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核心宣传知识

“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核心宣传知识引言概述:残疾预防日是每年的12月3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残疾预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推动预防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残疾预防的核心宣传知识。
一、遗传疾病的预防1.1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指通过对个体及家族遗传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遗传咨询可以匡助家庭了解遗传疾病的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1.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信息,预测患病风险,并为遗传疾病的预防提供指导。
基因检测可以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遗传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
二、孕前保健2.1 孕前检查:孕前检查是指准备怀孕前进行的一系列医学检查,旨在评估女性身体状况,排除潜在的遗传疾病风险。
孕前检查可以匡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2.2 营养补充:孕前补充叶酸等营养物质对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等遗传疾病非常重要。
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所需的营养补充方案。
2.3 避免有害物质:孕前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放射线等,以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
女性在怀孕前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三、儿童健康管理3.1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遭受残疾的风险。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疫苗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
3.2 预防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避免家庭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3.3 儿童营养健康:儿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关注儿童的饮食均衡,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避免发生营养不良。
2023残疾预防日 残疾预防宣传知识

2023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宣传知识引言概述:2023年的残疾预防日即将到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残疾预防知识。
正文内容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遗传性残疾的预防、儿童残疾的预防、职业性残疾的预防、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老年残疾的预防。
一、遗传性残疾的预防:1.1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性残疾的关键。
通过遗传咨询,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避免与携带相同遗传疾病基因的人结婚,从而降低遗传性残疾的风险。
1.2 遗传病筛查:遗传病筛查是指通过检测胎儿或新生儿的基因,及早发现可能导致遗传性残疾的疾病。
这样一旦发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或干预,减少残疾的发生。
1.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遗传性残疾的重要手段。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可以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
二、儿童残疾的预防:2.1 孕期保健:孕期保健对于预防儿童残疾至关重要。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遵医嘱进行补充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尼古丁、酒精等,以减少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
2.2 预防接种: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一些可能导致儿童残疾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
2.3 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也是预防儿童残疾的重要环节。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电器、避免危险玩具等,可以降低意外伤害导致的残疾风险。
三、职业性残疾的预防:3.1 工作环境改善:改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性残疾的关键。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如提供防护设备、进行定期体检等。
3.2 职业病防控:职业病防控是预防职业性残疾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防控,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可以减少职业性残疾的发生。
3.3 职业康复:对于已经患有职业性残疾的人员,职业康复是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2023残疾预防日 残疾预防宣传知识

2023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宣传知识引言概述:残疾预防日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残疾预防的意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在2023年的残疾预防日,我们将重点宣传残疾预防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预防残疾,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一、遗传因素1.1 遗传疾病的特点:遗传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会在家族中遗传。
1.2 预防方法:进行家族病史调查,避免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和检测。
1.3 重点宣传:普及遗传疾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遗传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环境因素2.1 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辐射等因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发各种疾病。
2.2 预防方法: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注意饮食安全和生活习惯。
2.3 重点宣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三、生活习惯3.1 不良习惯:吸烟、酗酒、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3.2 预防方法: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体检。
3.3 重点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对不良生活习惯的警惕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意外伤害4.1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意外伤害至关重要。
4.2 预防方法: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戴好安全带,骑车戴头盔,注意行人安全。
4.3 重点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们对交通事故的警惕性,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五、医疗保健5.1 预防接种:定期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减少因感染疾病导致的残疾。
5.2 健康检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
5.3 重点宣传:加强健康教育,推广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
结语:2023残疾预防日的宣传活动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残疾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预防残疾,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
残疾预防日实施方案

循残联字[2018]60号循化县残联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根据青残工委《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5号、东市残工委字[2018]13号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残疾预防工作,构筑完善的残疾预防体系,全面推进“残疾预防”的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残疾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工作。
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是有效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手段。
开展“残疾预防,从我做起”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对残疾预防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预防残疾发生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主题残疾预防,从我做起三、活动时间2018年8月20-25日四、活动场地现场活动:县东门广场(8月25日)五、活动内容一、召开一次全县残疾预防联系会议,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二、现场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以各类残疾预防为主要内容的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用品、开展义诊等活动,利用宣传栏、展板、新闻媒体进行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残联、卫计委、公安局、妇联)三、各乡镇、社区根据县实施方案的要求,协同县残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知晓率、影响度。
四、各相关单位根据县政府办的责任分工,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
1、围绕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口号和残疾预防30条核心知识(详见附件),开展本部门的宣传活动,在本乡镇、社区门口悬挂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标语横幅。
(残联、卫计委、公安局、妇联)2、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策划举办专场活动,启动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循化县残联2018年8月6日。
12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手册2023

12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手册2023摘要:一、前言二、健康生活方式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心理平衡三、疾病预防1.健康体检2.疫苗接种3.慢性病管理四、健康环境1.生活垃圾分类2.室内空气质量3.环境保护五、健康素养1.基本医疗知识2.健康教育3.自我健康管理六、特殊人群健康1.儿童健康2.老年人健康3.残疾人健康七、健康政策1.健康中国战略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3.健康保障制度八、健康服务1.医疗服务2.公共卫生服务3.健康促进服务九、健康产业1.健康产品2.健康服务3.健康旅游十、健康文化1.健康价值观2.健康生活方式3.健康文化传播十一、健康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2.社会组织责任3.公民健康责任十二、结语正文:【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
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了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2023 年,我们推出了《12 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手册》,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指导,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关键。
我们应该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生活压力。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维护健康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积极接种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做好慢性病管理,降低疾病风险。
【健康环境】健康环境是全民健康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改善生活环境;关注室内空气质量,保证居住环境健康;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保护地球家园。
【健康素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
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具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传播健康文化,引领健康生活潮流。
【特殊人群健康】关注特殊人群健康,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关注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保障全民健康。
【健康政策】健康政策是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残疾预防的措施范文

残疾预防的措施范文残疾预防非常重要,它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旨在降低人们发生残疾的风险,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残疾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措施的基础。
人们需要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避免疾病和伤害,并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
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包括宣传册、培训课程和社区讲座等。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疾病和残疾的方法。
例如,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疫苗可以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和智力发育迟缓等影响。
3.母婴保健:妊娠期和产后的健康对于预防残疾至关重要。
孕妇需要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以预防孕期并发症和出生缺陷。
同时,母婴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也非常重要,包括婴儿早期发展评估和及时的康复治疗等。
4.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营养对于预防疾病和残疾非常重要。
人们需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5.安全措施:事故和伤害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这些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和头盔,而家庭和工作场所也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设施。
6.疾病和计划生育控制:疾病的控制是预防残疾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控制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可以避免母婴传播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积极推广计划生育措施,可以减少出生缺陷和遗传疾病的发生。
7.康复和社会融合:对于已经残疾的人来说,康复和社会融合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提供物理和职业康复等支持,以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并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和就业活动。
8.参与政策制定:残疾人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是实现残疾预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和权益,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长期成效。
总之,残疾预防是一项韧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核心宣传知识

“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核心宣传知识残疾预防日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残疾预防的重视和意识。
残疾预防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残疾预防的核心知识,希翼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一、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1.1 合理饮食:均衡的饮食结构是预防残疾的基础。
多摄入蔬菜水果、谷类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1.2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
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1.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危(wei)险因素,应该戒烟限酒,保护身体健康。
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2.1 预防疾病: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患病风险。
2.2 早发现早治疗:许多疾病在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定期体检可以匡助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
2.3 健康管理:通过定期体检,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计划,保持身体健康。
三、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3.1 安全出行:出行时应该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2 安全生活:在家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防止摔倒、烫伤等。
3.3 安全工作:工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因工作受伤导致残疾。
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1 健康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4.2 寻求匡助:如果有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匡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4.3 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获得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五、避免传染疾病的传播5.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5.2 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5.3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的人或者物品,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残疾预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预防工作。
残疾预防总结

残疾预防总结标题:残疾预防总结引言概述:残疾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旨在减少和预防各类残疾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总结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遗传因素的残疾预防1.1 遗传咨询和检测:通过遗传咨询和检测,帮助家庭了解遗传疾病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家族史调查:及时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遗传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1.3 遗传病筛查:通过筛查方法,发现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二、环境因素的残疾预防2.1 预防意外伤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伤害导致的残疾。
2.2 环境改善: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3 饮食保健:合理膳食,避免摄入有害物质,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营养不良引发的残疾。
三、疾病预防的残疾预防3.1 预防传染病: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3.2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慢性疾病,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疾病加重导致残疾。
3.3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慢性疾病引发的残疾。
四、教育和康复的残疾预防4.1 早期干预:对有残疾风险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教育。
4.2 教育宣传:加强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群的关爱和支持。
4.3 康复辅助设备:提供残疾人群所需的康复辅助设备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心理健康的残疾预防5.1 心理疾病预防:重视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导致的残疾。
5.2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残疾人群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5.3 社会支持:建立残疾人群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减少心理压力,预防残疾的发生。
结语:残疾预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预防、教育康复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残疾的发生,促进残疾人群的健康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1、什么是残疾预防?因为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那么残疾同样可以预防。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残疾离我们有多远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有些人存在着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听说障碍、精神情感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等。
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
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
人的~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
前者如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和行为因素致残:后者则主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后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功能障碍。
但不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当今全球仍未解决预防残疾的全部问题,国际上残疾人比例通常达到10%~1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增加了残疾发生的风险。
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残疾人。
残疾的发生率在各国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
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险,因此说残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3.为什么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防可控的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后,有致残作用的四种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这些疾病所导致的残疾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我国也在不断减少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导致的残疾:提倡优生优育,可以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90%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避免或减轻残疾:脑瘫儿童如能早期干预,半数患儿可显着改善功能;开展康复医疗,加强残疾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工作,也能使大量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减轻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
因此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控可防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4、我国采取了哪些残疾预防的措施?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残疾预防工作。
第一项措施是制定了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了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预防残疾的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戒毒法》、《道路交通法》中都有预防残疾的相关内容。
第二项措施是部门配合加强宣教。
卫生行政部门、交通部门、环境部门等不断完菩残疾预防的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社会参与防残,使公民充分认识到:预防残疾人人有责,个人、家庭、社会都要常抓不懈,并且为此贡献力量。
第三项措施是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
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初级卫生保健,尤其是妇幼卫生以及营养、安全饮用水和改善环境卫生等,我国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由于成功地施行儿童计划免疫,一些致残性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小儿麻痹症基本消灭,有致残作用的传染病也显着减少,从而大幅度地减低了相应残疾的发生率。
5、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
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
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6、我国残疾发生的特点是什么2006年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与198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在残疾发生的特点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一是残疾类别构成有所变化。
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听力言语残疾和智力残疾的比重则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二是致残原因以后天获得性残疾为主,非传染性疾病致残占很大比重。
在各类残疾中先天性残疾所占比例不到1/10,获得性残疾则占到3/4。
而在获得性残疾中非传染性疾病致残所占比重最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三是不论是残疾分布还是致残原因都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舁、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四是不同年龄人口面临着不同的致残风险,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防范。
7、为什么强调要建立非致残环境?强调要建立一个“非致残环境”,这是预防残疾的重要问题。
(1)“极度贫困环境”是一个致残环境。
贫困和残疾不分先后,就像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一样古老而且难以回答。
贫困不仅是残疾易造成的结果,也是促发残疾的原因。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加强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文化教育和生活、卫生水平,将大大有助于预防残疾。
(2)“高危工作环境”是造成职业性残疾的重要因素。
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等。
因此,要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安全的生产环境和流程,减少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3)“高压心理环境”是造成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学习或工作在高压的环境下,精神得不到放松,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对学生、办公室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出现心理问题。
8、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说得通俗一点:第一级预防是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
第二级预防是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
第三级预防是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
下面举一个如何预防高血压致残的例子,用来说明三级预防。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其他预防措施,使人们不患高血压,这是第一级预防。
如果患了高血压,就要进行血压监测、长期科学服药,避免因为脑出血或脑血栓导致偏瘫,这就是第二级预防。
如果偏瘫发生了,就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环境改造、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减轻和控制偏瘫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发展成为残障,或减轻残障程度。
这就是第三级预防。
9、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我们经常用“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获大。
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所谓抓“早”:一是强调做好一级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是早期发现。
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
三是早期干预。
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0、为什么说人类要进行终生残疾预防?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并健康幸福地生活,所以残疾预防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覆盖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
在不同年龄阶段,残疾高发类别是不同的。
先天性残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在受教育年龄段则重点防范传染病致残和创伤及伤害致残:在工作年龄段,则要重点防范创伤和伤害致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强对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的防范;老年人则要重点防范退化性疾病致残。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所以残疾预防应当结合年龄和残疾性质以及残疾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其核心是终生预防残疾。
11、在社区中如何开展残疾预防工作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残疾预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基地。
在社区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有利于针对主要致残原因开展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有利于在残疾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干预和控制;有利于在各个生活阶段避免和减少残疾的发生。
社区残疾预防,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依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
二要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采取社会化工作方式,多部门密切配合。
三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些重点预防工程,如:减少遗传性残疾和先天性缺陷;控制和降低传染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致残i科学合理用药,降低药物性致残;控制空气、水源、地质污染,减少环境因素致残;控制和减少事故致残等。
四要将残疾预防工作与医疗卫生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
五要开展健掌教育,普及残疾预防知识,不断提高大众预防残疾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六要立足国情,适应社区,采取实用的预防方法。
12、怎样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每个家庭都希望孕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那么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呢?第一要进行婚前和优生优育咨询。
夫妇有遗传性家族史如先天愚型,父母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在婚育前应该向有关专家咨询,以避免先天性疾病致残。
第二要加强孕期保健。
孕妇应保证足够和均衡的营养: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如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富含钙、铁、锌、碘与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蛋类、豆类、谷物、海带等。
第三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产前B超检查可以进行胎盘位置、胎龄的判断及多胎的测定,还可以较准确地测量羊水量,有助于决定是自产还是剖宫产,避免异常分娩造成的胎儿损伤。
正常的孕期B超检查做1~2次即可,如果没有必要,不要频繁做B超检查,因为较长时间照射胎儿某个部位,会给胎儿带来伤害。
第四要避免药物的不良影响。
年多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