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宁城县中蒙医院SOP文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一.危害程度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因排列的规则形似葡萄状,故称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日用物品,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疾病。
二.背景资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微米,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7度,PH为7.4,耐盐性强,培养24小时出现,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菌落(1-2mm),产不同色素,如金黄、白色、柠檬色,对湿热敏感,在100度煮沸5分钟后杀死,浓汁中,紫外线敏感致病性和感染数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能引起疾病是其产生多种毒素和酶,主要有a溶血毒素b杀白细胞素c肠毒素d剥脱性毒素e凝固酶f其他物质引起的局部的蜂窝组织炎等化脓性感染,还可引起如肺炎,心包炎,骨髓炎,肾盂肾炎等重症者可发展呈脑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目前,耐药性菌株的增多,已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为吸入带菌的飞沫及接触带菌的感染伤口引起肺炎及伤口化脓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的物品,空气等。
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暴露在实验室传染性气溶胶中的人员是一种危害,尤其是有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其传染的实验室人员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
三.实验活动及及其危害性与预防措施四、实验室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有: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耐药检测,生化分型实验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涂片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传代,药物敏感实验,生化分型、涂片、染色等工作中可产生气溶胶,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也可造成严重污染。
拟采取防护措施: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一)一般情况:葡萄球菌感染是一组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肠炎、脑膜炎及骨髓炎等。
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 aureus,金葡萄)仅次于大肠杆菌,处于第二位。
金葡菌感染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金葡菌以其存在的普遍性、致病的多样性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金葡菌感染一般呈散发,但也可呈流行或爆发,后二者多为毒力较强的菌株引起。
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较多。
目前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皮肤软组织感染、食物中毒、尿路感染及骨髓炎等预后良好。
败血症在有效药物处理下病死率仍高,约30%。
脑膜炎中死亡者可达50%~60%。
治疗早晚对肺炎患者的影响较大,在积极治疗下病死率为15%~20%,否则可达50%左右,幼儿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当前TSS的病死率约3%。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二)致病性:金葡菌能产生金黄色色素,血浆凝固酶阳性,能分解甘露醇,致病性强。
金葡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如α溶血毒素除引起溶血外,尚可损伤血小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杀白细胞素能破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从而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灭作用,并有利于血栓形成;透明质酸酶可溶解组织间质中的透明质酸,易于病菌扩散。
此外,某些菌株可产生肠毒素(有A、B、C1、C2、D和E6种)、剥脱性毒素、溶纤维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溶脂酶等。
金葡菌主要寄殖于鼻前庭粘膜、腋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处,偶也寄生于皮肤、肠道、阴道及口咽部等,人群带菌者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约15%正常人鼻咽部带菌,医护人员带菌率约30%,免疫缺陷疾病患者中带菌率也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1.实验目的和方法实验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耐药性。
实验方法:采集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筛选耐药菌株,利用平板法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2.实验环境和设备实验环境:实验室应具备严格的洁净度,保持室内干燥和稳定的温度。
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生化安全柜和消毒设备。
实验设备:无菌培养皿、试管、培养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3.实验操作规范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服,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无菌。
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和实验器具。
实验垃圾和污染物必须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4.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4.1感染风险-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实验室必须配备生化安全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清洁和消毒操作台和设备,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4.2实验室安全风险实验室操作涉及对细菌的培养、传播和实验处理等过程,存在实验室安全风险。
为了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实验室必须经过合格的认证,具备安全设施和紧急处理措施。
-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引发意外。
-实验人员在实验处理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细菌的泄漏和传播。
4.3环境污染风险在实验过程中,细菌培养和处理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操作台和设备,确保环境卫生。
-实验垃圾和污染物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感染风险、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生化安全设施,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和设备,妥善处理实验垃圾和污染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1.生物因子特性1.1简介和起源1.1.1简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临床常见病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酶及抗原蛋白。
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全身各脏器感染。
1961年临床上首次分离出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该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20世纪80年代后医院内MRSA感染逐年增多,该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目前也被称为“超级细菌”。
1.1.2流感病毒起源自从1961年英国发现MRSA后,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相继报道了MRSA所致的院内感染。
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MRSA感染率大大增加。
美国NNIS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
欧洲1993年1417家医院ICU分离的MRSA达60%。
而日本Kansai医科大学附属医院MRSA的分离率1993年达到41%。
国内在70年代发现有MRSA,近几年MRSA的检出率正在逐年上升,上海1978年在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只占5%,1988年上升至24%,1996年激增至72%。
天津1988年调查MRSA分离率为47%,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6年分离MRSA达58.3%,山东淮坊市1996年在三家医院的婴儿室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98株,其中MRSA为112株(56.5%)。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院1992年分离MRSA就达79.6%。
MRSA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者,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MRSA极易导致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1.2生物学性状1.2.1分类MRSA分型对追踪传染源、研究型别与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 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 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 加拿大则更多, 占45%, 中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 季节分布, 多见于春夏季; 中毒食品种类多, 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另外, 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 因此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一般说,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 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 造成食品污染; 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 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产生了肠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 熟食制品包装不严, 运输过程受到污染; 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 对肉体其它部位的污染。
而肠毒素形成条件包括: 存放温度, 在37℃内, 温度越高, 产毒时间越短; 存放地点, 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 食物种类, 含蛋白质丰富, 水分多, 同时含一定量淀粉的食物, 肠毒素易生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 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可发生于任何与血管内导管或其它异物有关的局限性葡萄球菌脓肿或感染,它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
持续性发热常见,而且可伴有休克。
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特别好发于静脉注射给药者和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
突然出现心脏杂音,脓毒性栓子和其它经典体征便可作出可疑诊断,确诊需依据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
葡萄球菌性骨髓炎主要见于儿童,可引起寒战,发热和受累骨疼痛,继之出现红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阳性球菌,可分布于空气、水、土壤、物品,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葡萄球菌属有20余种,其中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腐生性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原种类多,结构复杂,已发现的抗原在30种以上,其中以葡萄球菌A蛋白较为重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抗原为完全抗原,可与人类IgG1、IgG2和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后,可开展简易、快速的协同凝集试验。
荚膜多糖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
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A群多糖抗原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出,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核糖醇残基。
B群多糖抗原分离自表皮葡萄球菌,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甘油残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世界性卫生问题,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腔带菌率为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称为污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品传播等。
在实验室中,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皮肤黏膜损伤、医务人员带菌、吸入染菌尘埃以及食品污染等。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导致食物中毒。
此外,奶牛和禽畜患化脓性乳腺炎或局部化脓也会造成肉体和其他部位的污染。
人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但只有当皮肤黏膜受创伤或免疫力降低时才容易感染。
易感人群包括有创口的外科病人、严重烧伤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免疫缺陷者、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以及患流感、麻疹伴肺部病变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半小时到两天。
其肠毒素对人的中毒剂量一般认为是20~25μg。
当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后,在氧气不足够数量的条件下,温度20~30℃经4~5h繁殖,即可产生大量的肠毒素。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报告第二版文件编号:XXX—XXX-PG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医院XXX科目录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1。
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
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2.1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1。
0~1。
5μm×1.5~2。
5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
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
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2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3。
1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3。
2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3。
3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3。
4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4. 细菌的防治4.1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4。
2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5。
1操作要求:5。
1。
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5.1。
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5.1。
4 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使用过的一次性针、注射器、玻片、加样枪头等放入加有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锐器盒中浸泡消毒.5。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二、危害程度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有报道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MRSA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也随着变强。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全身性感染、呼吸道感染、中毒、肠炎等。
被感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
五、感染途径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葡萄球菌是无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强者,而干燥可达数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
5%石炭酸,0.1%升汞10~15min死亡。
1:100000~1:200000龙胆紫溶液能抑制其生长。
对磺胺增效剂、青霉素、红霉素等较敏感,但耐药株逐年增多,MRSA即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七、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一般样本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有报道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MRSA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也随着变强。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全身性感染、呼吸道感染、中毒、肠炎等。
被感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
五、感染途径
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葡萄球菌是无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强者,而干燥可达数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
5%石炭酸,0.1%升汞10~15min死亡。
1:100000~1:200000龙胆紫溶液能抑制其生长。
对磺胺增效剂、青霉素、红霉素等较敏感,但耐药株逐年增多,MRSA即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七、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一般样本检测。
八、自然和易感人群宿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鼻咽喉、下消化道、毛发和皮肤上,在人类和普通的动物都有存在。
致病性依照宿主状状,卫生情况,皮肤和黏膜有否创伤而异。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皮肤黏膜有创伤或卫生情况不好是易感染,特别是老人和婴儿。
九、实验操作活动
巳有文献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造成实验人员化脓性和呼吸道感染,人类不是该菌在唯一传染源,在许多动物身上都存在该菌。
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脓液,血液等多种体液中。
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和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是该菌的主要传播方式,该菌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
暴露在气溶胶中也可能引起感染。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样本(粪便、食品、水样)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一旦发生意外,按照本实验室的《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进行处理。
十、预防和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目前疫苗还不可用于人类。
该菌能对人体多部位的感染,所以跟据所致疾病的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针对病原治疗,大体用药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
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先是要做好个人卫生,和加强餐饮和食品卫生的管理,及时发现带菌者,做好各种动物的管理工作,把能传播该菌的途径有效的控制好。
十一、工作人员素质
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并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后获得上岗证书。
十二、评估结论
该菌生物性状较稳定,但抗生素有滥用,也出现了不少的耐药株。
该菌主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预防手段主要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先是要做好个人卫生,和加强餐饮和食品卫生的管理,及时发现带菌者,做好各种动物的管理工作,把能传播该菌的途径有效的控制好。
试验过程建仪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
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
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
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
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
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
不得戴着手套
离开实验室。
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操作台面用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废弃物处理按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