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成语

合集下载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1、落叶归根:这是一句比喻历史不断重演的成语,意思是历史总是会有些地方重复发生,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重演,只有认清过去,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穷兵黩武:这个成语原意指用穷兵之力取胜,但它也可以指历史上弱者用斗争取胜,表明历史上弱者也可以取得胜利。

3、抛砖引玉:这个成语原意指抛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来提出更好的想法,但它也可以指历史上一个人发出一个想法,然后被其他人发展成一种新的思想。

4、九死一生:这个成语原意指一个人在危险的境地中把握住生死,但它也可以指历史上一个人在极端困境中坚持到底,最终获得胜利。

5、以逸待劳:这个成语原意指要让自己保持休息、放松的状态,但也可以指历史上一个人在政治上处于弱势,要保持低调,不要轻易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以便顺利逃脱危险。

6、载歌载舞:这个成语原意指欢庆,但也可以指历史上一个民族在某一历史时期获得了胜利,大家都一起欢庆,以歌舞庆祝。

7、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意思是即使知道有危险,也不去想,不去面对。

它也可以指历史上某一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掩耳盗铃,不
去关心其他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从而导致一场灾难。

8、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原意指用梅花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但它也可以指历史上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时刻,以对过去的思念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以抵抗现实的苦难。

9、趋炎附势:这个成语原意指追随他人的趋势,但它也可以指历史上的某个国家趋炎附势,追随强国的政策,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

10、见素抱朴:这个成语原意指崇尚自然、质朴无华,但它也可以指历史上一个人在最艰难的时刻,以质朴的态度面对现实,从而获得艰难的胜利。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成语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学习方式,历史成语中有很多的关于历史事件的成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形容历史的四字成语

形容历史的四字成语

1. 历历在目:形容历史事件或人物在眼前真实可见,如同发生在眼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2. 历历如绘:形容描绘历史的画面或文字如同绘画一般生动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历历可数:形容历史事件或人物具体明确,可以被记录和计算,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过程。

4. 历久弥新:形容历史的事物、观念或文化经久不衰,历经时间考验后依然具有新的魅力和意义。

5. 历久弥坚:形容历史的建筑、文物或制度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依然坚固不倒,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6. 历久常新:形容历史的事物或观念经过时间的推移仍然保持新鲜和活力,不断产生新的价值和意义。

7. 历经沧桑:形容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风雨洗礼,充满了辛酸、苦难和磨砺,但也造就了历史的伟大与辉煌。

8. 历尽沧桑:形容历史人物或事物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历经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最终获得了成功和辉煌。

9. 历史悠久:形容某个事物或文化传统具有漫长的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10. 历史长河:形容历史发展的过程如同一条长长的河流,汇聚着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流淌不息,永不停歇。

11. 历史长卷:形容历史的书籍或文献内容丰富,纵横交错,犹如一卷卷长长的画卷,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图景。

12. 历史渊源:形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历史有着深厚的联系和渊源,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13. 历史遗留:形容历史留下的问题、矛盾或影响,对现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14. 历史回眸:形容回顾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指导未来的发展和前进。

15. 历史洪流:形容历史的发展如同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势不可挡,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四字成语形容了历史的不同方面和特点,展示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内涵。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名字:焚书坑儒成语发音:fén shū kēng rú成语解释:坑:挖坑;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繁体:焚書坑儒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名字:负荆请罪成语发音:fù jīng qǐng zuì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繁体:負荆請辠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名字:封金挂印成语发音:fēng jīn guà yìn成语解释: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成语繁体:封金掛印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名字:刮目相看成语发音:guā mù 某iāng kàn成语解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某iànɡ”。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_带历史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_带历史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_带历史的成语1. 十年浩劫在古代中国,战争是家常便饭,而战争造成的伤害也是难以想象的。

中华三代后的春秋时期,齐国与楚国之间的长达十年的战争被称为“十年浩劫”。

这场战争让两国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命财产都遭到了重创,给这两个国家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2.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源自汉代的故事。

当时,一个官员在监狱里看到一只猴子不遵从规矩,于是他下令斩掉一只鸡。

这样一来,猴子听从了规矩,不再闹事。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用一个人或事件来警戒其他人。

3. 七步成诗据传,在唐朝时期,一位诗人在听到前来拜访的一个人提出了“只要给我一个主题,我就可以用七步诗的形式将它写下来”的挑战后,仅七步之内就写出了一首精美的七步诗。

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文才非常高超的诗人。

4. 斩草除根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斩草除根是重要的农作物杂草管理方法。

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处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指把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剪除。

5.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秦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当时,一位官员想要测试他的部下是否忠诚,于是他拿出一只兔子问他的部下是一只鹿还是一只马。

其中一位部下告诉他这是一只马,不是鹿。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故意做错事情、编造事情或者颠倒黑白的行为。

6. 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战争。

当时,战士们穿越茂密的森林和草丛,战胜敌人。

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行动。

7.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农业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农民在看到他的稻苗长得不够快时,他决定把稻苗拔高,以便能够看得更清楚。

这个行为忽略了也不了解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反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过度照顾和干预,对事物造成损害。

8. 借尸还魂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的古代传说,一个术士可以用一具已经死去的尸体来让鬼魂重新复活。

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采取极端的行动来达到某种目的。

关于古代历史的成语

关于古代历史的成语

关于古代历史的成语1.坚贞不屈【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

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

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2.老泪纵横【解释】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

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3.近水楼台【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义词】隔岸观火【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4.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相近词】旁门左道【反义词】正人君子【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5.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6.盲人摸象【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形容中国历史悠久的成语

形容中国历史悠久的成语

形容中国历史悠久的成语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因此,有许多形容中国历史悠久的成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语包括“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沉淀厚重”、“千古不朽”等等。

“源远流长”一词,意思是说某事物的历史源头很早,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
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历史的悠久和深厚。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商朝和周朝。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这个成语,是指历史的时间跨度很长,历史沉淀很深。

它可以形容
中国历史的悠久和厚重。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传统和文化积淀。

从古代的文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中国的历史一直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

“沉淀厚重”这个成语,意思是说某事物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和沉淀,变得非常
深厚。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中国历史文化经过长期
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古不朽”这个成语,是指某件事物能够在千百年后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在延续和发展。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
涵和文化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1.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的故事,形容杞国人心胸狭窄,小
题大做。

2.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比喻坚持不懈,不怕
艰难困苦。

3. 望洋兴叹,指对自己的力量感到无能为力,出自《后汉书》。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
上加以点明或补充。

5. 指鹿为马,出自西汉末年,赵高篡权时的故事,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6. 唇亡齿寒,出自《史记》,比喻彼此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7. 胸有成竹,出自《史记》,比喻事先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

8. 李代桃僵,出自《史记》,比喻代人受过或替人承担责任。

9. 狐假虎威,出自《孟子》,比喻借势欺人。

10.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的故事,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故事四字成语,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
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
(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坐井观天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

南辕北辙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