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五字诀

合集下载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加完整。如解释《 伯牙绝弦》 中“ 志在高山” 、 “ 志在流水” 的
句子时, 好 多学生 就补 上 了“ 伯牙 弹琴 的 时候 ” 。再 如 , 解释
其 实 ,此 法 是 解释 文 言 文 、解 释词 语 最 常 用 的方 法 。
“ 使 弈秋 诲 二人 弈 ” 即“ 让弈 秋 教 两个 人 下 棋 ” 之 意 。“ 孔 君
生 : 夫 子先 生 , 望 乞明 示 。
带 ,齐 鲁 在 山东 一 带 …… 这反 映 了语 文 的学 习离 不 开 历
史、 地理 等学 科 的 “ 大 语文观 ” 。
三、 调—— 调换 原有 句 式 。 更加 符合 语 言 习惯 文 言 文 中有 宾 语 前 置 、 定语后置等倒装句 , 在 理 解 的 时候 , 宜调 换 它们 的 词 序 , 使 语 言 更流 畅 。如 “ 惟 弈 秋之 为
中,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充 分 利用 工 具书 和 注 释 , 弄 懂 关 键 词 的含义, 尤 其是 要 让学 生 初 步 感知 文 言 虚词 、 代 词 的意 思 ,
如“ 之” 、 “ 其” 、 “ 而” 等 重点 字词 。唯有如 此 , 日积月 累 , 学 生
此外 , 对 文 本 进 行适 当 的补 充 , 也能 够 让 学 生 对 文 本
方 能养 成 钻研 的好 习惯 , 从而 自得 其法 , 自读 自悟 。 二、 搬 —— 照搬原 文 的 字词
文 言 文 中有 大 量 的 地 名 、 人名 、 国名 、 动植物名等 , 学
有更 全面 的认 识 。如《 两 小儿 辩 曰》 的教学 片段 : 儿 日: “日初 出沧 沧 凉 凉 , 及 其 日中如探 汤 , 此 不 为
语文 ・ 科研视窗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题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题

一、字字者,文言之基石也。

翻译之际,首当辨明字义。

字义者,字之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之总称。

辨明字义,需察其上下文,审其语境。

如《论语》中“仁”字,本义为亲善,引申为道德之根本。

翻译时,当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之意。

若译为“仁爱”,则失其本义;若译为“道德”,则过于抽象。

故字义之辨,为翻译之根本。

二、词词者,字之组合,文言之筋骨也。

翻译词义,须把握词性、词义、词境。

词性者,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词义者,词之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词境者,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作用等。

如“马”字,名词,可译为“马匹”、“马儿”等。

若在句子中作动词,则译为“骑”、“驾驭”等。

翻译词义,需结合上下文,使译文通顺、准确。

三、句句者,文言之骨架也。

翻译句子,需把握句式、句意、句境。

句式者,主谓句、动宾句、偏正句等。

句意者,句子表达的意思。

句境者,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作用等。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调整语序。

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如此翻译,既保持了原文的句式,又使译文通顺。

四、意意者,文言之灵魂也。

翻译文章,需把握文章大意、情感、修辞等。

文章大意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情感者,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修辞者,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如《离骚》一文,作者屈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翻译时,需传达出这种情感。

译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如此翻译,既传达了原文之意,又使译文具有感染力。

五、神神者,文言之韵味也。

翻译文章,需把握文风、格调、风格等。

文风者,文章的风格。

格调者,文章的格调。

风格者,作者独特的风格。

如《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

翻译时,需传达出这种风格。

译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

”如此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又使译文具有韵味。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20200203114603)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20200203114603)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清)汪琬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

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

文言文翻译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
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
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
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
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

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口诀全文翻译

文言文口诀全文翻译

原文:文言文者,古汉语也。

古汉语,汉语之古也。

故文言文,亦称古文。

古文者,文之古也。

故文言文口诀,亦称古文口诀。

夫文言文,字义浅显,而意蕴深长。

欲习文言文,必先识其字,明其义,而后方能作文。

故文言文口诀,首宜识字。

一、字义浅显,易于识记。

字义浅显,易于识记,故学者宜先从浅显之字入手。

二、字义深长,难以理解。

字义深长,难以理解,故学者宜从字义入手,深究其义。

三、字义相同,易于混淆。

字义相同,易于混淆,故学者宜辨别其异同,以免误用。

四、字义相近,易于误用。

字义相近,易于误用,故学者宜明辨其异同,以免误用。

五、字义相反,易于误解。

字义相反,易于误解,故学者宜辨别其异同,以免误用。

六、字义繁多,易于遗忘。

字义繁多,易于遗忘,故学者宜反复温习,以免遗忘。

七、字义易变,易于混淆。

字义易变,易于混淆,故学者宜掌握其演变规律,以免混淆。

八、字义难解,易于误解。

字义难解,易于误解,故学者宜求助于师友,以免误解。

九、字义多变,易于误用。

字义多变,易于误用,故学者宜明辨其义,以免误用。

十、字义独特,易于误解。

字义独特,易于误解,故学者宜细心揣摩,以免误解。

译文:文言文,即古汉语,是汉语的古老形态。

因此,文言文也被称为古文。

古文,即古代的文字。

所以,文言文口诀,也称为古文口诀。

文言文的特点是字义浅显易懂,但内涵丰富。

想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认识文字,理解其意义,然后才能进行写作。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是识字。

一、字义浅显,容易记忆。

字义浅显,容易记忆,所以学者应该从浅显的字开始学习。

二、字义深奥,难以理解。

字义深奥,难以理解,所以学者应该从字义入手,深入探究其意义。

三、字义相同,容易混淆。

字义相同,容易混淆,所以学者应该辨别它们的异同,以免误用。

四、字义相近,容易误用。

字义相近,容易误用,所以学者应该明确它们的区别,以免误用。

五、字义相反,容易误解。

字义相反,容易误解,所以学者应该辨别它们的异同,以免误用。

六、字义繁多,容易遗忘。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一、换(替换)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替换文言文。

例如:1. 又安(哪里、怎么)敢毒(怨恨)耶?(《捕蛇者说》)2. 小惠未偏(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二、留(保留不译)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年号、朝代、器物名、度量衡单位以及文言文中现在仍然常用的词语,均照原文保留。

例如(保留词语下加“·”):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2.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三、补(增补)补的情况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1.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认识)书(书写)具(工具)。

(《伤仲永》)2. 补充被省略的介词。

例: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与宋元思书》)3. 补充省略的量词。

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张)桌、一(把)椅、一(面)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4. 补充某些必要的词语。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译文:凭什么(条件)作战?5. 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愚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补充省略的主语)成,将以(之)攻京。

(省略“以”字后省略的宾语)(《公输》)四、删(删除)删去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保持译文的简洁、流畅。

(删去的虚词下加“·”)例: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五、调(调整词序)由于汉语语法的古今演变,有些句型古今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应按现代汉语语法调整词序。

如:1. 子何恃而往?(《为学》)调整为:子恃何而往?2. 莫我他顾。

(《诗经·硕鼠》)调整为:莫他顾我。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调整为: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黄宗羲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

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邃于易历。

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

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

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翻译五字诀
留、删、补、调、换
留: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要留下。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删:有些词语是无意义的虚词,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补:在省略句中,补上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调: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多用于倒装句中。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换: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