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基础 最新版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如:强烈刺激下的应急性反应活动
(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 控制系统
反馈 信息 监视装置 (感受器) 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 过来影响控制部分功能活动的过程 调节信息
受控系统
反馈按反馈信息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正反馈与负反馈两类 1、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急性实验
动物实验 慢性实验 人体实验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优点: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影响,实验 条件易于控制、结果便于分析; 缺点:不能简单等同于或类推到体内的 真实情况。 在体实验 优点:保存了被研究器官与其他器官的 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便于分析各器官之间的相 互影响; 缺点:不能类推到清醒状态的真实情况。 慢性实验 优点:保存了各器官的自然联系和相互 作用,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 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 缺点:体内条件太复杂,对结果不易分 析。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生或形成与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与外环境 1、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2、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因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作用 部位局限、时间短暂。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是指机体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到 达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 的过程。 类型: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第一章 生理学基础绪论

业的发展
皮肤病学
眼科学
精神病学
影像学
神经学
内科学
麻醉学 外科学
口腔病学 儿科学
普通及系统病理学
妇科学
产科学
生理学
免疫学
解剖学
遗传学
胚胎学
药理学
组织学
化学
生物化学
物理学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解剖组胚很重 要,
医学入门少不 了,
医学之树它是 根,
根深才能枝叶 茂,
正常结构要牢
•
1、足够的刺激强度
•
2、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
•
3、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
•
的幅度(一定的强
•
度-时间变化率)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强度 *
• 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高低,与兴奋性成反变关 系;
• 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细胞
代谢产物 CO2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正常的 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三、反馈作用
反馈 --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来
影响调节者活动的过程
类型: 正反馈和负反馈
意义:
实现自动精确调节
负
反
反
馈
信
馈息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象: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体任务:功能活动规律1)生命活动现象、机制(如心脏自律性、骨骼肌收缩);2 )生命活动之间的协调(运动时心跳加快,尿生成减少);3)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首先,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1)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才能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功能改变的机制。
女口: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第一心音分裂。
2)生理学的发展带动医学发展。
如:人工肾、启搏器、有机磷中毒及震颤麻痹定向治疗等。
当然,临床医学实践又推动了生理学的研究。
如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等。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如实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如,测定心率|(二)实验:创造条件后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女口,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心率的变化。
常用动物实验。
1.英国生理学家、医生W. Harvey,1628年,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1)创建了动物活体解剖法2)发现了血液循环(心脏、动脉、静脉功能;毛细血管?)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慢性动物实验一一条件反射;3. Baylise, Starling 盐酸引起胰液分泌,发现促胰液素----- 体液调节;4 .心钠素的发现1956年,心房肌有颗粒,70年代de Bold证实生物学效应一一利尿利钠。
四、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在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的层次, 生理学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机体功能活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因为:1)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2)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的。
例如,心肌的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心肌细胞内部又有各种蛋白质决定了细胞的收缩特性。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基础 版 PPT

刺激根据强度不同分为:
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三、生殖
机体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 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 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自然环境 外环境
2.稳态: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 为内环境的稳态。例如,外环境的温度有春夏秋冬的变 化,但人体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如果体温升高 或降低,都会导致稳态破坏,影响细胞代谢,从而导致 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影响稳态的因素:
一受环境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如气温的变化可影响体温。 二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如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入O2 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CO2和代谢产物。
2.体液调节的特点: 缓慢、持久、广泛。
(三) 自身调节
1.概念: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 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特点:调节的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反馈的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社会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 细胞外液:约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1.内环境: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 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作用: (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O2和营养 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 内环境中。 (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的地方。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理
生理意义: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及内环
功 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能
(二)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的
生理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调
节
第 一
随堂测验:
章 1、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A 新陈代谢 B 兴奋性 C 适应性 D 生殖 E 反射
绪 论
绪 论
8、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作用的是 C
A 减压反射 B 血糖浓度调节 C 排尿反射
D 体温调节 E 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第 随堂测验:
一 章
9、关于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B
A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产生规律
性反应
绪 B 没有大脑的参与,就不能发生反射 论 C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
E 负反馈
第 一
随堂测验:
章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
A 反应 B 反射 C 反馈 D 负反馈 E 正反馈
绪 论
6、神经调节的特点
D
A 作用缓慢 B 作用广泛而持久 C 调节幅度小
D 作用迅速、短暂、准确 E 灵敏度低
第 一
随堂测验:
章 7、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消失的现象是 D
A 反应 B 兴奋 C 抑制 D 反射 E 兴奋性
熟悉: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反射和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 其生理意义。
了解: 生理学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
什么是生理学?
一 节
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概念: 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生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学科,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学科。
生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绪论

对恒定(1992,1999)
调节方式
特点
神经调节
迅速、精确而短暂
体液调节
缓慢、持久而弥散
Hale Waihona Puke 自身调节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三、反馈控制系统
1. 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这
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A 型题
下列生理活动中,存在负反馈控制的是
A. 动作电位的产生
B. 血糖浓度的调节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体液及其组成
第一章 绪论
分隔、沟通,血浆最活跃
(二)内环境:细胞外液 (三)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并非固定不变,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在一定范围 内变动。动态平衡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A 型题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B.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C.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D.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2016)
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调节方
式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A 型题
2.下列生理功能活动中,主要通过体液途径完成的调节是
A 肢体发动随意运动
B 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
C 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D 沙尘飞入眼球引起的闭眼动作
心肌异长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调节,血压变动时肾脑冠脉等血流量稳定,碘抑制甲状
腺摄碘,球管平衡,渗透性利尿,儿茶酚胺抑制自身合成
A 型题
下列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知识重点

1.新陈代谢: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
3.新陈代谢的意义:是机体环境之间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了。
4.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5.反应:由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变化。
6.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7.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组织。
8.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足够的刺激强度;②足够的刺激持续时间;③一定的强度-时间变率。
9.阈强度(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10.阈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11.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呈反变关系。
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越低。
12.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强度/阈值。
13.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14.体液:占成人体重的60%,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15.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16.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离子浓度、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因素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7.稳态的特点:内环境相对稳定但不固定。
18.稳态的生理意义:如果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进行,机体就会发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9.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2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3.反射活动的种类:①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吸吮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①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4.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暂、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最重要
(一) 神经调节 1.概念: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2.方式-反射
❖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 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阐 述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 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新陈代谢指的是机体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 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物质代谢又有 能量代谢,它一旦停止,生命将宣告结束。因此新陈代谢是生命活 动最基本的特征。兴奋性是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 性。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反应是指机 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的一切变化。反应的形式有两种,分别是 兴奋和抑制。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强度(阈值),它与兴奋性成 反变关系。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每一种反射的完成,都有赖于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被破坏,都将导致相应的反射活动消失。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特点 迅速、短暂、准确
(二) 体液调节
1.概念: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特点: 缓慢、持久、广泛。
(三) 自身调节
1.概念: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 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特点:调节的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反馈的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如:去大脑僵直
慢性实验是在清醒健康的动物身上,在机体保持内外环境相对 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的方法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以细胞及所含的物质分子为研究对象。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体内各个器官的功 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及其所含物质分 子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器 官和系统的功能、功能发生的过程和机制等。
整体水平。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和生 理情况下,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称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 养物质,并将其合成、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贮存能 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又称分解代谢,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物 质,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将其分解 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陈代谢中既有物质代谢又有能量代谢,新陈代谢是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二、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 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2.反应: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3.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 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 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稳态是维持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稳态不断遭到破坏,机体通过 各种调节可使破坏的稳态重新恢复。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任何调节 都是在闭合回路上进行的,都属于自动控制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反 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反馈分为正反馈和 负反馈。正反馈在体内较少,如排尿、排便、血液凝固和分娩等。负 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通过负反馈可以维持各器官功能相对稳定和内 环境的稳态。
社会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 细胞外液:约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1.内环境: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 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作用: (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O2和营养 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 内环境中。 (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的地方。
生理学基础
绪论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的概念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和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 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 化和吸收等。
化学物质包括
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组胺)
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等)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发挥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组织液 临近细胞 调节其功能活动 局部性体液调节
负反馈 ❖反馈的分类
正反馈
(一)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如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温调节等。 2.生理意义: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 及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正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较少,如排尿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等。 2.生理意义: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刺激根据强度不同分为:
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三、生殖
机体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 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 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自然环境 外环境
刺激的强度 刺激作用的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二)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 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2.稳态: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 为内环境的稳态。例如,外环境的温度有春夏秋冬的变 化,但人体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如果体温升高 或降低,都会导致稳态破坏,影响细胞代谢,从而导致 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影响稳态的因素:
一受环境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如气温的变化可影响体温。 二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如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入O2 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CO2和代谢产物。
(二)研究内容
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 响因素、调节及其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 命活动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动物实验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离体实验是将某一器官、组织或细胞从动物 体内取出,在人工条件下进行观察.
在体实验是在动物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要观察的组织器 官进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