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s p o ti a e ,e dt iea a tmo i o o u p r n 4c s s n osd n so ss f mmo i u ta dd o e u i a e n i u t eu u Ro x e — c n bl d c n u d n m n2c s sa dbl d c j n m u - n e e j
Y n s omoss i a e . 8 c s s w ih i f c i e ov r d a t ra ii f c i ie nd bo u or. 1 a e t aat i n 1 c s s a e t n e ton r c e e fe nt—n e ton lv r a dy s pp t c s s wih T 4 3
( . 庆市 第 九人 民 医院 普 外 科 三 科 1重 庆 4 00 ;. 庆 医 科 大学 附属 第 二 医 院 肝 胆 外科 , 庆 4 0 1 ) 1重 , 0 70 2 重 重 0 0 0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医源性 胆 道 损 伤 的原 因及 防治 措 施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8例 医 源 性 胆 管损 伤 病 人 的 临床 资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D :0 3 6 /.sn 1 7 — 5 1 2 1 . 3 0 4 文 0I1 . 9 9 Ji . 6 23 1 . 0 1 0 . 4 s
C mmo a ss n rvn infrito e i i u t n y o nc ue dp e e t o rgncbl d c j r a o a e i u
愈 。结 论 医源 性 胆 道 损 伤 是 胆 囊 切 除 术 常 见 的 严 重 并发 症 , 旦 发 现 , 及 时 处 理 , 据 损 伤 的 情 况 和 术 后 时 间选 择 一 应 根

医源性胆管损伤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医源性胆管损伤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医源性胆管损伤预防和 措施PPT课件分:医源性胆管损伤原
因 第四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预
防和措施 第五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处
理方法 第六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课 程介绍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了解医源性胆管损 伤的定义、原因、并掌握相关 预防和措施。 适用人群:医疗工作者、学生 等。
处理方法
第五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方法
对于轻度和中度损伤,可以通过内镜治 疗、X线引导下置管治疗等方式进行。 对于重度损伤,可能需要进行胆管重建 以及开腹手术等治疗方法。
第六部分:总 结
第六部分:总结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一种并发症 ,预防和措施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提高自身技能、操作 规范,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第四部分:医 源性胆管损伤
预防和措施
第四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预防和措施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检查,评 估手术风险。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 范,掌握好手术要领。
第四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预防和措施
手术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 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进行 处理。
第五部分:医 源性胆管损伤
第二部分:医 源性胆管损伤
定义
第二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定义
医源性胆管损伤指因手术而引起的胆管 损伤,是一种并发症。 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六级,症状 表现也不同。
第三部分:医 源性胆管损伤
原因
第三部分:医源性胆管损伤原因
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手术操作 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胆道解剖结构异常、感染 、器官炎症等也可能是原因之 一。
第六部分:总结
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并注意术后 休息和饮食。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方法:收治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经过相应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随访1~3年,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医师胆道手术的能力和经验密切关联,高度重视胆囊手术可能造成胆道损伤的风险性,术中仔细解剖胆囊三角,熟练掌握各种不同情况下胆囊切除术的技巧,辨清三管并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地预防胆道的损伤。

关键词胆囊手术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

本文医源性胆道损伤均由胆囊切除术所致,由于医生术式选择不当、操作失误或胆管关系辨别确认上的疏忽,所造成的胆道损伤,对患者危害极大,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甚至会危及生命。

2001~2011年收治行胆囊切除术并发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和预防,为减少和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2~54岁,平均43岁。

其中5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引起胆道损伤,2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的胆道损伤。

在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引起的胆道损伤中,胆总管损伤2例,肝总管损伤1例,胆总管误扎1例,还有1例为胆道变异所致;在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造成的胆道损伤中,1例部分横断了肝总管,1例因胆囊炎性水肿、粘连,胆囊管极短匍匐于胆总管,在用剥离钩分离胆囊三角时误伤胆总管。

胆道损伤的处理:7例胆道损伤患者中,有5例损伤在术中发现,1例直接用5-0可吸收线缝合修补[1];4例行T管引流术,其中1例胆总管囊性扩张,因体质较弱,行扩张囊壁部分切除胆总管成形+T管引流术;其他2例均在术后3~5天患者出现黄疸及胆汁性腹膜炎等相应症状时方被发现,1例是胆总管误扎,在术后第8天行胆总管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术,另1例是肝总管部分横断胆漏患者,也是在术后第8天行肝总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并通过吻合口在左右肝管各置内支撑管1根。

医源性胆管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附13例报告)

医源性胆管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附13例报告)

7王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临床外科杂志,1995,3(6):282 —283.
8钱礼.关于外科黄疸的诊断思路和检查方法之我见.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1996。16(5):304—305.
宫内外同时妊娠超声诊断分析
胡丽艳
作者回顾本院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连续发现的6 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本院行超声检查时发现6例宫内、宫外 同时妊娠患者,年龄24—27岁。其中有停经史4例,停经时 间35—68d;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 1.2方法采用东芝340及SEQUOIA一512型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2.5MHz,阴道探头频率 7.5Ml-lz。适度充盈膀胱,经腹部扫查子宫、附件及盆腔内其 他结构、肝肾间隙、脾肾间隙积液情况。再嘱患者排净尿, 取膀胱截石位,探头置于患者阴道内行子宫附件及盆腔其 它部位的纵横切面扫描,观察频谱形态,测算阻力指数 (RI)。 2结果
2.2胆管损伤的处理本组胆管损伤术中即时发现10例。 胆管部分切除或撕裂用细丝线缝合修补;完全切断,缺损<
1.5cm者作端端吻合,为减少吻合口张力应行Kocher游离,
将十二指肠松解上提并固定于肝门部,手术后利于愈合;对
于胆管缺损>1.5cm端端吻合困难者,应行胆肠Roux—y吻 合术。无论采用哪种修复或重建术式,内置支架管引流都
科杂志。1996,16(2):90—91. 4蒋渝,林言缄.胆管损伤的修复.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84.241—242.
万方数据
逝堑临床医学2008年4月第lo卷第4期
·509·
5王秀兰,鲍益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108例体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4):312.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科普知识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科普知识

胆管损伤的并 发症
胆管损伤的并发症
胆胰引流瘘:损伤胆管可能导致胆汁进 入胰腺,引起炎症和疼痛。
肠胆引流瘘:胆汁进入肠道可能引起腹 泻、腹痛等胆汁反流症状。
胆管损伤的并发症
感染和脓肿:胆管损伤可能导 致感染和脓肿的发生,需要积 极治疗。
如何预防胆管 损伤
如何预防胆管损伤
定期进行医学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 受胆管损伤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严格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应遵守操作规 范,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错误。
如何预防胆管损伤
个体化手术策略:针对个体解 剖变异,医护人员应制定个体 化的手术策略。
胆管损伤的康 复
胆管损伤的康复
康复期护理:患者在手术后要进行合理 的护理,加强营养,减轻疼痛,促进康 复。
定期随访:患者术后需定期进行随访, 观察胆管功能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康复过程中的问题。
结语
结语
胆管损伤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 常见情况,对患者的健康造成 威胁。
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培训和规 范操作,以预防胆管损伤的发 生。
结语
对于已发生的胆管损伤,及时治疗和康 复护理是重要的措施。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医源性胆管损 伤的科普知识
目录 胆管损伤简介 胆管损伤的原因 胆管损伤的分类 胆管损伤的症状 胆管损伤的治疗 胆管损伤的并发症 如何预防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的康复 结语
胆管损伤简介
胆管损伤简介
胆管损伤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导 致胆管发生损伤的情况。 胆管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手术 、肝脏手术等。
胆管损伤的原 因
胆管损伤的症状
黄疸: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 包括黄皮症、尿液深黄等。
胆管损伤的治 疗
胆管损伤的治疗
轻度损伤:常规处理包括胃肠吻合等, 通常能够恢复正常功能。 中度损伤:可能需要行胆管重建手术, 采用胃肠吻合等方法修复断裂的胆管。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防治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防治

1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3 . 2例 , 2 男 1例 , 1 例 。 年 龄 2 女 1 6~6 7 岁, 均 4 平 3岁 。全部 为 开 腹 手 术 , 性 胆 囊 炎 、 囊 结 石 2 慢 胆 6 例 , 囊 息 肉 6例 。 8例 为 急 诊 手 术 ,4例 为 择 期 手 术 。 胆 2 12 症 状 及 体 征 . 本 组 术 中发 现 2 0例 , 要 表 现 为 胆 漏 。 主 1 为术 后早 张 、 1例 主 腹 压 痛 、 跳痛 , 剑 突 下 明显 , 巩 膜 黄染 , 别 病 人 有 发 热症 反 以 或 个 状 。另 1 例为 术 后 后期 发 现 , 主要 表 现 为 黄 疸 、 期 反 复寒 长
血 或胆管 损伤 。 3 13 人 为 因 素 在 回 顾 分 析 胆 管 损 伤 发 生 的 情 况 时 发 .. 现 , 期 手 术 发 生 的 多 , 症 手 术 发 生 的 少 , 纯 性 胆 囊 切 除 择 急 单 的 多 , 杂 困难 的少 , 都说 明术 者责 任 心 不强 , 目 自信 , 复 这 盲 对存 在 的 危 险 因素 重 视 不 够 , 谨 慎 、 熟 练 , 验 不 足 , 不 不 经 不 熟悉 局部 解剖 及其 变 异 , 术粗 糙 , 误 伤 胆 道 并 引起 并 发 手 易 症 , 以 要 求 每 一 位 医 生 , 手 术 时 不 能 存 在 麻 痹 思 想 , 每 所 在 对 个 病 例 的 手 术 都 要 从 零 开 始 , 度 重 视 高 位 胆 囊 、 右 肝 高 左 管 低 位 汇 合 、 囊 动 脉 变 异 、 缩 性 胆 囊 炎 、 囊 颈 部 结 石 嵌 胆 萎 胆 顿 、 izi 合 征 、 脉 高 压 征 等 易 发 生 胆 管 损 伤 的 高 危 因 M r z综 i 门 素 J增 强 责 任 心 , 到 思 想 上 高 度 重 视 、 术 上 严 格 规 范 才 , 做 技 能保 证手 术成 功 。 3 2 医源性 胆 道 损 伤 的 处 理 医 源性 胆 道 损 伤 一 旦 确 诊 , . 即应 有计 划 、 步骤 地进 行合 理 治疗 , 据 胆 管 损伤 时 间 、 有 根 类 型 及 胆 管 周 围 的 病 理 情 况 , 早 采 用 不 同 的 处 理 办 法 。 ① 应 尽 用 5—0无 损 伤 血 管 缝 线 作 胆 道 损 伤 处 的 修 补 或 无 张 力 吻 合 , 吻 合 口应 足 够 大 。 ② 支 撑 T管 长 臂 在 腹 腔 内 不 宜 留 置 且 过 长 , 免 造 成 扭 曲 或 盘 绕 。 放 置 T管 后 可 利 用 大 网膜 覆 盖 以 T管 周 围 , 提 供 窦 道 形 成 的 条 件 。 缝 合 胆 总 管 壁 时 注 意 误 以 缝 T管 , 放 置 时 间 应 少 于 0 5~ 1a3。 拔 管 时 用 力 婴 均 T管 . | J 匀 、 柔 , 遇 阻 力 , 考 虑 误 缝 T管 的 可 能 , 能 用 力 拔 除 , 轻 如 应 不 可 多次 反 复 提 拉 , 线 松 动 后拔 除 。拔 管 至腹 壁 时 , 右 手 待 用 原位 固定 腹壁 , 以免 腹壁 与 窦道 粘连 处 分离 。③ 手 术 处理 方 式 的选择 主要 根据 j 类 型 和 部 位 高 低 以及 局部 解 剖 组 织 员伤 的条 件来 决定 。胆 管小 撕 裂伤 可做 缝合 修补 加 T管 引 流术 , T管短 臂通 过 缝 合 口支撑 。胆 管 横 断伤 : 胆管 缺损 在 1 若 ~ 15c . m以 内, 织 毁 损 不 严 重 , 管 两 端 无 张 力 , 径 >6 组 胆 直 m/ 可作胆 管对 端 吻合 , /, l T管在 吻合 I 上或下 引 出 , 臂通 过 S l 短 吻合 口支撑 , 管吻 合 应 用 无 创 伤 缝 合 线 , 近远 端 腰 管 黏 胆 将 膜对 黏膜 间断 无张 力 缝 合 , 意 胆 管 壁 不 宜 剥离 过 多 , 损 注 勿 伤 3点或 9点 的 营养 动脉 , 证 胆 管 壁 的正 常 血运 。当脑 管 保 被 切断后 , 近远 端胆 管距 离较 大 , 能 对端 缝 合 时 , 不 需进 行 靼 肠重 建 。胆肠 吻合 以肝胆 盆 式 空肠 R t ox~e —Y术 为 宜 一 , L l l j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损伤41例进行分析,在损伤部位和分类,损伤原因,术中诊断及时处理,预后及预防给予总结。

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可见于各种胆道手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非胆道手术,其中以胆囊切除手术最为常见。

结论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果断处置异常情况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

及时发现胆道损伤,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防治医源性胆道损伤近年来在国内呈上升趋势,除常见的胆囊切除术及胆道手术外,亦可见于各种非胆道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

本文对4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患者共4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在30-72岁之间。

在这41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胆囊结石15例,肝脏肿瘤11例,胆管结石10例,以及其它原因疾病。

15例胆囊结石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伴有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慢性胆囊炎5例。

10例胆总管结石中有7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在治疗原发性疾病时,出现胆总管损伤20例,肝总管损伤10例,右肝管损伤5例,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1例。

损伤性质: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缝扎15例,肝总管缝扎10例,右肝管缝扎6例,左右肝管汇合处横断缝扎3例。

1.2损伤部位和分类医源性胆道损伤根据损伤按Bismuth 分型分为5型[1]。

本组情况如下:Ⅰ型:胆总管被丝线结扎或被钛夹夹闭10例:Ⅱ型: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汇合处被部分切除6例: Ⅲ型:肝总管和胆总管被部分切除或完全横断18例;Ⅳ型:左右肝管口、肝总管和部分胆总管被切除5例;Ⅴ型:右肝管撕裂或被结扎2例。

1.3诊断及处理情况术中发现27例,主要表现为术野可见胆汁渗漏,行术中胆道造影见胆总管下段或后壁有造影剂外渗,行胆管壁修补或胆管修复+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治愈;术后发现胆漏11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黄疸、腹膜炎和发热症状,经腹腔超声检查证实腹腔积液,行超声引导腹腔置管引流,其中7例腹膜炎程度较轻,引流管量每日低于300ml,经腹腔置管引流后胆漏逐渐减少并痊愈,引流时间最短1周,最长达1个月。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2002年12月~2010年12月共诊治医源性胆道损伤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行副肝管结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1例;胆管修补+ T管引流1例;周边性肝门空肠围套式吻合3例。

结论:掌握解剖变异、疾病病理改变及正规手术操作技术是防止损伤的关键。

发生胆道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标签:医源性;胆道损伤;T 管引流;胆肠吻合【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auses and management of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Methods:7 cases of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admitted from Dec 2002 to Dec 2010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7 cases were performed. The operative methods were: biliary duct end-to-end anastomosis with T-tube drainage in 1 case, cholangiojejunal Roux-en-Y anastomosis in 1case, accessory hepatic duct ligation with T-tube drainage in 1 case, bile duct repair with T-tube drainage in 1 case and hepatic portal-jejunum anastomosis in 3 cases. Conclusions:Master anatomic variation, diseas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standard surgical technique is to prevent the injury. If it occurs during operatio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approache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various injuries.【Key words】Iatrogenic;Bile duct injury;T-tube drainage;Cholangiojejunostomy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道外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特别是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胆道损伤的概率明显增加,其原因和防治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外科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损伤早已受到重视。

医源性胆管损伤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因医源性胆管损伤引起不良后果的病例仍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应重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了解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熟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原则。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腹部手术时意外造成胆管损伤,通常是肝外胆管的损伤。

主要见于胆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时也可发生。

另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也有致胆管损伤的。

一、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Johnston对胆管损伤的原因归结为三点:①危险的解剖;②危险的病理;③危险的手术。

亦即解剖因素、病理因素、技术因素。

解剖因素①胆囊解剖变异较大,而又多样化⑴数目变异:先天性无胆囊、双胆囊、三胆囊及胆囊闭锁;⑵形态变异:胆囊分隔、分叶、冒状支袋、Hartmann氏袋、葫芦型胆囊、胆囊息室;⑶体积变异:巨大胆囊、小胆囊;⑷位置变异:肝内胆囊、横位胆囊、左侧胆囊、悬垂胆囊、腹膜后胆囊等。

而胆囊管变异的发生率为25%,其中易造成胆管损伤的类型是胆囊管过短、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胆囊管绕过肝总管于左侧汇入胆总管、胆囊管汇入右肝管或右肝管汇入胆囊管等。

②因Glisson鞘内组织结构疏松,术中牵拉胆囊使胆道成角,三管关系不清,在切断胆囊管时损伤胆管。

因此,熟知解剖变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病理因素①由于胆囊炎症反复发生,使局部组织粘连,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不清,尤其在急性炎症期,因局部炎症水肿粘连,极易在解剖胆囊三角区时损伤胆管。

②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并与肝总管或胆总管粘连,在解剖或切除胆囊过程中损伤胆管。

此外十二指肠球后穿透性溃疡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管与溃疡距离缩短,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时极易导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技术因素手术者的经验以及认真态度是胆囊切除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术者经验不足、防范意识不强、操作不仔细、技术应用不当、切口过小、盲目追求速度、麻醉不佳、病人肥胖等。

二、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国内文献统计,医源性胆管损伤95%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为0.1%~0.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0.6%~1%。

但各家医院统计情况不一样,我们医院自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还未有胆管损伤发生。

从统计结果看似乎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发生率高,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还是开腹手术时多,原因:①基数不一样;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选择严格;③在技术条件较差的医院还是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多。

国外回顾性资料表明,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发生率为0.2~3.4%。

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分类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分类目的是便于手术处理,而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有:1.按损伤的时间分类⑴早期胆管损伤:是指术中或术后出院前发生的一系列与胆管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如术野有胆汁外渗、胆管开放、胆管被结扎的情况比较少见。

绝大多数的胆管损伤是在术后返回病房后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发现早,一般来说处理相对容易,预后较好。

⑵晚期胆管狭窄:一般症状出现晚,多为胆管狭窄。

大多数病变与局部胆管缺血有关,或为发生胆漏后局部组织炎性改变、结缔组织增生,逐渐发生胆管狭窄。

从胆管壁损伤到出现局部狭窄症状一般需要3个月到1年,有时甚至达3~5年。

表现为渐进性黄疸,复发性胆管炎。

2.按损伤的部位分类按Bismuth分类:Ⅰ型:距肝总管起始部向远端2cm以上。

Ⅱ型:距肝总管起始部向远端2cm以内。

Ⅲ型:左右肝管汇合部。

Ⅳ型:左侧肝管或右侧肝管。

Ⅴ型:左右肝管分支处。

国内有人根据损伤的部位分为5个类型:Ⅰ型:胆总管被丝线结扎或被钛夹夹闭。

完全梗阻。

Ⅱ型: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汇合部被部分切除。

肝外胆管狭窄。

Ⅲ型:肝总管和胆总管被部分切除。

胆管狭窄合并胆漏。

Ⅳ型:胆囊管残端漏。

Ⅴ型:肝内胆管漏。

也有分为:肝总管左右肝管高位胆总管上段副肝管低位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段四、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1.临床表现:术中诊断大量文献认为,术后诊断胆管损伤且近期修复的病例,其并发症要明显多于术中诊断即时修复的病例。

为了及时发现胆管损伤,要做到:①手术结束时要仔细检查结扎及缝扎情况,注意有无误扎和误缝;肝门部可放一块白纱布,观察有无黄染,以发现不明显的胆道损伤;②检查结扎切除的胆囊管残端是一个开口,还是两个开口,若断端结扎处有两个开口,则证实有胆管损伤,如果胆囊管残端呈喇叭状,则表明有胆总管壁的部分缺损;③如局部病理改变严重,Calot三角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较大,可行术中胆管造影,以及时发现胆管损伤。

术后诊断胆管损伤后的症状是胆汁性腹膜炎、胆漏、阻塞性黄疸及复发性胆管炎等,但有时症状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

2.辅助检查B超、CT、ERCP、PTC以及经T管或腹腔引流管造影。

B超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连续性中断,胆总管显现不清。

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未能显示。

ERCP 显现纤细的胆总管远端,造影剂未入肝内。

PTC显现肝内胆管扩张,造影剂于肝总管或胆总管上段中断或真性狭窄。

T管造影显现胆总管或肝总管真性狭窄。

腹腔引流管造影显现造影剂经狭窄肝管入肝内胆管,而胆总管不显影。

胆漏以及胆汁性腹膜炎是胆管损伤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通过它可以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的部位,对胆管的修复极为有利:①断端、破口等损伤易找到。

②邻近组织、器官容易解剖与游离。

反之,错过这个机会,就会造成许多不利情况,断端回缩、组织炎症、充血水肿、粘连、感染,给修复带来难以估计的困难,失败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此,对这类病例在48h内诊断者,探查局部解剖清楚,争取Ⅰ期修复重建置支撑引流管,并于胆囊床、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胆总管十二肠段损伤者应行近端T管引流,同时后腹膜充分引流。

超过48h诊断者,应行近端胆管直接和(或)间接引流,待炎症消退2-3个月后行胆肠Roux-Y吻合术。

五、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则根据损伤部位和缺损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发现,在24~72h 内者,可考虑手术,否则先予充分引流,待炎症消退后,一般最早4~6周再进行修复和重建手术。

损伤后修复时间的早晚对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避免胆汁渗出而引起的肝门部炎性水肿、感染、粘连以及肝功能损害。

术中未能及时发现的胆管损伤,损伤部位愈靠近肝门,局部炎症愈重,部分病人会出现肝功能严重受损,形成胆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对此类病人,手术时机的选择更为重要。

胆管损伤修复,必须遵从以下原则:①腹膜炎症必须得到控制。

②保证以最小的手术创伤,选用尽可能细的可吸收缝线,进行胆管的修复或重建。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用医用粘合胶代替缝线缝合胆总管而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③用于重建的狭窄近端胆管,其疤痕部分必须修去,保证以健康的管壁和肠道重建。

④吻合口必须足够宽大,无张力和粘膜对粘膜。

⑤保证胆管的血供,勿作不必要的过多游离。

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手术治疗早期处理(< 72h):1.胆管缺损修补不置T管引流:术中发现胆管壁小裂口(<0.5cm),裂口周围胆管无狭窄(>0.6cm),肝内外胆管无病理改变,可考虑行单纯修补不置T管。

2.胆管壁缺损修补置T管引流:术中发现胆管壁损伤轻(<1.0cm),可用5-0可吸收线缝合置T管支撑引流,T管放置时间3~6个月。

3.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中发现胆管完全或大部分横断伤,切缘整齐,血运良好,胆管直径>0.6cm,胆管壁及周围无明显炎症,可行端端吻合。

用3-0可吸收线黏膜对黏膜端端吻合,支撑T管使其一短臂通过吻合口支撑6~12个月。

4.胆管十二指肠吻合:适用于年龄大,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者。

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总管远段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胰腺损伤重难以处理者可以考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6.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本术式适用于各型胆管损伤和胆管狭窄。

7.对副肝管损伤处理:若副肝管管径较细,其引流肝脏的范围较局限,切断后妥善结扎防止胆漏,一般无不良影响。

若副肝管较粗,切断后可考虑将其断端与肝外胆管吻合,内放支撑引流管。

8.关于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生理病理规律认为是不恰当的。

因为十二指肠经常有强烈的逆蠕动,以便将消化液与食糜进行搅拌。

当十二指肠逆蠕动时,Oddi括约肌关闭,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至胆道系统;当十二指肠停止逆蠕动时,Oddi 括约肌即开放、排胆汁,此即括约肌十二指肠协同作用。

Oddi括约肌切开或失去功能或施行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都必然引起肠胆反流。

后期处理(>72h)针对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有些学者主张尽早手术,以1~2周为宜,如果梗阻时间长,则会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最后肝功能及全身情况恶化而失去手术机会。

但早期吻合近端胆管虽有扩张,可是往往口径较细、管壁较薄,吻合时易发生胆管撕裂伤,甚则后期狭窄。

因此,一般超过72h诊断者,应于术后最早不短于4周左右行胆肠Roux-Y吻合术比较适宜。

优点:①吻合口张力小;②吻合在肠腔内缘进行,黏膜对位准确;③扩张的胆管壁已增厚,炎症得已控制,便于吻合;④4周左右吻合对肝功能影响不大;采用Roux-Y 吻合一般不会发生胆道狭窄及逆行性感染。

非手术治疗1.经T管窦道胆管狭窄扩张术:适应于胆肠吻合口狭窄、胆胆吻合口狭窄、手术损伤继发性狭窄、胆管下端炎性狭窄。

总之只要狭窄的范围局限,经T管窦道插管可及者均可实施此术。

2.经皮经肝穿刺气囊扩张:主要用于肝外胆管较短的良性狭窄,对大的肝内胆管狭窄也可应用。

拔除气囊导管前,为防止复发可置入支撑管。

近年来开展的记忆合金支撑管效果乐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3.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仅适应于胆总管末端狭窄者,而且狭窄部位应小于3cm。

4.胆道镜治疗胆管狭窄:对手术、外伤引起的绝对狭窄可用特制的导管扩张留置,也可用尼龙气囊导管进行扩张治疗。

5.另外内窥镜治疗胆漏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病例报道,最常用的方法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和内支架放置术,如果引流通畅,一般经过2~4周引流,漏口即可自行愈合。

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很多,为了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众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先辩清胆总管及肝总管后再切断胆囊管是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最根本措施。

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1.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认真对待。

2.麻醉充分,暴露满意,不要过分强调小切口。

3.熟悉胆道的解剖变异如副肝管的存在等,并在术中随时注意分辩三管关系。

4.熟悉胆总管的血供是自3、9点轴性上升,尽量避免损伤而引起缺血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