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

合集下载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宁城县中蒙医院SOP文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一.危害程度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因排列的规则形似葡萄状,故称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日用物品,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疾病。

二.背景资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微米,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7度,PH为7.4,耐盐性强,培养24小时出现,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菌落(1-2mm),产不同色素,如金黄、白色、柠檬色,对湿热敏感,在100度煮沸5分钟后杀死,浓汁中,紫外线敏感致病性和感染数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能引起疾病是其产生多种毒素和酶,主要有a溶血毒素b杀白细胞素c肠毒素d剥脱性毒素e凝固酶f其他物质引起的局部的蜂窝组织炎等化脓性感染,还可引起如肺炎,心包炎,骨髓炎,肾盂肾炎等重症者可发展呈脑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目前,耐药性菌株的增多,已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为吸入带菌的飞沫及接触带菌的感染伤口引起肺炎及伤口化脓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的物品,空气等。

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暴露在实验室传染性气溶胶中的人员是一种危害,尤其是有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其传染的实验室人员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

三.实验活动及及其危害性与预防措施四、实验室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有: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耐药检测,生化分型实验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涂片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传代,药物敏感实验,生化分型、涂片、染色等工作中可产生气溶胶,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也可造成严重污染。

拟采取防护措施: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1.实验目的和方法实验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耐药性。

实验方法:采集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筛选耐药菌株,利用平板法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2.实验环境和设备实验环境:实验室应具备严格的洁净度,保持室内干燥和稳定的温度。

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生化安全柜和消毒设备。

实验设备:无菌培养皿、试管、培养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3.实验操作规范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服,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无菌。

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和实验器具。

实验垃圾和污染物必须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4.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4.1感染风险-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实验室必须配备生化安全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清洁和消毒操作台和设备,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4.2实验室安全风险实验室操作涉及对细菌的培养、传播和实验处理等过程,存在实验室安全风险。

为了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实验室必须经过合格的认证,具备安全设施和紧急处理措施。

-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引发意外。

-实验人员在实验处理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细菌的泄漏和传播。

4.3环境污染风险在实验过程中,细菌培养和处理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操作台和设备,确保环境卫生。

-实验垃圾和污染物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感染风险、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生化安全设施,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和设备,妥善处理实验垃圾和污染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1.生物因子特性1.1简介和起源1.1.1简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临床常见病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酶及抗原蛋白。

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全身各脏器感染。

1961年临床上首次分离出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该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20世纪80年代后医院内MRSA感染逐年增多,该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目前也被称为“超级细菌”。

1.1.2流感病毒起源自从1961年英国发现MRSA后,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相继报道了MRSA所致的院内感染。

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MRSA感染率大大增加。

美国NNIS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

欧洲1993年1417家医院ICU分离的MRSA达60%。

而日本Kansai医科大学附属医院MRSA的分离率1993年达到41%。

国内在70年代发现有MRSA,近几年MRSA的检出率正在逐年上升,上海1978年在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只占5%,1988年上升至24%,1996年激增至72%。

天津1988年调查MRSA分离率为47%,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6年分离MRSA达58.3%,山东淮坊市1996年在三家医院的婴儿室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98株,其中MRSA为112株(56.5%)。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院1992年分离MRSA就达79.6%。

MRSA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者,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MRSA极易导致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1.2生物学性状1.2.1分类MRSA分型对追踪传染源、研究型别与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相信⼤家对于葡萄球菌感染并不了解,葡萄球菌感染传播迅速,对⼈体⾝体健康危害极⼤,⾦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有很多。

本⽂是店铺整理的⾦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欢迎阅读。

⾦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 ⾦黄⾊葡萄球菌感染是⽪肤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也是四种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之⼀(还包括表⽪葡萄球菌、⾰兰阴性杆菌和肠球菌)。

其传播⽅式在医院内部主要是经健康医务⼈员暂时寄居细菌的⼿进⾏传播,尤其是在新⽣⼉童症监护病房(NICU)⾦葡菌是最常见的毒⼒最强的致病原。

⾦黄⾊葡萄球菌感染的起因常见感染途径有经输液治疗⽤的⾎管内装置如末梢静脉插管或中⼼静脉插管、⾎⾏感染等。

⾦葡菌可通过直接侵犯组织或释放出各种毒素和酶引起反应性损伤。

⾦黄⾊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 (⼀)⼀般情况:葡萄球菌感染是⼀组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肤软组织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败⾎症、⼼内膜炎、肺炎、肠炎、脑膜炎及⾻髓炎等。

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 aureus,⾦葡萄)仅次于⼤肠杆菌,处于第⼆位。

⾦葡菌感染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葡菌以其存在的普遍性、致病的多样性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之 ⼀。

⾦葡菌感染⼀般呈散发,但也可呈流⾏或爆发,后⼆者多为毒⼒较强的菌株引起。

全年均可发⽣,以夏秋季发病较多。

⽬前⾎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肤软组织感染、⾷物中毒、尿路感染及⾻髓炎等预后良好。

败⾎症在有效药物处理下病死率仍⾼,约30%。

脑膜炎中死亡者可达50%~60%。

治疗早晚对肺炎患者的影响较⼤,在积极治疗下病死率为15%~20%,否则可达50%左右,幼⼉和⽼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当前TSS的病死率约3%。

到⽬前为⽌,⼈类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 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 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 加拿大则更多, 占45%, 中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 季节分布, 多见于春夏季; 中毒食品种类多, 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另外, 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 因此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一般说,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 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 造成食品污染; 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 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产生了肠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 熟食制品包装不严, 运输过程受到污染; 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 对肉体其它部位的污染。

而肠毒素形成条件包括: 存放温度, 在37℃内, 温度越高, 产毒时间越短; 存放地点, 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 食物种类, 含蛋白质丰富, 水分多, 同时含一定量淀粉的食物, 肠毒素易生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 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可发生于任何与血管内导管或其它异物有关的局限性葡萄球菌脓肿或感染,它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

持续性发热常见,而且可伴有休克。

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特别好发于静脉注射给药者和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

突然出现心脏杂音,脓毒性栓子和其它经典体征便可作出可疑诊断,确诊需依据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

葡萄球菌性骨髓炎主要见于儿童,可引起寒战,发热和受累骨疼痛,继之出现红肿。

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

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

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
一、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1. 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2. 什么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症状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三、人体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
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
1、金色葡萄球菌的危害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1.1、溶血毒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血和坏死。

1.2、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1.3、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什么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

有“嗜肉菌”的别称。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症状 3.1、皮肤软组织感染: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金葡菌,少数情况下表葡菌也可成为致病菌。

主要表现为毛囊炎、痔、痈、脓疱、脓疱疮、天疱疮、外耳炎、伤口感染、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麦粒肿、褥疮感染、海绵窦栓塞及肛门周围脓肿等。

毛囊炎为葡萄球菌的表浅感染,表现为小的红斑结节,不侵入周围皮肤和深部组织。

3.2、葡。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细菌分型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例如空气、水、土壤、物品,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

已知葡萄球菌属有20余种,造成人群感染者有10多种,其中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腐生性葡萄球菌(腐葡菌)为常见致病菌。

此外,溶血性葡萄球菌、糖发酵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等也可致病,但很少见。

葡萄球菌抗原种类多,结构复杂,已发现的抗原在30种以上,其化学组成和多糖抗原、蛋白质抗原和细胞壁成分抗原,其中以葡萄球菌A蛋白较为重要。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SPA)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SPA抗原。

SPA抗原为完全抗原,可与人类IgG1、IgG2和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分子的Fab段仍能同相应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后,可开展简易、快速的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

该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出。

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活性。

2.荚膜宿主体内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存在着荚膜多糖,有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如生物性瓣膜、导管、人工关节等)。

3.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A群多糖抗原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出,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核糖醇残基。

B群多糖抗原分离自表皮葡萄球菌,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甘油残基。

(二)来源葡萄球菌属是1883年有Ogston首次提出并且描述了那些引起任何动物发炎和化脓的小球菌。

在系统发育上,葡萄球菌属于广义的芽孢杆菌—乳杆菌—链杆菌发育分支。

1894年,Denys J就已经开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乳腺炎的母牛的牛奶而出现中度症状。

金色葡萄球菌毒力强弱的鉴定要点

金色葡萄球菌毒力强弱的鉴定要点

金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和肺炎等。

而其毒力的强弱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鉴定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细菌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荚膜形成能力金色葡萄球菌的荚膜形成能力是其毒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荚膜是一种由多糖组成的外层结构,能够帮助细菌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从而提高其对宿主的侵袭能力。

鉴定金色葡萄球菌的荚膜形成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如黏附实验、酚红素实验等,来评估细菌荚膜的形成情况,从而判断其毒力的强弱。

2. 溶血酶和凝集素产生能力金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溶血酶和凝集素是其主要毒力因子之一。

溶血酶能够破坏宿主的红细胞和其他细胞,导致宿主组织的破坏和溶解。

凝集素则能够促使金色葡萄球菌与宿主细胞粘附并侵入,加剧感染的严重程度。

通过检测金色葡萄球菌产生溶血酶和凝集素的能力,可以评估其毒力的强弱程度。

3. 抗生素敏感性金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是评估其毒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毒力强的金色葡萄球菌往往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能够抵御常规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通过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测试,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其毒力的强弱程度。

4. 基因检测最近,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金色葡萄球菌毒力的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检测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相关基因,可以直接评估其毒力的强弱程度。

金色葡萄球菌的pvl基因编码产生毒力相关蛋白,其存在与否与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有密切关系。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金色葡萄球菌毒力的强弱鉴定对于预防和治疗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其荚膜形成能力、溶血酶和凝集素产生能力、抗生素敏感性以及基因检测等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准确地判断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金色葡萄球菌毒力鉴定的方法会越来越准确和可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
(一)一般情况:葡萄球菌感染是一组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肠炎、脑膜炎及骨髓炎等。

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 aureus,金葡萄)仅次于大肠杆菌,处于第二位。

金葡菌感染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金葡菌以其存在的普遍性、致病的多样性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金葡菌感染一般呈散发,但也可呈流行或爆发,后二者多为毒力较强的菌株引起。

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较多。

目前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皮肤软组织感染、食物中毒、尿路感染及骨髓炎等预后良好。

败血症在有效药物处理下病死率仍高,约30%。

脑膜炎中死亡者可达50%~60%。

治疗早晚对肺炎患者的影响较大,在积极治疗下病死率为15%~20%,否则可达50%左右,幼儿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当前TSS的病死率约3%。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二)致病性:金葡菌能产生金黄色色素,血浆凝固酶阳性,能分解甘露醇,致病性强。

金葡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如α溶血毒素除引起溶血外,尚可损伤血小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杀白细胞素能破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从而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灭作用,并有利于血栓形成;透明质酸酶可溶解组织
间质中的透明质酸,易于病菌扩散。

此外,某些菌株可产生肠毒素(有A、B、C1、C2、D和E6种)、剥脱性毒素、溶纤维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溶脂酶等。

金葡菌主要寄殖于鼻前庭粘膜、腋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处,偶也寄生于皮肤、肠道、阴道及口咽部等,人群带菌者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约15%正常人鼻咽部带菌,医护人员带菌率约30%,免疫缺陷疾病患者中带菌率也高。

入侵途径主要为受损伤的皮肤粘膜,也可因进食含肠毒素的食物,或吸入染菌尘埃而致病。

病房中凡可引起尘埃飞扬的操作(如整理床铺),均易导致葡萄球菌的传播。

染菌手直接接触易感者为传播金葡菌感染的重要途径,空气传播等其他途径较少见。

医院中较易发生金葡菌感染的为有创伤的外科和烧伤科患者,还有营养不良,免疫缺陷、恶性肿瘤、肺部疾患、糖尿病及尿毒症等疾病患者,以及新生儿和老年人等。

农民、工人、儿童因受伤机会多而易患金葡菌感染。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

(三)抵抗力: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正常人皮肤、鼻咽部及肠道等部位,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加热80℃30分钟可杀灭。

金葡菌产生的肠毒素为一组热稳定性单纯蛋白质,能耐受100℃30分钟加热不被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