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_记叙文指导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实和事件来传达信息和感受的文学形式。
要使记叙文起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可以采用以下十种方法。
1.创造冲突:引入冲突可以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这可以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或者是人与自身的冲突。
通过展示问题和障碍,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发情感共鸣。
2.设置悬念:在故事的开头或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可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这可以是一个谜团、一个问题或一个悬而未决的情节,使读者渴望了解答案。
3.使用生动的描写:通过生动而详细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氛围,增加其沉浸感。
用丰富的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来细致描绘人物、地点和事件。
4.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故事中的重要变化和情感转变。
对比可以是地理上的、情感上的、时间上的或任何其他方面的。
这种对比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并帮助读者理解主题或故事发展。
5.虚构对话:通过引入对话,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关系,同时推动故事的发展。
对话可以是直接的、暗示的或嵌入式的,可以通过言语和表情透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7.刻画独特的人物:通过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并产生共鸣。
在描绘人物时,要注重其外貌、行为、语言和内心世界,使其具有个性和生命力。
8.使用节奏感和音效:借助适当的语调和音效,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通过使用押韵、重复、对称和音乐性的语言,可以创造出有节奏感的叙述,使读者更深入地融入故事。
9.展示主人公的成长:通过展示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可以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在故事的过程中,主人公可以通过经历挑战、学习教训和反思经验而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10.结构合理而有趣:通过合理的故事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故事的发展和情节。
可以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或者使用非线性叙述方式,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紧张感。
通过运用以上十种方法,可以使记叙文起波澜,吸引读者并引发共鸣,让其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和感受。
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作者:王学华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14期技法指导记叙文叙事时,只有写得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有文势的抑扬、情节的跌宕、结构的开合,才能发挥它的美学效应。
那么,如何做到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呢?有以下四种方法可供大家借鉴:一、有张有弛叙述时,在节奏上张弛相间,有紧有松,有张有合,犹如大江东去,时急时缓,迂回曲折。
如《聊斋志异》中的《促织》就有三次大的起落:“征促织”是一落,无钱无能的成名怎样完成缴促织的任务,令人担心。
“捕促织”是一起,成名按图得虫,举家庆贺。
“毙促织”是二落,千辛万苦捕到的促织,竟被儿子拍死,怎不令成名痛心。
“化促织”是二起,成名捕得儿子魂化的促织,使情节峰回路转。
“笑促织”是三落,“村中少年好事者”多次嘲笑成名的促织,令其倍感“惭怍”。
“斗促织”是三起,成名的促织斗败了“蟹壳青”与大公鸡,令成名“益惊喜”。
这样的情节曲曲折折,在节奏的处理上非常得法,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抑扬结合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可以先对所写的对象进行某种贬抑,然后由抑到扬,由贬到褒,既使文章曲折波澜,又能增强扬者愈扬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抑”不过是一种手段,“扬”才是写作目的。
鲁迅先生写《范爱农》时就采用了此法。
范爱农在鲁迅的心目中,开始的印象是“可恶”的,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叙述,鲁迅发现范爱农是一个非常正直、耿介、真诚、勤快的人,感情上从“可恶”变成“喜爱”,使范爱农的品质更加真实可信,达到了扬者愈扬的目的。
三、安排巧合提炼生活中的“巧合”事件,合情合理地编织情节,使之符合生活的惯常逻辑,也是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的绝妙方法之一。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如此。
作品中,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国外发财的于勒早日归来,却在哲尔赛岛上巧遇穷困潦倒卖牡蛎的于勒,面对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菲利普夫妇却不相认。
多种妙招助波澜——写事要有点波澜

多种妙招助波澜——写事要有点波澜■ 郑培忠“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
下面介绍几种可以造成文章波澜的方法。
一、巧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设置悬念,旨在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刺激阅读的兴趣,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①倒叙手法。
就是把事件的结果或后发生的事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再叙述事情的过程。
如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一落笔写道:“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作者通过现在的不少国家大事“增长”“我”的坏脾气和过去的一件小事“拖开”“我”的坏脾气的对比,点出那件小事,激起了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具体叙述那件小事的前后经过。
②反常法。
开头写文中人物的反常言行,然后再叙述造成这种反常行为的原因。
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开头描写了别里科夫的反常行为和反常语言,“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样写,极大地调动了读者阅读探究的兴趣,想急于知道别里科夫这样做这样说的原因。
二、巧用抑扬,形成情节波澜想赞扬文中人物,偏不直接从赞扬的角度落笔,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入手。
这种写法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如杨朔散文《荔枝蜜》开头写道:“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说起来可笑。
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
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_记叙作文指导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_记叙作文指导五大窍门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一、扣人心弦--悬念法悬念法,是指在文章开头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想往下读的兴趣,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的一种技巧。
人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把这一心理激发出来。
所以,悬念法是最容易取得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之一。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一开头就描写了祥林嫂临死前的形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地转动,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段肖像描写本身就造成极浓厚的悲剧色彩,有力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
读者不禁会想到:祥林嫂是什么人?她是怎样沦为乞丐的?而且还是这样一副麻木的神情?这些都给读者造成了很强的悬念,吸引着读者去寻找答案。
二、节外生枝--误会法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
误会法能让本来能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外显示出情节和主题的精彩。
如有一篇《买壶》的文章,写爷爷在集市上买了把水壶,奶奶问爷爷试过没有,漏不漏。
爷爷刚拿起水瓢要试,打开壶盖一看,愣住了,放下了水壶。
"奶奶见此情景,就唠叨开了:‘这死老头子,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这么毛手毛脚的,买把壶也是漏的!’奶奶还没说完,爷爷早提着壶出门了,脸阴沉沉的,奶奶不放心,叫我跟了去。
爷爷来到集市上,找到卖主,刚说了句:‘同志,这是你卖给我的一把壶......’那人误以为爷爷要换壶,就指了指墙上‘商品出售,概不退换’的红纸条。
怎样把记叙文写出波澜来

怎样把记叙文写出波澜来记叙文写作要避免写得平铺直叙,要努力做到“尺水兴波”,才能收到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之功效。
要达到这一目的,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技法指导1.伏笔法伏笔,就是在前文中对后文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提示或暗示。
前文埋好伏笔,在后文揭示时,读者就能恍然大悟。
2.悬念法悬念,即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悬疑,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为读者释疑。
如:只借一美元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
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
”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
”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
”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
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疑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
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
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
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在作品的最后一段,作者才把事情的起因通过富豪的话交代出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令人恍然大悟。
初中作文指导:叙事如何做到一波三折

叙事如何做到一波三折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的确,平铺直叙的作品,往往让人感觉一览无余,毫无情致;而跌宕起伏的作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给人感觉妙不可言。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呢?同学们不妨借鉴下面几种常用的叙事方法:。
一、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指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叙事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很好的例子。
【抑】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扬】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扬】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二、巧设悬念设悬念,又称为“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于人都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读者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起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如牛汉《我的第一本书》的开头: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就来跟一起看看吧!一、倒叙法。
二、插叙法。
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三、对比法。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夸张法。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就是夸张法,以"新装"的似有实无,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不难看出,夸张法所追求的那种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文出现起伏。
五、抑扬法。
六、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
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感受的文体,它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在文中创造出情感波澜。
在1200字以上的篇幅里,以下是十种可以使记叙文起波澜的方法:1.引言: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句有深意的短语、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来吸引读者。
2.冲突:在故事中引入一个冲突,这个冲突可以是主人公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也可以是主人公与外部环境的冲突。
冲突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3.对话:通过生动的对话来展现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紧张感。
对话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4.描述:使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示场景和角色的特点。
详细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且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张力和情感。
5.悬念:通过适度的悬念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在适当的时候留下一些未解之谜或者暗示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样读者就会继续读下去,想要解开谜底。
6.转折:在故事的关键时刻,产生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
转折可以改变故事的发展方向,给读者带来意外的震撼和惊喜。
7.内心独白: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来揭示他的情感和思想。
内心独白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8.时空转换:在故事中刻意使用时空转换,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通过回忆、闪回或者跳跃式的叙述手法来实现时空转换,给予读者更多的视角。
9.人物发展: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来推动故事发展。
可以在故事中刻画主人公的内心成长,以及他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有趣。
10.结尾:给予故事一个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尾。
可以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一个令人难忘的剧情点或者一个富有哲理的教训来使故事达到高潮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回忆。
以上是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记叙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情感的传递给人带来愉悦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_记叙文指导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
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
文之大忌。
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记叙文情节兴起波澜呢?
一、设悬法。
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
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
反之,若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人胜。
如《驿路梨花》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
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满以为他是主人。
但他说不是。
读到这里,读者
自然想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后来老人说自己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
主人是哈尼小姑娘梨花,待见到小
姑娘时。
她们又说不是。
至此文章悬念进一步加深了,直到最后读者才知道谜底——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
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这样层层设置悬念,使文章既合乎情理,又曲折生动.深化了中心。
二、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巧合是造成文章波澜的技法之一。
如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中写纨绔子弟张好古进京赶考,进城后他巧
遇运水皇车,便混进去了。
后来,他又巧遇魏忠贤。
骗得名片。
主考官看过名片认为是魏的人,让他高中第二名。
这是三巧。
四巧是他拜访魏受款待.声震京城得以混迹翰林院。
五巧有人代张做寿联骂魏,魏无暇看.别人
也慑于魏的专横不敢说。
六巧是魏党被诛,张因寿联竟连升三级。
这步步巧合使情节波澜层迭.描绘出封建社会一幅群丑图。
第1页共4页
三、离合法。
此法指叙写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行文忽即忽离.忽远忽近.离合错综巧妙推移。
如杨朔的《茶
花赋》,起笔写“我”久在异国他乡怀念祖国.盼望有一幅描绘祖国面貌的画挂在眼前,以寄托思念之情。
但接着宕
开一笔.从梅花写到茶花,又联想到劳心劳力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工巧匠。
又从孩子们仰着的鲜红小脸联想到童子面茶花的含露乍开.这些似乎已离题很远了.但作者笔锋一转写自己由此得到一幅画的构思: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
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象征祖国的面貌。
文末一合给人以清新隽永、豁然开朗的感受.文势显出波澜.
四、逆转法。
指故事情节不是循着常规顺次发展.而是陡然遇到情理中的“意外”转到另一方面去了。
如泰格
特的小说《窗》写两位卧床重病人,住在仅有一门一窗的狭小房间里,只有透过窗才可看见外面的世界。
在沉寂
的生活中.为安慰病友,砸窗病人每天向病友编织窗外斑斓多姿的景观.使病友摆脱了寂寞,得到了快慰。
至此,
故事似乎可以作结了。
然而,病友突生嫉妒.对近窗病人竟见死不救;待争得近窗铺位,见到的却只是光秃秃的一
堵墙。
文末陡起波澜.’出现逆转,使小说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五、烘托法。
此法是先展示和所要抒发的情志相关或相似的景、物、事。
然后进行渲染烘托,最后写出借以抒发情志的主体形象。
如散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文章开端引述徐霞客关于大理蝴蝶会奇景的记载,又描绘
七八年前自己看到的大理蝴蝶会尾声的实况,说明这一奇景的存在:又引述张潮关于昆明城内圆通山蝴蝶会奇观
的记载,说明蝴蝶会并非大理独有。
接着又写西双版纳秀丽景色,为下文蝴蝶聚会设置背景。
最后才详绘澜沧江
边蝴蝶会盛况.揭示出“祖国处处有美景”的主旨,抒发出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文章层层烘托、步步渲染,使
读者步步进入胜境,曲折的文思显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六、铺垫法。
铺垫是“水涨船高”的表现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而用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做“垫衬”。
这正如为了让塑像为人瞩目,便把它安放在坚实的基座上。
这种手法具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表达效果,它
可以使被垫的人或事显得特别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印象;也可以使文势曲折跌宕.读来如登山观景,一步
第2页共4页
高于一步,一景美过一景。
如《明湖居听书》,主要是写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但开篇却先着力写琴师弹琴,黑
妞说唱,目的在于衬垫主要人物的出场。
写琴师的弹琴“入耳人心”,“台下叫好声不绝于耳”,如此精彩却只是白
妞出台的前奏;再写黑妞的演唱令人叹为观止,谁知竟“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作者刻意铺陈渲染,正是为了
突出白妞说书的不同凡响、出类拔萃。
由于使用了层层铺垫的手法,不仅白妞的形象光彩照人,鲜明突出.而且文章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人拍案叫绝。
七、断续法。
断续,是在叙述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文势的变化,加强表达效果.或加深对主题的开掘等需要,故意中断文路,插入别的内容,而后再接着叙述。
比如任大霖的《我的第一个文学“启蒙老师”》,作者首先以深
沉的笔触叙述了“父亲”在艰难中教“我”学古文古诗的情景,下面忽然笔锋一宕,插入杭州的一位亲戚送给“我”一
大包新书,给“我”打开了通向文学之路的大门。
这件事似乎与父亲毫不相干,是文章的一“断”。
但很久以后,当“我”向那位亲戚表达谢意时,才知道那一大包新书是父亲托交的。
原来,还是父亲把“我”引上文学之路.这又是一“续”。
这样一断一续,使文章生起一层波澜;明断暗续,使文章别开生面;断而后续,更显情思丰沛,从而进一步
加强了深切的怀念之情.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
八、忽闪法。
此法是金圣叹评点古典时提出的。
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
斯商人》第四幕中,夏洛克磨刀霍霍,正准备割安东尼奥的肉时,鲍西亚突然一声“且慢”,而后便做出了割肉不得流血,否则土地财产全部充公的判决。
夏洛克只得以攻为守,只求退款了事。
但鲍西亚接着又喝道:“别
忙!”于是重申必须照约处罚.如割肉时差了“一丝一毫”,非得抵命、财产全部充公不可。
夏洛克只.好乞求不打这场官司。
可是鲍西亚又一声喝道:“等一等。
”然后指出夏洛克已犯有谋害公民罪,必须照前判决,逼得夏洛克嚎叫
起来:“要了我的命!”这里,“且慢”、“别忙”、“等一等”,形成了三次停顿,使剧情曲折多姿,妙趣横生。
九、张弛法。
文章中的张与弛主要指节奏的疾速与迟缓,紧张与轻松,以
第3页共4页
及矛盾的变动与静止。
如果一味紧锣密鼓、剑拔弩张就会叫人神倦力竭.如果一再轻拢慢捻,细吹细打,则
会使人兴味索然。
写作中努力做到张弛结合就能使文章节奏分明,曲折有致,扣人心弦。
如《水浒传》中“鲁提
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就写得张弛有致。
当鲁提辖听金氏父女诉苦后义愤填膺.当即就要“去打死了那厮”,由于李忠、史进抱住并“三五次劝”才罢,接着写了鲁提辖资助盘缠又护金氏父女出走,情势先张后弛。
第二天来到镇关西肉
铺前,情势又转为紧张,一场恶斗就在眼前。
但他暂压怒火用计三激镇关西,三激这是弛.却孕育着张,最后发展到三拳致死人命,这又是张。
三拳之后鲁提辖的“寻思”和么拔步便走”又是弛。
文章情节的张弛凸显了人物见义
勇为、粗中有细的性格。
十、抑扬法。
此法常见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
“抑”或“扬”便是蓄势,便是兴波笔墨。
如《荔枝蜜》
开篇写儿时被蜜蜂螫过,对蜜蜂“总不大喜欢”,这是抑笔。
后来吃蜜动情,去参观养蜂大厦赞美蜜蜂,这是一“扬”,结尾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这是感情的升华,又是一“扬”。
文章在这抑扬变化中便跌宕生姿了。
这是先抑
后扬。
还有先扬后抑,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舞会以后》前部分竭力褒扬上校,描绘他堂堂的仪表,魁梧的外形等等,他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彬彬有礼、道貌岸然、令人尊敬的长者,这是“扬”。
可是舞会后的第二天
早晨,就是这个上校丧失人性地狠狠地令人抽打一个士兵.并打得遍体鳞伤,这是“抑”。
“扬”是表现上校的虚伪,“抑”才是表现他的兽性.一扬一抑将其狠毒的本性刻画得人木三分。
另外,还有误会、擒纵、插叙、对比等等技法.如果得以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也可收波澜迭起、摇曳生
姿之妙。
总之,要想叙事有波澜.必须在结构与表达上下功夫,巧妙运用各种技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让人开卷难忘。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