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考点6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共2页]
![考点6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c75bc0fd15abe23492f4dc9.png)
【例题
( )。
(2016
A.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B.财政应返还额度
C.非流动资产基金
D.非财政补助结转
【解析】事业单位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选项
【答案】
【例题
年度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应通过( )科目核算。
A.财政补助结余
B.非财政补助结转
C.非财政补助结余
D.财政补助结转
【解析】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年度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
【答案】
本考点属于本章较热门的考点,其中包含的
种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都有可能是出题对象,考生应熟悉相关内容。
1.非财政补助结转
(1)概述。
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2)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有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账务处理如下。
①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事业收。
关于结余结转资金的情况说明

关于结余结转资金的情况说明资金结转是会计处理,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将余额或使用转入相关账户,留以后年度使用或上交。
资金结余是期末账户余额(结余资金),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是会计处理结果,是财政收支的执行结果。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分录(一)期末账务处理: 1.基本支出的账务处理:(1)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2)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项目支出的账务处理:(1)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2)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基本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一般都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所以无需进行额外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项目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应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需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规定上缴或注销额度。
(1)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财政补助结余(2)按规定需要上缴或核销结余资金的借:财政补助结余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3)按规定上缴或核销结转资金或额度的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结转结余1年以内的资金率怎么算“资金结余”有几种情况:1)事业单位,资金结余是财政拨款或专项拨款使用后,未使用完的部分,通常叫资金结余。
2)企业单位,资金结余是指某项目或工程,预算与实际差额,也可称为结余3)会计账簿,货币资金,收入支出,有的人也称其为资金结余。
如何核算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

如何核算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如何核算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一、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财政补助结转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入本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
2.年末,完成上述(一)结转后,应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或贷记本科目(项目支出结转― ―××项目),贷或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3.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
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二、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非财政补助结转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本科目,借记“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 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
2.年末,完成上述(一)结转后,应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分析,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的,借记本科目(××项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留归本单位使用的,借记本科目(××项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年终财政补助 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的核算与处理探讨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年终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的核算与处理探讨作者:倪建静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摘要:伴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相关事业单位的年终结转和结余核算,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使事业单位的年终结转与结余,由两个会计项目直接增加为五个会计项目,这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年终结转及结余的核算与处理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原有的核算和处理方法已经不适用当前新制度和新形势的需求,对事业单位会计年终结转及结余的核算与处理进行探讨,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基于这一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年终结转及结余的核算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进行核算和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年终结转会计年终结余核算由于会计新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核算要求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要求其年终净资产结转及结余核算结果,必须与其收入支出类科目明细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年终结转及结余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会计年终结转及结余核算时,要将收入支出类科目明细作为核算的重点来进行。
一、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类型1.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
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通常来说,就指的是国家为了维持事业单位运转,而补助给事业单位用来支付其各项相关支出后,结余下来的那部分资金。
这一部分资金,必须按照新制度当中的规定和同一级别财政部门的规定,来管理和使用。
而财政补助结转则指的是,事业单位在进行结转时,继续按照原有的资金使用方法,来使用结转到下一年度的财政补助资金。
财政补助结余指的是,在进行年末结余时,事业单位在对本年度的财政项目的补助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并对各项明细项目进行分析核对之后,严格遵循我国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依照财政补助的结余的性质,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上缴或者将其转为他用。
2.非财政性补助结转及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指的是,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时,除了有财政部门给予的相应收支之外的各类补助和收支,进行相抵后的资金。
如何进行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核算

结转和项 目支 出结转。在 “ 基本 支出结转” 明细科 目下按 他收入” 科 目下各专项 资金 收入 明细科 目,贷记本科 目;将事 照 “ 人员经 费”、 “ 日常公 用经费”进行 明细核算 ,在 “ 项目 业支出 、其他 支出本期 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 支 出 结 转 ” 明 细 科 目下 按 照 具 体 项 目进 行 明 细 本科 目,借记本科 目,贷记 “ 事业支 出— —非财政专项资金支 核算 ;本 科 目财政补助 结转 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 1 . 期 末 ,将 财 政 补 助 收入 本 期 发 生 额 结 转入 财 政 补 助 结转 科 目,借 记 “ 财政 补 助收 入一 一 基本 支 出、项 目支 出”
符 合 财 政 补 助 结 余 性 质 的 项 目余 额 转 入 财政 补助 结余 ,借 记或 万元 ( 基本支 出 4 7 0 0 万 元 ,其 中财政补助基本 支出 6 0 0万元 ;
贷记本科 I l( f 项 目支出结转一 一 总项 目) ,贷记或借 记 “ 财政 项 目支 出 9 0 0万 元 ,其 中 财 政 补 助 项 I 1 f 支出 1 5 0 万 元 , 科 研 项
( 9 0 0 + 5 0 0 0 + 2 0 0 +1 0 0 + 6 0 0 +1 5 0 ) 一 ( 5 6 0 0 + 5 0 0 + 6 0 + 5 0 ) =
等科 目。
二 ,财政 补助结余科 目核 算事业单位滚存 的财政补助项 目 该事 业单位 非财政拨 款结转 ;( 5 ) 计算该事 业单 位非 财政拨款 结 支 出结余资金 。财政补助结
一
资金的具体 项 目进 行明细核 算。 非财政补 助结转的主 要
年 1月 1日实施 )的规定 ,对于财 政补助结转 、结余和非财政 账 务 处理 如 下 :
预算结转、结余及分配业务

同时在财务会计中按照相同金额,借记“本年盈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然后,将“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
【例8-14】2019年8月31日,某事业单位对其收、支科目进行分析,事业预算收入和上级补助预算收入本月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分别为1200000元、300000元,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分为900000元、200000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本月发生额为200000元。经营预算收入本月发生额为88000元,经营支出本月发生额为64000元。月末,该事业单位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四)经营结余、其他结余及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1.经营结余的核算
事业单位(此时没有行政单位的事情)应当在预算会计中设置“经营结余”科目。
期末,事业单位应当结转本期经营收支。根据经营预算收入本期发生额,借记“经营预算收入”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
根据经营支出本期发生额,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科目。年末,如“经营结余”科目为贷方余额,将余额结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2.其他结余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收底儿)
单位应当在预算会计中设置“其他结余”科目,核算单位本年度除财政拨款收支、非同级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3.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核算
事业单位应当在预算会计中设置“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年末,事业单位应将“其他结余”科目余额和“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账户处理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账户处理叶建红 海盐县财政支付(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摘 要:本文基于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对比,以帮助实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关于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账户处理。
关键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配 账户处理财政部对1997年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12年12月19日发布,并在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新制度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配等科目。
进一步了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动态地反映事业单位多渠道资金的全貌和流向及最终的结转结余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的支出和分配行为。
一、新制度对事业收入支出核算的变化新制度中收入支出的核算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细科目及项目的核算方面。
由于净资产中结转及结余核算变化较大,收入支出类明细核算必须与其保持一致才能准确进行结转及结余分配。
为此,收入支出类科目明细核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按财政补助类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经营性收支及其他收支划分。
1.收入类科目的特殊要求。
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除按“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等进行明细核算外,特别强调专项资金收入,还应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支出类科目的特殊要求。
对“事业支出”科目,除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明细外,还要再细分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新制度下收支年末结转及分配的账户处理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造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
新制度中有关收支结转、结余及分配的科目有“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对事业单位财政与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会计处理的探讨

首先 , 将 财政 补 助结 转 的 X X 项 目结 余 资 金 结 转
到财 政补 助结 余会 计 处理 : 借: 财 政 补 助 结 转 一 一xx 项 目 贷: 财政补 助 结余 2( 1 5 —8 —5 ) 2
万元 ( 其中, xx科 研 项 目补 助 收 入 1 5 万元 ) , 财 政 补 助 当期 发 生 额 为 8 万元 ; ②1 2月 3 E l 收 到 同 级 财 政的结 余 , 可 转 人 事 业 单 位 的事 业 基 金 , 形
贷: 事 业 支 出 一一 财 政 补 助 支 出 一一 基 本 支 出 l 2 结 转到 非财 政补 助结 余分 配 。 如 为借 方余 额 表示 亏损
别, 是 正 确 处 理 财 政 和 非 财 政 补 助 结 转 结 余 的 业 务 的 关键 。
关键 词 : 事 业单位 ; 财政 补助 ; 会 计 处 理
借 : 银 行存 款 l 6
一
、
财政 补助 结转结余
财 政 补 助 结 转 是 指 事 业 单 位 的 财 政 补 助 收 支 年 未 进行 结转 , 一方面 是对收 入结转 , 另 一 方 面 是 对 支 出 结 转( 包 括 基 本 支 出 和 项 目支 出 ) 。 财 政 补 助 结 余 是 财 政 拨 款 补 助 项 目支 出 预 算 工 作 已 完 成 或 计 划 调 整 等 因 素 影 响 项 目终 止 形 成 的 结 余 资 金 。 因 此 财 政 补 助 支 出 要 按 支 出的性 质 内容 进行 明细 核算 。 按 照有 关规 定将 符 合 财 政 补 助 结 余 性 质 的项 目支 出 的结 余 资 金 转 人 财 政 补助 结余 。 在 事业单 位 的财 务报 表 中单独 编 制财政 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财政与非财政补助之账务处理指导2014/04/273996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进行了严格的区分。
本文基于此对新旧会计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帮助实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关于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会计处理。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28号,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财政预算的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简称“新制度”)。
新制度引进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分配等科目,部分克服了旧制度对这方面内容会计核算的缺失、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核算不明晰等缺陷。
一、新制度带来的核算变化
1. 财政补助收支核算的变化。
新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该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共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科目下参照相关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而原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原科目是按“国家预算收入”的“款”级账户设置明细账。
并且,此次制度改革前后财政补助收入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原制度下事业单位申请财政补助时,应当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部门;新制度下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和其他方式进行分别核算,且增加了对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直接支付款项退回的核算处理。
在财政补助支出方面,原制度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说明,事实上财政补助的支出隐含在事业支出里面,但“事业支出”下没有“财政补助支出”的明细科目。
而新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等进行明细核算。
2.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
在原制度下,年终结账时财政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虽然“财政补助支出”隐含在“事业支出”科目下,但是“事业支出”借方余额年终将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因而在原制度下没有区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结转。
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新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
“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
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务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支均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年末,应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贷:财政补助结余。
或者:借:财政补助结余;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
(2)由于财政补助的方式可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方式以及其他方式,相应地也就产生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资产类科目,其中“财政应返还额度”下设“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按实际金额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者注销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额度,会计分录如下: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银行存款等。
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3)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年度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事项,通过“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核算。
二、新制度下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
1. 非财政补助结转核算。
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的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新制度在定义“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时候,重点突出了“专项”两个字。
具体规定如下: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本科目。
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
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年末,完成上述专项资金结转后,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经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借:非财
政补助结转(项目);贷:银行存款等。
留归本单位使用,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事业基金。
2. 非财政补助结余及分配。
新制度下,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新制度对“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主要财务处理作了如下说明:年末,需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到本科目:借:事业结余;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或者: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事业结余。
同样,需将“经营结余”科目的贷方余额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科目下:借:经营结余;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有缴纳企业所得税义务的事业单位应计算出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照提取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该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
或者:借:事业基金;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 各个科目之间的结转关系。
对于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会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科目,可以用结转流程图(详见右上图)加以清晰说明。
三、新制度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补助收入来源仅限于“同级财政部门”吗?新旧制度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定义是不同的。
原制度中的财政补助收入来源可以是财政部门也可以是上级单位,但是在新制度中仅仅提到了同级财政部门。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章第十五条对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如下: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虽然新制度的规定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但却没有考虑财政拨款在实务中的运作的各种情况。
例如,事业单位A 的财政补助收入是由财政部门先拨付给A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再由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付给A事业单位,而且是A事业单位用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经费。
这种经费如果不能记入“财政补助收入”,那么应该记入什么科目?
2. 上缴上级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结转问题。
新制度对事业收支、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均按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分别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及“事业结余”科目,但新制度并没有要求对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进行分类结转,而是在期末全部结转入事业结余。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支出类科目分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进行分别结转,以便于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