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

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篇六】小学民族团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川教(202X年8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具 体安排为:一、二年级在《品德与生活》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三一一六年级在《品德与社会》中各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 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二、健全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组织实施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提高认识: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向全体教师传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了解掌 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1)组织相关学科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 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二、教研目标:
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 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概况:介绍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阐述民族团结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民族文化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文化等。
4. 民族团结故事: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概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帮助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 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中心小学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腰站中心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腰站中心小学秋季学期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进入民族服饰空间,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从民族服饰的特点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含意,能区分几种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民族服饰的特点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含意,能区分几种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
1、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请问: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2、56个民族的服饰是多彩多姿,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加一个:赛衣盛会(板书课题)二、看一看,辨一辨1、谈话: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标志。
我国各民族的服饰有着丰富的样式、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多彩的民俗,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2、你认识这些民族服饰吗?(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三、走进服饰空间1、从邮票看民族服饰(1)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各民族的服饰吧。
(P2—3页,学生自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把他记下来)(2)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对照课本,看看他是否记住了?)2、从鞋帽看民族服饰(1)很多民族的服饰特点?(重头轻脚)(2)这些服饰有什么含意?3、从配饰看民族服饰说说各种配饰的作用或来历。
四、认一认,连一连1、你能为这些少数民族的同胞找到所属的民族吗?2、学生连一连3、交流五、小结各民族的服饰多彩多姿,但你们知道这些服饰中还蕴含着什么样的知识呢?腰站中心小学2010学年秋季学期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二)1、了解南北方各民族的服饰的不同,知道民族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族服饰与节庆的关系。
3、了解民族服饰与礼仪的关系,从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民族服饰与气候、节庆、礼仪等的关系。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4. 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讲解民族政策及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
4. 分析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5. 总结发言: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的意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维护民族团结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民族团结故事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在课堂上分享,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2. 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鼓励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和语言,促进班级内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和友谊。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2. 通过作业和课堂发言,评估学生对于“三个尊重”原则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实际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素材。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3.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民族团结政策:详细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4.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九、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 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包容不同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实际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篇1】小学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西藏恐怖的分子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2. 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3. 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4. 如何做到民族团结5. 民族团结活动介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现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促进学生思考。
4. 实践活动法:介绍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
2. 第二课时: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
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4. 第四课时:介绍民族团结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3. 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族团结资料和案例。
2. 准备民族团结活动的内容和方案。
3. 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民族团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4.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介绍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小短文,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看法。
2. 让学生参加一个民族团结活动,并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班会准备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班为单位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排练少数民族舞蹈。
二、班会时间:5月13日三、班会目的: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班会过程导入部分: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汉合校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
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教师小结活动
板
书
设
计
主题十: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 性 修 改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 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 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 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 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 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 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中 南和东南地区 ”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 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 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 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 性 修 改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板
教
学 反 思
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 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教学重点、 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 性 修 改
、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 有的 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 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