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透镜公式
透镜角放大率计算公式

透镜角放大率计算公式
一、透镜角放大率的概念与意义
透镜角放大率,简称放大率,是指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角度之比。
它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参数,可以用来评估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聚焦效果。
在光学、摄影、显微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透镜角放大率的计算公式
1.薄透镜公式
对于薄透镜,其角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
M = -1 / (f * tan(α"))
其中,M 为角放大率,f 为透镜焦距,α" 为像的角度。
2.厚透镜公式
对于厚透镜,其角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
M = -1 / (f * (1 - (n - 1) * tan^2(α"))
其中,M 为角放大率,f 为透镜焦距,n 为透镜折射率,α" 为像的角度。
三、透镜角放大率的应用领域
透镜角放大率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1.光学仪器设计:如望远镜、显微镜等,通过调整透镜的角放大率,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效果的优化。
2.摄影:在摄影镜头设计中,合理选择透镜的角放大率,可以提高成像质量和画面效果。
3.光学薄膜:在光学薄膜中,透镜角放大率可用于调整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实现对光的控制和调控。
四、提高透镜角放大率的方法
1.增加透镜的折射率:通过选用高折射率的材料制作透镜,可以提高角放大率。
2.调整透镜的焦距:缩短或延长透镜的焦距,可以改变角放大率。
3.优化透镜结构:如采用多透镜组合、反射镜等结构,可以提高角放大率。
五、总结
透镜角放大率是评估透镜成像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和调整透镜的角放大率,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高效成像和光线控制。
透镜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透镜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它可以通过折射将光线聚焦或散射。
透镜的行为可以由透镜公式来描述,透镜公式是光学定律和几何光学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用来计算透镜的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透镜公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透镜的行为和应用。
1. 透镜公式的基本形式透镜公式的基本形式可以用来计算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和物像高度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形式如下:\[\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其中,\(f\) 是透镜的焦距,\(d_o\) 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d_i\) 是像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
透镜公式的基本形式适用于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公式的符号规定在透镜公式中,有一些符号的使用规定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透镜公式中有以下符号:- \(f\):焦距,单位为米(m)- \(d_o\):物距,单位为米(m)- \(d_i\):像距,单位为米(m)- \(h_o\):物体高度,单位为米(m)- \(h_i\):像高度,单位为米(m)在使用透镜公式时,这些符号的正负号需要符合透镜成像的规律,即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和高度为正,像像距透镜的距离和高度为负。
3. 物像的成像关系根据透镜公式,可以得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像像到透镜的距离之间存在一种成像关系。
一般来说,当物体在透镜的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凸透镜形成实像,而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凸透镜形成虚像。
而对于凹透镜来说,无论物距的大小,凹透镜都形成虚像。
4. 透镜的成像方式根据透镜的成像方式,我们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焦距是正的,而凹透镜的焦距是负的。
根据透镜公式的符号规定,对于凸透镜来说,焦距和像像距都为正,而对于凹透镜来说,焦距为负,像像距为负。
5. 透镜成像的光线追迹透镜成像的光线追迹是用来描述透镜成像的一种方法。
通过光线追迹,可以确定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成像大小。
镜子和透镜成像公式

分类:正球差和负 球差
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降低图像清晰度和
对比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彗形像差
定义:像点在透镜 像面上呈现的形状 与实际物体形状的 偏差
产生原因:透镜的 球面像差和色散
彗形像差的大小与 透镜的焦距、孔径 大小和波长有关
彗形像差的校正方 法:使用透镜组合 、加装校正器等
望远镜:透镜组合用于放大 远处物体,便于观察天体等。
眼镜:透镜用于矫正视力, 使光线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投影仪:透镜用于调整图像, 使光线正确投射在屏幕上。
像质优化在摄影镜头中的应用
像质优化技术:通过改进 镜头设计和制造工艺,提 高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 减少畸变和失真。
0 1
像质优化在摄影镜头中 的应用案例:如佳能在 EF系列镜头中采用了IS 技术,通过内置光学防 抖机制,有效抑制手抖 导致的图像模糊;蔡司 的Batis镜头系列则通过 采用新的镜头镀膜技术 和材料,提高了镜头的 抗眩光和抗色散性能。
观察物品:镜子可 以反射光线,使人 们能够观察物品的 另一面。
安全监控:在家庭 和商业场所,镜子 常常被用来做安全 监控,观察周围的 环境。
艺术创作:艺术家 可以利用镜子的反 射和折射原理,创 造出独特的艺术作 品。
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显微镜:透镜组合用于放大 微小物体,便于观察细胞、 细菌等。
透镜焦距的调节:通过旋转透镜或移动透镜的位置,可以调节焦距,从而改变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透镜材料对成像的影响
材料折射率对成像 位置的影响
材料色散对成像质 量的影响
不同透镜材料的优 缺点
材料对透镜设计和镜球 面形状导致的像点
焦半径公式

焦半径公式焦半径公式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于描述透镜的焦距与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它是光学理论中的基本公式之一,对于研究透镜的特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光学中,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它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焦距是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所聚焦的距离。
而曲率半径则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程度,它描述了透镜的曲率大小。
焦半径公式提供了焦距和曲率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
焦半径公式的表达式如下:1/f = (n-1) * (1/R1 - 1/R2)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n表示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表示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
在这个公式中,焦距的倒数与曲率半径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从焦半径公式可以看出,当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R1和R2相等时,透镜为球面透镜,并且该公式也可以简化为:1/f = (n-1) * (2/R)其中,R表示透镜的曲率半径。
对于球面透镜而言,曲率半径相同,焦半径公式简化为这个形式可以更加方便地计算焦距。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涉及到几何光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球面反射定律、斯涅尔定律等。
透镜的焦距与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
这个公式为光学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提供了计算透镜焦距的方法,帮助他们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透镜系统。
除了焦半径公式,光学中还有一些关于透镜的重要公式,比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公式和薄透镜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解决光学问题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焦半径公式和其他透镜相关的公式共同构成了光学理论的基础。
总结起来,焦半径公式是描述透镜焦距和曲率半径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
它在光学工程和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光学工程师提供了一个计算透镜焦距的方法。
了解和掌握焦半径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凹透镜成像原理与公式

凸透镜、凹透镜成像原理与公式透镜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侧成倒⽴的实像,实像有缩⼩、等⼤、放⼤三种。
物距越⼩,像距越⼤,实像越⼤。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侧成正⽴放⼤的虚像。
物距越⼤,像距越⼤,虚像越⼤。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溜:1. ⼆倍焦距以外,倒⽴缩⼩实像;⼀倍焦距到⼆倍焦距,倒⽴放⼤实像;⼀倍焦距以内,正⽴放⼤虚像;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2. ⼀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物近像远像变⼤物远像近像变⼩三)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们经常⽤光具座进⾏试验。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同⼀条直线上。
利⽤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4)、凹透镜成像光路四)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放⼤的虚像;在⼀倍焦距到⼆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放⼤的实像;在⼆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缩⼩的实像。
透镜成像满⾜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凹透镜成像规律:只能⽣成缩⼩的正⽴的虚像。
成虚像时,若是放⼤定是凸透镜⽣成的,缩⼩的⼀定是凹透镜⽣成的。
⽆论是什么透镜⽣成的虚像⼀定是正⽴的,⽣成的实像⼀定是倒⽴的。
⼀)凹透镜成像规律公式1/u+1/v=1/f(u为物距,v为相距,f为焦距,与凸透镜⼀样)凹透镜成的像与物体、焦距的关系⼆)对于薄凹透镜: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缩⼩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倍焦距以内时,成正⽴、放⼤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倍焦距时,成像于⽆穷远;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倒⽴、放⼤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时,成与物体同样⼤⼩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缩⼩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焦距与成像大小的关系公式

焦距与成像大小的关系公式
焦距与成像大小的关系公式可以由薄透镜公式推导得出。
薄透镜公式为:
1/f = 1/v - 1/u
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u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物距)。
根据光学成像的规律,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有关,可以用物体的像高v'表示。
根据物像距离关系,可以得到:
v/u = v'/u'
由于v'为像高,可以用物体的高度h表示。
v' = h'/h
将v'代入上述物像距离关系中,可以得到:
v/u = h'/u'
将v/u代入薄透镜公式中,可以得到:
1/f = h'/u' - h/u
进一步整理化简可以得到:
h'/h = f/u - f/v
这就是焦距与成像大小的关系公式。
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透镜成像公式透镜成像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公式,其表达式为:[ = - ]其中,( f )表示透镜的焦距,( v )表示像距,( u )表示物距。
二、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根据透镜成像公式,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u >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u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 v = 2f )。
(3)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2.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1)焦距越大:成像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2)焦距越小:成像距离越近,成像越小。
三、透镜成像应用1.照相机和摄像头: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广泛应用于摄影和监控领域。
2.投影仪和幻灯机:利用物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用于教学演示和商务汇报。
3.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焦距的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于观察细小物体。
4.望远镜和显微镜:利用透镜组的设计,实现对远处或微小物体的放大观察。
5.眼睛的成像原理:人眼相当于一个复杂的透镜系统,通过调整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透镜成像公式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求像的性质和大小。
方法:由题意知,物距( u = 30cm ),焦距( f = 20cm ),因为( u > 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求出像距( v ):[ = - ][ = - ][ = + ][ v = 60cm ]因为像距( v )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的大小小于物体的大小。
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成像公式引言透镜成像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透过透镜后光线的传播和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成像位置和大小。
本文将介绍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透镜成像公式可以从透镜的焦距和物距得到。
这里我们假设光线从左侧垂直射入透镜,成像位置为右侧。
透镜的焦点位置标记为F,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标记为O,成像位置标记为I。
根据透镜成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物距(对象距离):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标记为p。
2.像距(像位置距离):从像到透镜的距离,标记为q。
3.焦距:透镜的特性,标记为f。
根据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1.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p + 1/q = 1/f2.放大率的关系:M = -q/p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透镜成像公式可以用于计算透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通过测量物体和透镜的距离,我们可以得到物距p;通过测量成像位置和透镜的距离,我们可以得到像距q。
利用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并进而计算出放大率M。
例子1:凸透镜成像考虑一个凸透镜,其焦距为f,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p。
假设p>0,即物体在透镜左侧。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p + 1/q = 1/f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我们可以得到: q = (p * f) / (p - f)根据透镜成像的性质,当p无限大时,像位置q趋近于焦点位置,即q趋近于f。
当p等于焦距时,像位置q也等于焦点位置。
当p小于焦距时,像位置q会变成虚像,即透镜右侧。
例子2:凹透镜成像考虑一个凹透镜,其焦距为f,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p。
假设p>0,即物体在透镜左侧。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p + 1/q = 1/f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我们可以得到: q = (p * f) / (f - p)与凸透镜相比,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薄透镜6.1焦距公式我们研究了单个球面的折射,反射成像的物象距公式。
横向放大率公式及规定的 符号法则f =亠 n - n ―n"r f = ---------- n - n ns y ns y反射:1 1 2_ +— = ____ SS r透镜:如图:透镜是由两个折射球面组成的光具组, 两球面间是构成透镜的媒质(通常 是玻璃),其折射率为∏L 。
透镜前后媒质的折射率(物象方折射率)分别为n 和n , 在多数场合下,透镜置于空气中,则 n = n 丄1.在轴上一物点Q 经Σ1折射成像于Q,Q 作为Σ 2虚物经第二次折射成像于 Q,两次成像可分别写出两折射成像的物象公式主上=1—虽 V 1「竺 第一次 S I S I∏L -∏ ∏L S 1n n n - n_ +一 = _______ SS rS及共轴球面光具组成像用逐次成像的方法F 面我们研究薄透镜成像问题图6-11 11 f 1 ∏Lf/ f 2 f 1 nF n・ ∏L f■ 1 1 f 2 nf 2∏I 2 将单个球面焦距公式代入得 ∏L A1 -∏L - n第二次 2 2 S 2 S 2n - ∏L ns 2∩L S 2n Qn -∏L设 A 1A 2 =d 则-s 2 = s 1 - dd 为透镜的厚度,d 很小的透镜称为薄透镜 在薄透镜中A 和A ,几乎重合为一点,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记为O 薄透镜的物距S 和像距S 都是从光心算的。
于是,对薄透镜S :"s 1, S : s 2,s 2 = - s 1 ,代入上式得—=1S 12 =1-S l S 推出f 12S 1■ -^1 =-S l S两式相加消去S 2,S 1得M r f 1(6,1)=∞或 S = 一 f/f ; ^ f 2 f 11 I S 据焦距定义s = f,s ∣1 f2 f 1,S= ∞推出∏L1 n -n Lf 2 ma1 _ n L -nf 1 mr 1图6-26.2成像公式将焦距公式代入(6.1 )式中,则有fS S这便是薄透镜的物象距公式 如n = n , f = f .则有1 1 1—十 ---- = ------ S S f 这便是薄透镜的物象距公式的高斯形式, 按此式可绘出 ^S 曲线,物 像距关系由图可见特点有几个。
对凸透镜,虚物不能成像,在2倍焦距出物象距相等。
对凹透镜,实物不能成实象,在 2倍焦距处物象距相等。
S ,S •符号规则与单个球面相同入射光从左→右,S ,S 从光心O 算起。
(I) 若Q 在O 点之左,则s>o (实物),否则 (∏ ) Q 在O 点之右,贝U S >0 ;(实象)。
s,s 也可以从F,F 算起 (In)当物点Q 在F i之左,则x>0(IV)当象点Q在F i右,则x >0不难看出S X f1S=X f 焦距公, 代入物象距公式得xx ' =ff ',这便是薄透镜公式的牛顿公式。
物象距公式:横向放大率公式:薄透镜的横向放大率分别为:如果n = n'1 ,即,透镜置于空气中这便是薄透镜的横向放大率公式6.3密接薄透镜组在实际中,我们往往需要将两个或更多的透镜组合起来使用, 透镜组合最简单的 情形是两个薄透镜紧密接触在一起,有时还用胶将它们粘和起来,成为复合透镜, 下面讨论这种复合透镜与组成它的每个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 我们用逐次成像方 法,两次用高斯公式 11 1 ------τ -------- = --------- s is i f ι 11 1 -----r --------- = ---------s s ? f 2 ◎ =SS ^=-S I (密接)IIII + = + S S f 1 f 2SF Jt ∞ S = fJ11 1∙∙∙ 7U f 即 密接复合透镜焦距的倒数是组成它的透镜焦距倒数之和 通常把焦距的倒数f 称为透镜的光焦度PP=卫如果物象方折射率为n ,n 。
则v-n⅛S^--SIV =V 1V 2 =ns fs fs n L s所以n S V - 或 Xn n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焦度定义为r f f 可见密接复合透镜的光焦度是组成它的透镜光焦度之和。
1 1 1—=—+ ——f f 1 or P = ρ + p2 光焦度单位为屈光度记为D (diopter )[( 1例:透镜焦距以m 为单位,则D=m1P 2.00Df= -50.0 Cm 的凹透镜的光焦度 眼镜的度数→是屈光度的100倍,6.4焦面入射光线从左→右入射物方焦面一一(第一焦面,前焦面)记 F 像方焦面一一(第二焦面,后焦面)记 F 通过物方焦点F 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叫物方焦面。
焦面的共轭平面因焦点与轴上无穷远点共轭焦面的共轭也在无穷远处焦面上轴外点的共轭在轴外无穷远即以物方焦面上轴外一点 P 发出的同心光束转化为与光轴成一定倾角的出射 平行光束。
同样,与光轴成一定倾角的入射平行光束转化为像方焦面 F 上轴外一点P 为中 心的出射同心光束。
倾斜的平行光束的方向可由P 或P •与光心0的连线来确定,这连线叫副光轴。
相应的对称轴称主光轴。
画出图6-5 P 631 1f )or 米]上面的凹透镜作眼镜片是 200度。
6.5作图法除利用物象公式外,求物象关系的另一方法是作图法。
作图法依据:是共轭点之间同心光束转化的性质。
每条入射光线经光具组后转化为一条出射线,这一对光线称为共轭光线。
按照成像的含义:通过物点每条光线的共轭光线都通过像点“通过”指光线本身或其延长线。
因此只需选两条通过物点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的出射光线,即可求的像点在薄透镜的情形里,对轴外物点P有三种特殊的共轭光线可共选择。
(1)通过光心O的光线,经透镜后方向不变。
(2)通过物方焦点F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与光轴。
(3)平行与光轴的光线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一定通过像方焦点F(以上3条光线可用于凹透镜)以上三条光线中任选两条做图,出射后的交点即为像点P求轴上物点的像或任意入射光线的共轭线,可利用焦面的性质(目的为了保证入射光线经光具组的路径连续)物:1区实物一一5区缩小的倒立的实象(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实像)2区实物——6区放大的倒立的实象3区实物——1,2,3区放大的正立的虚象4区虚物一一4区缩小的正立的实象5区…6区…(同学们可总结凹透镜成像规律,用作图法)6.6透镜组成像利用逐次成像物象距公式或逐次成像作图法即可求透镜组最后成像的性质,性质包括(像的位置,缩放,倒正虚实等)举例说明:例题1 (投影膜)凸透镜L i和凹透镜L2的焦距分别为20.0CM和40.0CM L2在L i之右40.0CM,傍轴小屋放在L i之左30.0CM求它的像。
解:(1)作图法第一次成像用特殊光作图,第二次以后成像利用焦面性质,这样可保证入射的两光线与出射光线共轭,光线在透射组中是连续的。
(2)高斯公式第一次对成像 S ι=30.0cm f ι=20.0cm计算起点为01 1 1-- 十 ---- = -------s ι s ι f ι ∙∙∙ s ι=60.0cm (实象)V 1 —勺 一2s ι(放大) 第 2 次对成像 S 2= - 20.0Cm f 2= - 40.0Cm计算起点Q1 1 1 ---+ ---- = -----s 2 s 2 f 2 .∙. s 2 =40∙0cm (实象)s 2 V 2 - =2S 2 (放大)...V =VIV 2 = -4(放大的,倒立的). 最后成像在Q 右侧距离40.0Cm 处,成放大的倒立的实象 (3)用牛顿公式 第 1 次对成像 X 1=10.0cm , f 1=20.0cm2 卜 X I XI= f 1 . x 1 =40.0cm (实象)f 1 X 1(倒立,放大)第 2 次对 1_2 成像 X 2= 20.0Cm , f 2= - 40.0Cm 2 ■ X 2X 2 = f 2 ,∙. χ2 =80cm (实象) V^-^=2f 2 .∙. V =V I V 2 = -4 (倒立,放大). 最后成像在F 右侧,距离80.0Cm 处,成倒立放大的实象 由上面可以看出用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
例题2凸透镜_1和_2及其焦点的位置示图6-9中,将傍轴小物PQ 放在_1的第 一焦面上,用作图法求它的像。
薄透镜成像的规律用直观图解总结一下薄透镜的成像的规律,以凸透镜为例,取物高为1单位, 则纵坐标大小表示横向放大率V的大小,横坐标代表光轴,O为光心,F, F'为焦占八、、)将由∞向光心O靠近,并通过光心O成为虚物。
像点轨迹为通过直线如图如果实物2f<s< ∞ f< S <2f成倒立,缩小的实象在右侧S= ∞ S = f = fs>2f s =2f等大倒立实象,在O右侧f<s<2f 2<f<s 成倒立,放大实象,在右侧(S靠近F时,S越大,像越大)(作图法)0<S<f S <0成正立,放大虚象,在O左侧(S越靠近F,像越大)虚物S<0 OV S <f 成正立,缩小实象在右侧§ 8光学仪器几何光学仪器有投影仪,摄影仪(照相机),目视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棱镜分光仪等。
8.1投影仪投影仪就是将照明的平面物成实像于大屏幕上,这就是一种投影仪(课堂上用的),还有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印象放大机,映谱仪等。
图8-1照明系统(光源+聚光镜)一一要求投影仪得到足够强的均匀照明,高效率地利用光能。
投影物镜——是将被照明的物成一明亮清晰的实像在大屏幕上, 且由于物镜与屏 幕距离(即像距s '比物镜的f 大得多,所以画片总在物方焦面外侧附近,即S S f 。
OC特点:是聚光镜将光源像成在投影物镜上。
优点:易得到均匀照明,常用于大投影物面系统,如投影仪8.2照像机(属于摄影仪器)图 8--2⅛光源出瞳光源的像屏幕越远,像越大。
照明系统可分为临界照明和柯勒照明两大类1. 1.临界照明:特点:是用照明系统将光源成像于投影画片上。
这种照明系统的优点是光能利用率高, 它适用于画片面积较小的情况,如电影放 映机。
缺点:不易得到均匀照明。
2. 2.柯勒照明:摄影仪器的成像系统刚好与投影仪器相反,它是把空间物体成像于感光底片上如■它是将较远空间物成一缩小的实像于底片上因此s(物距)》f像平面(感光底片)应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外侧附近,S^ f.(1)(1)照像时,我们通过调节镜头(在小范围内)改变镜头与感光底片之间距离s,可以使不同距离以外的物体成清晰的实像于底片上(由直观图可见小范围改变S ,S变化范围很大。
) 照像机镜头上都附有一个大小可改变的光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