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核心宣传知识

“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核心宣传知识引言概述:残疾预防日是每年的12月3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残疾预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推动预防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残疾预防的核心宣传知识。
一、遗传疾病的预防1.1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指通过对个体及家族遗传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遗传咨询可以匡助家庭了解遗传疾病的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1.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信息,预测患病风险,并为遗传疾病的预防提供指导。
基因检测可以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遗传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
二、孕前保健2.1 孕前检查:孕前检查是指准备怀孕前进行的一系列医学检查,旨在评估女性身体状况,排除潜在的遗传疾病风险。
孕前检查可以匡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2.2 营养补充:孕前补充叶酸等营养物质对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等遗传疾病非常重要。
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所需的营养补充方案。
2.3 避免有害物质:孕前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放射线等,以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
女性在怀孕前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三、儿童健康管理3.1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遭受残疾的风险。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疫苗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
3.2 预防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避免家庭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3.3 儿童营养健康:儿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关注儿童的饮食均衡,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避免发生营养不良。
2023残疾预防日 残疾预防宣传知识

2023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宣传知识引言概述:2023年的残疾预防日即将到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残疾预防知识。
正文内容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遗传性残疾的预防、儿童残疾的预防、职业性残疾的预防、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老年残疾的预防。
一、遗传性残疾的预防:1.1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性残疾的关键。
通过遗传咨询,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避免与携带相同遗传疾病基因的人结婚,从而降低遗传性残疾的风险。
1.2 遗传病筛查:遗传病筛查是指通过检测胎儿或新生儿的基因,及早发现可能导致遗传性残疾的疾病。
这样一旦发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或干预,减少残疾的发生。
1.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遗传性残疾的重要手段。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可以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
二、儿童残疾的预防:2.1 孕期保健:孕期保健对于预防儿童残疾至关重要。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遵医嘱进行补充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尼古丁、酒精等,以减少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
2.2 预防接种: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一些可能导致儿童残疾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
2.3 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也是预防儿童残疾的重要环节。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电器、避免危险玩具等,可以降低意外伤害导致的残疾风险。
三、职业性残疾的预防:3.1 工作环境改善:改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性残疾的关键。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如提供防护设备、进行定期体检等。
3.2 职业病防控:职业病防控是预防职业性残疾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防控,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可以减少职业性残疾的发生。
3.3 职业康复:对于已经患有职业性残疾的人员,职业康复是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2023残疾预防日 残疾预防宣传知识

2023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宣传知识引言概述:残疾预防日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残疾预防的意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在2023年的残疾预防日,我们将重点宣传残疾预防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预防残疾,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一、遗传因素1.1 遗传疾病的特点:遗传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会在家族中遗传。
1.2 预防方法:进行家族病史调查,避免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和检测。
1.3 重点宣传:普及遗传疾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遗传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环境因素2.1 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辐射等因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发各种疾病。
2.2 预防方法: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注意饮食安全和生活习惯。
2.3 重点宣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三、生活习惯3.1 不良习惯:吸烟、酗酒、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3.2 预防方法: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体检。
3.3 重点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对不良生活习惯的警惕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意外伤害4.1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意外伤害至关重要。
4.2 预防方法: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戴好安全带,骑车戴头盔,注意行人安全。
4.3 重点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们对交通事故的警惕性,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五、医疗保健5.1 预防接种:定期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减少因感染疾病导致的残疾。
5.2 健康检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
5.3 重点宣传:加强健康教育,推广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
结语:2023残疾预防日的宣传活动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残疾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预防残疾,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
残疾人健康教育

残疾人健康教育残疾人健康教育1.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重要性2.定义和分类2.1 残疾人定义2.2 残疾人分类①肢体残疾②视觉残疾③听觉残疾④言语和语言残疾⑤智力残疾⑥自闭症谱系障碍2.2.7 多重残疾3.残疾人健康需求3.1 生理健康需求3.2 心理健康需求3.3 社交健康需求3.4 环境适应需求4.残疾人健康教育目标4.1 提高残疾人健康自我管理意识 4.2 增强残疾人健康知识和技能4.3 促进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提升5.残疾人健康教育策略5.1 多元化媒体宣教5.2 家庭教育支持5.3 社区适应性教育5.4 医疗机构健康教育6.残疾人健康教育内容6.1 日常生活自理技能6.2 康复和运动训练6.3 营养和饮食指导6.4 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 6.5 心理健康指导6.6 性教育与家庭生活指导6.7 社交技能培训7.残疾人健康教育实施步骤7.1 需求评估和制定计划 7.2 资源准备和编制教材 7.3 教育宣传和推广7.4 教育活动实施7.5 效果评估和改进8.法律法规保障8.1 残疾人权益保障法8.2 残疾人教育法8.3 残疾人康复法8.4 残疾人就业促进法附件:1.残疾人健康教育宣传海报2.残疾人健康教育手册范本3.残疾人健康教育培训材料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制定的法律,旨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2.残疾人教育法:是我国为促进残疾人教育发展制定的法律,规定了残疾人教育的目标、原则和保障措施。
3.残疾人康复法:是我国为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制定的法律,重点关注残疾人的康复权益和服务保障。
4.残疾人就业促进法:是我国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制定的法律,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
残疾预防宣教活动方案

残疾预防宣教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预防残疾,共享健康美好生活”二、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轻松有趣、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了解残疾预防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残疾预防意识,减少残疾的发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选择周末或者节假日,这样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比如周六上午9点下午5点。
2. 地点。
主场地:[城市名称]中心广场。
这个地方人流量大,大家休闲的时候可以顺便参与活动。
分场地:各个社区活动中心。
深入社区,方便不同区域的居民参加。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市民,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残疾高发人群。
五、活动内容。
(一)趣味开场表演(上午9:00 9:30)1. 在中心广场搭建一个小舞台,邀请社区舞蹈队或者小丑表演团队。
小丑们可以用滑稽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引出今天的残疾预防主题。
舞蹈队呢,可以编排一些简单又有趣的舞蹈,像那种大家都能跟着摇摆的健康操。
2. 主持人登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流程,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比如说:“各位街坊邻居们!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啊,可是有个特别重要的事儿,这个事儿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比吃冰淇淋还重要呢!那就是残疾预防。
”(二)知识小讲座(上午9:30 10:30)1. 请医疗专家来讲课,但不是那种枯燥的讲课哦。
专家要像讲故事一样,用很多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问题。
比如讲到预防出生缺陷,就可以说:“大家知道吗?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啊,就像小种子发芽一样,得给它足够好的环境。
要是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抽烟喝酒,那就像给小种子浇了毒药,很容易让宝宝出问题,这就可能导致残疾啦。
”2. 在讲座过程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问答环节,答对的观众可以得到小奖品,像印有残疾预防小知识的扇子或者环保袋。
问题可以是:“大家猜猜,每天运动多久对预防残疾有帮助呀?”(三)互动游戏区(上午10:30 12:00,下午2:00 4:00)1. “残疾预防大拼图”制作一些大型拼图,拼图的内容是关于残疾预防的各个方面,比如健康生活方式、安全防护措施等。
残疾预防日实施方案

循残联字[2018]60号循化县残联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根据青残工委《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5号、东市残工委字[2018]13号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残疾预防工作,构筑完善的残疾预防体系,全面推进“残疾预防”的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残疾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工作。
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是有效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手段。
开展“残疾预防,从我做起”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对残疾预防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预防残疾发生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主题残疾预防,从我做起三、活动时间2018年8月20-25日四、活动场地现场活动:县东门广场(8月25日)五、活动内容一、召开一次全县残疾预防联系会议,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二、现场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以各类残疾预防为主要内容的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用品、开展义诊等活动,利用宣传栏、展板、新闻媒体进行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残联、卫计委、公安局、妇联)三、各乡镇、社区根据县实施方案的要求,协同县残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知晓率、影响度。
四、各相关单位根据县政府办的责任分工,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
1、围绕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口号和残疾预防30条核心知识(详见附件),开展本部门的宣传活动,在本乡镇、社区门口悬挂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标语横幅。
(残联、卫计委、公安局、妇联)2、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策划举办专场活动,启动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循化县残联2018年8月6日。
12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手册2023

12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手册2023摘要:一、前言二、健康生活方式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心理平衡三、疾病预防1.健康体检2.疫苗接种3.慢性病管理四、健康环境1.生活垃圾分类2.室内空气质量3.环境保护五、健康素养1.基本医疗知识2.健康教育3.自我健康管理六、特殊人群健康1.儿童健康2.老年人健康3.残疾人健康七、健康政策1.健康中国战略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3.健康保障制度八、健康服务1.医疗服务2.公共卫生服务3.健康促进服务九、健康产业1.健康产品2.健康服务3.健康旅游十、健康文化1.健康价值观2.健康生活方式3.健康文化传播十一、健康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2.社会组织责任3.公民健康责任十二、结语正文:【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
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了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2023 年,我们推出了《12 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手册》,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指导,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关键。
我们应该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生活压力。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维护健康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积极接种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做好慢性病管理,降低疾病风险。
【健康环境】健康环境是全民健康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改善生活环境;关注室内空气质量,保证居住环境健康;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保护地球家园。
【健康素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
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具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传播健康文化,引领健康生活潮流。
【特殊人群健康】关注特殊人群健康,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关注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保障全民健康。
【健康政策】健康政策是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残疾人健康手册

残疾人健康手册一、引言残疾人健康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面临着与常人不同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挑战。
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本手册将提供一些有关残疾人健康管理的实用建议和信息。
二、残疾人健康现状1. 残疾人健康问题的特殊性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受限,增加了他们面临的健康挑战。
身体上的残疾可能导致体力活动受限、容易感染等问题,而心理上的残疾则常常伴随着自尊心缺乏、社交困难等情况。
2. 目前的残疾人健康支持和服务情况在许多国家,针对残疾人的健康支持和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这些服务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治疗、辅助器具提供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务不均衡、知识普及不足等。
三、残疾人健康管理建议1. 寻求专业医疗支持残疾人应该主动寻求专业医疗支持,寻找了解他们状况的医生或专家,并按照他们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定期体检和随访对于检测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管理至关重要。
2. 健康饮食良好的饮食对于残疾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个体的残疾类型和营养需求,合理规划饮食结构,并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糖分和饱和脂肪。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功能和预防与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
3. 定期锻炼尽可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宜的体力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
通过定期锻炼,残疾人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并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
4. 心理健康及社交支持残疾人面临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挑战,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心理健康支持。
不仅要注重个人的心理健康,也需要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加入社交团体或支持组织,共同分享经验和建立支持网络。
5. 辅助器具的使用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根据个体的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辅助器具,例如轮椅、助听器或假肢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辅助器具,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社会支持与倡导1. 建立支持体系残疾人的健康不应只由个人承担,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全面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1.什么是残疾预防?
因为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那么残疾同样可以预防。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
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
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
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3.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
麻痹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
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4.怎样避免家庭意外事故致残?
在家庭中发生意外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惨痛例子有很多,关键是人们常常疏忽了一些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家
庭中,有几个需要加强的“保安区”:
(1)阳台和窗台。
如:有的孩子爬上阳台观望街景,却不幸从阳台上掉下来;甚至还有成年人在阳台上晒衣服或在窗台上擦玻璃时,由于身子探出太多,失去重心,而从阳台或窗台边翻落下去。
阳台和窗台是“事故多发区”,也就是每个家庭需要重点保安的地区,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千万不可大意。
(2)厨房。
厨房有火源,是防火的“重地”,像煤油、汽油等一些易燃物品都不宜存放在厨房内,在煤气炉上煮饭熬汤时,必须有人在场,以防溢出的汤水将火熄灭后致使煤气溢出,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中毒,一旦碰上火星,就会引起火灾。
(3)房前屋后的马路、湖边、河边等。
因为小孩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在马路、湖边、河边等地观望玩耍,甚至蹦跳、打闹,这很危险。
要加强对这些地方的安全防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抽烟者周围。
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由于抽烟不慎而引起火灾。
有人喜欢躺在床上抽烟,弄不好就会引起火灾,所以要严加防范。
(5)家庭“带电区”。
家庭中有各种电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加强安全用电的观念,多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以减少由电引来的触电和火灾。
5.怎样避免少年儿童交通事故致残?
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人是主要因素,人包括车辆驾驶员、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等,而少年儿童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致残,甚至造成死亡。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反应快,但生活经验少,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了解机动车的危险性。
在少年儿童交通事故中,年龄较小的儿童以突然跳出而引发的事故较多,年龄稍大的儿童多因在马路上追逐、骑自行车或爬车、吊车等而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驾驶员应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尽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动静,要防止他们因捡拾玩具或其他东西突然蹿上公路,也要防止他们因奔跑收不住脚而冲向公路;对年龄稍大的儿童,要防止爬车、吊车,在下坡处玩滑轮车或骑自行车而导致车辆相撞。
家长、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预防交通事故致残的宣传教育,学龄前儿童必须由成人带领乘车和过马路。
6.怎样避免工伤事故致残?
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伤害、急性中毒事件称为工伤事故,近年来有高发趋势。
为了避免工伤事故发生,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避免不安全行为。
如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接近或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等。
二是避免不安全状态。
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运行,
防护、警示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通道狭窄等。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
要通过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企业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危险程度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是制定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工伤事故致残。
7.怎样避免在意外创伤中搬运伤员使其致残?
在地质灾害、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中,搬运伤员的方法关系到伤者是否发生残疾和残疾程度,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环节。
外伤后的很多残疾是由于不适当的搬运方法造成的,尤其是在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的搬运可造成或加重脊髓的损伤。
怀疑脊柱损伤时,一定要用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一人托伤者的肩胛骨并固定头部,其他人分别抬躯干、臀部、下肢,必须将伤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确保伤者脊柱保持平直状态。
8.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早起筛
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说得通俗一点讲:
第一级预防是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
第二级预防是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
第三级预防是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
下面举一个如何预防高血压致残的例子,用来说明三级预防。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和其他预防措施,使人们不患高血压,这是第一级预防。
如果患了高血压,就要进行血压监测、长期科学服药,一旦发生四肢麻木、说话不清楚时,要及早治疗,避免因为脑出血或脑血栓导致偏瘫,这就是第二级预防。
如果偏瘫发生了,就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环境改造、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减轻和控制偏瘫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发展成为残障,或减轻残障程度。
这就是第三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