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发布时间:2022-03-14T05:12:07.8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期作者:胡迎迎[导读]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尤其是手部功能胡迎迎沛县嘉华医院神经内科 221600【摘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尤其是手部功能,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技术逐步完善,本文对强制性的运动锻炼疗法、脑机接口技术、手部矫形手套和机器人辅助设备结合情境模拟技术、重复经颅电磁刺激等康复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展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因脑血管病变造成的局限性及全脑功能障碍,常病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均出现偏瘫性运动障碍,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及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1]。
最常见的后遗症脑卒中偏瘫,常见于一侧的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活动有障碍,常伴有同侧肢体冷热无感、疼痛不知等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其后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2]。
而近年来,临床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安全、高强度的相关性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1.康复治疗1.1强制性运动锻炼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是近年来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锻炼的新型康复方式,在限制患者手运动及健侧前臀的同时,实施由易到难的训练[3]。
患者的反复训练。
可促进大脑新的营养成分产生,提高蛋白质含量,充分激发患者大脑皮质好的,从而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反射性及兴奋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患者训练前,护理人员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若超过年龄化标准最高心率的75%,或出现头晕、不适等症状,立即停止训练[4]。
其措施为:(1)体位变化及肢位摆放:仰卧时,在患者头部垫放枕头,保持头部倾向一侧;患者卧位时,背部放软枕,保持前臂向后旋,肘部伸直,并手掌朝上,手指展开;健侧卧位时,患者侧卧躯干前后垫高枕,同时患肩部位尽量向前伸展。
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 只能完成 3个 ) , 实用手 B ( 5 个 动作只能完成 4个 ) , 实用手 A
( 5 个动作均 能完成 ) 。
4 讨 论
1 . 3 . 2 早 期康 复护理评估
2 护 理
实行早期康 复前 、 康 复护 理 4周后
手 功能对于生活 自理 和工 作至关 重要 , 而手 部精 细动作恢 复 较慢较 差 , 需要进 行强 化训 练。有报告认 为上 肢 的恢 复第 1 个 月可 5 0 %达 高峰 _ 9 J , 以后骤 减 , 可见手 功能早 期康复护 理具
2 . 2 . 7 诱发手 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 - 7 J ①伸腕训练 , 伸
腕、 屈腕 , 注 意要在不 同的屈 曲和伸展 的范 围内训练 , 也可训练
性卒 中 8 0例 ; 伴有 运动 性失 语 者 6 8例。文 化程 度 : 初 中以下
3 6例 ( 占3 1 . 0 3 %) , 初 中、 高中者 4 2例 ( 占3 6 . 2 1 %) , 中专 及 以
手剪 指 甲; ⑤患手 系衬衫袖 口的钮扣 。按规定动 作要求 逐项完
成, 按照动 作完成 情况进 行综合 评价 , 定 出手 能力级别 , 共分 6 级, 包 括废用手( 5个动作均不 能完成 ) , 辅助手 c( 5个动 作只能
完成 1 个) , 辅助手 B ( 5个动作 只能完成 2个 ) , 辅 助手 A( 5个动
3 结 果
1 . 2 实行手功能早期康复 护理 的条件_ 4 ] ① 意识 清楚 , 生命体 征平稳 ; ②能正确 执行 护 理人 员 的指令 ; ③无 严重 合并 症 ( 心、 肺、 肝、 肾) 。符合 以上条件 的缺 血性卒 中病人 人 院时 即给 予早 期康复护理 , 出血性卒 中病人在 发病 1周后给予康复护理 。 1 . 3 评估方法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避免 上肢 屈 曲 ,下 肢伸 展 ,足下垂 , 内翻 ,常 用平 卧位 和 健 侧 卧 位 ,每 2 小 时 翻 身 一 次 ,尽 量 少 用 患 侧 卧 ~3
1 - 计学 方法 .3统 2
采用S S 1. 件包 进行 x检验 P S3 软 0 2
和t 检验 ,P O 5 < . 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0
p t n so e et o g o p ; f ri t e ei ma k d d f r n ei h s d x s ewe n p t n sfo t et o p , a i t f h s r u s a t , r s e r e i e e c t e ei e e t e ai t r m e t w e th r n n b e h wog u s r
干旋 转 ,抬 起 患 腿 转 向健 侧 翻 身 ,主 动 活 动 每 日 练 训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分析

CHN MEDCA R D 巾田 医药 写报 9 IA I LHE AL 7
・
现代护理 ・
星茎 生 堂生
治 疗 组 对 照 组 3 1 3 1
21 0 1年 9月第 8卷 第 2 7期
靠 外 力 扶 持 帮 助伸 展 活 动 , 从小 关 节 开 始 活 动 , 过 渡 到 先 再 大 点 的关 节 点 , 以免关 节 脱位 受 损 , 作 不 能剧 烈 , 动 动作 幅度 要平缓 , 慢后快 , 松后 紧 , 先 先 以外 力 牵 引 痉 挛 的肌 肉 与 神 经 , 进 关 节点 和 健康 部 位 的组 织软 化 , 解 神经 与肌 体 。 促 缓 在 被 动运 动 的过 程 中可 以辅 助按 摩 , 者 配合 进 行 , 果 更 佳 。 两 效 这 样 可 以 防止 因为 运 动 不 平衡 而 产 生 的肌 肉短 缩 变形 。第 四 , 立 训练 。患 者可 以在 平 衡杠 或 者站 立 架 等辅 助 器 材 的 站 帮 助 下进 行 站 立 训 练 ,在 站 立 训 练 时 要 在 患肢 下 面放 一 垫
cssad ot l r p 3 a s T e ot l op a et yh net nl a ae e rg, dt et ae n nr o (1 s ) h n o g u sra d e ovni a cr bsd nt usa e r — ) c og u c e . c r r w t ebt c o e o hd n h t a
绪, 发病 率 高达 2 %~ 0 0 6 %。脑卒 中患 者 的情绪 不 稳定 , 容 且
选取 21 0 0年 3月 ~ 0 1年 1月 在 我 院治 疗 的 6 21 2例 急
易悲 观 , 直 接 降低 患者 对治 疗 、 复 的信 心 , 而 阻碍 患 这会 康 从 者神 经 系统 机制 的恢 复 。因此 , 应积 极 向患 者传 输 早期 康 复 的相 关 信 息 , 高 患 者 对早 期 康 复 的 了解 , 患者 树 立 战 胜 提 让 病魔 的信 心 , 确对 待偏 瘫 的事 实 , 极配 合 早期 康 复治 疗 , 正 积
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3 2 按摩与被动活动 .
—
脑梗 死病人发病 后第 2 ,脑 出血 6 d
渐进行行走训 练。 34 3 行走训练期 .. 5— 6周进行步行 锻炼 ,锻炼 时注意姿
8 ,可由上 到下 ,由近到远 ,幅度 由大 到小 ,顺序 做各 d
关 节 、各方 向的按摩 和被 动活 动 ,按摩 要经 、缓 慢 ,有 一
者在此期上肢 出现 痉挛 和连带 运动 ,进行 抗痉挛 手法拉 开 各个关节抑制连带运动 ,同时强调上肢的主动活动 。锻炼 1
—
前枕头上 ,双下肢之 间以枕相 隔 ,患侧 下肢髋膝 自然曲屈 ,
避免双足相互接触 。 ( )患侧卧位 :患侧右下 ,后 背用枕 3
3周坐稳后可逐渐进行 站匀 ,频率适 中,伸 髋 曲膝 ,先 抬一 足跟 部 ,重 心转 移 ,另一 脚跟亦 先着地 ,重 心又转 移至 后足 ,开 始下
一
定 节律性 ,被 动活 动时 ,肢体 应充分 放松 ,活 动关 节时要
注意近端关 节充分固定 , 用力 要适 中,2 3次/ , 6下 — d 4~
挛位置上 ,勿使 大腿外 璇 ,目的在 于减 轻肌 肉萎缩 ,从 简
理 能力 ,改 善和提 高生 活质量 。 ( ) 护理形式 :通过护 士 3 指 导和督促 ,使 患者 变被 动 为主动 ,是 一种 “自我护 理 ” 方式 。( )康复护理沟通了护患关 系。 4
2 早期康复护理的依据
3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3 1 保持 良好 的肢体功能 位置 ( )仰 卧位 :头枕 于枕 . 1 头上 ,呈正 中位 或稍偏 向患者 躯干平 直 ,患侧 上肢放 在一 枕头上 ,远端 比近端 抬高 ,保持 伸肘 、腕 背伸 和伸指 的姿 势 ,患侧膝下放一枕头使其微 屈。 ( )健侧 卧位 :完全侧 2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坏死的高发疾病。
其发病突然、致残致死风险性极高。
而偏瘫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结果,病灶常在内囊周围,当其发生损伤会导致对侧半身躯体感觉障碍,如肢体摆位不对称、口眼歪斜、针刺偏瘫一侧没有生理反应等。
不仅如此,还会出现双向性及同向性的对侧视野缺失,导致半侧偏盲,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早期的良肢位的摆放及康复干预有助于减轻或者是预防偏瘫痉挛姿势的出现,本文将带大家了解脑卒中偏瘫是如何进行康复护理的。
一、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早期,采取正确卧床姿势,可以很好的对后期恢复起到一个“塑性”的作用。
为病人采取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偏瘫肢体的刺激,增加机体敏感度,可以有效控制患侧肢体抽搐。
尽可能的伸屈偏瘫一侧的肢体,使其形成肌肉记忆,但切记要适度,以免造成肌肉劳损。
指导病人自己翻身,学会控制协调各部分肢体的作用力,将阻力转化为支撑力。
为了增加偏瘫一侧的肌肉神经敏感度,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其施加压力,比如尝试让病人的身体重心落在偏瘫一侧,可以让患侧作为支撑点来变换体位。
此外,这个时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
为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常给病人变换体位,检查病人长期受压部位有没有出现体温异常、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溃烂流脓等,防止压疮的发生。
并给偏瘫侧患肢和骶尾部、肩肘部、足跟等压疮好发部位用按摩油进行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
为了减少压力,避免长期压迫同一组织,可以在经常与被褥摩擦的部位垫气垫。
不能给偏瘫患肢睡偏硬质的床,以免加重压疮程度;但也不能睡太软的床,以免病人活动无耐力。
可以在床上协助病人做简单的肢体伸屈运动,如握拳、伸屈关节、抬臂抬腿等,能够很好的锻炼肌肉活动度,同时避免肢体血流不畅。
此外,在协助病人康复锻炼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安全,指导病人做正确的康复运动,不能强行去扳正患肢,要循序渐进,要避免病人出现过度肌肉劳损、肢体畸变的情况。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约为130—150万。
因受国内现有医疗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脑血管意外存活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只能在院外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等待功能的自然恢复,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38-02脑卒中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早期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
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现状综述如下:1、偏瘫的程度1.1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1.2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瘫痪、全瘫。
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
不完全瘫痪:肌力2-4级。
全瘫: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肌力在IV级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扶持入厕,并防止摔伤。
肌力在III级以下的卧床患者需放置床档,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时坠床。
对偏瘫侧肢体肌力II级以下的患者应定时翻身和进行肢体被动运动。
2、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与实施时间2.1 早期康复的意义:早期康复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
早期康复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70生垦塞旦医型2Q!Q笙i旦筮12鲞墓!Q翘£墅旦!竺』壁坚婴型煎堕!盟型丛鲤!塾堡丛业:垫!!:Y盟:!!:丛:!壁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刘金荣【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1例,对照组89例。
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训练、语言康复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
结果运动功能采用Fu一一M eyer运动功能评分.能力(A D L)评估采用B ar t hel指数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结论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缩短康复治疗,减轻功能障碍。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偏瘫;运动疗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我院1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如下。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资料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首发院内住院存活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 T或M R I检查确诊,排除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9l例,男53例,女38例;平均年龄56.3岁;脑出血35例,脑梗死56例。
对照组89例,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3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46例。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入院时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
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脑梗死发病后2—4d,脑出血生命体征稳定后l周)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肌肉电刺激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早期床上体位一良姿位的摆放,采取对抗痉挛的体位,早期翻身坐起拍背、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患者出现自主运动后控制关键点,抑制异常肌力;②中期训练患者仰卧到床边坐,坐位平衡、站起坐下及站位平衡,达到坐站三级平衡;③后期A D L能力训练:协助、指导患者进行转移、更衣、进食、个人卫生、入厕、洗澡等训练,另外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辅助器具,包括自助具、拐杖、轮椅等;④理疗:通过中频电疗,刺激瘫痪的肢体,使其神经肌肉组织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Early St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H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2 p aralysis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郭先菊 董焕芬G uo Xianju,Dong H uanfen(Affiliated Peace Hospit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Shanxi046000China)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03)04A-0405-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若病人出现偏瘫、手功能障碍,将极大地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早期对病人实行手功能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3]。
现将1998年以来对11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2年6月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32岁~79岁,平均50.3岁;出血性卒中36例,缺血性卒中80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68例。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6例(占31.03%),初中、高中者42例(占36.21%),中专及以上38例(占32.76%)。
1.2 实行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条件[4] ①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②能正确执行护理人员的指令;③无严重合并症(心、肺、肝、肾)。
符合以上条件的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即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出血性卒中病人在发病1周后给予康复护理。
1.3 评估方法1.3.1 偏瘫上肢能力评估法[5] ①在健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②患手拿钱包,健手从包中取出硬币;③患手拿伞;④患手为健手剪指甲;⑤患手系衬衫袖口的钮扣。
按规定动作要求逐项完成,按照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定出手能力级别,共分6级,包括废用手(5个动作均不能完成),辅助手C(5个动作只能完成1个),辅助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2个),辅助手A(5个动作只能完成3个),实用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4个),实用手A (5个动作均能完成)。
1.3.2 早期康复护理评估 实行早期康复前、康复护理4周后各评估1次,并记录,与实施康复护理前进行比较。
2 护理2.1 心理指导 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讲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及目标。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激发病人主动训练的积极性。
护理人员作为康复训练的指导者与监督者,通过恰当的治疗性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
2.2 康复护理方法2.2.1 冰水刺激[6] 在肌张力低或感觉障碍时,采用冰水刺激,将病人患手放入冰水中,浸泡约3s,可反复3次,间隔数秒钟。
2.2.2 双手上举训练 病人双手叉握,即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在坐位或仰卧位时,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然后放下至腹部,如此反复练习。
2.2.3 腕指关节活动 嘱病人双手合掌,或双手交叉相握,用健手带动患手做腕关节的屈伸、左右扭动、旋转等动作,或护理人员用一手托住病人患侧前臂,使病人上肢保持水平位,肘伸展,另一手与病人合掌,将患手腕关节背屈,并活动指关节,左右扭动。
2.2.4 抑制手指与腕关节痉挛 护理人员用一手握住病人患手四指,另一手控制患手拇指,并将手指及腕关节置于伸展位,痉挛严重时,可将患手拇指向手掌70度方向轻轻向上牵拉,或使用分指板以帮助病人手指伸展及外展。
2.2.5 手的抓握与放松 可从直径较大的杯、球的抓握开始,逐渐过渡到提起铅笔、火柴梗等,每次抓握后要使患手充分松开。
2.2.6 对指训练 患侧前臂旋前位练习拇指和其他指的对指活动,其他指尖要和拇指尖相碰,特别是小指与拇指,训练次数可不限。
2.2.7 诱发手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7] ①伸腕训练,伸腕、屈腕,注意要在不同的屈曲和伸展的范围内训练,也可训练腕关节背伸(手背向后移动)触及物体;②训练旋后;③训练拇指外展和旋转。
2.2.8 强制使用患手训练指导[8] 在病人手功能达到辅助手B以上时,可采用助力式强制使用患手;在手功能达到辅助手A 或实用手B时,可采用主动式强制使用患手。
3 结果 经过早期康复护理的11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其手功能改善程度见表1。
表1 11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前后情况比较例废用手辅助手C辅助手B辅助手A实用手B实用手A康复前335618720康复后131******** 注:χ2=60.68,P<0.001。
4 讨论 手功能对于生活自理和工作至关重要,而手部精细动作恢复较慢较差,需要进行强化训练。
有报告认为上肢的恢复第1个月可50%达高峰[9],以后骤减,可见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6例病人偏瘫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是在脑卒中病人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改善和抑制手痉挛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将康复技术融入早期的护理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116例病人中废用手由28.4%下降至11.2%,实用手由1.7%增加至15.5%。
早期康复护理后仍有13例废用手未改善,除了与病情重有关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病人发病后未及时住院治疗,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手功能锻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避免生气、悲伤、绝望等不良情绪的影响,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在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康复护理才能顺利进行。
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脑卒中病人抑郁症的发生。
据报道[10]:脑卒中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0%~50%,抑郁症的发生可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116例脑卒中病人经过早期的康复护理,在一个月时均未发现明显的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1] 赵凤春,冀秀芳.胸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2,16(4):194.[2] 王玉珍,郭金凤,魏雁林.脑卒中病人的家庭康复[J].护理研究,2002,16(8):493.[3] 冯正仪,张华,胡永善,等.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的有效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11):627.[4] 王艳,吕晓星.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7):440.[5] 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98.[6] 张妍,石中嫣,陈立嘉.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康复训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81~82.[7] 纪树荣,常冬梅.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训练[J].现代康复,2000,4(4):492~494.[8] 李杏珍,姜爱华.社区中脑卒中恢复期患手强制使用训练的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354.[9]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4.[10] 孙佳凡,常巍.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病人的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4):173. 作者简介:郭先菊(1964—),女,山西省晋城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工作单位:04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董焕芬工作单位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2-12-03 修回日期:2003-03-13)(本文编辑范秋霞)耳穴贴压法与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Comp arison on Therap eutic E ffects of Mi2 graine Treated by Ear Points Mounting Compre ssion and by Orally Ta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 se Medicine杜 玲Du Ling(TCM Hospital of Hangu District of Tianjin City,Tianjin300480China)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03)04A-0406-02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临床常见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部颞、额侧反复发作性疼痛,多呈跳动样搏动性头痛,发作中常伴有恶心、呕吐,并多出现黑蒙、闪光、偏盲等视觉先兆。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我科近3a来采用耳穴贴压法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此类病人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56例,中药治疗组30例。
耳穴贴压组56例中男23例,女33例;14岁以下4例,15岁~40岁23例,41岁~60岁27例,60岁以上2例。
中药治疗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14岁以下2例,15岁~40岁9例,41岁~60岁16例,60岁以上3例。
临床辨证分6型,耳穴贴压组中肝气郁结型15例,风痰阻络型12例,痰湿化热型9例,淤血阻络型9例,气血亏虚型4例,肝肾阴虚型7例;中药治疗组中肝气郁结型9例,风痰阻络型6例,痰湿化热型5例,淤血阻络型3例,气血亏虚型3例,肝肾阴虚型4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头风病的诊疗标准及《实用内科学》偏头痛诊疗标准。
间歇期一切正常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可以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
2 分型及方法2.1 辨证分型2.1.1 肝气郁结型 主症为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时作时止,痛甚则出现恶心、呕吐,情绪焦躁,素喜生闷气。
头痛常因情志刺激、劳累、用脑过度或月经期而诱发。
夜寐不安,可伴耳鸣,胸胁胀满,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1.2 风痰阻络型 主症为头胀痛、头晕、恶心呕吐、不欲饮分,痰多粘白,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2.1.3 痰湿化热型 主症为头胀痛或兼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少寐多梦易惊,舌边尖红,舌苔黄腻,脉沉弦。
2.1.4 淤血阻络型 主症为头痛时作时止,痛处固定,呈胀痛、跳痛或刺痛,或痛如裂,伴头晕,甚则恶心、呕吐,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2.1.5 气血亏虚型 主症为头痛绵绵,两目畏光,午后尤甚,夜间少寐,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弱。
2.1.6 肝肾阴虚型 主症为头胀痛、眩晕,时轻时重,常因劳累或用脑过度诱发或加重,夜寐不安,视物模糊,耳鸣,口干,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
2.2 方法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1],在一名主治医师共同参与下,进行诊断和辨证分型,为上述6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