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ppt课件

(七)从普通椅上转移到轮椅上
偏瘫康复训练
八、行走训练
(一)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原地行走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
(二)侧方辅助行走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
(三)后方辅助行走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
(四)扶持下练习行走
偏瘫康复训练
行走的促进(左侧偏瘫)
A,帮助伸髋,防止膝关节 在支撑期过伸。
B,治疗师向前下方压骨盆 以启动行走时腿的摆动 期。(患者在偏瘫腿屈 曲时很难保持健腿的伸展)
A、台阶在前面
B、台阶在侧面
偏瘫康复训练
(四)站立平衡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
利用手杖的立位平衡训练
A,指示患者双脚分开站立,双侧同时负重 B,指示患者左右移动重心 C,使用手杖保持平衡,同时使躯干前屈 D,将手杖向前上方举起,维持片刻,保持平衡再逐渐延长时间,直至可维持3~4秒
偏瘫康复训练
七、身体转移训练
•A、按手拐→患侧下肢→健侧下肢的顺序行走 •B、按手拐→健侧下肢→患侧下肢的顺序行走
偏瘫康复训练
2 、两点步行
偏瘫患者的两点步行 手拐和患侧下肢同时向前一步
偏瘫康复训练
(七)利用手杖上下楼梯训练
•步
遵照健足先上,病足先下的原则 上楼时,手杖和健足先放在上一级台阶伸直健腿,把病腿提到同一台阶。 下楼时,手杖和病足先下到下一台阶,然后检足迈下到同一台阶
图1 躯干抗痉挛模式
图2 上下肢的痉挛(A)和抗痉挛模式(B)
偏瘫康复训练
3 上肢抗痉挛模式
(1)抑制上肢痉挛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
步行时患者抑制偏瘫臂的屈肌痉挛(右侧偏瘫)
偏瘫康复训练
(2)患侧上肢训练
1)滚筒训练
偏瘫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 ppt课件

偏瘫的康复训练
包括肩关节疼痛的处理、肩关节半 脱位的处理和患侧手肿胀的处理、 患足下垂内翻的处理等。
偏瘫的康复训练
使患者较好的完成穿衣、如厕、洗脸、 刷牙、吃饭、喝水等日常基本生活动作,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只要患手有 功能,就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患手。通 过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可以改善偏瘫 侧的感觉和知觉,促进患肢潜在的运动 功能早日恢复,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 理状态。具体包括穿脱衣物、如厕、洗 脸、洗澡、吃饭、做家务劳动等。
▪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 残留食物等。
▪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 迟滞、淡漠、兴奋等。
▪ 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 行走困难;交流障碍;工作能力下降 等。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
▪ 康复应尽早进行 ▪ 调动患者积极性 ▪ 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 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偏瘫的康复训练
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 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 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 方上举约1000,患腿屈曲 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 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 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 垂直于床面。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 或软垫,将其稍稍垫高。 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 伸肘、伸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 处于旋前位(即手心向床面)。 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然 放置。 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 的软物支持,也可不支持。 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 正患腿外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 善为度。要注意,如果被子太重 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 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
偏瘫的康复训练
▪ 发病6个月后,可能留有各种不同程
度的后遗症,如手脚活动不便、谈 适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四步走”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四步走”中风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老年病,一旦中风多数人的后遗症都是偏瘫,那么偏瘫后能不能恢复呢,今天在这里兰公馆养老院医疗专家总结偏瘫恢复的四个阶段,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训练,偏瘫也是可以恢复的。
第一阶段:坐起训练坐位是步行和日常生活训练中最基本的,若病人能坐起,对于进食、大小便、上肢活动能带来很大方便。
在坐起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平衡训练。
开始时家属要轻轻扶持,以免老人向患侧后外方倾倒;背部不靠,静坐1小时,可让老人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者床前放个小凳,让老人两足踩在小凳上。
每次保持此姿势20~30分钟,每天3~5次。
第二阶段:站立训练训练时,家属一定要注意老人站立的姿势,让其双脚平行站立,中间有一拳的距离,膝关节不能弯曲或过度伸直,双脚掌完全着地,脚趾不能钩地。
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天3~5次。
靠墙站立:家属两手扶持老人双肩。
若偏瘫一侧膝关节不能伸直,家属可用膝顶住老人膝部,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自己靠墙站立。
扶床站立:在老人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老人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
第三阶段:步行训练中风偏瘫的老人,步行训练难度较大,家属要给予老人信心,鼓励患者坚持锻炼。
重度瘫痪者:由家属协助,病人患侧上肢搭在家属肩上,家属一手扶腰,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
每次5~10米。
中、轻度瘫痪者:可扶手杖练习。
开始阶段手杖先出去一步,第二步患肢迈步,第三步健足跟上。
轻度瘫痪者可把手杖及患肢作为一个支点,健足为另一支点,两者交替前进,患肢着力时手杖辅助支撑体重。
第四阶段:上下台阶训练老人在走平路练习平衡后,可以进行上下台阶练习。
开始时,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
上台阶练习:第一步,健手扶住楼梯栏杆,使体重着力点落在健手上;第二步,健康一侧下肢上台阶,同时家属搀扶病人,避免病人摔倒;以后重复以前的步子,开始时不要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
偏瘫康复训练(医学知识)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的抗痉挛模式
图1 躯干抗痉挛模式
图2 上下肢的痉挛(A)和抗痉挛模式(B)
医药医学
55
3 上肢抗痉挛模式
(1)抑制上肢痉挛训练
医药医学
56
步行时患者抑制偏瘫臂的屈肌痉挛(右侧偏瘫)
医药医学
57
(2)患侧上肢训练
1)滚筒训练
医药医学
58
2)木钉板训练
医药医学
59
3)上肢操球训练
医药医学
27
(四)站立平衡训练
医药医学
28
利用手杖的立位平衡训练
A,指示患者双脚分开站立,双侧同时负重 B,指示患者左右移动重心 C,使用手杖保持平衡,同时使躯干前屈 D,将手杖向前上方举起,维持片刻,保持平衡再逐渐延长时间,直至可维持3~4秒
医药医学
29
七、身体转移训练
(一)床-椅子的转移训练
1、进食训练
医药医学
69
2、使用自助具
医药医学
70
加粗手柄及弯成角的匙、叉
有利于抓握的勺、叉
医药医学
带盘档的盘子
71
3、更衣训练
穿开身上衣
医药医学
72
脱开身上衣
医药医学
73
穿套头上衣
医药医学
74
脱套头上衣
医药医学
75
(3)穿脱裤子训练 1)卧床患者穿裤子
医药医学
76
2)坐位穿裤子
医药医学
77
(4)穿袜、穿鞋的训练 1)患脚穿袜子
医药医学
78
2)健脚穿袜子
医药医学
79
3)穿袜自助具
医药医学
80
偏瘫康复的桥式训练技巧

偏瘫康复的桥式训练技巧
偏瘫康复的桥式训练技巧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四肢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桥式训练技巧:
1. 偏瘫患者通常在一个平坦而稳定的表面上进行桥式训练。
可以选择床、训练垫或瑜伽垫作为训练表面。
2. 开始时,患者平躺在背上,屈膝,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然后,患者通过臀部肌肉的力量将臀部抬起,使脊椎形成桥形。
3. 在桥形姿势中,患者应尽可能将双膝靠近,同时臀部要保持收紧。
保持该姿势数秒钟,然后缓慢放下臀部至初始位置。
4. 在桥式训练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并避免使用脖子或肩膀的力量来推动身体。
5. 逐渐增加每组的重复次数和保持时间,让患者逐渐适应和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
6. 可以进行不同的变体来增加难度。
例如,将一个脚抬起,只用一条腿支撑;或者将双脚放在稳定球上,增加核心肌肉的参与。
7. 进行桥式训练时,患者应始终和治疗师保持沟通,并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
如有不适或疼痛感,应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
请注意,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在进行桥式训练之前,最好咨询康复医师或专业治疗师的意见,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偏瘫是指肢体一侧出现的瘫痪症状,常见于中风、脑梗塞等疾病。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希望能对康复训练有所帮助。
一、康复训练目标。
1. 恢复肢体功能,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肢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3. 预防并发症,通过训练,预防偏瘫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二、康复训练内容。
1. 运动训练,包括 passively assisted exercise、active exercise、resistive exercise 等。
passively assisted exercise是通过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帮助,对患者进行passively exercise,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关节活动度;active exercise是让患者自己进行主动的肢体运动,如抬腿、握拳等;resistive exercise是通过对抗性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
2.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提高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
3. 日常生活训练,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4. 感觉训练,通过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对受损肢体的感知能力,增强其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5. 步态训练,对于需要恢复行走能力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的能力。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1. 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2. 渐进性,康复训练应该是渐进的,不能过于急躁,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3. 定期评估,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是指因中风引起的一侧身体肌肉无力或瘫痪的情况。
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中风偏瘫康复的核心。
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2.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行走功能进行训练。
通过特定的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模式、提高步行稳定性和减少摔倒的风险。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针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功能,如洗澡、穿衣、吃饭等。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通过定期进行NMES训练,可以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5. 日常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中,重要的是将训练效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日常功能的训练,例如使用受影响的手臂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练习书写、拿取物品等。
6. 心理支持和教育: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
同时,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风偏瘫的病情和康复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和指导。
每个患者的康复计划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需要有耐心和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偏瘫患者平衡协调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平衡协调训练方法偏瘫是一种由于中风、脑血管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这种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使他们容易摔倒或失去行动能力。
因此,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平衡和协调训练是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偏瘫患者平衡协调训练方法:1.环境适应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习惯不同的环境。
可以从简单的平地走到复杂的台阶、斜坡等地形。
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有助于患者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2.坐位平衡训练: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坐位平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通过坐在稳定的椅子上,训练患者控制自己的重心。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如上下摆臂、前后摇等,帮助患者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3.站位平衡训练:当患者的坐位平衡训练进展良好时,可以逐渐过渡到站位平衡训练。
可以从站立靠墙开始,逐渐减少对墙的依赖,尝试站立一段时间。
可以通过双脚并拢或分开、闭眼等方式增加训练难度,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4.步态训练:步态训练对于恢复患者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辅助装置如平行杠、行走器等,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
逐渐减少对辅助装置的依赖,进行自主行走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5.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将平衡和协调训练与日常生活动作结合起来。
患者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如刷牙、穿衣等来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动作既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又可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除了以上的训练方法之外,偏瘫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辅助训练方法,如瑜伽、普拉提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平衡和协调的动作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总之,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平衡和协调的训练是重要的康复过程。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努力,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训练方法应根据个体需求和能力进行调整和个性化设计。
因此,在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 或软垫,将其稍稍垫高。 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 伸肘、伸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 处于旋前位(即手心向床面)。 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然 放置。 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 的软物支持,也可不支持。 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 正患腿外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 善为度。要注意,如果被子太重 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 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
听和说的训练
适用对象为有言语障碍或(和)失语症的偏瘫 患者。目的是使患者运用口语、文字、手势、 图示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思想,提高与人沟通 和交流的能力。具体方法包括说名称指物训练、 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 练、利用手势和表情进行训练等。
社区活动训练
适用对象为有部分活动和交流能力、病情 稳定的偏瘫患者。目的是促进活动和交流 能力的提高、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的程度。 具体方法包括让患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 康复站、老年活动站、温馨家园等社区人 群较集中的地方从事一些有益的活动。例 如功能训练活动、有趣味的活动(打扑克、 下象棋、讲故事等)。
翻身的训练
▪ 适用对象为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翻 身有一定困难的偏瘫患者,目的是为 了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训练 躯干旋转,缓解痉挛、改善患侧肢体 的运动功能、防治并发症。包括向患 侧翻身、向健侧翻身训练两种方法。
向健侧翻身
要点: 1.病人双手紧贴一起 2.方法:同时翻转臀部和足底以引导偏瘫侧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 偏瘫康复基本知识
偏瘫常见障碍
▪ 运动功能障碍:指偏瘫一侧的上下肢不 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
▪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瘫肢体的疼痛 或麻木。
▪ 言语障碍:失语、构音障碍、读写、计 算障碍。
▪ 认知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 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障碍等。
偏瘫常见障碍
▪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 残留食物等。
偏瘫上肢的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上肢 僵硬、运动不正常的患 者。目的是减轻患侧上 肢的僵硬、提高运动控 制能力、维持和扩大关 节活动范围。具体方法 包括上肢负重训练、推 滚筒训练、砂磨板训练、 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 牌训练等。
转移训练
适用对象为独立转移有困难的偏瘫患者。 目的是通过训练实现床、轮椅、座椅及坐 便器等之间的转移,以扩大活动范围,提 高生活自理能力。具体方法包括从床上转 移到轮椅上、从轮椅上转移到床上、帮助 患者从床沿移动到椅子上3种。
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争取达到独 复
立或基本独立的生活、工作和学 习。
▪ 一般经过2-3个月的康复训练,瘫痪肢 体的功能、说话的能力、日常生活的 自理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 高。有了改善和提高之后,还要定期 到社区康复指导站接受康复指导员的 指导,并坚持康复训练。
后遗症期
▪ 发病6个月后,可能留有各种不同程
度的后遗症,如手脚活动不便、谈 适
话不清楚、日常生活离不开家里人 应
的帮助等。
性
▪ 目标和效果:通过学习使用手杖、 轮椅等辅பைடு நூலகம்器具,尽可能克服瘫痪 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争取最大限度
康 复
地达到独立生活的效果。
训练内容和方法
▪ (一)卧姿的训练 ▪ 适用对象为卧床的偏瘫患者,目的是为
了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包 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 法。
移位技巧-轮椅与床
站立与行走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 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 者。目的是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 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改善平衡能力, 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 达到正常行走。具体方法包括站起的训 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 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 助患者行走等。
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一旦病情
稳定,就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防
▪ 目标和效果:通过在医院的床边训
性 练,达到调整患者心理状态、防治 康 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部分功能
的效果。
复
恢复期
▪ 发病后一周至6个月。在这个时
期病情基本稳定,存在的各种障 主 ▪ 碍的目最有最标大可佳和限效能 时 度果不 期 地:断 。 克通改 服过善 障系, 碍统是 ,康康 使复复功训训能练练得,动性康
▪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 迟滞、淡漠、兴奋等。
▪ 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 行走困难;交流障碍;工作能力下降 等。
卒中后异常姿势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 康复应尽早进行 ▪ 调动患者积极性 ▪ 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 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急性期
▪ 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这个时期病
预 情一般不是十分稳定,应以临床治
▪
关节活动-肩关节
关节活动-肩关节
关节活动-肩关节
关节活动-肘关节
关节活动-髋关节
关节活动-髋关节
关节活动-膝关节
关节活动-踝关节
坐起与坐稳训练
适用对象为从仰卧位坐起有一定困难及不稳 的偏瘫患者。目的是通过训练使患者容易 坐起来,且能坐稳、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 力、为步行等下一步训练打好基础。具体 方法包括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和 坐稳训练三种。
运动中常见训练问题的处理
包括肩关节疼痛的处理、肩关节半 脱位的处理和患侧手肿胀的处理、 患足下垂内翻的处理等。
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
使患者较好的完成穿衣、如厕、洗脸、 刷牙、吃饭、喝水等日常基本生活动作,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只要患手有 功能,就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患手。通 过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可以改善偏瘫 侧的感觉和知觉,促进患肢潜在的运动 功能早日恢复,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 理状态。具体包括穿脱衣物、如厕、洗 脸、洗澡、吃饭、做家务劳动等。
辅助下翻身练习
卧床期的训练方法
▪ 包括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 的自我运动。
握拳姿势(Bobath握拳)
主动辅助运动
搭桥活动
躯干活动训练(肩髋反相活动)
四肢关节的训练
▪ 适用对象为偏瘫患者自己不能活动肢 体,或者由于肌肉痉挛而限制了肢体 活动。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恢复、防 止肢体僵硬。
患侧卧位
①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 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 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 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 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 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 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 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 防治痉挛。
健侧卧位
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 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 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 方上举约1000,患腿屈曲 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 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 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 垂直于床面。
偏瘫的康复训练
概述
▪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 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可伴 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 状。
▪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及时住院抢 救治疗
▪ 同时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程 序,积极及早与正确的康复治疗,将 使80%的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只有 10%~20%的病人留有严重或中度残 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