殖率。一般母牛的性成熟年龄为8~14月龄,由于性成熟后母牛身体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一般母牛的初次配种年龄为18~24月龄。到13~15岁停止繁殖能力(绝情期)。牛的繁殖无季节性,未怀孕的成龄母牛一般的发情周期为21d,发情时一般母牛发情持续时间为18h。母牛发情特征表现为躁动不安、时常哞叫,不卧下,尾根举起,食欲及泌乳量

泌乳牛饲养管理

泌乳牛饲养管理 泌乳是奶牛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产奶量和牛奶品质是奶牛场盈利的重要指标,因此掌握奶牛在泌乳期间的生理变化,科学合理的进行泌乳牛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1. 泌乳牛生理变化 如图1所示:刚刚分娩后产奶量直线上升,约在7周时达到产奶量的高峰期,之后,产奶量缓慢下降。另一方面,干物质 摄取量在分娩后的13-15周内才达到最高峰。所以 在泌乳盛期(产后16-100d ),营养的摄取不能满足 产奶的需要,泌乳牛呈现出营养物质负平衡,如图2 所示。营养物质负平衡是指奶牛不能充分摄取产奶 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也正 因如此,泌乳牛需要消耗体脂肪和体蛋白来供给产 奶的需要,奶牛的体重起初逐渐的减少,直到4个 月以后才逐渐恢复。 图2 奶牛营养物质的体内蓄积 2. 泌乳牛生理阶段及饲养 2.1 泌乳盛期(产后16-100d ) 图1 泌乳牛生理变化

泌乳盛期的产奶量占整个泌乳期的40%-50%,是“黄金泌乳阶段”。此阶段奶牛处于营养负平衡,需要消耗奶牛蓄积的营养产奶,而这些蓄积的营养主要是来自泌乳后期和干乳期。泌乳盛期的主要工作重心之一就是提高采食量,尽量控制精粗比50:50,可消化养分要高,并保证足够的粗饲料。如果精料过多,为保持瘤胃环境,防止前胃迟缓和乳脂率下降,应适当添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另一工作重心是提高受胎率。母牛一般产后21-50天发情,发情周期21天。母牛膘情中等偏上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如果精料过少,则会导致子宫复旧不全,体重严重下降,影响发情和受孕。营养水平过高,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此阶段也是乳房炎的高发期,因此牛场应规范挤奶技术和卫生管理。 2.2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d) 奶牛的干物质摄取量在此阶段达到最高,然后平稳下降,而产奶量也逐渐的降低,因此体重逐渐的恢复。此阶段奶牛的日增重应保持在0.25-0.5Kg,初产牛还应考虑生长需要。日粮应适当降低能量和蛋白,增加粗饲料,控制精粗比40:60,减少精料的浪费。另外高产牛日粮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缓冲剂。夏季则应添加氯化钾或脂肪粉,以利于奶牛抵抗热应激;最好在凌晨饲喂一次,减少炎热对母牛食欲的影响,提高采食量。 2.3 泌乳后期(产后201-305d) 此阶段奶牛对营养的需求主要包括:维持、泌乳、修复体组织、胎儿生长和妊娠沉积。所以应尽快使母牛恢复体重,比盛乳期增加10-15%为宜,但不能过肥。在此阶段恢复母牛膘情要比干乳期更经济和安全。日粮应控制精粗比30:7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加强管理,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也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另外,在预计停奶前做直肠检查,确定是否妊娠,以便及

基础学习知识母牛饲养技术要点

基础母牛饲养技术要点 1、坚持品种改良,优化牛群结构 饲养基础母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繁育生产犊牛。繁殖是增加牛群数量和提高牛群质量的前提,是发展养牛生产的基础。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繁殖能力,防止空怀,养牛户应该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发情鉴定方法。一般母牛的性成熟年龄为8~14月龄,由于性成熟后母牛身体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一般母牛的初次配种年龄为18~24月龄。母牛一般的发情周期为21d,发情时一般母牛发情持续时间为18h。母牛发情特征表现为躁动不安、时常哞叫,不卧下,尾根举起,食欲及泌乳量下降,弓腰常作排尿状,接受其它牛爬跨或爬跨其它牛。发情初期外阴部湿润肿胀,从阴门溢出多量透明稀薄粘液;发情盛期粘液透明且牵缕性强:到发情末期粘液变为稍有乳白色并混浊,粘性减退牵拉呈丝状;到发情后期,外阴部肿胀明显消退,粘液少而粘稠,由乳白色逐渐变为浅黄红色。尾耷下,体温升高到39℃。发情结束后6~8小时为最佳输精时间。 2、修建合理的圈舍,给牛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大型牛场或养牛小区应距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m以外,距离一般交通要道200m以外,场地应地势高燥、向阳背风、便于排水、水源充足、土质为沙壤土、草料来源丰富、交通方便、不占或少占耕地。场区内生产区、

粪便处理区、管理区布局合理,以地势和主风向来合理安排。建舍要保证每头有足够的舍内占用面积。成龄母头每牛舍内占用面积4~6平方米,犊牛为2平方米。(育肥牛每头为4~5平方米,育成母牛为3~4平方米)。具体修建牛舍面积要根据养牛数量确定。牛舍建筑类型可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扣塑料棚式、敞棚式。房盖型式分为起脊式(双坡式)、平顶式、单坡式、半单坡式。建筑材料可为砖瓦结构、土木结构。内部结构有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封闭型单列式跨度为4.5~5m,双列式跨度为9~10m,牛舍长度以养牛头数而定。牛舍一端可设1间工作室(值班室),一间调料室12~14平方米。舍外设运动场(栓牛场、圈),向外坡度3°~5°。两栋牛舍间距不少于10~15m。具体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有条件的户可建质量好、经久耐用的牛舍。以单列式牛舍为例,跨度为5m,墙高2.5m,脊高3.5m(3~4.5m),墙厚0.37m,内部水泥地面或立砖水泥抹缝地面。牛床、清粪道、排尿沟合计宽为2.8~3m,牛床坡度为2°~3°,其中牛床宽1.7~1.8m,粪沟宽25~30cm,深10~15cm。单列式过道宽1.3~1.5m,双列式1.5~1.8m。每头成年母牛占槽长1.1m左右,槽底距地面高20~30cm。饲槽上口宽55~60cm,底宽35~40cm,槽深前沿(靠牛侧)45~50cm,后沿高60~65cm。为了档牛在牛颈之上可设一道横杆。在舍内最高处

甜叶菊颗粒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及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甜叶菊颗粒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及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采用瘤胃尼龙袋法和饲养试验,探究甜叶菊颗粒料在泌乳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以及在日粮中添加甜叶菊颗粒料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科学配置奶牛日粮提供参考数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甜叶菊颗粒料的营养成分以及在奶牛瘤胃中降解特性的研究本试验选用体重(600±30)kg、泌乳量(16.4±0.7)kg,体况生理状态相近的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后期奶牛(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评定了营养成分(DM、CP、NDF、ADF)的瘤胃动态降解率;通过营养成分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甜叶菊颗粒料的粗蛋白(CP)含量为16.74%,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50.58%,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38.06%,粗脂肪(EE)含量分为2.23%;当瘤胃流速 k=0.046/h时,其干物质(DM)的有效降解率(ED)达到了 30.78%,CP的ED达到了40.28%,NDF的 ED 达到了 26.78%,ADF 的 ED 达到了 22.81%。 2.甜叶菊颗粒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选择泌乳天数(135.96±25.98)d、胎次(1~2)次、产乳量(29.78±5.42)kg 以及生理状态相近的24头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基础日粮参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4)奶牛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配置,分别在日粮干物质基础上添加甜叶菊颗粒料:0%、 3.5%、5.5%、7.5%;其中0%组为对照组。试验期共47 d,其中前7 d为预饲期,正饲期40 d。 通过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当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3.5%、7.5%的甜叶菊颗粒料,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对泌乳奶牛乳成分以及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当原料奶价格为4.00元/kg时,添加7.5%甜叶菊颗粒料饲喂泌乳奶牛后经济效益最佳。3.甜叶菊颗粒料对泌乳奶牛血

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图

饲养技术与生产工艺 1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和各阶段奶牛营养需要参数。 本标准适合于奶牛的饲养。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栓系饲养 是指牛只在牛舍栓系定位饲养的一种饲养模式。一般牛舍外设有供牛只活动的运动场。 3.2 散栏饲养 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对奶牛进行分群,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采取自由采食的一种饲养方式。 3.3 初乳 指母牛产后前3天所产的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丰富易消化的养分,可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 3.4 犊牛岛 指哺乳期犊牛单独饲养的专用围栏,一牛一栏;一般根据季节、气候以及消毒的需要围栏可移动,所以称之为“犊牛岛”。犊牛在犊牛岛中饲养至60d即可出栏入群饲养。犊牛岛可以避免哺乳期犊牛间的交叉感染,提高犊牛成活率。 3.5 干物质采食量(DMI)

指奶牛所采食日粮干物质的总和。DMI受奶牛生长发育阶段、产奶量、采食时间、饲料品质、日粮水份、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6 泌乳阶段的划分(成母牛按其是否泌乳可划分为:泌乳期和干奶期) 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产、生理变化和饲养管理要点,习惯上把泌乳期划分为:围产后期(产后3周)、泌乳前期(21~100d)、泌乳中期(101~200d)、泌乳后期(201~停奶)四个阶段。3.7 干奶期 干奶期一般为8周。可划分为干奶前期(干奶前5周)和干奶后期(产前3周,又称为围产前期)。奶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在下胎产犊前60d左右使其停止泌乳,使奶牛身体、瘤胃及泌乳系统得以恢复、休整,以利于产犊和下一胎的产奶。 3.8 围产期 指奶牛产前3周(围产前期)至产后3周(围产后期)这段时间。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关键时期,其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和整个泌乳期产奶量,所以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3.9 分群饲养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奶牛饲养管理特点,进行分群管理的一种饲养模式。 3.10 体况评分 是评价奶牛饲养效果的一种手段。它是以(1-5分)数字化描述奶牛体况的一种评分方法(1分表示偏瘦,5分表示过肥)。根据奶牛产奶量和体况及时合理调整饲养方案。 4 奶牛分群与阶段划分 4.1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阶段,习惯上把牛群划分为: ——后备牛 ●犊牛(0~6月龄) ●育成牛(7~18月龄) ●青年牛(19~产犊前) ——成母牛 4.2青年牛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根据其生理、泌乳阶段可划分为:

奶牛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

奶牛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 奶牛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 奶牛是一种高产动物,在保证营养全价平衡的前提下,要力求饲 料品种多样化和适口性好,但不能因为追求奶产量而过多添加精饲料。其日粮一般要由3~4种以上的青粗饲料(干草、青草、青贮饲料等)及3~4种以上的精料组成,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如下: 干奶期(干奶到产前15天) 目标:尽早使母牛停止泌乳,乳房恢复正常为此,在满足母牛营 养需要前提下尽量不喂青绿多汁饲料和副料,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在保持适宜的纤维摄入量的基础上搭配一定的精料,精料给量根据粗料品质及体况调整,一般在3~4公斤。精、粗饲料比为25∶75,日粮物质应占体重的2.0%~2.5%,对于体况偏瘦的母牛,可适当提高日 粮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能量饲料,增加优质粗料对于体况偏肥的母牛,可限制精料用量,增加中等质量粗料的投入,但要注意矿物质平衡。 围产期(分娩前至分娩后15天) 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2.5%~3%,精、粗饲料比为40∶60。分娩前15~34天,因采食量较低,但所需营养因胎儿的急速增长而增加,

为此,应提高饲料浓度,增加蛋白质与能量的供应。产前一周根据食欲慢慢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增加0.5公斤,使瘤胃适应产后高精料的饲喂,以优质的粗料为主,产前一周肌注维生素D3,15毫升/头,并加强运动增加光照,可防止产后胎衣不下及瘫痪等疾病的发生产前采用低钙日粮,严禁日粮突变,控制食盐喂量,分娩后,应喂以麸皮汤(麸皮1公斤、红糖2公斤、矿剂100克、温水10~15公斤),以缓解产犊疲劳及分娩所失水分,还可预防胎衣不下及瘫痪。对健康正常的分娩牛,应让其自由采食青干草,尽量避免喂过多的青贮玉米料从分娩后第4天开始,配合精料按每日0.5公斤递增,使奶牛以后的11天内,日采食精料量达到10公斤,这样不仅能减缓分娩母牛在产后15天内体重的下降,而且对提高产奶起到促进作用禁止饲喂副料、块根料及绿料,以优质粗料及精料为主。根据食欲逐步增加精料,每天增加0.25公斤,掌握精粗比55∶45,不得超过60∶40。 泌乳早期(产后16~100天) 泌乳早期产奶量上升,以"料领着奶走",到产奶量不再上升或食欲饱感状为止。精粗比从55∶45逐渐过渡到60∶40左右,但不能超过60∶40,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3.5%以上。这一时期产量最高,但牛的采食高峰来得较晚,故有一段营养负平衡、体膘下降时期。这一时期,既要产量又要体膘。为此所有饲料都要挑选优质的,特别是粗料和精料。根据食欲精料逐渐增加。但每天精料增加不超过0.5公斤,

泌乳母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泌乳母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才向红063600 母牛产犊后便开始产乳进入泌乳期,在此期间,饲养管理是否合理,对泌乳母牛产奶量、繁殖性能、使用年限有很大影响,下面从以下七方面谈谈泌乳母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要多样搭配: 泌乳母牛的日粮应根据饲养标准合理搭配,要以青绿多汁饲料和优质干草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的部分用精料和其他添加剂补充。日粮应由两种以上粗饲料、2-3种青绿多汁饲料、3-4种精料组成。做到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青贮为主,青刈为辅,坚持干草,青贮常年不断。由于饲料多样化,可使日粮营养价值达到全价,适口性好,促进奶牛的食欲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保证泌乳母牛身体健康,提高产乳性能。 2、饲喂技术要科学: (1)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定时”使消化液分泌有规律。“定量”每次掌握饲喂量,保证牛吃饱。“少喂勤添”即每次添草、添料数量要少,但次数要勤,这样可使牛有旺盛的食欲。(2)稳定日粮:泌乳母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形成需要30天左右的时间,一旦打乱,恢复很慢。因此,有必要保持饲料种类的相对稳定。在必须更换饲料种类时,一定要逐渐进行,以便使瘤胃微生物区系能够逐渐适应。尤其是在青粗饲料更换时,应有7-10天的过渡时间,这样才使泌乳母牛能够适应,不至于产生消化紊乱现象。 (3)饲喂有序:根据精粗饲料的品质、适口性安排饲喂顺序,当泌乳母牛建立起饲喂顺序的条件反射后,不得随意改动,否则会打乱母牛采食饲料的正常生理反应,影响采食量。一般的饲喂顺序为: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但喂牛最好的方法是精粗料混喂,采用混合日粮。 (4)防异物、防霉烂:泌乳母牛采食量大,进食草料速度快,咀嚼不细,对异物反应不敏感,容易吞食铁丝、铁钉、碎玻璃等尖锐的异物,造成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的发生,因此严防这些异物混入饲料中喂牛。另外,切忌使用霉烂、冰冻的饲料喂牛,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 3、饮水要充足: 水对泌乳母牛十分重要,据试验,日产奶50千克以上的奶牛,每天需水100-150升,如饮水不足,会使产奶量下降。最好在牛舍内安装自动饮水器,让奶牛随时饮上新鲜而清洁的水。如无此设备,每天至少给牛饮水3-4次,夏季天热时应饮水5-6次。此外,在运动场内应设置水槽,经常装满清水,使牛随时都能喝到清洁的水。冬季水温不可过低,必要时可饮温水。 4、适当运动: 运动可增强泌乳母牛的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舍饲的牛必须保证适当的运动。如运动不足,易使母牛变肥,影响产奶量和繁殖力,而且会因体质下降而患病,因此对于泌乳母牛应每天坚持3-4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5、经常刷拭: 牛体刷拭对促进泌乳母牛新陈代谢、保持牛体清洁卫生和保证牛奶卫生均有重要意义。

浅谈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

浅谈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 泌乳牛的一个泌乳期大体上可分为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后期和干乳期。由于乳牛各阶段生产条件、生产性能、采食特点等不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也不同。 一、泌乳牛饲养管理的六个阶段 奶牛产后到干奶这一时期为泌乳期。标准的泌乳天数为305天,因饲养管理不当,配种不及时,常常有少于或超过305天的泌乳牛。 1.干奶后期,即从产前21天到产犊 1.1干奶后期的饲喂要点 1.1.1日粮中粗蛋白增加到14~15%; 1.1.2精料逐渐增加到 2.5~4公斤/天,使奶牛能适应产后高能量日粮; 1.1.3降低食盐添加量以防产后乳房水肿; 1.1.4为防止母牛产后出现乳热症(产后瘫痪),维持血液正常的钙水平,钙的采食量80~100克/日; 1.1.5添加酵母100~120克; 1.1.6如果出现非临床酮症,在产前3~7天饲喂丙酸钙。 2.干奶后期的管理要点 2.1根据每头牛的预产期,提前做好产房、产间的清洁

消毒及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碘酒、消毒过的剪刀、线绳、纱布以及助产所需的器械(西线绳、拉棒)、肥皂、热水和麦草等。 2.2分娩牛提前15天进入产房,临产前16小时进入产间,消毒后驱。分娩时环境要保持安静。 2.3尽量让牛自然分娩!需要助产事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在胎位正常时不要拽,要保护好分娩母牛的会阴,以防撕裂,助产人员要按照母牛努责的节奏向外下方拽拉。 2.4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等部位的粘液。从距犊牛脐孔处约10厘米的地方短脐,挤出脐内污物,并用5%碘酒消毒(或用烧红的烙铁短脐)。用干净的麦草擦净牛体,称重并填写出生记录,随后将其放入犊牛栏。 2.5母牛产后喂麸皮盐水,清理产房,更换弄脏垫草。母牛产后应立即吆喝其起立舔干犊牛身上的羊水,促进子宫收缩和胎衣排出。 2.6母牛产后30分钟至1小时内进行一次挤奶,挤出全部奶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挤速不宜太快!第二次要适当增加挤奶量,24小时以后可以正常挤奶。 2.7新生犊牛在1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喂量2公斤左右。初乳温度夏天34~36℃,冬天36~38℃. 2.8母牛产后在12小时以内胎衣自动脱落,应立即观察其是否完整。如有残留火锅24小时胎衣不下时,要请兽医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泌乳初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时间,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此时母牛一般仍应在产房内进行饲养。产后母牛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生殖道尚未复原,时而排出恶露。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当母牛产后休息片刻,即喂给较易消化的麸皮1~1.5kg,加食盐50~100g左右,以温水冲拌成稀汤让牛饮尽,可起到暖腹、充饥及增加腹压的作用。此时母牛往往表现口渴,如若不够可酌情再调制一些补充。切忌饮以凉水,饮水温度以37—40℃为宜。同时喂给优质干草1—2kg或任其自由采食。此时,不喂多汁饲料及糟粕饲料。在产后2~3天内以优质干草为主,辅以麸皮、玉米1~3kg。4—5天后,逐步增加精料,每日约增加1kg左右,至产后第7~8天,日粮可达到泌乳牛的给料标准。为防止精料过食造成消化障碍和过早加剧乳腺的泌乳活动,此时精料喂量以不超过体重的1%为宜。在乳房恢复消肿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青贮、块根类饲料的喂量。产后8—15

天的日粮配合,原则是在干物质中精料比例逐步达50%一55%,精料中饼类饲料应占25%~30%。增喂精饲料是为了满足产后日益增多的泌乳需要。 据北京市14个奶牛场资料统计,母牛分娩后的15天内,每天平均失重1 500~2000g,日粮能量不足会加剧此时能量的负平衡。同时,日粮中蛋白质浓度也应保持较高的水平,否则,将影响体脂转化成牛奶的效率。当产后15天,青贮喂量宜达15kg、干草3—4kg、块根类5~7kg,糟粕类不超过8kg。此时,除能量、蛋白、脂肪等营养处于负平衡外,体内钙、磷也同样处于负平衡状态。必须充足喂给Ca、P和维生素D。每头每日钙的喂量不低于150g,磷不低于100g。 长期以来围产后期多采用较为保守的饲养方法。即产后以恶露排净、乳房消肿作为体质复原的主要标志和目的。在饲喂上有意识降低日粮营养浓度,拖延增喂精料的时间,不喂块根等多汁饲料和糟粕饲料,避免刺激乳腺加速泌乳,担心加重乳房肿胀程度。结果出现了产后采食量低,这更加剧了泌乳盛期的营养负平衡;体质恢复慢,产后失重期延长,采食量增加,营养负平衡状态时间和失重期均缩短;母牛体质恢复快,发病率明显下降;可充分发挥泌乳潜力,泌乳高峰提前,泌乳期产奶量增加。但仍须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