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血痹虚劳病(讲义第二版)课件
合集下载
血痹虚劳病第六 金匮 课件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寒金匮教研室 张建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与虚劳,均有气血阴阳俱虚的病理,故 合篇讨论。 血痹病名最早见于《灵枢· 九针论》,如云: “邪入于阴,则为血痹。”血痹是卫气营血 不足,感受风寒,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出现局部肌肤麻木不仁的疾病。 血痹其病情有轻重之分,治疗有针刺与服药 两法。
【讨论】 仲景首次从临床方面提出男子无子脉症,即男子不 育症,后来《诸病源候论· 虚劳无子候》亦指出:“丈夫无子 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此二者所论 精神一致,其关键原因即“精气清冷”,亦即真阴真阳俱虚。 本证可与天雄散方合论,《千金》谓:“天雄散,治五劳七 伤,阳痿不起衰损方。”《药方考》亦云:“此为补阳摄阴 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天雄有认为是附子或草乌头 之形细而长者。《本经逢原》记载:“天雄禀纯阳之性,补 命门、三焦,壮阳精,强肾气,过于附子。”
源,精损血亦损。肝受血而能视,发为血之余。目眩发落是典型 的精血亏损症状。张路玉云:“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脉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均为阴阳俱虚之脉。 女子梦交—肾阴亏于下,虚阳浮于上,阴阳失 之维系,心肾不交,故常夜梦性交 【冶法】 调和阴阳,固阴潜阳。【方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析】 桂枝汤—协调气血阴阳;龙骨牡蛎—固摄阴精,潜阳入阴, 使阳 气能固摄,阴精不外泄, 共奏标本俱治。
第二节 虚 劳
虚劳是一种慢性衰弱性疾病,除先天禀赋不足外,多为继 发性疾患。 发生原因:如过劳耗伤气血;房劳致肾精亏耗;长期精神 刺激,阴血暗耗;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产后失于调 理等。 基本病理:五脏气血阴阳俱损。具有:气血之虚、脏腑之 损、形体之劳、神气之伤病理特征。虚劳发病是由虚到损, 由损到劳。虚乃气血空虚(久病体弱则为虚);损乃脏腑 亏损(久虚不复则为损);劳乃虚损进一发展(虚损日久 则为劳)。 证候分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虚中夹 实等类型。
伤寒金匮教研室 张建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与虚劳,均有气血阴阳俱虚的病理,故 合篇讨论。 血痹病名最早见于《灵枢· 九针论》,如云: “邪入于阴,则为血痹。”血痹是卫气营血 不足,感受风寒,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出现局部肌肤麻木不仁的疾病。 血痹其病情有轻重之分,治疗有针刺与服药 两法。
【讨论】 仲景首次从临床方面提出男子无子脉症,即男子不 育症,后来《诸病源候论· 虚劳无子候》亦指出:“丈夫无子 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此二者所论 精神一致,其关键原因即“精气清冷”,亦即真阴真阳俱虚。 本证可与天雄散方合论,《千金》谓:“天雄散,治五劳七 伤,阳痿不起衰损方。”《药方考》亦云:“此为补阳摄阴 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天雄有认为是附子或草乌头 之形细而长者。《本经逢原》记载:“天雄禀纯阳之性,补 命门、三焦,壮阳精,强肾气,过于附子。”
源,精损血亦损。肝受血而能视,发为血之余。目眩发落是典型 的精血亏损症状。张路玉云:“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脉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均为阴阳俱虚之脉。 女子梦交—肾阴亏于下,虚阳浮于上,阴阳失 之维系,心肾不交,故常夜梦性交 【冶法】 调和阴阳,固阴潜阳。【方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析】 桂枝汤—协调气血阴阳;龙骨牡蛎—固摄阴精,潜阳入阴, 使阳 气能固摄,阴精不外泄, 共奏标本俱治。
第二节 虚 劳
虚劳是一种慢性衰弱性疾病,除先天禀赋不足外,多为继 发性疾患。 发生原因:如过劳耗伤气血;房劳致肾精亏耗;长期精神 刺激,阴血暗耗;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产后失于调 理等。 基本病理:五脏气血阴阳俱损。具有:气血之虚、脏腑之 损、形体之劳、神气之伤病理特征。虚劳发病是由虚到损, 由损到劳。虚乃气血空虚(久病体弱则为虚);损乃脏腑 亏损(久虚不复则为损);劳乃虚损进一发展(虚损日久 则为劳)。 证候分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虚中夹 实等类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而涩-气虚血行不畅。
症:精气清冷-肾阴阳亏损
[条文](9): [提要]阴阳两虚盗汗证。 虚微-阳气虚而不固
脉
男子平人 细弱-阴气虚而不自守。
喜盗汗也-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病机: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三、虚劳病证治
(一)虚劳失精 [条文](8):
[提要]论述遗精的证治。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阴虚致
初则:阴虚火旺 证
[ 难点 ]
1、脉象推论血痹轻证病因病机。 2、虚劳的脉象有何特点。 3、小建中汤为何能治阴阳两虚、寒热错 杂证。 4、肾气丸为何曰“肾气丸”而不叫“温 肾丸”? 5、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治法的含义?
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 1.血痹: 而见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的一种 疾病。
[条文](6):
[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病 机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 : 肾 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阴 亏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虚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 阴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 虚 不 季节关系 能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内 守 气生,故病减。 。
【辨治思路解析】
(1)病证辨析 辨为心肝血虚,阴虚内热之虚劳不寐。 (2)病因病机分析: 病机为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肝阴 心血不足,内生虚热,神魂不安。 (3)治法与方药: 治宜滋养阴血,清热安神;方用酸枣仁 汤加味。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 6g,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 1.5g,竹叶4.5g。6剂,水煎服。 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 剂,睡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 晚2丸,调理善后。
【辨治思路解析】
症:精气清冷-肾阴阳亏损
[条文](9): [提要]阴阳两虚盗汗证。 虚微-阳气虚而不固
脉
男子平人 细弱-阴气虚而不自守。
喜盗汗也-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病机: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三、虚劳病证治
(一)虚劳失精 [条文](8):
[提要]论述遗精的证治。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阴虚致
初则:阴虚火旺 证
[ 难点 ]
1、脉象推论血痹轻证病因病机。 2、虚劳的脉象有何特点。 3、小建中汤为何能治阴阳两虚、寒热错 杂证。 4、肾气丸为何曰“肾气丸”而不叫“温 肾丸”? 5、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治法的含义?
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 1.血痹: 而见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的一种 疾病。
[条文](6):
[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病 机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 : 肾 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阴 亏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虚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 阴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 虚 不 季节关系 能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内 守 气生,故病减。 。
【辨治思路解析】
(1)病证辨析 辨为心肝血虚,阴虚内热之虚劳不寐。 (2)病因病机分析: 病机为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肝阴 心血不足,内生虚热,神魂不安。 (3)治法与方药: 治宜滋养阴血,清热安神;方用酸枣仁 汤加味。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 6g,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 1.5g,竹叶4.5g。6剂,水煎服。 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 剂,睡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 晚2丸,调理善后。
【辨治思路解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劳
6.虚劳脉大 6.虚劳脉大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原文第10条) 词解: 痹夹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腑下名马刀,生 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 为瘰疠。 条文解释:略(说明一脉可主数病)
虚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1.虚劳失精 1.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第8条) 词解:失精家、阴头寒 提示:论述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下 焦不固的证治 讨论: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虚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劳
2.气血不足 2.气血不足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原文第5 条) 讨论:(条文解释) 面色白,时目瞑,兼衄——肝脾血虚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肾 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 脉虚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证 并 治 第 六
讨论(建中汤证) 讨论(建中汤证)
(1)阳虚证候: 里急、腹中疼、四肢酸痛——不能温煦 精自出——不能固摄 (2)阴虚证候: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浮于外 悸——阳浮于上,扰乱心神 衄——阳络伤 梦失精——阴不能内守 (3)后方加黄芪:少气身重自汗恶风 脉大无力等证
虚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劳
4.虚劳无子证 4.虚劳无子证
最新0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课件PPT

❖ 注:
(二)阴阳两虚(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 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 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
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0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血痹病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 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 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 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注:
1. 血痹:《素问》:“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 尊荣人骨弱肌肤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 ❖ 重困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腠理开泄-阳气更虚 ❖ 加被微风-感受外邪 1. 脉象 寸口:微(阳微) 涩(血滞) 关上:小紧(外受风寒)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 清冷(一作冷)。 (肾虚无子)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虚劳 盗汗)
三、证治 (一)阴虚(虚劳虚烦)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注: 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栀子豉汤
酸枣汤方
❖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 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 升,分温三服。
注: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 也。“
(二)阳虚(脾肾阳虚)
❖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 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二)阴阳两虚(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 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 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
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0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血痹病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 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 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 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注:
1. 血痹:《素问》:“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 尊荣人骨弱肌肤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 ❖ 重困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腠理开泄-阳气更虚 ❖ 加被微风-感受外邪 1. 脉象 寸口:微(阳微) 涩(血滞) 关上:小紧(外受风寒)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 清冷(一作冷)。 (肾虚无子)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虚劳 盗汗)
三、证治 (一)阴虚(虚劳虚烦)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注: 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栀子豉汤
酸枣汤方
❖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 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 升,分温三服。
注: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 也。“
(二)阳虚(脾肾阳虚)
❖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 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血痹虚劳病篇》课件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出初步诊断或 疑似诊断。
治疗方案解析
治疗方案概述
简要介绍治疗方案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具体治疗方案
详细阐述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如药物使用、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方案依据
解释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说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注意事项
提醒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潜在风险。
物理疗法
如超声波、红外线、磁场 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 进炎症消散。
04
血痹虚劳病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物,避免过度摄入油腻、辛辣
食物。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
患者可能会感到畏寒、怕冷, 四肢发冷,即使在夏季也感到
寒冷。
鉴别诊断
01
02
03
与中风鉴别
血痹虚劳病与中风在症状 上有相似之处,但中风通 常起病急骤,而血痹虚劳 病起病缓慢。
与痿症鉴别
痿症是指肌肉萎缩、无力 ,无法正常运动,而血痹 虚劳病虽然有肌肉无力症 状,但肌肉萎缩不明显。
与痹症鉴别
痹症是指关节疼痛、僵硬 等症状,而血痹虚劳病则 以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 症状为主。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潜在的健康问题。
调护方法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
按摩推拿
进行适当的按摩推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肌肉紧张。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症状。
【南京中医药大学课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提要:肾阳不足的虚劳证治 虚劳腰痛——肾阳虚,失于温煦。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肾阳虚不 能化气行水。 病机:肾阳不足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八味肾气丸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4、虚劳风气百疾 【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
丸主之。(16) 暮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 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提要:本条论述遗精的证治 分析: 失精家——提示肾精亏损 少腹弦急阴头寒——阴虚及阳,肾阳不足 目眩发落——精血亏虚,头目失养 脉极虚——脉势虚软无力 脉极虚芤迟——见于肾精亏虚,阴虚及阳 为清谷亡血失精——补充交待脉极虚芤迟 亦可见于此种情况。 脉得诸芤动-阴虚阳浮 微紧-阳虚阴盛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阴阳两虚, 心肾不交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7、虚劳革脉 【原文】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 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 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 精。(12)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
提要:本条论述精血亏虚,阴损及阳的脉象 。 分析: 重按则减—主寒 脉弦而大 虚寒相搏 革脉 大而中空—主虚 革脉—精血亏损 妇人多漏下半产 男子多亡血失精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
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14)
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
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

血痹 寸口关上微-阳虚。
脉 尺中小紧-邪气侵入,阴血凝滞。
证状:外证身体不仁-阴血凝滞,阳气 痹阻。
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
医学ppt
10
鉴别: 风痹-顽麻疼痛。
如风痹状 血痹-顽麻而无疼痛 历节-疼痛为主。
治则: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医学ppt
11
药理:
[提要]论述脾肾阳气虚衰的脉证。
沉-主里,阴盛。 脉
小迟-阳气虚寒
疾行则喘喝-肾不纳气 症 手足逆寒-脾肾阳虚,阳不达四肢。
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脾阳虚弱。
病机:脾肾阳气虚衰。
医学ppt
23
(四)阴阳两虚
[条文](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 劳使之然。
医学ppt
13
【辨治思路解析】
(1)病证辨析: 病属血痹 辨为气血不足,风寒痹阻之血痹病。 (2)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产后半月,正值机体气血亏虚之时, 易感受风冷,形成血痹病。
医学ppt
14
【辨治思路解析】
(3)治法与方药分析: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2g,芍药10g,桂枝10g,生姜3片,大 枣3枚,当归10g,川芎5g。10剂,水煎服。 服药10剂后,肢体麻木、酸楚诸症乃除,说明 风寒得祛,气血和调,遂告痊愈。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教研室 徐强
医学ppt
1
[ 目的要求 ]
【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辨证论治。 【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 其辨证。 【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 义。 【背诵】条文: 2、3、8、13、15、16、 17、18。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加被微风:加,《脉经》作如。 ★重:chong
本条论述血痹的成因、脉象与轻证的证治。
一、病因病机 [条文](1)上段:“问曰:血痹病从何得
之?……遂得之。” [提要]论述血痹的成因。
内因: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营卫虚弱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
遂得之-血痹
加被微风-感受风邪
卧不时动摇
病因病机:体虚感受风邪,阳气痹阻,血脉凝滞。
也。乃因疲劳汗出,而阳气一伤,卧不时动摇,
而阳气再伤,于是风气虽微,得以直入血中而
为痹。经云:邪入于阴则痹也。脉微为阳微,
涩为血滞,紧则邪之征也。血中之邪,始以阳
气伤而得入,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
2.血痹重证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
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 五物汤主之。(第六 2)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血痹、虚劳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 3.掌握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小建中汤证、八味肾气丸证、酸枣仁汤证、大黄 蛰虫丸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和方药。 4.背诵原文2、15、17条。
概述
一、合篇意义:
血痹与虚劳两病,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 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第一节 血痹
本篇对血痹病的论述较少,但对本病的病 因、症状、治疗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1.血痹轻证
【原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 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 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 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第六 1)
★尊荣人:养尊处优的人。不从事体力劳动, 肌肉虽然丰盛,实则筋骨脆弱,腠理不固,抗病 能力薄弱。
套式麻木感,经某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诊断为末
本条论述血痹的成因、脉象与轻证的证治。
一、病因病机 [条文](1)上段:“问曰:血痹病从何得
之?……遂得之。” [提要]论述血痹的成因。
内因: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营卫虚弱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
遂得之-血痹
加被微风-感受风邪
卧不时动摇
病因病机:体虚感受风邪,阳气痹阻,血脉凝滞。
也。乃因疲劳汗出,而阳气一伤,卧不时动摇,
而阳气再伤,于是风气虽微,得以直入血中而
为痹。经云:邪入于阴则痹也。脉微为阳微,
涩为血滞,紧则邪之征也。血中之邪,始以阳
气伤而得入,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
2.血痹重证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
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 五物汤主之。(第六 2)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血痹、虚劳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 3.掌握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小建中汤证、八味肾气丸证、酸枣仁汤证、大黄 蛰虫丸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和方药。 4.背诵原文2、15、17条。
概述
一、合篇意义:
血痹与虚劳两病,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 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第一节 血痹
本篇对血痹病的论述较少,但对本病的病 因、症状、治疗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1.血痹轻证
【原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 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 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 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第六 1)
★尊荣人:养尊处优的人。不从事体力劳动, 肌肉虽然丰盛,实则筋骨脆弱,腠理不固,抗病 能力薄弱。
套式麻木感,经某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诊断为末