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升-第八讲 情节要“波澜起伏”教案

合集下载

《写出情节的波澜》作文指导教案备.docx

《写出情节的波澜》作文指导教案备.docx

写出情节的波澜作文指导教案《》作文指导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写出情节的波澜――记叙文写作技巧谈教学目标:1.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要善于抓住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充实情节和细节,使记叙文生动可感。

课时分配: 2 课时课前准备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他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偷得寿桃献至亲。

这一下全场叫好。

短短四句,一会让听者惊,一会让听者怒,一会让听者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出人意料,一波三折,吊足胃口。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怎么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首先我们选择材料的时候就要学会挑选一些有起伏、有变化的事情来写,比如说我们学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课文。

其次是要还要学习一些兴波澜的方法。

看看别人是怎样运用方法在文章兴风起浪,波澜迭起的?我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也让这些方法使我们的文章大放异彩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写出情节的波澜1、通过例文评析总结常见兴波澜的技巧并体会其效果。

2、通过自写自评续写片段作文的过程初步掌握常见兴波澜的方法。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目的1、领会什么是波澜,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2、了解兴波澜的技法,学会一波三折地叙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就是这样写的:“伊丽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148字)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小说,全文148字,情节中却包含着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尸,不料运回的是狮尸;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巴布在狮腹内。

小说虽短,却一波三折,具有艺术魅力。

我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在回与回之间巧妙利用情节张驰起伏的变化,从而紧扣读者和观众的心弦,使之欲罢不能。

二、教师提示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安排文章结构,最忌平铺直叙。

文章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变化,象流水帐,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那是很难获得读者喜欢的。

因此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些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而这种一波三折、曲折多姿、引人人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⑴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客观性)⑵“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阅读心理)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⑴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写作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写作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写作叙事要有波澜教案《写作叙事要有波澜》我呀,特别喜欢听故事,也特别爱写故事。

可是我发现,有的故事就像白开水,平平淡淡,一点意思都没有。

就好像一直走在一条笔直的大路上,周围啥新鲜玩意儿都没有,那多无聊呀。

而那些特别吸引人的故事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冲上去,一会儿又猛冲下来,刺激得很呢。

这就是有波澜的叙事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明给我们讲他周末的经历。

他说:“我早上起来,吃了早饭,然后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吃午饭,下午看了会儿书,晚上就睡觉了。

”哎呀,他一说完,我们好多同学都忍不住打哈欠了。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你满心期待打开一个宝盒,结果里面啥都没有,就一块普通的石头,多让人失望呀。

可是后来呢,小红讲了她的故事。

她说:“我那天早上起来,发现我的小宠物仓鼠不见了。

我可着急了,到处找啊找,床底下、柜子里,甚至连鞋子里面我都找了,就是没有。

我都快急哭了,心想它是不是跑出去再也不回来了。

我正伤心着呢,突然听到衣柜里有动静。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衣柜,嘿,这家伙在我的一件毛衣里面睡着了,还把毛衣咬出了好几个洞。

你们说,气不气人?不过找到它我可高兴坏了。

”哇,小红讲完这个故事,我们都听得入神了。

这就是叙事有波澜呀。

本来仓鼠不见了,这是一个让人担心的事情,就像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我们的心也跟着悬起来了。

然后又在衣柜里找到它,就像乌云散去,阳光又出来了。

还有一次,我们写作文比赛。

题目是《我的一天》。

好多同学都写得很平常,像什么早上几点起床,去学校上课,老师讲了啥,中午吃啥,下午又干啥。

可是小李同学的作文就不一样。

他写:“我早上起来,本以为是平平无奇的一天。

我像往常一样去坐公交车上学。

刚上车,我就发现我的公交卡不见了。

我翻遍了书包的每个角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司机叔叔都有点不耐烦了,说没卡就得投币。

我一摸口袋,完了,一分钱都没有。

这时候,我后面一个大姐姐说:‘小朋友,我帮你付吧。

’我特别感激她,心想今天可遇到好人了。

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教案标题: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目标:1. 了解写事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 掌握写事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写出有趣、生动、富有波澜的写事文。

教学内容:1. 写事文的定义和特点;2. 写事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3. 写事文中的描写技巧;4. 如何使写事文更生动有趣。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篇有趣的写事文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事情,引起学生对写事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写事文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 讲解写事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10分钟)向学生讲解写事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并解释每个部分应该包含的内容。

同时,介绍写事文的写作要求,如真实性、客观性和生动性等。

Step 3: 分析写事文中的描写技巧(15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写事文中常用的描写技巧,如形象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并解释这些描写技巧如何使写事文更加生动有趣。

Step 4: 撰写写事文的实践活动(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有趣事件,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撰写一篇有波澜的写事文。

鼓励学生在文中运用多种描写技巧,使文中的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Step 5: 分享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事文,并进行互评。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改进写作。

Step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写事文要有波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有趣的写事文样本;2. 描写技巧的示例;3. 学生撰写写事文的纸张。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撰写的写事文的质量和是否有波澜;3. 学生对写事文的结构、要求和描写技巧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事文样本,让他们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结构和描写技巧;2. 给学生布置写事文写作任务,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新的描写技巧;3. 组织学生进行写事文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有波澜的作品。

作文课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

作文课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

作文课教案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使用适当的文章结构和词汇描写各种事件的波澜。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次课的话题:“波澜”。

波澜通常用来形容事件或情况发生时的激动和紧张程度。

2. 教师展示几个有关事件波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参与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事件有什么波澜?为什么?第二步: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事件描写的基本要素,如事件引起的激动、人们的情绪变化、行动的紧张程度等。

2. 教师示范一篇有关事件波澜的描述,突出事件的发展和紧张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示范文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式。

3.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如“引起关注的”、“激动的”、“突然发生的”、“紧张的气氛”等,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描述语言。

第三步:练习(15分钟)1.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起激动或紧张的事件,并写下数段文字来描述事件的波澜。

2. 学生们相互分享并讨论自己的写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逐组点评,鼓励学生使用更加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描写事件的波澜。

第四步:展示(10分钟)1. 教师邀请两到三个小组来分享他们写的描述,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其文笔和描写效果。

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强调写作时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以及提供更多细节来描写事件的波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们被要求撰写关于他们所经历或目睹的一个有波澜的事件,并用150-200个词来描述。

2. 学生们需要注意文中词汇、句式的使用,以及细节的描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和展示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描述事件波澜的基本要素。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文章分享,学生们能够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并互相启发,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教学设计数年前,一场努力和梦想的考试,让我领略了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

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考场,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

题目是关于“成长”的记叙文,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中学的学子来说,意义重大。

面对这样的题目,我首先设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记得小时候我很害羞,总是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与老师互动。

这些点滴的成长,成为了我记叙文的起点。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打算以“害羞的我”为标题,展开我的成长故事。

我会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生动地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内向和害羞,以及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变得开朗、自信的过程。

我会用生动具体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的成长过程,引发读者对自身成长的思考。

接下来,我会转入故事的高潮部分,命名为“挫折与成长”。

记得在一次班级演讲比赛中,我准备了很久的演讲稿却在台上突然忘词了。

当时我非常尴尬和难过,但正是这次挫折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成长目标。

我会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伴随着失败和挫折。

通过我的故事,读者可以体会到成长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前行。

我会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写上“成长的收获”,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总结出成长的收获,并展望未来。

我会以此作为文章的总结,让读者在回顾我的成长经历之后,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篇记叙文不仅是我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成长理解的深刻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成长的思考,让他们在阅读完之后获得一些心灵的启迪。

对我来说,写这篇文章也是一个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长的真谛。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我准备以“成长”为中心,通过我的成长经历来展开文章的内容。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我的成长故事中。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教案:叙事要学会波澜起伏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教案:叙事要学会波澜起伏

【教案】叙事要学会波澜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

——袁枚【目标导航】√理解并掌握叙事波澜起伏的写作方法;√能将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于写作中;【课前导入】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儿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此处停顿,观察学生反映),当时在座的人跟大家一样,十分震惊,人家寿辰怎么还骂人呢?在众人的震惊中,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此时,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还没等喝彩劲儿过;他又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惊怒,怎么,来贺个寿还能吃这么大的瓜吗?结果,等他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无不拍手叫好。

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真上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如果唐伯虎直言“福气多多,儿孙孝顺”之类,恐怕就索然无味了。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

”同学们要把自己的作文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不可不重视各种写作的兴波之法,也不可不汲取优秀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和营养。

而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这写作的波澜起伏之法。

【方法详解】写文章要如看峰般奇势迭出,波澜起伏。

结构上曲折多变,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跌宕起伏之感,让人读起来蹙眉才舒,又屏息凝神,随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悲喜而惊惧、忧虑、欢欣、狂喜,妙趣横生。

事实上,写出波澜起伏的文章是有迹可循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情节逆转情节逆转指在叙事过程中让人或事物朝着对立面转化,让事情的发展或结果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具体逆转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主客视角转换在叙事情节的设置中,将人物的主客身份进行置换,文章重点描述在一方,而导致事件的发展或结果的关键又在另一方。

例如下列《枪》这一短篇小说,就使用了这一方法。

车子越往前走,我越觉不对劲。

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从后镜瞅着我。

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作案,为什么我还这么大意?果然,车子开不久,我就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窗外是一片漆黑,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了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不好的学生,经过努力考了第一名。

一个平凡的人,在意外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②疑点迭起法:指在情节展开中,通过制造疑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从而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构思方法。

它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疑点的提出”、“疑点的扩大”和“疑点的解决”。

即先在情节中引起读者的疑惑,然后逐渐扩大疑点的范围,最后通过解决疑点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例:一个人失踪了,留下了一封神秘的信。

一个家庭发生了意外,但真相却被隐藏了起来。

③时间跳跃法:指在情节展开中,通过时间的跳跃,使情节更加曲折多变,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它一般包含两个部分:“时间的跳跃”和“情节的转折”。

即先通过时间的跳跃,使情节发生了转折,然后再通过情节的转折,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例:故事从主人公的青年时代开始,然后跳到了他的中年时期,最后又回到了他的晚年时期。

三、课堂练请根据以下情节,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写一篇情节曲折多姿的文章。

情节:一位富商的儿子,因为过于放纵,成为了一个花花公子,每天都在玩乐中度过。

父亲为了让他认识到生活的珍贵,决定让他到偏远山区去体验艰苦生活。

在山区的生活中,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农家女子,两人相爱了。

但是,当他回到城市后,他又重新沉浸在了玩乐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回到山区找到那个女子。

但是,当他到达山区时,才发现女子已经离开了那里,他开始了漫长而寻找女子的旅程。

一位富商的儿子,因为过于放纵,成为了一个花花公子,每天都在玩乐中度过。

父亲为了让他认识到生活的珍贵,决定让他到偏远山区去体验艰苦生活。

在山区的生活中,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农家女子,两人相爱了。

但是,当他回到城市后,他又重新沉浸在了玩乐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回到山区找到那个女子。

但是,当他到达山区时,才发现女子已经离开了那里,他开始了漫长而寻找女子的旅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情节要“波澜起伏”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该避免。

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亮点,巧妙设计,讲究叙事与情节的波澜起伏,是考生写考场作文一个较好的努力方向。

叙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转变为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变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考生要想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常用的方法有:
一、悬念法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于人本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

所以,悬念法是最容易收到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之一。

二、误会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

误会法常常让本来能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或主题的精彩。

三、铺垫法
为了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对要写的人和事先不直说,而是先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与此同时,往往要不惜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再入妙境,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收到“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

四、倒叙和插叙法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读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样更符合生活的实际。

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

这是使文章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2016,重庆)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

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

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

1.精准审题
关键词一:我。

从写作导语来看,要写真实的经历,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写作时要围绕自己来谈,自我形象要鲜明。

从题目特点看,该命题适合写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关键词二:毕竟。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毕竟”的解释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因此文章所写的经历最终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表达对“走过”的一种肯定。

关键词三:走过。

“走过”非“度过”,这“走”含有不容易走过来的意思,是值得回味的。

“走”自然联想到的是“路”,可以写真实存在的路;“走过”也可以理解为“经历”,写
一段日子、生活、经历。

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真情实感和反思总结,明确前进方向,感悟人生真谛。

2.精巧构思
思路一:写走过的真实的路。

写一次难忘旅行的所见所感,获得锻炼与体验;写过去熟悉的地方及如今的变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思路二:写经历过的一段日子。

写初中三年与同学、老师的点滴,毕业在即,离别的感伤;写为梦想奋斗的日子,心路历程和成长收获。

思路三:写与某人的一段交往。

写与朋友的共同经历,收获了友谊;写与一个陌生人萍水相逢,获得了启发。

因为“走过”是一个过程,是一段时间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过程应清楚详细,要以点带面,详略得当。

另外,可写矛盾冲突后收获的领悟,比直接表现内心获得的温暖更具冲击力。

【满分作文】
我毕竟走过
我曾经走过那样一条路,许多年过去,依旧忘不掉。

我上的小学是市里最好的小学。

学校里有大学一样的社团,有生物地理博物馆,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电影院。

很多家长挤破头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

我一到六年级都待在那里,却从来不想说我是从那里毕业的。

在那个学校的时光,是我走过最刻骨铭心的路。

这条路的起点是那个元宵晚会。

按惯例,每个班都必须出一个节目。

音乐老师看了看其他班级的节目名单,决定让我们班出个合唱节目。

音乐老师是个很老的女人,她说,歌是让有气质的人来唱的。

那天排位置的时候,我的位置是最后一个定的。

她一边用两根手指捏着我的衣袖,一边张望着一个合适的位置将我安置。

她一开始把我放在一个角落,然后又站在远处看了看,似乎不太满意,又朝我勾勾手指。

我费力地从队伍的角落里挤出来,在众目睽睽下走到老师面前。

老师用画着红色美甲的食指点着我的额头说:“你太胖了,站在那里好像凸出来什么。

”老师话音刚落,利刃一样的笑声疯狂地在空中回荡。

最后,我被反复地调配了几次,终于被她安排在四个很高的男生中间。

嗯,完美。

那天之后,我莫名多了许多外号,在走廊里会听到同学的起哄。

“河马小姐”这样的外号算是好的,很多词语我到现在都说不出口。

那时候,我非常想回头狠狠地回他们几句,可还是忍住了。

那些人是希望你发脾气的吧,只要你还嘴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于是,我更加努力把自己伪装成透明的,沉默地度过每分每秒,仿佛这样就可以听不到同学的冷嘲热讽。

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光,排挤和嘲笑充斥了整个世界,陷进去,无法自拔。

在各种声音中熬到了毕业,照毕业照那天,回想起自己在那所小学被喊为胖子的时光,真可怕。

每每看到有人说“我的童年被狗吃了”,我就想说,我也是。

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我拼命地减肥,终于瘦到了正常的体重。

走过那条属于胖子的、刻骨铭心的路,我学到了很多。

一直到现在,我没有嘲笑过任何一个人,没有在背后议论过任何一个人。

每天晨跑遇到胖胖的孩子,我都会在心底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不要经历跟我一样的童年。

我毕竟走过,我知道走那条路是什么感觉,痛彻心扉。

【名师点评】
角度新颖,独辟蹊径。

这个题目在选材时,一般考生都是从“挫折”来谈,毕竟“走过”,无怨无悔,表达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可是本文,考生却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自己,并对自己进行警戒,“毕竟走过”,知道那种痛楚,不让他人走“我”走过的路。

体验深刻,感情真挚。

这篇文章考生写了自己最不愿回忆起的痛苦经历,老师的每一个
有意或无意的动作都在考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心疼。

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小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就读小学条件的优越→被同学排挤和嘲笑的痛楚→勇敢面对不公→减肥成功→从不嘲笑别人→回忆小学生活,痛彻心扉。

小小年纪,承受如此的波折,但依然善良、坚强,令人钦佩。

曲折的情节,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