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增强水的导电性D.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H 2O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O 2↑(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3、水的污染:(1)水资源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地球上的水

办法是( D )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防止水污染 D.跨流域调水
例题精析
【例题3】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B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例题精析
【例题4】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多的生物体是( D )
A.哈密瓜
B.人体
C.玉米
D.水母
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C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例题精析
【典例3】地球上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D )
A.河流水
B.大气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水的循环
• 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 下渗 •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 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 断的循环。 • 水循环的途径:
例题精析
【例题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A )
A.大气水 B.河流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例题精析
【例题2】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补充、更新的是( A )
A.海陆间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B.海上内循环
D.生物循环
例题精析
【例题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水资源与生命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没有 生命 。 ________ 含水量 是不同的,不同植 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_______ 含水量 也是不同的。生活在沙漠的生物具有储存水分 物的 ________ ________ 的特殊本领。 动物也离不开水,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 植物,约为___________ 70%~80% ,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左右。 2.5 升水,当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____ 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地球上的水

一、水的分布(水约占地球表面的70%)地球上的水存在形式有、液态和,以不同形式分布在、、和中。
1、海洋水: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占地球总水量的。
2、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是生活和生产的全部用水。
(1)陆地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其中数量最多,占68.69%。
(2)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占地球上全部淡水的。
3、大气水:所占比例极少,但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4、生物体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质量的以上是水,儿童体内的水分高达,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水升。
二、水循环1、概念: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2、水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3、水循环的类型:(1)海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3)海陆间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性:是地球上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练习:1、下列各水体更新周期最长的是()A冰川B海洋水C大气水D地下水2、淡水资源最丰富的是()A冰川水B河流水C湖泊水D地下水3、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B地心引力C大气环流D水的三态变化4、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A氧气B水C脂肪D蛋白质5、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A全球大气水汽输送B全球大气的降水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D局部地区地表径流输送6、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A赤道附近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C东海海域D沙漠地区7、根据水循环的示意图填空1-6;三种循环;三种循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水的电解1、接电2、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
(2)与电源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体速度慢,体积小;与电源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速度快,体积大;气体体积比为。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多的玻璃管尖嘴,发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少的玻璃管尖嘴,发现总结:可燃烧,并产生火焰的气体是,具有性。
水组成PPT课件

质
状态、颜色、气 味、熔沸点等
化学性质
只有在化学变化 中才能表现出来
的
可燃性、稳定性 等
例1、用水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严冬季节,放在窗外盛水的缸易破裂
;
(2)在家里观察烧开水,水加热时有气泡上升,气泡内含
有
。这是水
形成的。
.
6
思考:在自然界中固态水常以冰川等形式存在, 我们常会见一海洋上有许多冰山,你知道冰山 是如何形成的呢?
分别与电源的 电极 正、负极相连
水的电解
.
10
练习:
下图是电解水的是简易装置,请回答: 电源的A为__正__极,B为_负___极。C试管中收集到 的气体是__氧__气____,可以用_带__火__星_的__木__条__检验, D 试 管 中 收 集 到 的 气 体 是 _氢__气______ , 可 以 用 __点__燃________ 检验。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 出水是由___氢_和__氧______组成的。
2、地球上不同水体之间相互循环,循环途径是怎么
样的?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到哪一类变化? 水的组成
固态水
液态水
气态水
水循环过程中涉及到水的状态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没有
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
2
水的性质
两类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区别依据 举例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生成新的物质的
.
7
你知道冰山 是如何形成 的吗?
(1)降下来的雪 (2)晴天也不会融化 (3)上面又再积雪
.
8
(4)由于积雪的 重量,把下层 的雪压成冰。
《水的组成》自然界的水PPT图文-2024鲜版

11
水的存在形式
气态水
水蒸气,存在于大气中, 是云、雾、雨、雪等天气 现象的形成基础。
2024/3/27
液态水
地球上的主要水体,包括 海洋、湖泊、河流等。
固态水
冰、雪、霜等,主要分布 在地球的两极和高山地区。
12
水的分布
海洋水
占地球总水量的约96.5%,是地球上 最大的水体。
大气水
以水蒸气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含量相 对较少。
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如砂、石、活性炭 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 生物等杂质。
蒸馏法
将水加热至沸腾,使水蒸气化后冷 凝成水,从而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 体、有机物和微生物。
16
水的处理方法
消毒法
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臭氧等) 破坏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水
的卫生安全。
软化法
通过离子交换或加热煮沸等方法 降低水的硬度,减少水垢的产生。
生活用水
人类日常生活中需要 水来饮用、洗涤、烹 饪等。
生态平衡
水在生态系统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对维持 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 性至关重要。
2024/3/27
14
04
水的净化与处理
2024/3/27
15
水的净化方法
沉淀法
通过静置或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 沉淀到底部,从而去除水中的悬
浮物质。
2024/3/27
除盐法
利用反渗透、电渗析等技术去除 水中的盐分,降低水的含盐量。
2024/3/27
17
水质标准与检测
水质标准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以确保饮 用水的安全卫生。
水质检测
通过采集水样,利用化学分析、仪器检测等方法对水质进行检测,以评估水质 的优劣和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pH值、浑浊度、总硬度、 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
1.1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

1.1地球上的水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2/3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70%~80%,其中水母占98%,草本植物中约占70%~85%。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充足水分。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三、水的循环1.阅读水的循环图。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②水循环的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2.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
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学生版)知识讲解

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一、同步知识梳理水在哪里课程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厂状态: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成分:淡水、咸水一、水的分类对生命的作用:生物体内水、体外水存在的空间不同: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生物水。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 水有三种状态,液体变气体汽化(吸热),气体变液体液化(放热)固体变液体熔化(吸热),液体变固体凝固(放热)固态变气态升华(吸热),气态变固态凝华(放热)4、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呢?三、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 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 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 以上是水分5.所有的生物都在连续的失去水、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不断补充失去的水那么他们途径是怎样的呢?动物:呼吸、排汗、排尿、排便动物:喝水、摄食植物:表面蒸发、蒸腾植物:利用根吸收水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四、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 水汽输送c降水d 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2、水循环原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Y]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J ----------------------- -------------------------3、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地球上的水概论

地球上的水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地球上的水体(空间):海洋水(96.53%)、陆地水(冰川约占淡水总量的2/3)和大气水(形态): 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潜水<水质易受污染>和承压水<水质不易受污染>2、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生物水、土壤水、沼泽水。
世界的其它淡水中,河流水和湖泊淡水分别占了世界淡水总储量的0.006%和0.26%,再加上少量的浅层地下水,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水资源是有限的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2)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还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3)促进了地球上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交换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三、河流补给-----指河水的来源。
河流的补给水源有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积雪融水等。
✹雨水补给✹(长江、黄河、珠江)·以夏秋两季为主·特点: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影响因素: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分布地区: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冬季断流·特点:有时间性,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水量较稳定·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分布地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塔里木河)❖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有双汛期(另一汛期在雨季)·特点:有时间性,连续性,水量稳定·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分布地区:东北地区(松花江、黑龙江)✼地下水补给✼·全年·特点: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影响因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分布地区:普遍✶湖泊水补给✶·全年·特点: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影响因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的大小·分布地区:普遍一、河流流向的判断㈠根据一条等高线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⑵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一、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
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
贫乏
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人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
二、水的组成
10、水的电解实验:
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1:2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
11、水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④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
三、水的浮力
12、浮力:所有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13、计算浮力方法:先测物体重力G,再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弹簧秤拉力
F浮=G-F拉(适用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14、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两个面的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F浮=F-F′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5、气体也有浮力:气球、热气球,孔明灯
16、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浮=G排液=ρ液V排液g
17、浮力只跟ρ液和V排液,即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质量、密度、重力等无关。
18、物体沉浮的条件:
19、密度计是一种用来快速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刻度特点:不均匀,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同一个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G=F,
所以浮力相等,浮的越高,液体密度越大
20、轮船:排开比自身体积大的水而获得更大的浮力,始终漂浮G=F,故轮船开到不同江河湖海中,
浮力始终不变
21、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控制沉浮
22、鱼: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来改变鱼体的大小(即改变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控制沉浮
四、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2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溶液:溶解后所得到的的物质如高锰酸钾水溶液(紫红色)、碘的酒精溶液(棕黄色)
24、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泥浆水、石灰浆、血液、钡餐)
25、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牛奶、肥皂水)
26、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7、比较: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质固、液、气被溶解固体小颗粒(不溶解)液体小液滴(不溶解)
是否透明透明不透明
是否分层不分层浑浊,久置分层
特点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
共同点都是混合物
五、物质的溶解
3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32、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该溶质不能再
继续溶解时进行比较。
3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
35、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36、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
快溶解;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7、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8、浓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稀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较小)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9、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
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意义: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
40、溶解度计算公式:S表示溶解度
41、溶液的配置:M溶液=M溶质+M溶剂
溶质质量分数一般计算公式:
当只知道溶解度(S)时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大,溶液的浓度越大,溶液密度也越大
42、溶液配置过程:①计算(溶质、溶剂的量);②称量和量取(托盘天平称量溶质,量筒量取溶剂);
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43、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 浓×C 浓%=m 稀×C 稀%计算稀释时所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m 水=m 稀-—m 浓
六、物质的分离
44、结晶: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45、物质分离的方法:结晶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46、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综合使用: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结晶48、过滤:
(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等(2)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纸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
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49、蒸馏:
(1)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越到
下面温度越低,冷凝效果要好(2)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瓷片:
防止液体爆沸
50、粗盐提纯(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注:玻璃棒的用途: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②蒸发:搅拌,使受热均匀;③过滤:引流
七、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53、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54、保护和节约用水的方法:①水的再循环;②减少水的使用;③水的回收利用55、水污染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毒物质)、农业废水(化肥、农药)
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适用范围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的物质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的物质
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
体
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
体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沸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