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课件

新生儿黄疸课件
2.水浴疗法 黄柏30g。煎水去渣,水温适宜时,让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1日1-2次。 3.滴肠疗法 茵陈10g,栀子4g,大黄3g,黄芩4g,薏苡仁10g,郁金4g,水煎 2次,浓缩过滤成25ml,每日一剂,直肠滴入,连用7日用于湿热郁蒸证。 4.推拿疗法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者,可用推拿疗法,每日或隔日1次 。方法: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5—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局 部可用搓法搓热,并在相应的脊柱部位搓滚5—10分钟。 5.针灸疗法 脑红素脑病患儿可配合针刺疗法,每日一次,补法为主,捻转提插后不留针。3个月 为1个疗程。对症论治。
若黄疸动风,见神昏、嗜睡、抽搐,治宜平肝熄风,利湿退黄,方选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 羚羊角粉(另冲)、钩藤、天麻、茵陈、生大黄(后下)、车前子、石决明、川牛膝、僵蚕、 栀子、黄芩等。
黄疸虚脱,见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治宜大 补元气,温阳固脱,方选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常用药:人参、附子、干姜、五味子、麦冬、 茵陈、金钱草。
2.寒温阻滞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 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 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常用药:茵陈蒿利胆退黄,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燥湿,佐以党参益气 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柴胡、郁金、枳壳、桃仁、当归、赤芍、丹参行气化瘀。
大便于结加大黄通腑;皮肤瘀斑、便血加丹皮、仙鹤草活血止血;腹胀加木香、香橼皮理气;胁 下痞块质硬加穿山甲片、广虫活血化瘀。

4.新生儿黄疸

4.新生儿黄疸
返回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 2、程度过重 3、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 4、血清结合胆红素 > 26umol/L (1.5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特点

出现过早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返回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特点

程度过重

足月儿 > 221umolL
体内胆红素的形成
衰老或破坏红细胞的血红 蛋白 旁路胆红素 其他

体内胆红素的形成

衰老或破坏红细胞的血红胆白

血红蛋白—>血红素—>胆绿素—>胆 红素

1g————————>34mg 正常占80%左右
体内胆红素的形成

旁路胆红素
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 解,正常占3%以下。 新生儿停止胎儿造血,旁 路胆红素增加。

换血指征




1、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总胆红素> 68umolL ( 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 肝脾肿大、心力衰竭者。 2、血清胆红素超过342umol/L(20mg/dl). 3、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 12umol/L(0.7mg/dl)者 4、凡有早期核黄疸症状者,不论血清疸红素 浓度高低都应考虑换血。 5、早产儿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需适当放宽换 血指征。
胆红素的化学生理特点

未结合胆红素
1 、脂溶性,可以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 障,干扰脑细胞的代谢功能。 2、与蓝光(波长425—475mm)发生 化学反应成为易溶于水的光红素。 3 、 与 白 蛋 白 结 合 1g 的 白 蛋 白 结 合 15mg 胆 红 素 4、在肝内代谢为结合胆红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一、新生儿黄疸的概念一般来说,在医学上把出生28天之内新生儿的黄疸就成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主要指的就是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全,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不够完善,血中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无法得到良好的环节,皮肤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症状,这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主要指的就是因为胆红素代谢不够充分,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一般来说会在新生儿出生之后2-3天内出现,出现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完全消退。

早产儿黄疸持续的时间会久一点,还会伴随有食欲不振的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出现原因和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息息相关,比如说胆红素生成比较多,新生儿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新陈代谢;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够完全,干细胞的摄取能力还不能达到一定标准;新生儿缺乏胆红素的排泄能力。

以上种种原因都决定了有一半以上的足月儿和接近85%的早产儿都会在出生的第一周就出现黄疸现象;1.病理性黄疸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为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会导致血管外溶血、感染等症状,危害到新生儿的安全;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还不够充分,就会出现干细胞摄取功能低下的情况,会引发新生儿的缺氧和感染症状,还会引发Crigler-Najjar综合征,也就是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氨基转移酶缺乏,还会破坏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3.胆汁排泄障碍。

干细胞排泄功能受损,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

(3)母乳黄疸哺乳也是会让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之一,不过母乳黄疸并不会让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堆积,也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健康方面的危害。

母乳黄疸一般来说都会在新生儿出生后4天左右出现,持续时间在1-2周左右,在医生确定是母乳黄疸之前,需要先排除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护理ppt课件

观察生长发育情况
长期未消退的黄疸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如体重增 长缓慢、身高发育迟缓等。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可以帮助判断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治疗,随着孩子的生 长发育和多吃多排,可以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治疗,治疗方 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等。具体治疗 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病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
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 异常。
若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应尽早进行蓝 光照射治疗,同时遵医嘱用药。
病例二:家庭护理与预防
总结词
科学喂养、合理护理可预防黄疸。
详细描述
家庭护理和预防对于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病例二:家庭护理与预防
具体措施 鼓励母乳喂养,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新生儿黄疸能否自行消退?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可以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治疗,部分病情较轻的病例可以在治疗后自行消退。但是 ,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光疗、药物治疗或换血
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持 续时间,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观察黄疸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 发热、呕吐等,以便及时发现并
发症。
预防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常伴有并发症,如败血症、肝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改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预防并发症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病理性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ppt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ppt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ppt
2023-10-30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总结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 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一种临床现 象。
04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孕 期感染和用药不当。
分娩管理
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避免产程中感染,对新 生儿进行早期筛查,以便 及早发现黄疸。
喂养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 正确的喂养方法,避免过 度喂养或饥饿状态。
新生儿黄疸的饮食控制
胆红素脑病
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能会侵犯宝宝的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神经发育监测
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神经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新生儿黄疸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营养吸收障碍
黄疸可能导致宝宝食欲减退, 影响营养的吸收和生长发育。
免疫功能下降
黄疸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功能 ,使宝宝容易感染疾病。
监测黄疸指数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 观察黄疸的严重程度,及时采 取措施。
保持大便通畅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因排便不畅加重黄疸。
及时治疗
如黄疸指数过高或持续时间过 长,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 治疗建议。
分析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不足之处
缺乏专业培训
部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培训 和学习。
病理性黄疸
感染、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定义
胆红素代谢特点(成人vs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生理机制
肝细胞的胆红素负荷增加
红细胞容量增加 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早期产生的胆红素增加 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
肝脏摄取胆红素减少
配体蛋白减少
胆红素结合减少 胆红素排泄障碍
非速度限制性的排泄受阻
联结的胆红素(UCB-白蛋白)不溶于 水,不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 不会引起脑损伤,不能从肾小球滤 过
游离胆红素或称 未结合胆红素(UCB)
血循环中
+白蛋白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白蛋 白)或称联结胆红素
新生儿联结的胆红素能力 低下
原因:
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 量越低→联结胆红素的位 点也少。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 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白 蛋白联结,同时增加了UCB 的细胞毒性。
肝血窦
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成人vs 新生儿)
结合胆红素(CB):进入肝细胞与载体
蛋白Y/Z的胆红素与糖、葡萄糖醛酸结 合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易溶于水、
无毒,利于分泌入胆汁,或由肾滤过
不能透过半透膜。
定义
胆红素代谢特点(成人vs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正常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和排泄;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白蛋白 白蛋白
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
胆红素的来源(成人vs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 •
Rh溶血病确诊依据:母子Rh血型不合,母Rh(-)、子 Rh(+) ; 患儿红细胞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患儿血清抗体及类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特性:轻重不一、重者胎儿水肿。
① ② ③ ④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快,程度重 贫血:轻重不一,Rh溶血病出现早、重 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342μmol/L,分警告、痉挛、恢复、后遗症四期。
临床表现
•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 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 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 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 黄里透红。 •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 不发生核黄疸。 •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 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治疗
病因治疗、退黄、对症处理 (2000年 前)

早期干预、病因治疗、对症处理、神经 行为随访和干预(目前)
护理
• 一般护理 密切注意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 大便颜色,注意黄疸的变化,以及早发现及时处 理。 • 早开奶,做好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开始哺 乳,以促进肠蠕动,促使胎便及早排出,以减少 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总量。在做好母 乳喂养的同时,多喂水,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 的排出,如果一星期后黄疸减少不明显,可配用 小剂量中药“茵陈退黄合剂”或“鲁米钠”,以 帮助肝脏清除黄疸,大多数2周内消失,如果2周 内不退,应医院就诊,查找原因。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肝功能、 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排除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 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或 白蛋白等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换血疗法、纠正酸中毒等 措施。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孕期健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等 引起黄疸的疾病。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 件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 新生儿黄疸的案例分析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 和黏膜黄染的现象。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 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够的液体和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 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避免感染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脐部感染,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早期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刺激 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
合理饮食
孕妇在孕期和哺乳期应合理饮 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同时注 意保暖和卫生。
健康宣教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知和警惕性, 及时发现并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
ABO溶 血 黄 贫 疸 血 生后2~3天 出现 新生儿后期 不明显 Rh溶血 在24小时出现 出现早且重 多有
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的典型表现
分期
警告期 痉挛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表现
反应低下,肌张力下降,吸吮力弱 肌张力增高,发热、抽搐,呼吸不规则 肌张力恢复,体温正常,抽搐减少 听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 牙釉质发育不良,智力落后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 中血型抗体通过胎 盘进入胎儿循环, 发生同种免疫反应 导致胎儿、新生儿 红细胞破坏而引起 的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 ABO血型不合多为母亲O型,婴儿A型 或B型。 � Rh血型不合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 Rh阳性胎儿且Rh溶血病一般不会在第 一胎发生。且较为严重。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光照疗法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换血指征 : 新生儿换血术 新生儿换血术换血指征 换血指征: 120g/L, 1产前诊断基本明确而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低于 产前诊断基本明确而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低于120g/L, 伴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者。 342umol/L (20mg/dl )且主要是未结合 2 血清胆红素超过 血清胆红素超过342umol/L 342umol/L( 20mg/dl)且主要是未结合 胆红素者。 3凡有早期核黄疸症状者,不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低都应考 虑换血。 4早产儿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肿、严重贫血等病史者, 生后数天也可作为换血的参考。 :RH 血型不合时应采用和母亲相同的 RH 血型, 血源的选择 血源的选择: RH血型不合时应采用和母亲相同的 血型不合时应采用和母亲相同的RH RH血型, 血型用与新生儿同型血或 O型血。 而ABO ABO血型用与新生儿同型血或 血型用与新生儿同型血或O 血型不合时,母亲是 O型,新生儿是 A型或 B型, ABO ABO血型不合时,母亲是 血型不合时,母亲是O 型,新生儿是A 型或B AB 型血浆和 O型红细胞混合后换血。 最好采取 最好采取AB AB型血浆和 型血浆和O

学习的主要内容
� � � � � �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介绍
谢 谢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护理措施
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 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 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 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的补液内容 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 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于白蛋白 联合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持续时间
0.5~1.5d 0.5~1.5d 2w 终生
新生儿溶血病——辅助检查
� 血型检测 � 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及网织红细胞、有 核红细胞增多 � 血清胆红素增高 � 实验 白实验 Coomb’test实验即直接抗人球蛋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 � � �
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治 疗基础疾病。 蓝光疗法 ,换血疗法 ;提早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 蓝光疗法, 换血疗法;提早 喂养诱导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肝循环;保持大 便通畅。 保护肝脏。 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 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 素。
新生儿黄疸——治疗要点
蓝光治疗 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 汁排出体外。患儿置于保温箱中,用黑眼罩(纱布 裹黑纸)遮盖双目及遮盖会阴。治疗过程中要注意 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患儿血清胆红 素降至 220.5 μmol/L 以下时可停止光疗。 素降至220.5 mol/L以下时可停止光疗。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68 、4umol/l 蓝光治疗的禁忌症 禁忌症: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 68、 或有肝功能损害者,因可导致青酮症,不宜光疗。 并发症 :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 蓝光治疗的 蓝光治疗的并发症 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 低钙血症、贫血、青酮症。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NICU
2011年9月4日
目的
� � � � �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 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内容
� � � � � �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
定义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 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 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 性之分。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以母 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 造成的黄疸较重。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 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病理性黄疸--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 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 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 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 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 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 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 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 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特点是: 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 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 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 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 50%, 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的足月儿和> 80% 生理性黄疸是约50%~60% 50%~60%的足月儿和> 的足月儿和>80% 的早产儿于生后 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 的早产儿于生后2~3 2~3天内出现黄疸, 天内出现黄疸,4~5 4~5天 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两周内 3~4 周。 消退,早产儿可延到 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 3~4周。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 体温过高
感染,腹泻。 与照射蓝光有关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做好相应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黏膜、巩 膜的色泽,评估恢复情况。注意神经系统 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 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报告医 生给予及时处理。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 状 。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 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 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
� �
24 小时内出现 黄疸在生后 黄疸在生后24 24小时内出现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 205.2 ~ 256.5umol/L ,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 85 μmol/L 或每日上升超过 或每日上升超过85 85μ
� � �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 2周,早产儿> 4周 周,早产儿>4 黄疸退而复现 μmol/L 血清结合胆红素> 26 26μ
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胆红素生成较多 � 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 足 �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 肠肝循环的特征
胎粪排 胎粪排 除延迟 除延迟 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缺氧 缺氧 饥饿 饥饿
黄疸 黄疸 加重 加重
脱水 脱水
酸中毒 酸中毒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病理性黄疸
注意: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 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 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 (常称核黄疸 ),引起 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 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 常称核黄疸) 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 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护理评估

健康史 了解患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母婴血 型、体重、喂养及保暖及大便情况。

身体状况 观察患儿的反应、精神状态、吸吮 力、肌张力等情况,监测体温,呼吸,皮肤 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有无感染灶,了解 胆红素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见护理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