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八种修辞手法口诀

八种修辞手法口诀如下:
1.比喻: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
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见乙不见甲,
借喻略本体。
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借代: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
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
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3.比拟: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
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4.夸张:“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
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
加强。
“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
“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5.象征: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
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
中。
6.对偶、对仗歌: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
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7.反复: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
8.排比: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分别是:
1. 比喻: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或说明另一事物或现象,以加深理解和发展想象。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行为或情感,使其具有生命活力,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 夸张: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描述,以突显其特点,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
4.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表达的语气和感染力。
5.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突出重点,加强表达效果。
6.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以强调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 对仗:在词语、短语或句子中,采用对称、平行的结构,以突出主题,美化语言。
8. 谐音:利用语言的发音相似性,创造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
这八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或演讲更具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修辞手法往往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一,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5,对偶2,比拟6,排比3,借代7,设问4,夸张8,反问二,几种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3,排比和对偶2,比拟和比喻4,设问和反问三,需了解的其他八种修辞方法:1,反复5,仿词2,双关6,顶真3,对比7,回环4,拈连8,反语四,练习:小结前言什么是修辞方法及考点透视:修辞方法是一种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在高考中,修辞已由原来的单一考查变为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考查,尤其是结合语境来使用,突出了"综合运用"的能力.返回一,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常由三部分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例句: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庄稼"是本体,"小山"是喻体,"像"是喻词)(2)比喻的种类: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借喻:甲代乙.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博喻:同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句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明喻)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暗喻)天空乌云密布,一阵风过,刹那间,地上激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本体:匪徒们喻体:兔子喻词:似的本体:花圈/纪念碑喻体:海洋/山冈喻词:是/堆成本体:没有出现(雨)喻体:箭头/瀑布喻词:没有出现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博喻)本体:少女喻体:红蝴蝶,绿鹦鹉,蓝孔雀返回目录2,比拟:(1)比拟的特点: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写,事物"人化".例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拟物: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感情共鸣.返回目录3,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2)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标志代本体:远处走来了一群"红领巾".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芦柴棒",去烧火!专有名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敌人.部分代整体:凡愿留下的不许强拿人家一草一木.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返回目录4,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2)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3)注意: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作用: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返回目录5,对偶(1)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对偶的种类: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补,相衬例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例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均衡的美感;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传诵和记忆.返回目录6,排比(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成分排比句子排比例句1:大堰河,含泪地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见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四个状语排比)例句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四个句子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返回目录7,设问设问的特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例句: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动呢是谁日日夜夜监视大海的动静,探索着海洋的奥秘呢就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内容,使文章有变化和起伏.返回目录8,反问(1)反问的特点: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2)反问的形式: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句1: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表示没有什么言语)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句2: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表示它很美)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返回目录二,几种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例句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用"厚障壁"(喻体)来比喻"阶级的隔阂"(本体),这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即都能把人隔开.例句2:"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借代."花白胡子"是老人的外表特征,以此来指代老人.本体"老人"与借体"花白胡子"之间具有相关性.区别:(1)借喻重在比方,借代重在指称.(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返回2,比拟和比喻例句1: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比喻.本体——灯光,喻体——星星,喻词——仿佛例句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方面里弹琴.比拟."低唱""弹琴"是人的动作,把物当人来叙述.比喻重点在"喻",即打比方,突出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直接把甲当乙来写.返回3,排比和对偶例句1:在那黑暗的岁月里,人们在忧虑中度日,在沉默中思索,在悲愤中秣厉.例句2: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例句1是排比,例句2是对偶.排比须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求结构相同或相似,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可以表达相关的意思,也可以表达相对,相反的意思.返回4,设问和反问例句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例句2: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例句3: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例句1是设问,例句2和例句3是反问.设问有问有答,必须用问号.反问不必回答,问中已有答案,有时表示强烈语气或感情时可用叹号.返回四,练习1,《全品》真题点悟2,《全品》自主探究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最恰当的是(《名师》P110)( C )A,妈妈得知儿子制作的航模获得了学校小科技比赛一等奖后,兴奋得三个月没睡觉.B,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爬上天空,宛如飞腾着的一条巨龙.C,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好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D,汽车和马路好比钢琴和二胡一样,没有好的二胡,钢琴就奏不出动听的乐曲;没有好的马路,汽车也不能跑得顺畅.4,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组排比句.(可适当增减字数)《名师》P112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绘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需要你去开垦它,改造它.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句式结构:不是……而是……需要你……6,补写下列对联的上联或下联.伯乐荐骏马,良师育英才.风似剪刀花似锦,雨如银线柳如烟.5,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所写句子需有拟人修辞格.如果是雄鹰,就应该有展翅于辽阔苍穹的理想;如果是骏马,就应该有驰骋在万里草原的豪情;如果是清泉,就应该有奔流到浩瀚大海的壮志.返回山脉能阻隔天地,却隔不住深深的思念;经纬可以拉开距离,却拉不开真挚的情感;岁月可以流逝年华,却带不走永恒的友谊.元旦来临,送去我的祝福声声!7,元旦即将来临,请拟一条祝福语送给远方的朋友.(8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返回目录小结高分突破:修辞手法的考试形式主要有选择,变换句式,仿写句式等,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熟悉各类题型,结合语境加以分析,打开思路运用联想和想象是解题得分的关键.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语言更丰富更形象生动,更有文采,为作文增加得分机会.。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种修辞手法全方位讲解及举例(1)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一、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形式。
在小学语文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和描写。
下面将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二、详细解析1. 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地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数量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气真热,能把人烤焦了。
”夸张的手法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极端的温度。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明喻与被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脉搏,温暖又欢快。
”比喻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笑声的美好。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点、行为、感觉、思想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的表现形式。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实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地饥肠辘辘,渴望一场甘霖的洗礼。
”拟人使得大地有了渴望和饥肠辘辘的人性化特点。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他黑得像炭,她白得像雪。
”通过对比黑与白,强调了两个人的肤色之间的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并列的内容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让文句更加连贯,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早晨,阳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花朵,照亮了我们。
”排比使得阳光的照耀行为更加强调和生动。
6.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往往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可以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设问,引起了读者对于世界形成的思考。
7. 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回答,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可有趣啦!先来说说比喻,这就像给一个东西穿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让它一下子变得生动又形象。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月亮又圆又亮啦?拟人也超好玩的!把那些不是人的东西当成有人的思想和动作。
像“风儿欢快地唱歌”,风儿本来不会唱歌,可这么一说,感觉风都活泼起来了呢!夸张就更有意思啦!“飞流直下三千尺”,哪可能真有三千尺呀,但这么一夸张,那瀑布的气势就全出来啦!排比呢,就像一群小伙伴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句一句,特别有节奏感。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是不是很有力量?对偶也不错哦,两个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顺口呀!反问能加强语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明明是在问,可答案很明显啦!设问是自己问自己答,“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
”是不是很清楚地就说明了问题?这八种修辞手法呀,就像我们语言的魔法棒,能让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变得超级精彩!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来唠唠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呗!比喻呀,那简直就是给事物化了个美美的妆。
比如说“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一下子就知道妹妹的脸蛋红扑扑、圆嘟嘟的,多可爱!拟人呢,就是让东西都活起来啦!“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仿佛小草有了好奇心,迫不及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夸张啊,那就是把事情放大好多倍!“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虽然不可能,但能感觉到真的是超级饿。
排比呀,就像一串糖葫芦,一个接一个,特别有味道。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骏马,有时像巨龙。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对偶嘛,就像双胞胎,长得特别像,整整齐齐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工整!反问可厉害啦,不用回答,就能明白意思。
“这难道不是你干的?”其实就是说肯定是你干的!设问呢,自己抛出问题再回答,“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战士们!”一下子就清楚重点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①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②杂文是投枪,是匕首。
③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作用:变陌生为熟悉,变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形象具体。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叫拟人,后者叫拟物。
①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②就这样,你一点点耗尽了灯油,熄灭了你的光。
(拟物)
作用:以彼拟此,充分想象,寓情于物,生动传神。
3、借代借代就是借用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①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
②日夜的辩论,剧烈的争吵。
行动胜于语言,拳头..代替舌头.。
作用:简洁生动,引发联想。
鲜明深刻,富于变化。
4、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作用:突出特征,激起共鸣,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
5、对偶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表达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作用: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抑扬顿挫,便于吟诵。
6、排比排比是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关内容。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各种不同色素,渗汇其间,使这类小花小得更精致,更娇憨,更惹人爱怜了。
作用:句式匀称,音韵铿锵语意贯通,气势雄劲。
7、设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②理论从哪里来?从事物中来。
事例从那里来?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
作用:启思引想,引人注意,增强行文的波澜。
8、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只问不答,从问话中得到答案。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只许一人言,不许众人言,岂不成了“一言堂”了么?
作用:使语气和语意鲜明有力,感情强烈。
根据《考试说明》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求,我们还应该注重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综合分析不同的修辞方法。
容易混淆的修辞格辨析。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
由于它们都同属于比喻,都追求同样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因而其本质是相同的。
其不同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形式上,区别的根据是本体、喻体、喻词的异同和隐显。
具体来看:明喻,是直接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有明显的比喻词,如“像”、“像……似的”、“像……一样”、“如”、“犹”、“好比”等等。
例:(泥石流)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火车奔驰;在沟道较弯的地方,又宛如..巨龙游动。
暗喻,是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没有明显的比喻词,而为“是”、“成为”、“变成”、“当作”等表示判断意义的动词,甚至有时连判断动词也不用,因此在表意上具有暗示性。
但应该牢记的是,不管暗喻具有多强的暗示性,它本体和喻体全都出现。
例①.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例②.啊,雷锋!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例①是一个完整式的暗喻,连接本体和偷体的是“作了”;例②为省略式的暗喻,先对本体“雷锋”呼告,再用“你”指代,然后用逗号表示停顿,连接喻体“音符”、“纤维”、“红花一瓣”、“一滴水”。
借喻,是直接由喻体取代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①.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
例②.阳婆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白带于”比喻作者在泰山看到的自上而下的飞瀑,“胭脂”比喻日落时的晚霞。
两个例句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未出现。
为更好地区别它们,列表析之:
2.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由于它们都不出现被修辞的对象,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体,因而很容易混淆。
区分办法有二:
其一,把握二者概念。
“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
其二,可采用替换法。
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不能替换的则是借代。
例如①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可以替换成:“‘月色下的天地’象‘银子’一样白。
‘黑夜’像‘墨汁’一样。
”
例如②“给,袁大头!”就不能替换成“光洋像袁大头”。
所以例①是借喻,而例②是借代。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简而言之,对偶与对比的着眼点不同:前者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即结构形式的整齐、和谐;而后者追求内容上的相反、相对。
当然,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内容上的相反对比,又是形式上的工整对偶,这属于辞格的兼类。
由于对比未例入八种基本修辞方法,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4.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由于两者都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因而有必要加以区别。
对偶的句子成对,是一双构成,而且结构字数必须相等;排比句不要求成对,奇偶皆可,字数也不要求相等,但它要求至少是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例①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
例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其中例①是对偶,上下两句构成一联,不仅结构相同,而且字数相等。
例②是排比,
它仅仅是结构相似,而且字数并不相等,更主要的是它是三句以上的排列。
因此,辨析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
5.比喻和比拟的区别:由于二者追求的都是语言表达内容上的效果,实现语言形象、生动的目的,因此,区别二者的关键仍然在于理解概念。
比喻是打比方,重点放在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上,不管哪一种比喻形式,喻体都一定出现在句子当中(可参看前面所列图表)。
比拟是拟物为人或拟人为物,作为拟体的人或物在句子中不出现,它是直接拿甲物写乙物,使某一人或事物具有它本来所不具备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
例①方圆形的下巴顿,有短短的黑胡茬儿,要是仔细看,那里面已经掺杂着银白色的松针了。
例②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例①是比喻中的借喻,尽管“银白色的松针”所比喻的本体没有出现在句子当中,但是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比喻的是“白色胡子”,二者之间正是具有相似性,这样设喻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例②是比拟,句中加点的词紧承前句“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是用写人的特征的词来写初升的太阳,于太阳以人格化,这就是拟人。
从表达方式讲,比拟比比喻表现得更强烈、更直切,它不是说甲像乙,而是直接把甲当作乙来写,把乙体(人或物)的某些品格、特征直接赋予甲体而不出现乙体的外在形象。
所以它追求拟此为彼,则彼此交融。
再举一拟物句加以分析:例③瘸腿老头是个老牛贩子,他一进牛市所有卖牛的买牛的都拿眼睛挖他,凡他拍过角板的牛马上涨价。
“挖”就是将人们的眼睛比拟作尖刀,它是直接将“尖刀”锋利、锐利的特点融入句中,所以也根本不需要在句中出现“尖刀”了。
如果改成“所有卖牛的买牛的人的目光都像尖刀,紧盯着他”,那就成了比喻句,而表现的效果远不及比拟那么直切了。
还应值得注意的是,以人或人体的某一部分为喻体,切不可误以为拟人。
例④狗的舌头热乎乎的,好似一个温柔的手掌。
这就是比喻,而不是拟人。
6.设问与反问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这是与一般疑问句之间的最大区别。
不同的是设问在问句中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从形式上讲: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4 从表达效果上讲: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例①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例②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例①是一个设问句,去掉后面的答案,问号前就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它必须通过自问自答的形术表达作者的观点;例②是反问句.是一个肯定形式的反问句与一个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