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星形细胞肿瘤显微外科切除3例.

脑星形细胞肿瘤显微外科切除3例.

脑星形细胞肿瘤显微外科切除3例【关键词】丘脑;星形细胞肿瘤;手术入路;侧脑室外引流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丘脑星形细胞肿瘤治疗的观念趋于一致: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应尽可能全切病灶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对于高级别的星形细胞肿瘤也要尽可能切除病变,为后期放化疗做准备,本文回顾分析了3例显微镜下切除的丘脑星形细胞肿瘤。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我科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3例丘脑星形细胞肿瘤,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岁、15岁、59岁。

病程分别为8 d、36 d、2个月。

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1例。

1.2 临床表现均有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以及局灶神经损害症状(对侧轻瘫2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1例,同侧共济失调1例,视野缺损1例)。

1.3 影像学表现 3例均行头部CT及MRI扫描:第1例为Ⅰ级星形细胞瘤(术后病理证实),表现为丘脑内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

显示长T1、长T2信号,无增强。

第2例为Ⅲ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丘脑内长T1、长T2信号,浸润生长,部分增强。

第3例为多星形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不规则混杂信号,环状强化,瘤周水肿广泛。

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表现,肿瘤分别位于丘脑的前方、后方和突入三脑室。

直径分别为2、3、4.5 cm。

1.4 手术方法分别采用(1)胼胝体穹窿间腔穹隆间入路:仰卧位,右侧发际内马蹄形切口,颅骨钻孔后界在冠状缝上,前后5~6 cm,呈梯形骨瓣,尽量暴露矢状窦右侧缘。

弧形剪开硬膜,翻向中线。

于冠状缝前2 cm 分开纵裂直至下矢状窦。

分开两侧胼周动脉即可见胼胝体,切开胼胝体的方向为垂直两侧外耳门的连线,进入透明膈间腔,钝性分离两侧穹窿即可进入第三脑室,首先瘤内分块切除肿瘤,获得足够操作空间后,再沿周围切除残余肿瘤,适用于突向三脑室的肿瘤。

(2)右额中回侧脑室额角扩大室间孔入路:切除丘脑前部突向侧脑室的肿瘤。

(3)顶上小叶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入路:切除丘脑后部突向侧脑室三角区肿瘤。

下丘脑解剖及疾病影像大汇总–影像PPT

下丘脑解剖及疾病影像大汇总–影像PPT

下丘脑解剖及疾病影像大汇总–影像PPT下丘脑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下丘脑功能损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是内分泌功能紊乱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根据病人年龄和临床表现,通过准确的解剖定位和观察病变组织特征,认识它们的信号特点和增强模式,有利于对下丘脑区域病变的鉴别诊断。

下丘脑解剖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

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

通常将下丘脑从前向后分为三个区:视上部位于视交叉上方,由视上核和室旁核所组成;结节部位于漏斗的后方;乳头部位于乳头体。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界限不甚分明,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

下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故为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

它们能调节垂体前叶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

颅脑正中矢状面。

AC:前联合;LT:终板OC:视交叉;IS:漏斗柄;TC:灰结节;MB:乳头体;PC:后联合;PF: 联合后穹窿;MT:乳头丘脑束。

颅脑冠状面MRI 表现。

A:弓状核;AC:前联合;DM:背内侧核;L:外侧核;LPO:视前外侧核;MB:乳头体;MPO:视前内侧核;P:后核;OT:视束;OC:视交叉;SC:视交叉上核;SO:视上核;F:穹窿;PV:室旁核;VM:腹内侧核;ME:正中隆起下丘脑病变主要包括:先天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血管源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炎性及肉芽肿性疾病。

周围结构病变也可以受累:如,垂体病变。

1. 年龄小于 5 岁的患儿,当表现出神经纤维瘤 -1 型皮肤或影像学特征时,有助于诊断神经胶质瘤;此外,颅咽管瘤、错构瘤及生殖瘤均好发于儿童;Rathke裂囊肿、脑膜瘤、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年;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

2. 临床特征表现性早熟和(或)痴笑发作提示诊断灰结节错构瘤;尿崩症好发于下丘脑生殖细胞瘤及肉芽肿性疾病,而神经胶质瘤很少出现尿崩除非在疾病晚期。

3. MRI信号特点在大多数患者中,症状和体征仅仅提示下丘脑病变,而 MRI 影像学学特点(解剖位置、信号强度及强化形式)有助于更特异性诊断如错构瘤及骨脂肪瘤好发于灰结节;漏斗柄强化增粗是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结节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最常见影像学表现;此外,单独的漏斗柄增厚还可见于少数中枢性尿崩症报道;当下丘脑肿瘤累及视交叉及视神经时,可能指向下丘脑-视交叉神经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颅脑肿瘤是指发生在颅脑部位的一类肿瘤,它们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是良性的。

颅脑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其中手术是治疗颅脑肿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一项临床研究对比了显微外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显微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此外,术后恢复情况也更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

这些结果表明,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一项研究探讨了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研究发现,显微外科手术在切除一些复杂肿瘤时效果更好,例如颅底肿瘤和脑干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野和更准确的操作,有助于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小限度地损伤周围关键结构。

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还有一些其他应用,例如组织切片的快速诊断和术中电生理监测。

组织切片的快速诊断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迅速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边缘,从而指导手术的进展。

术中电生理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脑功能状态,避免对功能区域的损伤。

总之,显微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视野,帮助医生更好地切除肿瘤,并减少手术创伤。

显微外科手术还可以辅助诊断和监测术中脑功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然而,显微外科手术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技术要求高、设备昂贵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显微外科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改进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颅脑肿瘤患者的治疗。

下丘脑影像解剖

下丘脑影像解剖

04
下丘脑影像解剖的临床应用
诊断下丘脑病变
01 诊断下丘脑肿瘤
通过影像解剖可以发现下丘脑区域是否存在肿瘤, 并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02 诊断下丘脑损伤
影像解剖可以显示下丘脑在颅脑损伤后的形态变 化,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和预后。
03 诊断下丘脑功能失调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的结构变化,有助 于诊断下丘脑功能失调相关疾病,如内分泌失调、 睡眠障碍等。
总结词
功能成像、代谢活性评估
详细描述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显示下丘脑的功能活动和代谢活性,对于评估神经功能和疾病进程具有重要意 义。
下丘脑SPECT解剖图谱
总结词
血流灌注成像、药物代谢评估
详细描述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 描)可以显示下丘脑的血流灌注情 况,评估药物代谢和神经递质功能。
评估下丘脑功能
01 评估下丘脑分泌功能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分泌激素的相关区域, 评估激素分泌情况,为诊断和治疗下丘脑分泌相 关疾病提供依据。
02 评估下丘脑神经功能
通过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神经活动的变 化,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神经 系统相关疾病。
03 评估下丘脑血流灌注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 评估下丘脑的血流供应状态,为诊断和治疗相关 疾病提供依据。
食信号的平衡。
体温调节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和神经调 节机制,控制体温的稳定。
情绪调节
下丘脑与情绪调节有关,通过与边缘 系统、杏仁核等区域的联系,影响情 绪的表达和行为反应。
02
下丘脑影像学检查方法

丘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丘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丘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丘脑肿瘤的方法,评价其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8例丘脑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8例丘脑肿瘤中,镜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

术后2例轻偏瘫,1例短暂性失语。

随诊3~16月,有2例复发,余未见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及复发。

结论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是丘脑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合理的手术入路及术后必要的放疗、化疗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标签:丘脑;肿瘤;显微手术丘脑肿瘤位于脑的深部,毗邻下丘脑、第三脑室和内囊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肿瘤切除时若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将导致不良后果。

笔者所在科2003年1月~2010年6月共收诊丘脑肿瘤8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17~67岁,病程3~4年。

肿瘤位于丘脑前部5例,位于丘脑后部3例。

位于右侧5例,左侧3例。

1.2临床表现8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不同程度偏瘫4例,嗜睡或意识朦胧3例,言语不清2例,精神障碍1例,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1例,视力减退2例。

1.3放射学检查本组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

CT 显示混杂密度4例,低密度2例,稍高密度肿瘤2例。

MRI显示3例呈长T1长T2信号,占位征明显,周围轻度脑水肿。

3例是长T1稍长T2异常团块影,另2例长T2信号,边界不清,局部脑沟消失,脑室受压。

1.4病理学检查术后病例星形细胞瘤1~2级3例,3~4级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脑质母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1例。

1.5治疗方法1.5.1手术方法全麻下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

丘脑前部肿瘤取仰卧位,于额叶反质运动区前和距矢状中线各2.5 cm处,向前纵行切开额叶皮质3 cm,进入侧脑室前角。

后部肿瘤取侧卧位,面向下倾斜15°,切开顶叶进入侧脑室体部和三角区。

严格分清室间孔,脉络丛,丘纹静脉,寻找丘脑处肿瘤隆起处。

在切开丘脑探查肿瘤前,以盐水棉片覆盖好其前内的突间孔,并以棉片填塞三角区和下角后部,防止术中止血及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其他部分。

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比性 。
1 . 4 统计 学 处 理 :使 用 S P S S 1 3 . 0 对 各 项资 料进 行 统计 、分析 , 以P<O . 0 5 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 果 两 组 患 者 经 过 治 疗 后 , 临 床 症 状 均 有 所 改 善 ,对 照 组 患 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为4 5 . 0 0 % ,观 察 组 患 者 治 疗 的 总 有 效 率 为
吉林 医学 2 0 1 4 年8 月第 3 5 卷 第2 3 期
51 3 7
显微 外 科治 疗丘脑 肿 瘤 的临床 疗效 分析
谢 军 ( 四川攀枝花学 院附属 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 1 7 0 0 0)
【 摘 要】目的 :研究 显微 外科 治疗 丘脑 肿瘤 的 临床疗 效并 进行 分 析 。方 法 :选择 丘脑 肿瘤 患者 8 O 例 作为 研究对 象 ,分 为对照 组 与观
4 参 考文献
[ 1 1 ] 王 蒙, 孙 红卫 , 张 鹏. 显微 外科 治疗 丘 脑肿 瘤 临床分 析 【 J ] _ 中 国
实用 医刊 , 2 0 1 4 , 2 5 ( 1 ) : 1 1 4 .
致残 和 死亡 ,给 患者 家庭 和社 会 带来 了负担 ] 。现 在 院方 正 在寻 求 一 种更 为 有效 的手 术 治疗 方法 ,显 微 外科 治疗 方法 是 一种 不错 的选 择 ,医 生用 显微 仪 器对 患者 进行 手 术 ,对不 同的肿 瘤位 置选 择正 确 的人 路 ,选择 距 离肿 瘤最 近 的人 路方 法 ,而且 在 手术 过程 中保 证 了血 管 与其他 各 个功 能 区域 安全 性 ,避 免 了多余 的损 伤 , 更 好 地 显 露 了 肿 瘤 的位 置 ,便 于 医生 更 好 地 切 除肿 瘤 [ 4 】 。 近年

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临床分析

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临床分析
择、 手术技巧 以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2年 , 复发 3例 , 死亡 1例。结论 1 3例丘脑肿瘤 患者 中, 全切 8例 , 次全切 除 4例 , 部分切 除 1例 。术后 短期 症状和神经功能 明显改善 3例 , 改善 5例 , 无明显变化 2例 , 症状加 重 1例 , 死 亡 2例。余 1 1 例 均获得 随访3个月 一 显微 手术切 除是丘脑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术中须注意保 护周 围重要 结构 , 脑 深 部引流静 脉损 伤引发的静脉 性脑梗死是造成手术失败的重要 原 因, 术后应辅 以必要 的放 疗及 化疗。
2 0 0 6 , 4 4 5 ( 4 ) : 2 2 2 - 2 2 9 .
板靠近膝关节端有密集 的螺 钉 固定 孔 ( 5~ 7个孔 ) , 而且 旋入
的螺钉在不同方向 , L I S S骨端 区域 的 自攻型锁定 螺丝钉 ( L H S )
的位置与角度均经过精确的设计 , 其 固定的稳定性 由 自锁 型螺 钉与钢板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来维持 , 固定 可靠 。L I S S钢板不
发生 , 膝关节 屈伸达 0 。~1 2 0 。 。2 8例 中优 l 8例 , 良9例 , 中l 例, 差 0例 , 以优 良为满意标准 , 优 良率 9 6 . 4 %。
3 讨 论
需要预弯 , 单皮质 固定 在随访 中没 有发 现 内固定 的松动 、 断裂
和失效 , 钢板可 以在远离 骨折 的创 口内于 肌 肉之下插 入 , 不
2 0 0 4 , 2 4 ( 4 ) : 2 4 4  ̄4 8 .
【 2 ] B dd i n C, F a n k h a u s e r F , Ho f e r H P, e t a 1 . T h r e e — y e a r r e s u l t s o f p r o x i — m a l t i b i a f r a c t u r e s ̄ e me d w i t h t h e L I S S [ J ] . C l i n O  ̄ h o p R e l m R e s ,

下丘脑的显微外科解剖

下丘脑的显微外科解剖
南 宁 50 2 ) 3 0 1
( 西 医科 大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广
摘 要 目的 : 为手 术切 除 颅 咽 管 瘤 提 供 下 丘 脑 的显 微解 剖 知 识 。方 法 : 1 对 O例 游 离 的 成 人 脑 底 组 织 和 1 O例 矢 状 正 中 切 开 脑 组 织 的 终 板 、 脑 室底 进 行 显 微 解 剖 和 测 量 。结 果 : 终 板 的 高 度 和 最 大 宽 度 分 别 为 9 3mm 和 7 2rm; 节 漏 斗 区 的 高 度 、 三 ① . . n 结 长 度 、 侧 界 、 度 分 别 为 1. 外 宽 1 6mm、. i 8 6mm、5 1mm; 前 交 通 动 脉 发 出 3 1 穿 通 动 脉 , 过 终 板 外 侧 角 和 上 角 8 3mt、. 1 1 . ② .支 经 周 围 进 入 下 丘 脑 前 部 。③ 三 脑 室底 的供 血 动 脉 主 要 包 括 来 自视 交 叉 下 动脉 、 体 上 动 脉 、 交 通 动 脉 , 垂 后 以及 基 底 动 脉 顶 端 和 大
p r o a i g a t re r m C A s3 1 e f r tn re i s f o A o wa . .Th u e a e i n w a i l u p id b h u e i rh p p y e t b r l g o s ma n y s p l y t e s p r y o h — r e o
oma . M e h ds The h ot l mua e i n wa x mi d i 0 s l t d br i nd 0 s to : yp ha a s r g o s e a ne n 1 io a e ans a 1 mi a ta a n . d s git lbr i s The lm i a t r na i t e a r g o nd a t ro c m m u c tng a t r ACo ) we e a n e mi ls, ub r l e i n a n e i r o nia i r e y( A r mir a a o z d, c o n t mi e ob e ve a d me s r d. s ls Th i hta d t a ge twi t fi i i he l mi e mi a s a — s r d, n a u e Re u t : e he g n he lr s d h o ncson oft a na t r n lwa v ea e . r g d 9 3 mm nd 7 a .2 mm ;r s c i e y The hegh ,l ng h,wi t a he l t r lb d r o he t e e pe tv l . i t e t d h, nd t a e a or e f t ub r r g on we e 1 . e i r 1 6 mm ,8 3 mm ,1 . . 5 1 mm ,a d 8. m ;r s c i l n 6m e pe tvey.The me n n a umbe fhy t lm u ro po haa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rid feeding—relllled peptides involved
in
81.蛔for
third ventrieular
tu・
the
^na枷cal
of
regulafionof蛐[J
J.R
Scier∞e
Intematimud,2003。78(3):123—138. Kleij AAM,Nijenhuis,IVl.et a1.The hormone domain mqIlired for the eorreel pr011nTmm traf- IⅪthway[J].J“lmal of
万方数据
・76・
损伤下丘脑结构和保护好下丘脑穿动脉,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 的先决条件,是手术效果的关键。 3术中下丘脑的保护 多种手术入路可以到达下丘脑【17】。如胼胝体人路、翼点 入路、经侧脑室入路、额下入路和经蝶人路等。由于肿瘤生长 部位不同,常累及不同的结构,因此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可减 少下丘脑损伤机会。术中需仔细辨认垂体柄、漏斗、灰结节和 乳头体等下丘脑结构。第三脑室与下丘脑的位置关系密切,下 丘脑构成三脑室的两侧壁的下部和底。下丘脑组织与三脑室 脑脊液之间,仅隔一层室管膜上皮,若为三脑室的占位,势必对 下丘脑造成压迫和损伤,而下丘脑的分泌及内分泌核团主要位 于第三脑室的外侧壁。特别是前下方。因此在处理三脑室肿瘤 时,应认真分辨肿瘤侵犯范围,仔细剥离,切勿损伤三脑室壁。 垂体柄是手术中重点保护的对象,术中应仔细辨认。若瘤壁与 垂体柄粘连,不可强行剥离,宁可残存少量肿瘤残余,亦不可轻 易损伤垂体柄。一旦垂体柄离断不可避免,也应保留残存垂体 柄的完整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终板为视交叉上部前缘的一层 菲薄的灰质,经终板入路切除三脑室肿瘤时,显露和切开终板 应减少牵拉大脑前动脉一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注意保护大脑 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向三脑室发出的下丘脑穿动脉,该处穿动 脉损伤,则会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Yasargil等¨8J提出了颅咽 管瘤的分型:鞍内型,鞍内一鞍上型,鞍上一视交叉旁一脑室外 型,脑室下一外型,脑室旁型,脑室内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有 很大帮助。了解颅咽管瘤和垂体柄关系,有利于垂体柄和下丘 脑的保护。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不同手术人路非常重 要L19I。向额叶生长和鞍内鞍上生长的颅咽管瘤可以选择额下 入路,优点是较好的显露视神经、视交叉和同侧颈内动脉,尤其 当视交叉后置时。但三脑室显露不佳,视神经深部结构显露不 佳,尤其当视交叉前置时。向鞍上、鞍旁、角间池、斜坡生长的 颅咽管瘤可以选择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打开外侧裂可以 较好地暴露肿瘤,直视鞍旁结构,显露鞍后结构,视野较好。但 单侧手术视野.对侧和三脑室前的肿瘤切除困难,垂体柄辨认 困难,对侧视神经暴露困难。经纵裂入路可以切除鞍上、鞍内、 鞍后及向三脑室前部的肿瘤,可以清楚辨认平台,鞍结节、鞍上 池、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视交叉、终板和前交通动脉,解剖标 志清楚。容易辨认垂体柄。肿瘤前后暴露范围大,可以有效保 护视交叉和前交通动脉。可以避免单侧额底入路嗅神经的损 伤。但对于向鞍旁生长的肿瘤切除困难,有时需要阻断额部引 流静脉。三脑室及三脑室后的肿瘤,采用经胼胝体一透明隔间 隙一穹窿间人路。优点是三脑室及三脑室后显露好,直视下可 以向两侧前后扩展,保护穹窿柱、丘脑前部和大脑内静脉、丘纹 静脉,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可以暴露三脑室前中后的肿瘤。 不论采用哪种手术入路,都要注意保护和肿瘤切除相关的垂体 柄、漏斗、内侧隆起、灰结节、乳头体等下丘脑神经结构和避免 Willis环发出的细小穿动脉的损伤。手术人路的原则是最小程 度的破坏正常脑结构,最大程度显露肿瘤。 4展望 下丘脑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中枢,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 肿瘤侵犯下丘脑后,则肿瘤切除困难,熟悉并掌握下丘脑结构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了解下丘脑穿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在
[3]王忠诚,于春江.颅脑外科l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2-"122—130. [4]王守森,章翔.鞍区的显微解剖与手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5:53—57. [5]Fumhashi H,Takenoya F,Guan JL,et a1.Hypoth且lamie neul,oml networks
diⅫders
the
posloperative
[J].Zhtmud Vopr∞y (2):39—42.
Neir0I㈣i I唧i
clinical
picture
of basaldiencephalitic
tumors
N—N—Burdenko,2002,43
[8]Sehofl C,Sehleth A,Berger D,et a1.SympathoⅨlreml eouterre利atlon
[6]de Bree刚,vfl口rl
theva岬in
in
der
prohormone is
tlckiIlg through the∞口曲Dry
N鼬rinology,
2003.15(12):1156一1163. [7]
Amcheslavskii VG,Bragina NM.DchokIl0幻忸TA,et a1.Water electrolyte
型直处登堂盘查2螋生2旦筮!§鲞箜2塑墅丛丛』Q型世QE§堕珏鲤壁羔墅:2塑:巡:!i:№:;
・综述・
・75・
下丘脑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研究进展
张洪伟综述李爱民审校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22002)
下丘脑发生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头端,它是脊椎动物脑进 化过程中较为保守的部分.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中枢,控制着与 内脏相关的各种活动…。由于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颅脑肿 瘤侵犯下丘脑后,则肿瘤切除困难。术后易发生严重合并症, 影响病人预后和生存率。最容易侵犯下丘脑的肿瘤常见的有 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垂体瘤、生殖细胞瘤等,该类肿瘤的治疗 效果标志着神经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水平【2J。 1下丘脑显微外科解剖 1.1下丘脑的位置:下丘脑位于丘脑的前下方,构成间脑 的腹侧部分。下方是垂体,并通过垂体柄与之衔接。其前界为 终板,上界为下丘脑沟,借下丘脑沟与丘脑分界,下界从前向后 由视交叉、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构成。由正中矢状位观察,它 被三脑室分成左右两部分,其内侧面构成第三脑室两外侧壁的 前下部和底壁。从腩底面观察下丘脑,它是由视交叉、视束、左 右两侧大脑脚围成的近似菱形的区域,从前向后分别为视交 叉、漏斗、灰结节、正中隆起、漏斗柄、乳头体及后穿质[3-4J。 1.2下丘脑的核团:下丘脑可以分为四个区域:视前区, 视交叉区,结节区和乳头体区bJ。不同区域包含有特定的神经 核团。视前区位于视交叉前缘与前连合之间,内含有视前室周 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视交叉上方的视上区含有交叉 上核,视上核,视旁核。结节区内有弓状核,结节核,腹内侧核, 下丘脑背内侧核,外侧核。乳头体区含有乳头体核及下丘脑后 区核[6-7 J。下丘脑区的神经核团,按其细胞大小和功能分为三 类:普通神经核团,神经分泌小细胞核团和神经分泌大细胞核 团。普通神经细胞核团.包括视交叉上核,视前外侧核,漏斗核 外侧亚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外侧核,乳头体核和后核,均为 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中继核,与摄食、体温、昼夜节律等的调 节有关。神经分泌大细胞核团,包括视上核和室旁核外侧亚 核,主要合成并释放神经垂体激素(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神 经分泌小核团,包括视前内侧核,室旁内侧亚核和漏斗核内侧 亚核等第三脑室室周灰质。神经分泌小细胞合成分泌各种释 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参与情感、行为及腺垂体细胞分泌活 动的调节。 1.3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除接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的 信息外,还接受脑内的学习、记忆等相关功能中枢信息,并将上 述信息加以处理并做出反应。下丘脑内聚集大量的神经核团, 一日损伤,则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内脏活动调节:下丘脑前 内侧部包括视前区、视上区和灰结节脑室部是副交感神经中 枢,后外侧部是交感神经中枢。当病变累及或手术刺激该区域 时。可引起血压、心率、呼吸、瞳孔等的改变。此有利于术中通 过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避免损伤下丘脑【8J。该部受损后, 易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并广泛出血,进而溃疡形成旧J。 体温调节:下丘脑视前区含有温度感受器,其神经元对各种细 菌和有毒热原起反应,下丘脑视前区存在散热中枢,该区受损 易致高热,下丘脑的后外侧区存在产热中枢,该区损伤会引起 体温不升。下丘脑损伤后,中枢性高热较常见,术后体温过高 或过低,均提示下丘脑严重损伤。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调节:下 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前区及视上核神经元,根据血 浆渗透压的变化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10—1|。维持血液中的 渗透压平衡。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由视七核和室旁核细胞分 泌,该处损伤后,将出现尿崩症。同时还可出现低血钠综合征 或高血钠综合征bJ。另外,下丘脑乳头体区的外侧有摄食中 枢,而饱感中枢位于腹内侧核【12-13J。下丘脑控制饮水的区域 位于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后外侧区为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组成部分,与维持觉醒有关。同时下丘脑还于人体的昼夜规律 和生殖功能有关。 1.4下丘脑的血供:下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大脑Willis 环,包括颈内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等,这些血管较 为恒定的向下丘脑不同部位发出细小的穿动脉,供应下丘脑。 视前区血运来自由前交通动脉发出的穿动脉。结节区血运来 自垂体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分支环绕漏斗形成血管丛,分别 供应垂体柄和下丘脑结节漏斗区。乳头体区血运来自后交通 动脉、基底动脉顶部和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动脉和丘脑膝状动 脉。最尾侧的室周区来自后穿质和乳头体侧方的穿通动脉。 Heubner回返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亦可能参与下丘脑的供血。 下丘脑的静脉回流到基底静脉。手术中应仔细辨认这些血管 及防止小穿动脉痉挛是维持术后下丘脑功能非常重要的一
di叩蛔sellae
a1.C.rowtIl patterns and
oi"cn“0ph8ryTl-
implication
its咖caI
[J].sll唱Neural,2002,57(1):25—53. [2]Joimson R,13eahrillg删,Piepmeir J,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