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道路勘测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计算除外)第一章绪论1.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依据分别是什么?分级情况怎样?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各级公路是根据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规划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的。

主要技术指标有:设计速度、车道数、路基宽度、停车视距、圆曲线半径一般值和最小值以及最大纵坡。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规划交通量,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景发展、路网规划,经论证后确定。

根据城市规模、规划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设计速度、双向机动车车道数、机动车道宽度、分隔带设置、采用横断面形式等。

2.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3.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技术依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道路网、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4.城市道路路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5.城市道路红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形式、确定控制点坐标和标高6.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规划道路红线的目的在于全面规定各级道路、广场、交叉口等用地范围,便于道路设计、施工及两侧建筑物的安排布置,也是各项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和调整的主要依据。

一经确定,红线以外的用地就要按规划进行建设,各种管线也要按红线进行布设。

公路用地的意义?公路用地范围规定为:(1)新建高速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一、二、三、四级公路上述边缘线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有条件的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少于3m,二级公路不少于2m.(2)在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计算确定用地范围(3)在风沙、雪害及特殊地质地带,应根据设置防护林、种植固沙植物、安装防沙或防雪栅栏以及设置反压护道等设施的需要确定用地范围(4)行道树应种植在排水沟或截水沟外侧的公路用地范围内,有时根据环保要求需要种植多行林带的路段,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道路勘测设计》杨春风老师1讲

《道路勘测设计》杨春风老师1讲

《道路勘测设计》教案授课班级:土木051班课程学分: 3.0课程学时: 56课程周学时: 4.667(平均)课次第1讲周次 1 课时 2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2 道路运输的作用及发展概况§1-3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我国道路发展状况(历史、现状、规划)2.了解《公路技术标准》基础知识3.掌握公路等级划分依据与方法教学重点1.公路发展规划2.道路分级与主要技术标准教学难点道路分级与技术指标教学环境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1-1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道路的构成:道路是带状的三维空间人工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实体。

道路设计要从线形和结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2、本课程的研究内容:道路路线设计,即:决定道路空间位置和几何尺寸的道路线形设计。

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使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设计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道路路线。

§1-2 道路运输的作用及发展概况一、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这些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具特点。

(1)铁路运输:适用于远程的大宗货物及人流运输。

特点:运输量大,迅速,运输成本较低。

但基础设施投资大,需转运(二次、三次),装卸费用较高;属线性运输,因受铁路轨道控制。

高速铁路:磁悬浮(2)道路运输:适于人流及货物的各种运距的小批量运输特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直达,迅速。

可实现库——库运输,减少中转费用,属于平面服务;即可承担直达运输,又可承担其他运输方式的转运任务。

但单车运量小;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高速公路、集装箱运输(3)水运:通航地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特点:利用天然水运资源,只需加以整治,即可使用;运量大,耗能省、运输成本低。

但受河道限制,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运输连续性差,速度慢。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1114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 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 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 《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 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课程类型: 道桥方向专业课 学 分:22. 《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 学时。

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 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案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案
现代运输方式
现代高速铁路:轮轨、磁悬浮
1。2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2。1道路发展史
古代: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有了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驰道,颁布“车同轨”法令,使得道路建设得到一个较大的发展。
近代:本世纪初(1902年)汽车输入我国,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从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建设。到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有8.1万公里.
公路运输:适于客、货的各种运距的小批量运输
特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直达,迅速;单车运量小;
可实现门——门运输,减少中转费用,属于平面服务;
既可承担直达运输,又可承担其他运输方式的转运任务。
水运:通航地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线性运输
特点:利用天然水运资源,只需加以整治,即可使用;
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省、运输成本低;受自然因素制约大。
方式:内河、海洋(近海、远洋)
航空运输:适于快速运送旅客及贵重紧急商品、货物,点对点运输
特点:速度最快;费用最高;舒适
管道运输:运送液体、气体和粉状货物的专用方式
特点:专业性强(专用);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损耗少,安全性好
1。1。2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公路运输可以深入到城市、工厂、矿山、村庄,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避免中转重复装卸,批量不受限制,时间不受约束,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最活跃的一种运输方式。
公路(Highway):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厂矿、林区之间的道路。一般主要供汽车行驶.
城市道路(Urban road):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它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交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设施,是城市总平面布置的骨架。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道路的分类: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

2、公路等级的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等级的划分:快速路、主干路(Ⅰ、Ⅱ、Ⅲ级)、次干路(Ⅰ、Ⅱ、Ⅲ级)、支路(Ⅰ、Ⅱ、Ⅲ级)。

(Ⅰ级—大城市;Ⅱ级—中等城市;Ⅲ级—小城市。

)4、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5、路面结构组成及各组成的功能:组成:面层、基层、土基。

功能: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以及车身后所产生的真空吸力的反复作用。

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车轮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

土基:6、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1)一阶段设计:路线视察、设计任务书、一次定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2)两阶段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测、初步设计、设计预算、定线测量、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3)三阶段设计:预可研、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7、重要概念:(1)公路: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和设施的道路。

(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设施的道路。

(3)计算行车速度:又称设计车速,在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如弯道、坡道),具有中等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安全顺适行驶所能维持的最大速度。

(4)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代表着一年内所有日交通量的平均值,可反应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交通流趋势。

(5)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在1h为单位进行连续若干小时调查所得结果中,交通量最大的小时交通量。

(6)通行能力:在正常可接受的运行速度、行车舒适、车辆无阻碍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7)城市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间的宽度为道路的用地范围。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知识梳理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道路运输的作用(5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公路:机动灵活、点对点2.道路功能与分级(1)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

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2)道路分级公路分级分类标准——适应交通量(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高速、一级、二、三、四级(车速:最高120km/h,最低20km/h、路面宽度:3.75m,3m)城市道路分类:快速、主干、次干、支路设计年限:20年(快速、主干)、15年(次干)、10年~15年(支路)3.道路设计控制(1)自然条件(地形决定选线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

地形条件:平原地形指自然坡度在30以内,微丘地形指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 以下;山岭重丘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上。

(2)交通特性设计车辆分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设计车速: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技术标准最重要的指标——设计车速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交通量:定义设计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所有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顺序排列,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通行能力:基本(理想)〉,可能(实际)、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相关](3)道路网与红线规划公路网系统特性:1)集合性;2)关联性;3)目标性;4)适应性公路网的典型结构形势:a)三角形;b)棋网形;c)并列形;d)放射形;e)扇形;f)树杈性;g)条形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a)方格网式;b)环形放射式;c)自由式;d)混合式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或路幅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至福州。 由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至珠海。
由于连浩特经集宁、大同、太原、西安、成都、内 江、昆明至河口。
由重庆经贵阳、南宁至湛江。


由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州里。 由丹东经沈阳、唐山、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 州、西宁、格尔木至拉萨。 由青岛经济南、石家庄、太原至银川。 由连云港经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至 霍尔果斯。 由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 由上海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至瑞丽, 全长4000公里。 由衡阳经南宁至昆明。
行政等级 国 省 县 乡 道 道 道 道


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国家干线公路,包 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联结首都与各省和自治 区的首府及直辖市的公路,以及联结各大经济中心、港 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的省级干 线公路,包括联结省会与其卫星城市、中心城市、经济 区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国际公路和省际间的重要 公路。 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 县内主要乡(镇)、主要生产与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 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生活服务的公路,以及 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村与外部联络的 公路。 专线或主要供厂矿、林区、油田、农(牧)场、旅游区 、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高速公路现状
1989年: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 为271km(不包括台湾从1970-1978.10修建 的一条从高雄到台北基隆的373.4KM的高速 公路)。 1999年突破1万公里。 200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近过5.5 万公 里,居世界第二。
我国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 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中有约1/4的里程为 山区高速公路,代表山区高速公路管理
一、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
(1) 公路为什么要分级: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规划交通量、路网建设和功 能等的要求,公路必须分等级建设。
(2)分级的依据
功能:拟建公路是作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还是 支线公路。 适应交通量:由各级公路服务水平与所具有的通 行能力决定的。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的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专用公路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 及其特点
1.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
2.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 强、成本较低、速度较 高,但建设周期 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 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 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
道 路 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公路、城 市道路、机场跑道、厂矿道路、林区 道路及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专用道路 等。 道 路的人工修建部分可视为人为景 观。

机场跑道 分类

干线公路 国家干线 省干线 县公路 乡公路
公路
道路
城市道路 其它道路
支线公路 分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等级公路)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及街道
第三阶段:
行驶汽车的公路(Highway)阶段。
内燃机汽车是德国人高特列希戴姆勒在
1886年发明的,我国在1902年从国外引进
汽车,1906年苏元春驻守广西时第一次修
建了龙州到镇南关的公路。
第四阶段:
以高速度分道行驶为特征的高速公路
阶段。也称为Freeway或Expressway。
[公路」一詞,一般常與「道路」混為一談
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 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 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 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
国道主干线的总体布局


从同江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 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深圳、广州、湛江、 海口至三亚。
技术等级


适应的交通量 (年平均辆/天)
(各种汽车折合 为小客车)25000100000 (各种汽车折合 为小客车) 15000~55000 (各种车辆折合为 小客车汽车) 5000~15000 (各种车辆折合为 小客车汽车) 2000~6000 (各种车辆折合为 小客车) <2000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 分车道行驶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蓋指係供公眾交通使用,在土地上所做之
設施。其實道路之含義較廣,舉凡供車輛、
行人通行之路,皆可稱之為道路,然公路則
有不同,不僅指特定對象外,尚須有一定之
設計標準。
[公路]與[道路]之區分,常因各國行 政法令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以最具 代表性之美、日兩國為例,美國所謂之「 道路」,係指一種大眾有權通過或穿越之 交通設施;
第二节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一、道路现状
(一)公路发展现状
1.公路发展历史与现状
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
1949年以前:旧中国公路交通十分落后,1949 年能通车的公路只有8.07万公里。
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交通进 入了恢复发展的新时期,至1978公路总里程增加 到89万公里。
「公路」則係指利用大眾費用來維修
之道路。美國之州際公路(Interstate
Highway)、州公路(State Highway)、郡 鄉公路(Country Highway)等,皆統稱為 公路。
日本只有「道路」,並無「公路 」一詞,係指一般供公眾通行所 為之設施,且依法令之不同而有 不同之解釋。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 保持车辆正常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
系。
公路技术标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
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都
应当遵守。
确定各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因素
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 设计速度。 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
设计速度
在考虑路线的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的 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制定的,是技 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它对公路的几何形 状、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影响最大(作用)。
3.公路发展规划
1991年交通部规划了“五纵七横”
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组成的安全、
快速、高效的国道主干线系统,总长

3.5万km。
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
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 线与纵横网格相 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
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第一章


绪论所讲述的内容
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 用。 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 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 计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道 路: 具有一定几何形态并满足特定
交通功能需求的建筑于大地之上并为人们 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服务的人 工构造物。
道路的出现同人类文明的出现是相一
致的。从古到今,道路的发展可大致分
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供行人和牛马及其它兽类行走、驮运货
物的阶段。此时期的道路通常称为小路
或小径(Trail)。
第二阶段
供蓄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大道(Cart Way)阶段。 尧舜时代,道路曾称作“康衢”; 西周时人们将路分为以下几类:
(二)城市道路发展现状
1.城市道路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拥挤、堵塞和乘车难问题严重。 混合交通的机、非、人干扰大和行车速度低、事 故较多、车流量大、人流集中。 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第三节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1. 公路分级
1978年以后: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交通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 一,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供了机遇。
2008年底: 我国已经建成348万公里的等级公路, 其中高速公路将近5.5万公里。 近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也以较快
的速度增加,至2006年底,农村公路的
通车里程已达302.6万公里。
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 出入的 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 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 入的干线公路。 为联结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 工矿区、港口、机场,供汽车分向、分 车道行驶的公路。 为联结政治、经济中心或工矿区、港口 、机场等地的公路
可沟通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的公路
为沟通县、乡(镇)、村等的公路
2.公路技术标准
勘测与设计
勘测:勘察和测量(主要指对所要修建的道 路即将通过的地带按着道路工程所要求的技 术指标进行勘察和测量)。 设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创造出过去未 曾有过的形态。 设计不仅仅是把一些实体的形态构成要素组 织在一起,令人爽心悦目,而且还应在实体 的功能和成本之间求得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