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1.科学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现象。
(3)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最新发展动态。
2023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针对希望成为中学教师的考生所设计的。
2023年下半年考试大纲通常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1.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教育法规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
2. 教学知识与能力: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3.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4. 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
5.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相关的规定。
6. 教育情境模拟:可能包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情景模拟等,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
通过这一考试,考生将证明自己具备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所以考生需要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
2019初中科学教师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样本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题模块比例题型单项选择题科学知识与教学知识40﹪简答题教学设计25﹪教学设计题教学案例分析题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35﹪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约27﹪合计100﹪非选择题:约73﹪1.某金属元素R,它的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它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该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A.B.C.D.2.题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信息的是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北斗星、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B.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4.一个质点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的位移为。
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则这个力在质点移动位移的过程中所作的功为A.67J B.91J C.17J D.-67J5.以“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为例,简述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功能。
三、案例分析题6.下面是一道作业题及某同学的解答:问题(1)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5分)(2)设计一个能帮助该同学学习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过程。
(15分)四、教学设计题7.材料一某初中科学教材“遗传是有规律的”一节的内容节选如下:材料二《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遗传是有规律的”的“内容标准”为:。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1. 教学理论知识
- 教育学知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
- 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规律、行为惯等。
- 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学科教学知识
- 语文:阅读理解、作文技巧、文学知识点等。
- 数学:数的概念、运算方法、数与代数等。
- 英语: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听说读写能力等。
- 物理:力学、光学、电学等基础概念。
- 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
- 生物:细胞结构、遗传原理、生态系统等。
- 历史:历史事件、朝代变迁、名人事迹等。
- 地理:地球形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
- 政治:国家制度、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
3. 教学能力知识
-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示范演示等。
- 课堂管理:纪律维持、教学秩序、学生参与度等。
- 评价与反馈:合理评价标准、及时反馈策略等。
4. 教学实践知识
-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经验总结等。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官方发布
的教学大纲为准。
以上是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总结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案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案一、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
为了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一种科学课堂教学方案。
二、目标设置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通过设计趣味性强、启发思考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主动参与科学实践。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教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传统实验:选择容易操作、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2)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商讨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生动形象的图文、声音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组织1. 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每个课时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课堂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
4. 练习与评价:布置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
五、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1. 教师的角色: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初中科学教学大纲

初中科学教学大纲初中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科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一、科学的本质和意义科学的本质在于观察、实验和推理,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实验和推理分析,科学家可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相。
科学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找到科学的踪迹。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身体健康的原理;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交通规律,提高交通效率;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环境问题,保护生态平衡。
科学知识的应用贯穿于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三、科学教学的目标初中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科学教学的内容初中科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物理教学主要涉及物质的性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等内容;化学教学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反应等内容;生物教学主要涉及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有基础的概念和原理,又有实际的应用和实验。
五、科学教学的方法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师应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和科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六、科学教学的评价科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和要求1. 考试范围:本科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学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生物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原理和课程与教学设计等内容。
2. 考试重点:对考生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本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灵活运用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时间1. 考试形式: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详解1. 生物学科基础知识(1) 细胞与分子a.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等。
b.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2) 生物分类与进化a.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分类系统等。
b. 进化论与适应性进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
(3) 生物生命周期a. 生物的生命周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
b. 生物的发育与遗传: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等。
(4) 全球生态a.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位、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
b.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物种灭绝和生物资源利用等。
2. 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等。
(2) 学习理论与学生特点:知识的习得和认知发展等。
(3) 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
(4) 教育伦理与教育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改革的关系等。
3. 教育教学原理(1) 教学目标与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和结构等。
(2)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的要素等。
(3)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分类和教学过程的管理等。
(4) 教学评价与综合能力培养: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
4. 课程与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与教学目标:教材的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等。
(2) 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等。
(3) 教学案例与课堂管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和课堂管理的技巧等。
九年级学科教学大纲

九年级学科教学大纲一、语文(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各种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文言文等,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现代文学:阅读和分析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了解不同作家的风格和创作特点。
3、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立意、选材、组织结构和语言运用能力。
4、口语交际: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应对能力。
5、综合性学习: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速读,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
2、写作训练:通过命题作文、自由写作等方式,结合批改和讲评,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二、数学(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2、图形与几何: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相关知识,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认识。
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4、综合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建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数学软件和在线资源,展示数学图形和动态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1.科学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现象。
(3)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最新发展动态。
2.科学教学知识(1)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解初中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了解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认识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3)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具备科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1.前期分析(1)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教材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处理教材内容,确定科学教学内容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已有知识和能力,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确定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2)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1)能根据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教学实施1.课堂学习指导(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科学课程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1)掌握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2)理解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特点与方法,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科学实验开展教学。
(3)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4)合理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1.能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基本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3.能编制、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作业,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试卷结构四、试题样本一、选择题1.某金属元素R ,它的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它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
则该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A .18.5m n -+B .18.5n m -+C .18.5m n +-D .18.5n m+- 2.题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信息的是A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C .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北斗星、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B .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C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4.一个质点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的位移为m k j i r )654(ρρρρ+-=∆。
其中一个力为恒力N k j i F )953(ρρρρ+--=,则这个力在质点移动位移r ∆r 的过程中所作的功为A .67JB .91JC .17JD .-67J二、简答题5.以“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为例,简述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功能。
三、案例分析题6.下面是一道作业题及某同学的解答:问题 (1)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5分)(2)设计一个能帮助该同学学习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过程。
(15分)题目:重为30N 的容器,容积为32m 105-⨯。
装满水后,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6000Pa ,若水的深度为20cm ,试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kg /N 10=g )解:根据液体压强公式gh ρ=P 得:m 25.0m2.0m 105Pa2000m 2.0kg /10N m /kg 100.1P 323233=⨯===⨯⨯⨯==-容容容容h V S gh ρ四、教学设计题7.材料一某初中科学教材“遗传是有规律的”一节的内容节选如下:材料二《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遗传是有规律的”的“内容标准”为: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了遗传现象、染色体、DNA和基因等相关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和遗传上的作用;(5分)(2)完成材料一节选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
(不少于300字)(30分)样本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B2.D 3.B 4.A二、简答题5.结合“原子结构的模型”发现过程阐述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
满分10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具体的包括:(1)通过科学家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原子结构模型了解;(3)知道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已有的结论可能被修正。
三、教学案例分析题6.(1)该同学解题错误表现在对容器底部面积的计算,不能用h V S =容计算。
由于题目中没有明确容器的规则形状,容器底部的面积需要运用PF S =容公式计算。
(2)正确的解法如下:根据液体压强公式gh ρ=P 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 2000m 2.0kg /10N m /kg 100.1P 33=⨯⨯⨯==gh ρ容器底部的面积 ()()223233m 108.86000Pam 10510N/kg m /kg 10130N P G P G G P F --⨯=⨯⨯⨯⨯+='+='+==水水容水容容gV S ρ 由N 176m 108.82000P S P 22=⨯⨯=⋅=-a F 容容【评分说明】(1)指出该同学解题中错误之处并能正确说明原因,满分得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给出正确解答,得5分;能进一步针对解题错误阐述教学过程,得10分,满分给1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四、教学设计题:7.(1)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
每条染色体是一个DNA大分子,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一个DNA片段,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满分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①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清晰,满分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合,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特点,满分10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③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重点阐述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某种(有无耳垂)遗传性状的出现是与来自父母亲的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所以遗传是有规律的,满分1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