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公开课《让世界充满爱》公开课教学设计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活动重点学生准备过程中的合作任和个人的独立自主性。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活动准备分组:课代表和班委组织同学分组,本着自愿的原则,人数尽可能均衡,分为三个大组:a.关爱身边的伙伴b.同在一片蓝天下c.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搜集整理材料:搜集体现爱心、同情心、互帮互助的文章、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或故事或打印或复印或清抄整理成册。
观察身边的伙伴,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爱,观察街头墙角摆小摊的、捡破烂的,思考应该怎样关爱他们。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故事导入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
在地狱中众人(灵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
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放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世界也才会更加美好。
搜集资料的交流O课堂交流分组为四个人一个小组,四个人尽量应分属于三个活动大组,这样在一个小组的交流中,小组同学可以分享到三个不同侧面所体现的不同主题。
交流内容:a.所选资料的出处。
b.概述所选的主要内容(内容大意)。
c.找出文章中感人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
活动过程故事导入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

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篇课文,理解爱的力量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内容理解和分析爱的力量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课文多媒体演示教学PPT案例分析材料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力量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爱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课文:15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让世界充满爱》多媒体演示教学PPT案例分析材料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或观看相关的视频,进一步了解爱的力量和重要性。
6.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爱心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教学难点学生对爱的概念和力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7.2 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爱的力量和重要性。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教学注意事项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和寓意。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知,让他们明白爱是世界的核心。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让世界充满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爱的力量、如何传递爱等。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特别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以爱心形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爱的意义。
(2)提问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世界充满爱》,边读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型。
(2)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爱的力量和如何传递爱。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口语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如描述爱的力量、分享自己的关爱经历等。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演讲,展示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口语表达和写作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让世界充满爱”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学习如何传播爱和友善。
3.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给予帮助的精神和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和笔。
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开场导入:1. 展示一张描绘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爱的理解和感受。
引入讨论:1. 向学生展示一段描述世界充满爱的视频或短片,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于"让世界充满爱"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充满爱的好处是什么?如果每个人都传播爱和友善,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概念讲解:1. 向学生解释“让世界充满爱”的含义,即通过传播爱和友善,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 引导学生讨论传播爱的不同方式,例如: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付出爱心。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传播爱的方式。
2. 让每个小组在准备时间内共同探讨并制定一份计划,展示给其他小组。
展示和总结: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计划,介绍他们选择的方式及其目的。
2. 引导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是否可行和有效,以及如何改进。
3. 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活动,强调爱和友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爱和友善的行为。
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和家人讨论如何让世界充满爱,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世界充满爱的短文。
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爱心志愿者或相关机构的代表来校园分享他们的经验,激发学生传播爱的热情。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传播爱和友善的乐趣和意义。
教学延伸(续):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慈善机构或社区服务项目,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通过帮助他人来传播爱的方式。
4. 设计一个让学生在校园内传播爱的活动,例如:随机给陌生人送上一份友善的问候或小礼物,写下一封感谢信给值得感谢的人,建立一个爱心捐赠箱等。
《让世界充满爱》优秀教案(通用5篇)

《让世界充满爱》优秀教案《让世界充满爱》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世界充满爱》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世界充满爱》优秀教案1一、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培养同学们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3、培养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4、培养同学们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根据活动主题以及自己的任务,进行定向性阅读或采访等活动,收集相关资料。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4、这次作文要求写记叙文。
写作之前要多了解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这是对一般文章的要求。
记叙文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也就是作文的个性化,也非常重要。
5、准备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等与主题有关的歌曲或音乐。
6、了解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首先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其次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最后还要注意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三、活动建议“关爱每个伙伴”,讨论内容是:怎样针对需要关爱的伙伴的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次讨论涉及自己的同学,所以讨论的内容要注意不触及同学的陷私,大家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要得体,要尊重同学的自尊心。
“同在一片蓝天下”,讨论内容是:交流对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的、捡破烂的……的观察、思考所得与感受。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爱的渴望和呼唤。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将课文主题内化为自身行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让世界充满爱》2.多媒体课件3.教学记录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课文深入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3.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如关爱、温暖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4.实践活动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文主题付诸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分享实践成果。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课文拓展阅读教师推荐相关课外阅读,如《爱的教育》等。
学生阅读课外文章,分享阅读心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课文主题融入日常生活。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刻。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将课文主题内化为自身行动。
3.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将课文主题内化为自身行动。
八年级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让世界充满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行动传递爱。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爱的重要性2. 关爱他人3. 关爱社会4. 传递爱的方式5. 实践环节:制作爱心卡片、爱心行动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爱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重要性。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爱心卡片,参与爱心行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
2. 讲解爱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并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具体做法和意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制作爱心卡片,写下对家人、朋友、社会的关爱之情。
6. 爱心行动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心行动,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实际行动:通过观察、分享等方式评估。
3. 学生制作爱心卡片的创意和用心程度:评估学生在卡片制作过程中的表现。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活动1. 爱心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爱心行动计划,每天至少做一件关爱他人或关爱社会的事情。
2. 爱心行动记录: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爱心行动计划中的表现,包括做的每一件关爱他人或关爱社会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
3. 爱心行动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爱心行动计划中的表现和感受,鼓励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
七、同理心的培养1. 同理心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定义,明白同理心的重要性。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八年级语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默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同,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2)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的默写。
3. 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爱的深度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让世界充满爱》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简单的问候和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什么是爱?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世界充满爱》,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默写练习:(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提示,帮助学生记忆和默写。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爱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6. 分享与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公开课《让世界充满爱》公开课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张延青
指导思想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1.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
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推荐资料
1.歌曲: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
2.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为音乐背景讲述故事),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冲卷上岸的小鱼;。
当太阳升起后,水会被蒸发,鱼儿只有死路一条。
一个小男孩正一条条的将小鱼捡起来,扔进大海。
他一边做一边对旁边惊异的男子说:“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是的,靠一个孩子的力量,不可能改变海滩上所有小鱼的命运,但是,他挽救了自己身边的小鱼的生命。
小男
孩的爱心令人肃然起敬。
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你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
二、方法指导
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3.要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三、讲爱心故事
要求:
1.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2.内容要集中鲜明,所讲故事要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3.灵活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四、谈爱的感受
学生漫谈
人生命运存在着难以预测的因素,生活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需要他人同情、理解和关怀的事。
当你面临困难、忧伤的时候,你是否接受过别人的爱心和帮助?请你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
五、小结
1.热爱他人从热爱父母做起,父母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依赖者,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
关心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关心父母到关心他人、社会、自然。
2.欺侮弱者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弱点,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普遍存在着。
例如大国欺侮小国、富人欺压穷人、健全人歧视残疾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等等。
强者对于弱者的优越感及这优越感引发的霸道行为既是普遍的,又是丑恶的;
3.从“人”的写法来分析,“人”字的
结构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
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环境优越的人不该漠视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苦难和不幸,尤其不该漠视处于苦难和不幸中的儿童。
4.我们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或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
我们应尊重被同情人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去爱他们。
六、拓展
1.让每个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2.写作:
命题:《这就是爱》或《这也是爱》
话题:博大的爱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