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练习卷湘教版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练习卷湘教版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练习卷湘教版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练习卷湘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自转运动,使地表产生了 ( )

A 、昼夜现象

B 、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 、南半球的河流左岸冲刷腐蚀严峻

2.甲(350N ,1150E ),乙(250S ,1250 W )两地: ( )

A 、自转角速度甲大于乙

B 、自转线速度甲等于乙

C 、地点时相差40分钟

D 、12月22日白昼甲地比乙地短

3.当地时刻圣诞节前夜,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竞赛在伦敦开赛。香港的骆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竞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刻约为17小时。在下列香港 至伦敦的航班起飞时刻中,关于骆先生最合适的航班是 ( )

A. 23日15:00

B. 23日18:00

C. 24日7:00

D. 24日10:00

4.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 .赤道上

B .北极圈内

C .南回来线上

D .北纬50°

2003年10月27日—31日,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的居民,在日出后的一段时刻内用肉眼可清晰地看到太阳黑子这一奇迹。据此判定:5—7题。

5.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于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

B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猛烈显示

C .这几天中,日本的“儿玉”卫星显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

是由于黑子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的结果。

D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能够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6.太阳黑子显现在 ( )

A .太阳大气结构的最外层

B .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C .太阳外部结构的色球层

D .太阳外部结构的光球层

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 ①鸽子飞行失踪 ②无线电短波通讯显现短暂的中断 ③动物的专门反应

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专门 ⑤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④⑤

读图3—1完成8—10题

8.现在,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可能是 ( ) ①北纬23026‘和东经1200 ②南纬23026’和东经600

③北纬23026‘和西经1200 ④南纬23026’和西经600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9.假如A 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B 点的区时是( )

A .当日6时

B .当日15时

C .当日18时

D .当日24时

10.假如A 点的区时是某日的12时,“北京时刻”可能是 ( ) ①当日16时 ②当日18时 ③次日4时 ④当日12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某地地下室为了保证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线,安装了(如右下图)朝南能够调剂角度的反光镜,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耀情形。 11.该地位于 (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读下图(图中L 1=L 2=L 3),完成12~14题: 12.图中A 、C 、D 、

E 、

F 各点中,与B 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3.二分日,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昼长相同且地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4.某人测得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人测量的日期是 ( ) A.12月22日 B.6月22日 C.3月21日或9月23日 D.不存在如此的日期 15.当我国浙江某地(30°N 120°E)七月中旬一天正午, 阿根廷某地(30°S 60°W)的农民正在: ( ) A.刚起床吃早饭 B.在田间割麦子 C.吹着风扇吃晚饭 D.盖着被子进梦乡 16.在60°E、30°N的地点沿经线向赤道上发射炮弹,炮弹落在该地点的: ( ) A.北偏西 B.南偏西 C.北偏东 D.南偏东 17.右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

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 ) 图3—1 600 A

B ●

东经120°

1 2

3 4

A、1

B、2

C、3

D、4

18.如右图,四个平行箭头中指向东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9.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 )

A.对西边铁轨磨损较重

B.对东边铁轨磨损较重

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

20.某天文爱好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

高度(如图1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

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刻14点整”。

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A.30°N,90°E B.60°N,150°E

C.36°34′N,90°E D.53°26′N,150°E

二、填空题

2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1)原始海洋形成(2)日地距离适中(3)地球体积质量适中(4)水(5)太阳日照时刻不长(6)地球所处太阳系有比较稳固的宇宙环境

(7)适宜的温度(8)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9)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 、

B. 、

C. 、

D. 。

⑵ A点在(南或北)半球,(东或西)半球,

B点在(南或北)半球,(东或西)半球。

23.在右图中,AB为0°纬线,弧线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虚线为

北极圈,C地的区时比A地早。若D地的区时为15时,请回答:

(1)标出A、B两点的经度:A ,B 。

(2)BC弧线应为晨昏线中的线。

(3)画出另一半晨(昏)线,并用斜线在图上画出黑夜部分。

(4)A点的昼长为小时,日出为点,C点夜长为小时。

(5)现在北半球的节气为。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AB为晨线,日期为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若DF为昏线,现在为(节气),现在北京时刻为。

(3)在乙图中绘出当甲图DF为昏线时的光照情形(绘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标出夜半球),并判定乙图中G点太阳高度为,其依据。

180°90°0°90°180°

25.读下图回答:

⑴若AB为晨线,此图表示月日前后,并用斜线在图中中画出极夜范畴。

⑵假如A点昼夜平分,且为18点时,晨线的位置是经线;现在,D点位于(昼或夜)半球。

⑶图中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

⑷假如C和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现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地球上显现极昼的范畴是。

·

·

·

·

A B

C

D

50°E

G

乙图

66°34′S

66°34′N

A

B C

F

D

E

甲图

⑸假如一艘海轮从C点动身向西航行,通过15天到达D点,现在正好是7月5日14点,则海轮从C点动身时刻是月日点。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活动】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 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解析:考核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答案选B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据下表回答第8题。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解析:考核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资料,火星与地球的结构特征中相近的是距太阳的远近、表面平均温度和自转周期,答案选A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蓝巨星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体积太小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约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 “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6.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一级 B.两级 C.三级 D.四级 8.“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9.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及人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放出的能量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唯一动力 B.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存储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D.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 )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美国航天局宣布,一颗1 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与地球相似指数(ESI)为0.83,公转周期为385天。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各级天体系统(圆圈越大天体系统级别越高)。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与开普勒452b所属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开普勒452b之所以被称为地球2.0,其原因可能是() 离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表示1960—2010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河上游地区年降水距平(某时段降水量与该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据此完成3~4题。 3. 从图中看() A. 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之间没有关联 B. 黑子相对数对降水的影响是很稳定的 C. 从概率上说,该地在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 D. 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4. 太阳黑子数增多时除了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外,还可能() A. 使海南岛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 B. 使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C. 使部分地区农业增产 D. 使地震发生的频率显著下降 下图为太阳系中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 行星①、②分别是() A. 水星、金星 B. 金星、土星 C. 火星、金星 D. 火星、土星

6. 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 A. 地震和火山活动 B. 太阳辐射 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 适宜的温度和大气 第31届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开幕式定于8月5日19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世界上最大的球场--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据此回答7~8题。 7. 身在海南的阿锦决定在家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是() 8. 奥运会举行期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此时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 B. 北京的昼长越来越长 C. 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 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 图表示岩石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1~12题。 11. 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基础卷

湘教版(2019新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基础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一大联考)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未来,太阳将毁灭,地表冰封,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不料在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图1为影片剧照。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 A.水星轨道 B.小行星带 C.土星轨道 D.天王星轨道 2.“流浪地球”计划反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 A.扰乱地球磁场 B.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提供光热资源 D.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2020·黑龙江宾县一中高一期末)按照中国无人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作为“嫦娥探月”大工程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步,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嫦娥五号”计划于2020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关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描述错误的是 A.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B.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降水少,晴天多 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5.可能对这次航天活动产生直接危害的太阳活动是 ①高空极光②强烈射电③强可见光④高能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020·福建连城一中高一月考)在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2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完成6一7题 图2 6.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拔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7.下列城市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的是()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2020·江西宜丰中学高一月考)地质学家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尔法地区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尔法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km增大至60km。据此完成8-9题 8阿尔法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的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9裂缝从1km延长到60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的()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2020·河北枣强中学高一期末)图3为我国同一纬线附近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3

2020高考湘教版地理-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9浙江选考4月模拟)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据此完成1~2题。 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2019辽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4.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反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 A.位于南半球 B.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每个月辐射差额为正值 C.7月份辐射能量净收入最大 D.8月份每天辐射能量收支平衡 6.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是因为当地() A.多阴雨,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C.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 D.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出能量 7.若仅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应是()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8~9题。 8.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9.图中M处地壳厚度约为() A.38千米 B.42千米 C.44千米 D.46千米 (2019湖南长沙二模)下表为某区域的5个地理观测台站的相关数据统计。据此完成10~12题。 10.③台站位于⑤台站()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要点总结: 1.天体的定义: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天体的分类: (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 (2)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太空垃圾等。 4.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照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四级,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原因: (1)宇宙环境(外因):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运行轨道。(2)自身条件(内因):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产生了适宜的温度;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了液态水。 二、图表说明: 1.图1-3 (课本第8面)太阳系示意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渣多)。 (3)认识彗星的特点;扁长的椭圆轨道,彗尾的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有关(近长远短)。 (4) 2.教材第11页行星基本数据表 (1)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除地球外最有可能产生生命的行星及原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狭义的太阳能仅指太阳辐射能,广义的太阳能不仅包括太阳辐射能,还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农业生产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晾晒衣服、粮食);(2)为人类提供矿物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3)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风能、水能)。 5.(1)四川盆地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原因是:①盆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1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必修1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据图完成1~2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0040038】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④和③向下通过②时,④波速突然下降,③消失 C.④和③在向下通过①时,波速均明显减小 D.①②界面上下的物质均为固态,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①是哪两个圈层的分界面( ) A.地核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解析】第1题,图中③、④分别是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波速较快,且能固体、液体、气体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经过②界面时,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横波消失;通过①界面时两种波波速都明显加快。第2题,①界面为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答案】 1.B 2.D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3~4题。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B.水圈 C.①圈层D.②圈层

4.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解析】第3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表附近,最接近生物圈。第4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答案】 3.A 4.B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xx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强震致死人数已超过54人。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 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导学号:00040039】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准确预报地震

【考卷】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1.3.1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A卷课内练习 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 一、选择题(共24分) 1.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读下图,回答2~4题。 2.②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②B.③ C.④D.⑤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所以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 3.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答案:D 解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它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结合经纬网可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4.与②地相比,⑤地地球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D.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⑤地线速度小于②地;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角速度都约为15°/h,所以⑤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到2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温带的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南北极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 D.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答案:C 解析: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地球上热带(太阳直射的范围)和寒带(极圈范围)即有极昼、极夜的范围扩大;南北极点极昼、极夜的天数保持不变;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比目前要更短,夜长要更长,昼夜的比值变小。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答案:D 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四个选项中,D项的纬度最低,其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最有利于卫星发射。 7.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地球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C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某点上空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P点是近日点,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且甲、乙两点关于P点对称。读图回答8~9题。 8.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甲 答案:A 解析: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图中甲、乙两点距近日点较近,所以由甲到乙段,所用时间最少。 9.2016年2月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所在位置最接近() A.甲点B.乙点 C.丙点D.丁点 答案:B 解析: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图中P点是近日点,所以2016年2月8日时地球距离乙点最近。 2016年全国两会于3月2日~16日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10~12题。 10.两会期间,地球绕日运动速度() A.加快B.变慢 C.先变慢,后变快D.先变快,后变慢 答案:B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基础知识点和试题提升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环境 1、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光年? 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可见宇宙半径约140 亿光年。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日地距离1.5亿千米,银河系直径约8万光年) 2、什么是天体?常见天体类型有哪些?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太阳)、行星(地球)、卫星(月球)、彗星(哈雷彗星周期是76年)、流星体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 一看位置:在地球大气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之中,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 是一个天体;如陨石、流星雨、飞机这些在大气层内属于地球一部分, 都不是天体。 二看形态:是物质形态; 三看轨道:有自己的轨道并独自运行。如卫星上的一个零部件,从属于卫 星,不是天体。 注:区分流星体、流星与陨石。 3、从高到低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天体系统成因: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层次(4级): 4、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能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依据: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类地行星、巨行星、 远日行星 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地内行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 (冲日现象) 地球的位置:真金不怕火炼;(金星与火星之间)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炭灰烬多(火星与木星之间) 5、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轨道形状、轨道平面有何特点? 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运行)、近圆性(各轨道接近圆形)

6、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外观和位置及运动特征都很普通。 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①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日温差和年温差不大。 ②吸引的大气厚度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长期演化,大气成分适宜。 ③有充足液态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原始海洋,温度适宜,保持液态。【提升试题】 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茫茫太空又新增两颗中国“北斗星”。图1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I 1.这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A.运行于D、E两行星轨道之间 B.运行于B行星的轨道附近 C.属于C行星的人造卫星 D.在图中构成三级天体系统 2.图中反映出的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A.自转方向相同,互不干扰 B.公转、自转周期适当,有液态水 C.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大气层 D.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我国计划在2020年7月正式发射火星探测器,该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于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火星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旅途中困难重重,某些时段探测器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质量可能会明显变差。据此完成3~5题。 3.火星属于 A.类地行星 B.巨行星 C.远日行星 D.地内行星 4.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后属于 A.自然天体 B.人造天体 C.火星的卫星 D.不是天体 5.火星探测器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质量变差是因为 A.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火星大气的影响 D.受地球大气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一些拥有良好海洋环流模式的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着比地球更丰富或更活跃的生命。某网站2019年8月2日报道,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其位于宜居带,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据此完成6~7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运动》电子版课文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电子 版课文湘教版必修1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周期和时间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还是小于360°?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结果又会如何? 2.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称为恒星日。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并根据已学的知识,以太阳日为标准,计算一个恒星日约有多少小时多少分,将结果填入下表。 图1-11 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

3.实际上,每一个太阳日或恒星日也不是等长的。讨论以下问题:计量时间的精确方法还有哪些?采用精确时间尺度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1.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完成下表的计算。 2.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运动,对许多自然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 二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 三是地球自转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动手演示昼夜更替

宇宙中地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亠、要点总结: 1.天体的定义: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 天体的分类: (1)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 物质等。 (2)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 太空垃圾等。 4.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照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四级,分别 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二节 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 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原因: (1 )宇宙环境(外因):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运行轨 道。 (2)自身条件(内因):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产生了 适宜的温度;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气;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了液态水。 河外星系 其它恒星系/其它行星系 太阳系 ------ 地月系 银河

二、图表说明: 1. 图1-3 (课本第8 面)太阳系示意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渣多)。 (3)认识彗星的特点;扁长的椭圆轨道,彗尾的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有关(近长远短)。 (4) 2.教材第11页行星基本数据表 (1)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除地球外最有可能产生生命的行星及原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间放射的能 量。 2.太阳辐射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 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狭义的太阳能仅指太阳辐射能,广义的太阳能不仅包括太阳辐射 能,还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农业生 产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晾晒衣服、粮食);(2)为人类提供矿物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3)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风能、水能)。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特点: ①物质性:天体;②运动性:天体系统; 2.天体 恒星(发光发热,晴朗夜晚的星星)?判断依据: 看位置: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看实质:宇宙间的物质; 看运转轨道: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转。 ?流星体—天体流星现象、陨石、陨铁—不是天体火星上的火星车—不是天体 3.天体系统 二、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它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2.地球的普通性 A.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都是自西向东; 共面性:绕日公转面大致都在一个平面上; 近圆性:绕日公转轨道都近似一个圆;

B.结构特征:从体积、质量、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来看,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3.地球的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 ?小技巧 生命存在条件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二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3)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 ?(4)对地球的影响: a.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为生物生长提供条件; b.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如煤、石油、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等;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2)黑子、耀斑爆发→大气层扰动(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 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 第三讲地球的历史 1、化石和地层 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地层和化石能反映地壳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研究意义) 沉积岩地层特点: (1)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2)可能含有化石; (3)同一地质时期,地层所含化石相同或相似。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 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练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具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据此完成1~2题。 1.“天舟一号”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 B ) A.哈雷彗星B.月球 C.火星D.太阳 解析:据材料可知,“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类似于卫星,因此与月球所属的类型相同。故选B。 2.“天舟一号”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属于 ( D ) ①总星系②河外星系 ③太阳系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最高一级为总星系,比总星系稍低一级为银河系,比银河系稍低一级为太阳系,最低一级为地月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等级别。“天舟一号”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D。 “五星连珠”现象较为少见,专家预测2040年这一天文现象将再次出现。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 B ) A.甲和丙B.丙和丁

C.乙和丁D.丁和己 解析:根据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可知甲为地球,丙为金星,丁为火星。 4.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 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D.金星属于巨行星 解析:从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知,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金星属类地行星。 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地球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这使得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中提到的天体系统包含的级别有( B ) A.一个B.两个 C.三个D.四个 解析:材料中“月球围绕地球运行”说明提到地月系;“地球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说明提到了太阳系,所以材料中提到了两个级别的天体系统。 6.材料中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A )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地球质量、体积适中D.大气成分适合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指的是地球距太阳的距离适中。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 ) A.太阳B.地球 C.月球D.哈雷彗星 解析:根据题意,在太阳系外发现的某行星的母星是橙矮星,说明橙矮星为恒星,太阳属于恒星;地球属于行星,月球为卫星,彗星属于小天体。 8.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D )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 A.(20°N,60°W) B.(20°N,120°E) C.(20°S,60°W) D.(20°S,120°E)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 B.12时 C.18时 D.0时 3.这一天( ) A.青岛日出东北方 B.济南白昼正渐长 C.广州正午太阳高度正渐小 D.钓鱼岛(25°40′N~26°N)正午日影朝南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 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三号自发射到着陆月球用了13天,而嫦娥四号用了26天,到着陆区上方时,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登陆。完成下列小题。 4.关于嫦娥四号登陆所花时间较长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发射窗口小,需满足日、地、月合适的位置关系 B.绕月飞行是为了等待月球白天着陆 C.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D.避开小行星的撞击 5.嫦娥四号月背之旅的挑战有 ①昼夜温差大②月面地形崎岖③月球背面通信延迟严重④其他设备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较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c等降水量线在酒泉南部弯曲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河流B.湖泊C.山脉D.城市 7.甲地比乙地() A.纬度高、地势高B.气温年较差大 C.日照时间短D.年太阳辐射量小 读四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接近南极圈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昼大于夜且昼渐长、夜渐短的时段大约是 A.3月21日--6月22日B.6月22日--9月23日 C.9月23日--12月22日D.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下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该太阳能板方向正对该地中午太阳。据此完成下列各问题。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与水星、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 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火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火星、太阳之间.三者形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 象,这时,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短。下一次“火星冲日"现象预计发生在2020年10月。届时,中国航天舟计划借助此窗口期,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下图为“火星冲日”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组成“火星冲日”的天体为() A.卫星和行星 B.行星和行星 C.行星和恒星 D.卫星和恒星 3.火星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距太阳近,表而平均温度过高 B.昼夜温差很大,缺少液态水 C.颯布尘埃,大风、沙尘暴现象频发 D?大气稀薄,氧气含量低 2017年2月23 Hl ,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 恒星(TRAPPlST-I)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

带内。下图为"TRAPPKT-I系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題。 4.与"T RAPPIST-I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5.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A.与TRAPPlST-1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6.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研究发现,距离地球4. 66亿光年有一绕恒星公转的行星WASP-104b,其体积与木星相 似,温度髙,有“黑炭行星”之称。完成下而小题。 7.该行星温度高的原因是 A.距离太阳近 B.距离绕转恒星近 C.内部能量释放多 D.大气稀薄 &该行星成为“黑炭行星”的主要原因有 ①其地表物质组成是黑色的②其大气吸收了大部分可见光 ③其光线被貝它天体遮挡④其距离地球远,难以被观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若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鳶,这时地而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 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左右摇晃 读我国近地面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左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下右图),完成下而小题。 io.关于我国近地面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因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B.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