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地区铁路路基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冻土路基的基本设计方法

浅谈冻土路基的基本设计方法

浅谈冻土路基的基本设计方法摘要:简要分析多年冻土路基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保证冻土地区道路工程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冻土融沉翻浆保温破坏0 引言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西北部地区开发和建设逐步深入,西北部地区的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在近几年的公路建设中,由多年冻土产生的融沉、翻浆等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日趋明显,成为威胁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关注和了解多年冻土知识,研究并掌握多年冻土的处理技术,对保证工程质量和节省工程造价将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的冻土在各种地质、地理等自然因素影响下,形成以谷地为中心,逐渐向两侧展开的分布形式。

具有地温低、冻土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的基本特征。

称为“兴安谷地型”多年冻土。

根据年平均气温、地温、厚度及分布的连续性程度,自北向南分为: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岛状冻土、季节性冻土等类型。

1 冻土路基设计的基本方法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

其成分、结构、热物理及物理力学性质均有着不同于一般土的许多特点。

常见的冻土路段道路破坏现象有:融沉、冻胀、翻浆等。

只有对这些破坏现象给与充分的重视,并加以研究,才能更好的在以后的道路修建中,减少和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现简要介绍一下冻土路基的基本设计方法。

冻土路基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为保温和破坏两种:1.1 保温从保护冻土出发,单纯考虑路堤高度时,热稳定的影响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路基越高,意味着从上界流向地中的传热过程中,热阻增大、路基自身的储热能力增大,因而有利于热稳定。

但是路基不能无节制的加高。

路基的高度应以降低垂直热流至接近热平衡为原则,是冻土上限埋深达到可能融化的最大深度。

从路基热稳定角度看,设定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护坡道或放缓边坡,可以加强侧向散热,减小垂直热阻。

根据工程经验,设置护坡道的路段,热融沉陷相对弱的多,加高加宽护坡道可以使路侧冻土上限上升,一方面防止冻结层上水进入路基下冻土上限凹槽,使多年冻土融化;另一方面可形成水平地温梯度,促进侧向散热。

青藏铁路冻土解决方案

青藏铁路冻土解决方案

青藏铁路冻土解决方案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它连接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铁路网中的一条重要支线。

然而,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冻土是铁路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解决青藏铁路的冻土问题成为了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针对青藏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

在铁路路基设计上,可以采用加热路基的方式来防止冻土的产生。

通过在路基下方设置加热管道,利用地热或其他能源对路基进行加热,从而有效地防止冻土的形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路基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冻土,我们可以采用加热处理的方式来解决。

通过在冻土下方设置加热设备,利用热能对冻土进行融化处理,从而恢复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已经存在的冻土问题,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除了加热处理,还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来防止冻土的产生。

在铁路路基和桥梁设计中,可以采用保温材料来对路基和桥梁进行保温,防止土壤温度过低而导致冻土的产生。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冻土对铁路的影响,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行。

另外,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也是解决冻土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铁路建设中,我们需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和桥梁的排水畅通。

通过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冻土的产生,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青藏铁路的冻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难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加热处理、保温措施和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止冻土的产生,保证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藏铁路将成为一条安全、高效的铁路干线,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做出更大的贡献。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防冻胀措施与设计原则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防冻胀措施与设计原则
3. 2地 下 水的 处理
路 堑 通 过 地 下 水 发 育 地段 , 决地 下 解
水 对 路 基 的影 Ⅱ 比较 突 出 的 问 题 。 主 向是
要 采 取 以下 措 施 : 1) 置 防 渗 隔 断 层 设
mm。 冬季 严 寒 ,每年 1 1月到 翌 年 3月 为冰 冻 期 ,无 霜期 9 — 4 5 1 5天。年 平 均气
温一 7 2.~56℃.一 月份 平均 气 温 一1 C 88。
— 一
东 南 起 内 蒙 古 兴 安 盟 科 尔 沁 右 翼 前 旗 既
2 ℃ ,属严 寒地 区 ,极 端 最 高 气 温 84
路 堑 换 填 及 处 理 要 求 :当 有 害 冻 结
深 度 范 围内地 基 土 为不 ; 胀 ( 级) 弱冻 东 J 、 胀 ( l 时 ,可 以不换 填 非 ; 土 :当地 1 级) 东胀 基 土 为 ; 土 时 , 自基 床 表 层 至 有 害 ; 东胀 东 结深度范围内挖除换填非; 土。 东胀
平 均 降水 量 4 2 6 4 mm ,蒸 发量 为 1 9 . 7 8 分 析 与设计 ,结合 路 基高 度 、填 料 及地 基 6
6 中国勘察 设计 8
文 章编号 :Z S 2 5 6 K0 3 0 8
23 冻结 深 度 的确定 .
有 害 ; 深 度 一 般 采 用最 大 ; 深 东结 东结 度 的 0 6~ 5 0 g ,结 合 当地情 况 和 既 有线 经 验 采用 H O 7 ×最大 ; = 东结深 度 。
向 ,DK 4 + 0 一DK1 8 5 14 7 0 6 +2 0段 为 低 山 丘
冻结 深 度 2 4 m。 9
要 工 程 措 施
季 节 性 冻 土 由于 路 基 填 料 、 含 水 量 及冻 结 条件 的不 均 一性 ,会 产 生 不均 匀 冻 胀 ,不 均 匀 冻胀 力导 致地 面开 裂 :温 度 升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方法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方法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方法冻土地区是指处于低温条件下土壤水分大部分或全部以冰态存在的地区。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质,对于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冻土地区路基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路基选线、路基设计、路基施工和路基维护等方面。

一、路基选线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选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路基应避免穿越活跃冻土带:活跃冻土带是指在冻土地区,每年温度在0℃以下的时间段内,土壤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并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的区域。

穿越活跃冻土带的路基容易产生沉陷和变形,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2.路基应选择冻土层较薄的区域:冻土层的厚度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选择冻土层较薄的区域可以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陷。

3.路基应避免穿越高温季节积蓄土壤水分较多的区域:在冻土地区,高温季节土壤中的冰会融化成水,使土壤变得湿润。

如果路基穿越这样的区域,土壤的湿润度会增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路基设计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路基高度的确定:路基高度的确定应根据冻土层的厚度和路基所处地区的气温条件来进行。

冻土层薄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路基的高度,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陷。

2.路面结构的设计:路面结构应考虑到冻融循环对材料的破坏和变形的影响。

可以采用冻结碴石或混凝土路面,以增加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3.排水系统的设计:在冻土地区,排水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

由于冻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中的冰融化后会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容易造成路基沉陷和变形。

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能够及时排水,防止水分对路基的破坏。

三、路基施工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压实措施:由于冻土地区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施工中容易出现土壤的液化和土壤颗粒的分离。

为了增加路基的密实度,可以采用振动压实等措施。

2.路基加固:在冻土地区,为了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排水管或加厚路基等。

3.施工时间的选择: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需要尽量选择较暖的季节进行施工,以减少冻土的影响。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方案设计专项方案报告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方案设计专项方案报告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方案设计专项方案报告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施工的专项方案设计。

冻土地区的特点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冻结水分,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土壤排水和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本专项方案报告旨在确定冻土路段路基施工的具体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和应对措施。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路基设计,根据冻土地区的特殊性,路基设计必须遵循地质特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

2.施工设备准备,选择适用于冻土施工的设备,如抓斗挖掘机、冻土机、温控设备等。

3.施工材料准备,采购适用于冻土地区施工的材料,如防冻剂、保温材料等。

4.人员培训,培训施工人员关于冻土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对冻土施工的认识和理解。

三、施工方案设计1.拆除旧路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拆除旧路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土壤处理,冻土地区中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冻结水分,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土壤含水量,如灌浆、预冻等。

3.路基加固,根据地质条件,在路基底层、中层和表层进行加固,使路基能承受交通载荷。

4.防冻保温处理,采用防冻剂浇灌、保温层等措施,保持路基的温度,防止冻融变形。

5.排水处理,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冻水在路基内积聚,影响路基稳定性。

6.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施工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施工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3.施工材料的储存和运输,妥善储存和运输施工材料,防止材料受潮或损坏。

4.交通管理,施工期间要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确保交通畅通和安全。

五、结论本专项方案报告对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和应对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土壤的排水和稳定性,选用适当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可以保证冻土路段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探讨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探讨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探讨【摘要】公路工程在我国的交通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建设里程也日渐增多,贯通了我国的东部和西部,但是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地质属于常年冻土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导致公路病害增多,不利于交通和地区发展。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多年冻土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影响下的公路路基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冻土;公路路基;设计引言由于地区分布的不同,多年冻土地区主要存在于东北和西北地区,这给经济开发和北部经济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随着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多年冻土区域也在逐渐增多,这对未来经济发展是不小的挑战,对公路路基施工建设来说也是举步维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东北以及西北地区的公路经济发展。

1.多年冻土概述1.1多年冻土的分布多年冻土一直处于自然状态。

三年多后,土壤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很普遍。

地板结构也被称为夏季设计中季节性冰冻土壤的季节。

通过提前预测工作点,可以保证项目构建要求。

多年冻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土壤结构,因为它是一种破坏一种冰的土壤。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工作具有广泛的分布。

由于西北地区,我的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一部分有接纳和管理领域,因此在这个地方的设计工作中存在特定的困难,由此造成的公路施工难度非常大。

1.1多年冻土的分布在当今的高速公路技术中,温度通常小于0度,土壤层包含用于冰或冰结构的特定土壤。

它也被称为胶结性土层,也就是所谓的冻土。

当前工程项目的一般冷冻土壤是一种土壤结构,主要具有共同的土壤性质和特定的特殊性质。

该土层施工有一些阶段,复杂的结构和优势难以理解。

同时,有必要针对日常施工中存在多年冻土施工进行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总结,避免冻土地区进一步侵蚀我国的国土面积。

1.2多年冻土类型在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与设计中,多年冻土的处理需要我们从工程实际中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我们可以形成多年的细分控制过程。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设计探究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设计探究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设计探究多年冻土给我国当代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路基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在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其路基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文章对我国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标签: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引言我国冻土地区分不广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的关键技术对我国当代工程建设质量有着这重大影响。

在我国多年冻土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以及东部某些山地。

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大力修建公路来加强东西区域间的联系。

而这些地区的冻土对我国当代公路工程建设影响是非常大的,路基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受冻土直接影响最大的一项工程。

为了保障我国当代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对这些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进行合理设计。

1 我国多年冻土概述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又称冰融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永冻层或多年冻层。

在我国,多年冻土地区主要分布集中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大小兴安岭等地区,我国多年冻土地区面积占到我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在这些冻土地区,地基土的冻结给地基工程的整体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低纬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冻土层,主要受海拔高度的控制。

一般来讲,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低温也越低,永冻层顶的埋藏深度越小。

土层的冻融变化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处置不当将带来严重后果。

2 多年冻土给路基造成的危害2.1 路基冻胀在我国多年冻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在季节融冻层中,当土层中的水分达到了一定限值时,受温度的影响,土层中的水分就会冻结,水分冻结就会成为固体,长期以来,冻土地区的路基就会出现冻胀现象,给道路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2.2 路基沉降路基基底土层分布着土冰层,这些土冰层是常年受低温影响,土层水分被凝固,但是我国当前路面每天所承受的荷载是连续不断的,时常还会出现负载,当路面受到的负荷超过路面的最大限值时,就会出现路基下降,土层之间的间隙就会缩小,同时冰土层就会加速融化,路基基底融化就会产生路基下沉,如果修筑路基工程不注重排水工作,就会造成积水,水越积越多就会产生热效应,使得冻土地区的地下冰加速融化,从而导致融沉。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

——(全文8页)——欢迎下载一、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概况:青藏铁路自昆仑山北坡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南麓的安多河谷,约550Km范围通过多年冻土区。

该冻土区分布面积约:2.45×104Km2,海拔高程大部分在4400m以上,属中纬度多年冻土。

该多年冻土区海拔高,气压低,气候严寒,冻结期长,多年冻土平均地温低,但积雪较薄,且保存时间不太长。

在高原冻土区进行路基施工中,能否很好控制路基基底的融沉,是决定路基施工成败的关键。

二、冻土的描述定名和融沉性等级分类土类含冰特征融沉性等级及类别冻土定名冻土一、肉眼看不见凝冰的冻土1、胶结性差,易碎冻土。

I级不融沉少冰冻土2、无过剩冰的冻土3、胶结性良好的冻土4、有过剩冰的冻土二、肉眼可见分凝冰,但冰层厚度小于1、有单个冰晶体,冰包原体的冻土2、在颗粒周围有冰膜的冻土Ⅱ级弱融沉多冰冻土或等于2.5cm的冻土3、不规则走向的冰条带冻土Ⅲ级融沉富冰冻土4、层状或明显定向的冰条带冻土Ⅳ级强融沉饱冰冻土厚层冰冰层厚度大于 2.5cm的含土冰层或纯冰层1、含土冰层V级融陷含土冰层2、纯冰层ICE三、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的主要特点: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

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土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手册(新修订)第一节季节性冻土一、季节性冻土的定义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岩)称为季节性冻土。

二、季节性冻土的分类(级)季节性冻土应根据土的类别、冻前天然含水率,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和平均冻胀率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五类,详见表18—1。

表18—1 季节性冻土的冻胀分级土的类别冻前天然含水率ω(%)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h w(m)平均冻胀率η(%)冻胀等级及类别粉黏粒质量不大于15%的粗颗粒土(包括碎石类土、砾、粗、中砂,以下同),粉黏粒质量不大于10%的细砂不考虑不考虑η≤1Ⅰ级不冻胀粉黏粒质量大于15%的粗颗粒土,粉黏粒质量大于10%的细砂ω≤12 >1.0 粉砂12<ω≤14 >1.0 粉土ω≤19 >1.5 黏性土ω≤ωp+2 >2.0 粉黏粒质量大于15%的粗颗粒土,粉黏粒质量大于10%的细砂ω≤12 ≤1.01<η≤3.5Ⅱ级弱冻胀12<ω≤19>1.0粉砂ω≤14 ≤1.0 14<ω≤19>1.0粉土ω≤19 ≤1.5 19<ω≤22>1.5黏性土ω≤ωp+2 ≤2.0ωp+2<ω≤ωp +5 >2.0 粉黏粒质量大于15%的粗颗粒土,粉黏粒质量大于10%的细纱12<ω≤18 ≤1.03.5<η≤6 Ⅲ级冻胀ω>18 >0.5粉砂14<ω≤19 ≤1.0 19<ω≤23 >1.0粉土19<ω≤22 ≤1.5 22<ω≤26 >1.5黏性土ωP+2<ω≤ωP+5 ≤2.0 ωP+5<ω≤ωP+9 >2.0粉黏粒质量大于15%的粗颗粒土,粉黏粒质量大于10%的细纱ω>18 ≤0.56<η≤12Ⅳ级强冻胀粉砂19<ω≤23 ≤1.0 粉土22<ω≤26 ≤1.526<ω≤30 >1.5黏性土ωP+5<ω≤ωP+9 ≤2.0 ωP+9<ω≤ωP+15 >2.0粉砂ω>23 不考虑η>12Ⅴ级特强冻胀粉土26<ω≤30 ≤1.5 ω>30 不考虑黏性土ωP+9<ω≤ωP+15 ≤2.0 ω≥ωp+15不考虑注: 1平均冻胀率为地表冻胀量与设计冻深之比;2盐渍化冻土不在表列;3塑性指数大于22,冻胀性降低一级;4碎石类土当充填物大于全部质量的40%时,其冻胀性按填充物土的类别判定;5ωP——塑限含水率。

三、季节性冻土的工程性质季节性冻土在暖季时,其工程性质与未冻土没有区别,即使在冻结期间,不冻胀土或弱冻胀土对工程的危害也甚微,仍可按未冻土对待,只是冻胀性土(包括冻胀、强冻胀及特强冻胀土)在冻结和融化状态时的工程性质才产生较大的差异,以下所述均指冻胀性土而言。

冻胀性土在冬季地温降至0℃及以下时,土体冻结,体积和强度增大;暖季地温升高,产生融化。

由于日夜温差较大,还会产生白天融化、夜间冻结的冻融循环,致使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在列车动应力作用下,基床翻浆冒泥,路基下沉,而边坡部位在反复冻融作用下,导致边坡失稳,给运营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冻胀冻胀,指冻结过程中,土体中水分(包括土体孔隙原有水分及外界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来的水分)冻结成冰,且以冰晶、冰层、冰透镜等冰侵入体的形式存在于土体的孔隙、土层中,引起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使土体体积产生不同程度的扩张变形现象。

亦即当含水率达到某一程度后,土中孔隙不能满足冰晶自由生长时,冻结才能造成土体膨胀,这时的含水率称为起始冻胀含水率。

土体冻胀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冻胀敏感性的土。

(2)初始水分和外界水分的补给(包括地下水、大气降水、人为活动引起的水源)。

(3)适宜的冻结条件和时间。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会使土体的冻胀性受到抑制或削弱。

1. 影响土冻胀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冻胀的因素很多,按照我国多年研究与实践,其主要因素归纳为土、水、温度与外界荷载等方面。

(1)土质的影响①颗粒粒径:随着颗粒变细,其比表面积增大,与水的相互作用和土冻结过程中水的迁移能力增强,土壤渗透性减小,至粉粒为主要组成时,冻胀性最强,而到黏粒为主要组成时,由于颗粒表面能的增加的同时,不参与水分迁移和土壤冻结过程的强结合水量也随之增大。

渗透性降低,故水分迁移骤集量反而减小,使得冻胀性减弱。

在水分、温度及冻结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各类土体冻胀性按下列顺序减弱:粉土>粉质黏土>黏土>砾石土(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超过15%)>粗砂>砂砾石。

②矿物成分的影响;黏性土的矿物成分是决定土性质的首要因素。

黏粒组中的黏土矿物最常见的有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黏土颗粒的矿物性质以及其离子交换能力,就决定着它们同水相互作用的大小,蒙脱石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能力和较强的吸水能力,能牢固地结合大量的水分,使毛细管的导水能力变得极弱,所以冻结时水分迁移困难,而使冻胀性弱,高岭石中结合水含量不多,其活动表面积较小,与离子交换能力很弱,亲水性较小,具有较大的可移动水膜,因而冻胀性较大,水云母居两者之间,因此黏性土矿物按其对冻胀的影响排序应依次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

对于粗粒土如砾类土、碎石土,不存在矿物成分对冻胀的影响,但粗粒土中细粒含量和成份对冻胀性起决定性作用。

③土中盐分的影响:土体中或多或少存在各种盐分,一般情况下,当土中盐分超过0.5%时,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就因而出现变化,超过3%时,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就取决于土中盐份分的种类和含量,土颗粒成分的作用就成为次要的。

寒冷地区,土中的盐分直接影响着土的渗透性、冻结温度、冻土中未冻水含量,从而影响土冻结过程的水迁移、改变冻土中的冰—水的界面性状、冻土的膨胀性与强度性质。

试验表明:不论哪种土,其冻胀系数是随土中盐溶液浓度增加而减小。

在地基土中加入可溶盐分,改变土体内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组成状况,可显著地减轻地基土的冻胀性。

交换性阳离子控制冻胀性的效果,可按下列次序排列:N a+、K+>C a2+,Mg2+>Fe3+,Al3+④土体密度的影响:土体密度对冻胀性的影响,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三相或二相介质的土体密度对其冻胀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三相土体密度增加,只是缩小孔隙,并不改变含水率,但却改变土的饱水程度。

在同一土质,水分条件下,土体的密度较小时,土体密度增大,土中饱和度也增大,冻胀性则随之增强,到某一标准密度时达到最大值,超过这一值后,即在两相体系条件下,导致含水率和水分迁移量下降,冻胀率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甚至不发生冻胀。

(2)气温的影响气温对土体冻胀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土体温度的冷却程度和冷却速度。

在一定条件下,土体冻胀起始于某个温度,又终止于某个特定温度,在封闭系统(即无补给水)土体冻胀起始温度及冻胀停止温度,主要取决于土体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含水率及水溶浓度等,土体的冻胀停止温度比土体冻胀起始温度要低。

在开放系统(即有补给水),冬季期间地表温度的变化使土体冻结过程中出现温度梯度,产生水分迁移,只有冻结前缘的温度不断降低,才能诱导水分不断向冻结锋面迁移,冻结速度快慢反映冻结锋面上的冰析量多少。

试验表明,在相同含水率下,冻结速度缓慢的土层冻胀系数大于冻结速度快的冻胀系数,这主要是水分充分迁移的结果。

(3)水分的影响在一定的土质条件下,冻结前的土中水分及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量是土体冻胀性强弱的基本要素之一。

试验与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含水的土体都会产生冻胀,只有当土体含水率超过起始冻胀含水率时,才能产生冻胀。

图18—1是哈南编组站冻害处理的冻胀率试验结果。

由图18—1(a)可以看出当无水补给的冻胀率7.0小时后基本稳定,仅5.3mm。

而图18—1(b)有水补给时冻胀率随时间不断增加,至50小时,其冻胀率已达44mm,并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t(h) t(h)(α)粉质黏土不补水(封闭)试验 (b )粉质黏土补水(开放)试验图18—1 冻胀率随时间变化曲线(4)外荷载的影响室内和野外试验的观测资料证明,附加荷载对土体冻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附加荷载对土体冻胀的影响:一是降低土体孔隙水结晶的冰点,二是减小水分向冻结锋面的迁移量。

施加附加荷载增大了土颗粒间的接触应力,这些压力施加于冻土中的未冻水,影响着土中水分的相互转变,降低了土体的冻结点,使冻土中存在着较多的未冻水量。

荷载较小时,土在起始冻胀温度下就可发生冻胀,荷载较大时,只有比原起始冻胀温度更低时才出现冻胀。

大庆地区的试验证明,强夯可以有效抑制土体冻胀。

2.冻胀率土体冻胀变形的基本特征值是冻胀率,土的冻胀率与气温、冻前含水率、土的性质及有无地下水的影响有关,一般应进行实测。

目前关于冻胀率的计算,国内外尚无法进行准确的计算。

计算方法有理论分析法与经验公式法,关于理论分析法,主要以水分迁移的动力学原理为基础,以迁移水量计算土的冻胀率,但由于在引起水分迁移的动力学原理和迁移水分在土中运动规律见解不一,因此还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

关于经验公式则主要将某处数年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得冻胀率的计算式。

当无实测资料,可按《冻土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中的经验公式计算: 当无地下水补给的条件下:)w w (8.0)w w (209.1p p wd-≈-ρρ=η (18—1) 式中 ——冻胀率(%);——土的干密度,取1.5g/cm 3;——水的密度,取1.0g/cm 3; w 、w p ——分别为含水率和塑限含水率(%)。

当有地下水补给时,冻胀性提高一级,如地下水位离冻结锋面较近,处在毛细水强烈补给范围之内时,冻胀性提高两级。

3.平均冻胀率η100%n dhZ η=⨯ (18—2)n d h h Z -'=式中 n h ——地表冻胀率(mm );d ρw ρηh ——冻层厚度(mm);Z——设计冻深(mm)。

d冻层厚度的自然地面是随冻张量的加大而逐渐上抬的,设计基础埋深时所需的冻深值自冻前原地面算起的,它等于冻层厚度减去冻张量。

(二)冻胀力对于冻胀性土,在冻结时,产生冻胀的同时,伴随着产生冻胀力,土的冻胀性越强其冻胀率越大,冻胀力越强。

土的冻胀力是土在冻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力学性质,它与土的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一样,是由试验来获得的,它受土质及其有关物理性质,土中水分及其分布情况,土中温度及其温度梯度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根据土体冻胀与建筑物基础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冻胀力分为:法向冻胀力、切向冻胀力与水平冻胀力。

法向冻胀力:垂直于冻结锋面,垂直作用于基础底面,且将基础托起来的冻胀力。

切向冻胀力:垂直于冻结锋面,平行于基础侧表面,通过冻结土与基础间的冻结强度,使基础随着地基土的冻胀变形向上位移而拔起的力。

水平冻胀力:垂直作用于基础侧表面,使其受到水平方向的压力或推力而产生水平位移的冻胀力。

1.法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一般都很大,非一般建筑物自重所能克服的,因此在季节冻土中的路基支挡建筑物的基础不宜置于冻胀性土层上,一般都埋置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以免受法向冻胀力的影响,或采取消除法向冻胀力措施,如用非冻胀性的粗颗粒土换填做垫层,将垫层底面置于设计冻深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