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理检查概述

合集下载

肾脏穿刺病理标本处理与检查方法

肾脏穿刺病理标本处理与检查方法

肾脏穿刺方法
肾脏穿刺方法
肾脏穿刺病理检查的必要性
1. 明确肾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

2. 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临床 治疗方案


3. 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预后
肾脏穿刺病理检查的必要性
4. 通过重复肾活检,探索肾脏疾病发展规律,修 正治疗方案

5. 丰富临床病理资料,发现新的肾疾病
穿刺出的标本需立即分别处理

常规光镜标本 放入足够的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注意固定液的浓度、时间以及环境温度。
穿刺出的标本需立即分别处理

荧光标本 不用固定,放置于事先准备的放有湿 盐水的纱布夹层(将纱布浸泡于生理盐水 中,然后挤去多余的水分,使纱布保持湿 润而又不滴水为宜)将标本放入冰箱冷藏 室待穿刺结束迅速送病理进行冰冻切片。
肾脏穿刺HE染色
肾脏穿刺荧光染色
肾脏穿刺六铵银染色
肾脏穿刺PAS染色
肾脏穿刺Masson染色

谢谢!
肾脏穿刺病理标本处 理与检查方法
病理科 郑淑芳
肾脏穿刺
目前,规范的肾脏病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如 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和病理诊断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等)。
肾脏穿刺是获取肾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必须手 段。
肾脏病理诊断是决定治疗方案、推断疾病预后 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如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改变不同,其 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
临床送检标本应注意

1、进行肾穿送检需提前一天提交病理检查 预约单,预约单内各项内容务请详细认真 填写,作为诊断时参考;送检单及标本容 器上均需写清病人的姓名、ID号、临床诊 断等,以便查对。 2、送检肾穿组织不宜过小,以皮质为主, 最好能同时穿刺三条组织送检,组织长度 应超过0.8cm。

肾活检指标解读

肾活检指标解读

肾活检指标解读肾活检,即肾脏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病理学分析,以了解肾脏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

肾活检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肾活检指标可分为肾脏形态学指标、肾脏功能指标、细胞学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

其中,肾脏形态学指标主要包括肾脏大小、形状、质地等;肾脏功能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细胞学指标包括肾小球细胞、肾小管细胞、间质细胞等的变化;生物化学指标主要包括肾功能酶、电解质、蛋白质等。

肾活检病理类型繁多,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血管病变和肾脏肿瘤等。

肾小球肾炎以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损伤等为特点;肾小管间质病变以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细胞浸润等为特点;肾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等;肾脏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等。

肾活检在临床应用广泛,如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和肾脏肿瘤的诊断。

在肾小球疾病诊断中,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在肾小管间质疾病诊断中,如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药物性肾病等;在肾血管疾病诊断中,如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等;在肾脏肿瘤诊断中,如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等。

在解读肾活检结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体征等;二、结合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如细胞病变、组织结构变化等;三、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肾功能、电解质、酶学等;四、综合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肾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肾活检指标的解读,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需熟练掌握肾活检技术,并充分了解各类肾活检指标的临床意义,以提高肾脏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属于肾上皮性肿瘤的一种。

其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症状并不特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腹部肿块、血尿、腹部不适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症状并非一定全部出现,而且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脏器间的关系以及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等。

肾透明细胞癌常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不规则形状的肿块,密度均匀或有出血、坏死表现。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进行鉴别,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肾透明细胞癌的金标准。

通过肾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特点,才能明确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肿瘤细胞大小不等、质地软、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浆清晰透明,并且核分裂象较多。

还需排除肾透明细胞癌的其他亚型,如肾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实质肾透明细胞癌等。

四、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染色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常用的标记物包括CK7、CK20、VIM、CD10、CA9等。

肾透明细胞癌通常表现为CK7强阳性、CK20阴性、VIM强阳性、CD10弱阳性、CA9强阳性等特征。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选择。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多个方面。

肾活检病理检查及肾脏病理基础知识

肾活检病理检查及肾脏病理基础知识

病理号:KB080004 临床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Ⅱ期膜性肾病
肾活检病理简介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 急性肾衰 慢性肾衰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GN 新月体性GN 系膜增生性GN(轻中重) 原发 膜增生性GN 和 肾小球微小病变 , FSGS继发 膜性GN 硬化性GN 急性肾小管坏死 间质性肾炎(急性、慢性) 肾脏血管炎
病理术语
弥漫性:
50%以上的肾小球有病变/切片;
局灶性:
不足50%的肾小球有病变/切片;
球性:
一个肾小球的病变部位超过50%;
节段性:
一个肾小球的病变部位不足50%;
增生:
肾小球固有细胞增多;
内皮细胞增生:
一个断面毛细血管腔内有2个及以上的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增生:
一个断面系膜区内有4个及以上的系 膜细胞
• 病理诊断:符合局灶增生型IgA肾病,Lee 分级:Ⅲ级。
• KB090082 • 男,53岁 • 蛋白尿查因
肾穿刺组织,包括肾皮质及髓质,可见8个肾 小球,其中1个肾小球球性硬化。 其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性增生, 系膜区少许嗜复红蛋白沉积,毛细血管襻开放, 基底膜无明显增厚,未见钉突样结构形成,未见 系膜插入及双轨征改变,上皮下、内皮下无嗜复 红蛋白沉积,壁层上皮细胞无增生,未见新月体 形成。 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及空泡变性,小灶状萎 缩,肾间质小灶状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 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基底膜是否增厚 嗜复红蛋白的沉积部位 肾小管空泡变性及颗粒变性 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病理讨论
KB090081 女性,41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穿刺组织,包括肾皮质及髓质,可见9个肾 小球,其中1个肾小球球性硬化。 其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性增生, 局灶节段性加重伴内皮细胞增生,系膜区少许嗜 复红蛋白沉积,毛细血管襻开放,基底膜无明显 增厚,未见钉突样结构形成,未见系膜插入及双 轨征改变,上皮下、内皮下无嗜复红蛋白沉积, 可见1个小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多灶状萎缩,肾间 质多灶状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 厚,管腔狭窄。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一、引言肾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提高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将重点介绍肾脏病的临床诊疗指南。

二、临床表现1、尿异常:肾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尿量减少或增多、尿色改变、尿蛋白阳性等表现。

2、水肿:肾脏病患者因肾功能受损,水、钠潴留,导致眼睑、颜面及双下肢不同程度水肿。

3、贫血: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贫血症状,主要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

4、高血压:肾脏病患者因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常伴有高血压症状。

三、诊断与评估1、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等,以了解尿中有无红、白细胞,尿糖含量以及尿蛋白性质等。

2、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等,以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及肝、肾功能等。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以了解肾脏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

4、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肾脏肿瘤或病因不明的患者,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建议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降糖药等。

2、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

饮食治疗方面,应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运动治疗方面,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等。

3、透析治疗: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4、肾移植:对于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肾移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五、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2、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预防肾脏损害。

3、定期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4、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5、控制体重和血压:肥胖和高血压是导致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应积极控制体重和血压。

6、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物质、重金属等,可导致肾脏损害,应尽量避免接触。

肾病检查项目讲解

肾病检查项目讲解

肾病检查项目讲解
肾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液检查、生化检查、肾脏超声检查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1. 尿液检查:这项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各种管型及细胞成分。

通过检测尿液比重、尿液pH值和尿液渗透压,有助于发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2. 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等。

通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肾功能不全。

3. 肾脏超声检查: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和皮质情况,如果出现肾脏萎缩或皮质变薄,可能表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展,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

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这项检查可以了解患者24小时内的尿量,观察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从而了解肾功能受损的情况。

通过这些肾病检查项目,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肾脏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如有肾脏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 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
肾衰竭(renal failure)是肾功能不全的晚
期阶段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尿毒症
Uremia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6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病理生理学
38
(二)继发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1.健存肾单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9
(三)肾小管间质损伤
1.慢性炎症 2.慢性缺氧 3.肾小管高代谢 加重CRF进展的因素:蛋白尿、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0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 化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
概述
肾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代谢产物、药物、毒物 调节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肾素、EPO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
概述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会出现多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8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病因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9
肾性急性肾衰竭病因
(一)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疾病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肾活检病理检查及肾脏病理基础知识

肾活检病理检查及肾脏病理基础知识
评估疾病进展
通过定期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以监测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预测预后
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制定合 适的治疗计划和患者自我管理方案。
指导治疗
根据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患 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肾脏疾病的治疗指导
制定治疗方案
01
根据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02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
预测治疗效果
03
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可以预测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助于
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对肾脏疾病预后的评估
06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局限 性及展望
肾活检的局限性
01
02
03
样本误差
并发症风险
诊断准确性
肾活检只能获取肾脏的部分组织, 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肾脏的整体病 变情况。
肾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 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 染等。
由于病理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经验 差异,肾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可能 受到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血管病变
包括肾动脉硬化、肾静脉 血栓形成等,对肾脏疾病 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肾脏病理的诊断方法
光学显微镜检查
免疫荧光检查
通过观察肾脏组织的光学显微镜,可 以对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 断。
通过观察肾脏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 可以对肾脏疾病的免疫学特征进行诊 断。
电子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可以 对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更深入的 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穿刺活检
【术前准备】
1、了解患者出凝血功能,抗凝剂服用史 2、B超检查 3、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配合度 4、如有血小板减少,须输血纠正后方行穿刺 5、术前7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
术前至少3天停用抗凝药(肝素类) 6、女性患者避免经期行肾活检
肾穿刺活检
7、术前三天的血液透析均须无肝素抗凝 8、建议肾穿刺前24小时停止血液透析 9、如使用深静脉置管透析者可用1:3稀释
各种基底膜:肾小球基底膜、 强阳性:黑色
包曼囊壁和肾小管基底膜
系膜基质
强阳性:黑色
免疫复合物
不嗜银
淀粉样物质
不嗜银
肾脏病理光镜常规染色
光镜
• 特殊染色方法
– 刚果红
----诊断淀粉样变
– 氧化刚果红 ----诊断淀粉样变
– 油红O
----诊断脂蛋白肾病等脂代谢疾病
– 免疫组化
CD3、CD4d、CD20、CD68、IgG、IgA、IgG4等
皮质
电镜 荧光
光镜
髓质
电镜
光镜
• 常规染色方法
– HE – PAS – PASM – Masson
光镜
HE染色是观察组织病变与否的最基本染色
PAS染色可清楚显示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膜 以及系膜基质
Masson三色染色将细胞核染成黑色,胞浆及胶原纤 维染成蓝绿色,蛋白、免疫复合物染成桔红色
以肾炎综合征为例,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隐匿性 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 炎、肾功能衰竭等。
同一种临床综合征,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 方法和预后有很大差别,从而显示了肾活检病理的重 要性。
如肾病综合征可由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乃至糖 尿病肾病、淀粉样变肾病等多种病理改变引起
– 定位技术
• 体表标记经验定位 • 静脉肾盂造影X线定位 • 早期B超术前定位 • 实时B超定位与引导 • CT定位
操作步骤
• 局麻
– 皮内及沿进针途径皮下局麻
• 将注射器造成负压的同时先进针,如无 出血边退出注射针,边注射局麻药
操作步骤
• 穿刺方法
– 装上穿刺针,上枪,打开保险开关 – 穿刺针固定器的针槽及在实时B超引导下刺至肾包
录 、分割,迅速固定 • 取标本部位、量重要。如无肾小球或皮质<1 cm,考虑
再次穿刺
病理诊断基本要求
• 肾脏活检标本根据病理检查的要求,需要分为三 个部分
1. 光镜 (最大的部分,至少需要10个小球,最好20个小球以 上)
2. 免疫荧光 (至少3个小球) 3. 电镜 (至少1个小球)
• 肾组织标本分割原则
定位下肾活检 经皮肾活检的大宗病例 首例结合负压吸引针的
开放肾活检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
发展历史
1968年 1973年 1984年
1990年 1990年 1991年 1991年
手动式Tru-cut槽形针 开放条件下活检钳技术的应用 超声定位并监控全过程的肾活 检技术,并得到推广 新型自动穿刺枪 50例经静脉肾活检的成功经验 CT引导下肾活检 腹腔镜下肾活检术的应用
发展历史
国内从1958年开始开展经皮肾活检。 目前国内肾活检例数最多的医院是南京军
区总医院,总数达25000余例。
方法简介
开放肾活检(open renal biopsy) 经皮肾活检(percutaneous kidney biopsy) 经静脉肾活检(transvenous renal biopsy) 腹腔镜下肾活检(laparoscopic renal biopsy)
HBsAg,HBcAg
--有助于诊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CV-Ag
--有助于诊断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anti-PLA2R
--有助于鉴别特发性或继发性MGN
AA(淀粉样蛋白A)
--有助于诊断AA型淀粉样变
APO-B APO-E
--有助于诊断脂蛋白肾病
IV型胶原 α3 α5 C4d
--有助于诊断Alport综合征 --有助于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
PASM染色可清楚显示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 膜以及系膜基质,比PAS染色更清晰和分明
PAS反应阳性物质
物质种类 多糖 糖蛋白
基底膜
淀粉样物质 各种色素 软骨 霉菌
举例物质 糖原
染色结果 强阳性
胶 原 纤 维 、 网 状 纤 维 、强阳性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
肾小球基底膜、肾小 中等强度 管基底膜、包曼囊壁
病理术语
硬化:
系膜基质高度结节状增生,毛细血管 襻塌陷,GBM增厚、皱缩;
纤维化:
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分泌胶原I、 胶原III;
玻璃样变:
主要为血浆成分,HE染色均匀粉染, 无细胞成分,MASSON染色呈红色;
肾脏病理的基本病变
• 肾小球 • 肾小管 • 肾间质 • 肾血管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1、肾小囊基底膜断裂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4、新月体形成
肾小囊腔内出现细胞或 其他有形成分并挤压血管袢 称为新月体,常见于新月体 性肾炎和其他有新月体形成 的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1)大新月体和小新月体
新月体体积占肾小囊50% 以上称为大新月体,新月体体 积占肾小囊50%以下称为小新 月体。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2)细胞新月体、纤维新月 体和细胞纤维新月体
病理术语
弥漫性:
50%以上的肾小球有病变/切片;
局灶性:
不足50%的肾小球有病变/切片;
球性:
一个肾小球的病变部位超过50%;
节段性:
一个肾小球的病变部位不足50%;
病理术语
增生:
肾小球固有细胞增多;
内皮细胞增生:
一个断面毛细血管腔内有2个及以上的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增生:
一个断面系膜区内有4个及以上的系 膜细胞
肾脏病理检查概述
肾脏病理检查概述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流程和项目 正常肾脏组织学 肾组织病理检查的常见病变
肾脏病理检查概述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流程和项目 正常肾脏组织学 肾组织病理检查的常见病变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
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 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 方案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预后 通过重复肾活检,探索其发展规律,修正治疗方案 丰富临床病理资料,发现新的肾疾病
免疫荧光
பைடு நூலகம்
电镜
• 常规电镜和免疫电镜 • 放大1000~40000倍进行观察
主要观察肾脏的超微结构
电镜检查在肾脏疾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 决定性或修正诊断的作用: 单纯依靠LM和IF无法确诊,必须依赖或结合电镜 才能明确诊断
• 参考性或辅助诊断作用: 肾小球疾病某些病理类型的分型及分期;伴随病 变的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疾病的鉴别;病因的 提示等
肝素液封管 10、出血风险较大者,术前须复查血常规及
凝血功能
肾穿刺活检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 选择B超探头及穿刺针固定器
– 可选矩阵或扇形探头,穿刺针与固定器相匹配(固定器能 将进针途径调整至合适的角度)
– 术前消毒探头及固定器(因B超定位及深度测定准确,现无 需探测针预定位 )
• 皮肤消毒液: 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局麻 • 高温高压消毒铺巾及敷料、一次性注射器(无需皮
再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例:
肾小球疾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肾小管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肾间质疾病: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肾血管疾病:ANCA相关性多血管炎等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 急性肾衰 慢性肾衰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GN 新月体性GN 系膜增生性GN(轻中重) 膜增生性GN 肾小球微小病变 膜性GN 硬化性GN 急性肾小管坏死 间质性肾炎(急性、慢性) 肾脏血管炎
肾小囊是肾小球和肾间 质之间的屏障,肾小囊基底 膜断裂导致新月体形成和间 质细胞浸润增生,常见于新 月体肾炎、有新月体形成的 各种肾炎。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2、球囊粘连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部分 与肾小囊基底膜融合。常见 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3、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肾小囊基底膜周围出现 胶原纤维增生包绕,常见于 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其他原因 导致的间质纤维化。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的转变
I II
V
III
III+V
IV
IV+V
VI
肾脏病理检查概述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流程和项目 正常肾脏组织学 肾组织病理检查的常见病变
发展历史
1923年 1934年 1944年
1951年 1957年
1961年
首例开放肾活检 首例经皮肾活检 首例在X线造影
淀粉样物质 脂褐素 软骨 曲菌
弱阳性 中等强度 强阳性 强阳性
Masson三色染色反应阳性物质
物质种类
染色结果
各种基底膜:肾小球基底 强阳性:蓝绿色 膜、包曼囊壁和肾小管基 底膜
系膜基质
强阳性:蓝绿色
免疫复合物
红色
淀粉样物质
淡染的蓝绿色
胶原及纤维组织
蓝绿色
PASM染色反应阳性物质
物质种类
染色结果
新月体以上皮细胞和白 细胞浸润为主的新月体称为 细胞性新月体;细胞性新月 体中出现胶原纤维,称为细 胞纤维性新月体;以胶原纤 维为主的新月体称为纤维性 新月体。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3)环状体和盘状体
新月体包绕毛细血管袢 称为环状体;仅显示新月体 无毛细血管袢称为盘状体。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